一种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9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检修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固定式架车机,主要应用于地铁车辆段和停车场的定临修库内,用于对地铁车辆实施定、临修作业。可对整列、单元编组、单节车辆进行架升/落车,以便实施一台、多台转向架更换作业。为了车辆安全升降,为了防止车辆的倾覆,需要为举升柱安装导向装置,但是,传统的导向装置零部件太多,占用的维修空间也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包括举升柱、机座、至少两组提供左右侧作用力的横向导向轮以及至少两组提供内外侧作用力的纵向导向轮,所述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机座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机座套装在所述举升柱上,并可上下滑动,至少两组所述纵向导向轮和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机座的左右两侧,至少两组所述纵向导向轮穿过所述机座,位于所述举升柱左右两侧的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分离;至少两组所述横向导向轮均穿过所述机座,与所述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与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能够为举升柱提供左右侧的作用力,避免举升柱与基座通孔左右侧的内侧壁接触;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穿过座上,位于举升柱左右两侧的凹槽内,每个纵向导向轮工作状态下只能够与凹槽一侧的内侧壁相接触,为举升柱提供内外侧的作用力,避免举升柱与机座通孔的内外两侧的内侧壁接触。机座配合横向导向轮和纵向导向轮为举升柱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设备维护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同组内的所述纵向导向轮为两个,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在所述机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导向轮包括中心轴和轴承,所述中心轴为t形结构,所述中心轴固定有所述轴承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座上的第一安装孔,插装在所述举升柱左右两侧壁上的凹槽内,所述轴承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分离,所述中心轴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同组内的所述横向导向轮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横向导向轮沿竖直方向对称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并与所述纵向导向轮分离,所述横向导向轮穿过所述机座上的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导向轮包括驱动轮和轮轴,所述驱动轮安装在所述轮轴上,所述轮轴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机座上,所述驱动轮穿过所述机座上的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导向轮还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扣装在所述驱动轮的外侧。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横向导向轮还包括至少两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数量的垫片,所述垫片安装在所述轮轴的两侧,并位于所述轮轴与所述机座之间。

较优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举升柱包括两块侧板和至少一块中间板,两块所述侧板与至少一块中间板的长度相同,至少一块中间板垂直固定在两块所述侧板之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横向导向轮位置的横截面图;

图4为图1中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纵向导向轮位置的横截面图;

图5为图1中举升柱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包括举升柱120、机座110、至少两组提供左右侧作用力的横向导向轮140以及至少两组提供内外侧作用力的纵向导向轮130,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设置有凹槽,机座110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机座110套装在举升柱120上,并可上下滑动,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130和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140分别对称安装在机座110的左右两侧,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130穿过机座110,位于举升柱120左右两侧的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内壁分离;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140均穿过机座110,与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同组内的纵向导向轮130为两个,两个纵向导向轮130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机座110上。纵向导向轮130在工作时,同组内靠近机座110顶部或底部的纵向导向轮130,只能够与凹槽一侧的内侧壁相接触,同组内的两个纵向导向轮130可以为机座110提供两个方向上的作用力,避免机座110与举升柱120相接触。另外一组中同位置的纵向导向轮130提供相同方向上的作用力,确保了机座110的受力效果,在上下滑动时更加的稳定。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纵向导向轮130包括中心轴131和轴承132,中心轴131为t形结构,中心轴131固定有轴承132的一端穿过机座110上的第一安装孔,插装在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上的凹槽内,轴承132与凹槽的内壁分离,中心轴13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机座110上。中心轴131包括安装轴和固定座,安装轴垂直固定在固定座上,轴承132固定在安装轴上,安装轴和轴承132穿过第一安装孔后位于凹槽内,并与凹槽的两内侧壁和底壁分离,固定座位于第一安装孔外,通过螺栓固定在机座110上。轴承132与凹槽的内侧壁分离,避免了轴承132与凹槽两内侧壁接触,轴承132无法转动情况的发生,也确保了工作状态时,轴承132只与凹槽一侧的内侧壁接触。竖向导向轮130还可以对称安装在机座110的内外两侧,并与举升柱120内外两侧的侧壁相抵,为机座110提供内外两侧的作用力,避免机座110以及举升柱120间的接触,降低摩擦力。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同组内的横向导向轮14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横向导向轮140沿竖直方向对称安装在机座110上,并与纵向导向轮130分离,横向导向轮140穿过第二安装孔与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同组内横向导向轮140为两个时,分别安装在机座110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横向导向轮140穿过机座110上的第二安装孔与凹槽的底壁相抵,与另外几组的横向导向轮140配合,为机座110提供内外侧的作用力。同组内的横向导向轮140为三个时,三个横向导向轮140安装在机座110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并与纵向导向轮130分离,可以选择一个横向导向轮140与凹槽的底部相抵,另外两个与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相抵。同组内的横向导向轮140为四个时,四个横向导向轮140对称安装在机座110靠近顶部和底部的位置,并与纵向导向轮130分离,横向导向轮140穿过对应的第二安装孔与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相抵。为机座110提供内外两侧的作用力,避免机座110的晃动,确保滑动的效果。其中:左右两侧壁为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去除凹槽后的剩余区域。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横向导向轮140包括驱动轮142以及轮轴141,驱动轮142安装在轮轴141上,轮轴141通过螺栓安装在机座110上,驱动轮142穿过机座110上的第二安装孔与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驱动轮142通过轮轴141安装在机座110上,轮轴141以螺栓的形式安装固定,检修维护方便。进一步的,横向导向轮140还包括至少两倍于横向导向轮140数量的垫片,垫片安装在轮轴141的两侧,并位于轮轴141与机座110之间。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在轮轴141和机座110之间增减垫片的数量,来调节驱动轮142与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或凹槽底壁间的距离,确保导向装置的运行稳定性。进一步的,横向导向轮140还包括防护套143,防护套143扣装在导向轮140的外侧,为导向轮140提供防护,延长导向轮14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举升柱120可以选用两块侧板121和至少一块中间板122的形式,两块侧板121与至少一块中间板122的长度相同,至少一块中间板122垂直固定在两块侧板121之间。进一步的,还可以选用两块中间板122平行设置的形式,以增强举升柱12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机座110包括上安装台、下安装台、安装座以及安装架,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分别安装在安装座的顶部和底部,安装架为u形结构,其两侧边分别固定在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上,通孔由上至下依次贯穿安装架的上侧边、上安装台、安装座、下安装台以及安装架的下侧边,横向导向轮以及纵向导向轮安装在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上。上安装台和下安装台的设置,方便了对横向导向轮140和纵向导向轮130的安装固定,安装架的设置,方便了对减速机以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安装和固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为: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与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能够为举升柱提供左右侧的作用力,避免举升柱与基座通孔左右侧的内侧壁接触;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穿过座上,位于举升柱左右两侧的凹槽内,每个纵向导向轮工作状态下只能够与凹槽一侧的内侧壁相接触,为举升柱提供内外侧的作用力,避免举升柱与机座通孔的内外两侧的内侧壁接触。机座配合横向导向轮和纵向导向轮为举升柱提供了良好的导向作用,并且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设备维护方便,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上述实施方式旨在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为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实现或使用,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故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权利要求书或说明书描述,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创造性特点的方法、工艺、产品,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包括举升柱(1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机座(110)、至少两组提供左右侧作用力的横向导向轮(140)以及至少两组提供内外侧作用力的纵向导向轮(130),所述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设置有凹槽,所述机座(110)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所述机座(110)套装在所述举升柱(120)上,并可上下滑动,至少两组所述纵向导向轮(130)和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140)分别对称安装在所述机座(110)的左右两侧,至少两组所述纵向导向轮(130)穿过所述机座(110),位于所述举升柱(120)左右两侧的凹槽内;至少两组所述横向导向轮(140)均穿过所述机座(110),与所述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或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同组内的所述纵向导向轮(13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纵向导向轮(130)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所述机座(110)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导向轮(130)均包括中心轴(131)和轴承(132),所述中心轴(131)为t形结构,所述中心轴(131)固定有所述轴承(132)的一端穿过所述机座(110)上的第一安装孔,插装在所述举升柱(120)左右两侧壁上的凹槽内,所述轴承(132)与所述凹槽的内壁分离,所述中心轴(13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机座(110)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同组内的所述横向导向轮(140)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横向导向轮(140)沿竖直方向对称安装在所述机座(110)上,并与所述纵向导向轮(130)分离,所述横向导向轮(140)穿过所述机座(110)上的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或所述凹槽的底壁相抵。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向轮(140)包括驱动轮(142)和轮轴(141),所述驱动轮(142)安装在所述轮轴(141)上,所述轮轴(141)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机座(110)上,所述驱动轮(142)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举升柱(120)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向轮(140)还包括防护套(143),所述防护套(143)扣装在所述驱动轮(142)的外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导向轮(140)还包括至少两倍于所述横向导向轮(140)数量的垫片,所述垫片安装在所述轮轴(141)的两侧,并位于所述轮轴(141)与所述机座(110)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柱(120)包括两块侧板(121)和至少一块中间板(122),两块所述侧板(121)与至少一块中间板(122)的长度相同,至少一块中间板(122)垂直固定在两块所述侧板(121)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包括举升柱、机座、至少两组提供左右侧作用力的横向导向轮以及至少两组提供内外侧作用力的纵向导向轮,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均设置有凹槽,机座上设置有上下贯穿的通孔,机座套装在举升柱上,并可上下滑动,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和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分别对称安装在机座的左右两侧,至少两组纵向导向轮穿过机座,位于举升柱左右两侧的凹槽内,并与凹槽的内壁分离;至少两组横向导向轮均穿过机座,与举升柱的左右两侧壁或凹槽的底壁相抵。上述架车机举升柱导向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俊;刘兰生;王桂青;陈凯强;王喜文;纪建平;乔士雷;朱隆奇;闫逸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唐山百川智能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2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