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空调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2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具体的,涉及一种热泵空调,本发明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在低温工况下运行,室外换热器会出现结霜情况,使空调的制热能力降低,所以需要对空调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且现有的除霜方式有制冷循环除霜和热气除霜两种;制冷循环除霜是通过四通换向阀使制冷系统由制热循环转到制冷循环,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利用其高温冷媒进行除霜;热气除霜是通过将膨胀阀开度调大,减小其节流作用,从而使高温冷媒进入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但是这两种除霜方式在除霜过程中均无法对室内进行供热,进而使房间温度下降,影响房间的舒适性,同时制冷循环除霜时,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还会吸收房间内的热量。因此需要设一种新型的热泵空调系统及应用在该热泵空调系统中的除霜方式,以实现化霜期间室内持续供热,提升化霜期间的房间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空调,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常规化霜方式化霜期间压缩机停机的问题;用于解决常规化霜方式化霜期间室内停止供热;用于解决常规化霜方式化霜期间室内温度下降,房间舒适性降低的问题。

具体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泵空调,包含:

制冷系统1,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制冷系统通过冷媒将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连接形成一制冷回路;

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17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72,其中第一室外换热器171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197上,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198上;第一换热支路197和第二换热支路198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一阀组件可控地连接在制冷回路中;

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61、第二节流装置162、第三节流装置163;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6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15之间的制冷回路上,第二节流装置162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197上远离室内换热器的一侧,第三节流装置163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198上远离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压缩机11的排气管路引出有蓄热支路196,蓄热支路196上设置有蓄热装置13,蓄热装置内设置有电加热件131;蓄热支路196与制冷回路间设置有第二阀组件,通过第二阀组件以及第一阀组件的切换控制使蓄热支路196可选择地与需要除霜的第一换热支路197或第二换热支路198连接;

控制部,使热泵空调可以在除霜模式下,控制部通过控制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以及蓄热装置及其电加热件使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起冷凝器作用实现其自身除霜,另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相应的,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出来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蓄热支路(196)加热后流进需要除霜的起冷凝器作用的室外换热器;另一路进入主冷媒流路,在主冷媒流路经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进入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的另一室外换热器,最后流回压缩机的吸气口处。

进一步可选的,在主冷媒流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媒支路、第二冷媒支路、第三冷媒支路和第四冷媒支路;第一冷媒支路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第二冷媒支路一端连接压缩机排气口,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汇合在第三冷媒支路一端,第四冷媒支路一端连接压缩机吸气口;

主冷媒流路上还设置有一四通换向阀,四通换向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一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第二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第三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口,第四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接口;

蓄热支路在蓄热装置冷媒流出端连接有一蓄热旁路,蓄热旁路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冷媒支路上,且蓄热旁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a位于第二接口与蓄热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b之间;蓄热旁路上设置有一第三阀组件。

进一步可选的,蓄热装置中包含有蓄热材料,当热泵空调处于制热期间,控制第二阀组件和第三阀组件使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高温冷媒流经蓄热装置,蓄热装置中的蓄热材料吸收高温冷媒进行储能,从所属蓄热装置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蓄热旁路流回主冷媒流路。

进一步可选的,当热泵空调在制热期间运行工况恶劣时,控制第二阀组件和第三阀组件使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不流经蓄热支路和蓄热旁路,直接流入到主冷媒流路;控制电加热件进行工作,蓄热材料吸收电加热件提供的能量进行储能。

进一步可选的,当热泵空调在制热期间,控制第二阀组件和第一阀组件,使冷媒不经蓄热支路流入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同时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和第二室外换热器;同时控制第二节流装置不对第一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和控制第三节流装置不对第二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

进一步可选的,室内换热器设有一个或多个电辅助加热器,室外换热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风机。

进一步可选的,除霜模式包含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

当热泵空调处于第二除霜模式时,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室内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第三阀组件使得冷媒不流经蓄热旁路;控制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压缩机排气口流经室内换热器并经第一节流装置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再经第二节流装置,流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第二节流装置不对第一换热支路进行节流,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

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蓄热支路与第二换热支路连通,同时使第二冷媒支路与蓄热支路连通,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蓄热装置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蓄热支路流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对流经第二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进一步可选的,当热泵空调处于第一除霜模式时,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室内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第三阀组件使得冷媒不流经蓄热旁路;控制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压缩机排气口流经室内换热器并经第一节流装置流入第二室外换热器再经第三节流装置,流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第一节流装置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第三节流装置不对第二换热支路进行节流,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

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蓄热支路与第一换热支路连通,同时使第二冷媒支路与蓄热支路连通,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蓄热装置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蓄热支路流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中,控制第二节流装置对流经第一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进一步可选的,蓄热支路一端连接主冷媒流路,蓄热支路的另一端分流形成第一蓄热流路和第二蓄热流路;第一蓄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c;第二蓄热流路与第二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d。

进一步可选的,第三阀组件为第一二通阀,第二阀组件为设置在蓄热支路上且设置在交汇处b与蓄热装置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二二通阀;

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处c的第一三通阀,设置在连接处d的第二三通阀;或者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蓄热流路上的第三二通阀,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上的第四二通阀,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上的第五二通阀,设置在第二蓄热流路上的第六二通阀。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同时涉及一种新的热泵空调,该热泵空调中设置有同时可以实现对室外换热器化霜和对室内进行制热的制冷系统,使得使热泵空调系统在化霜期间压缩机不停机,且系统对室内进行持续供热,使室内舒适性不受化霜的影响,从而保证化霜期间室内环境的温度和舒适性。本发明的热泵空调中还设置有蓄热支路和设置在所述蓄热支路上的蓄热装置,蓄热支路连接室外换热器,蓄热装置对流经蓄热支路上的冷媒进行升温,使得室外换热器在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效率更高,效果更显著,同时缩短化霜时间,减少室外换热器换热对室内制热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制冷系统制热时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除霜模式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除霜模式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四通换向阀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制冷系统-1;11-压缩机;12-气液分离装置;13-蓄热装置;131-电加热件;14-四通换向阀;141-第一接口;142-第二接口;143-第三接口;144-第四接口;15-室内换热器;151-电辅助加热器;16-节流装置;161-第一节流装置;162-第二节流装置;163-第三节流装置;17-室外换热器;171-第一室外换热器;172-第二室外换热器;173-外机风叶;18-阀;181-第一二通阀;182-第二二通阀;183-第三二通阀;184-第四二通阀;185-第五二通阀;186-第六二通阀;187-第一三通阀;188-第二三通阀;191-第一冷媒支路;192-第二冷媒支路;193-第三冷媒支路;194-第四冷媒支路;195-蓄热旁路;196-蓄热支路;1961-第一蓄热流路;1962-第二蓄热流路;197-第一换热支路;198-第二换热支路;

蓄热旁路与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a;

蓄热支路和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b;

第一蓄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支路连接处为c;

第二蓄热流路与第二换热支路连接处为d;

注:图1-4中虚线代表为此时该冷媒管路中没有冷媒流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一种热泵空调,该热泵空调设置有制冷系统1,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制冷系统1通过冷媒将室内换热器15、室外换热器17、节流装置16、压缩机11、蓄热装置13、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连接形成一制冷回路。其中制冷系统1中室外换热器17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17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72,其中第一室外换热器171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197上,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198上;第一换热支路197和第二换热支路198并联设置并通过第一阀组件可控地连接在制冷回路中。

节流装置16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61、第二节流装置162、第三节流装置163;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6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17与室内换热器15之间的制冷回路上,第二节流装置162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197上远离室内换热器15的一侧,第三节流装置163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198上远离室内换热器15的一侧。

压缩机11的排气管路引出有蓄热支路196,蓄热支路196上设置有蓄热装置13,蓄热装置内设置有电加热件131;蓄热支路196与制冷回路间设置有第二阀组件,通过第二阀组件以及第一阀组件的切换控制使蓄热支路196可选择地与需要除霜的第一换热支路197或第二换热支路198连接。

本实施例公开的热泵空调还包括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本实施例中的热泵空调可以在除霜模式下,通过控制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以及蓄热装置及其电加热件使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起冷凝器作用实现其自身除霜,另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相应的,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出来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蓄热支路196加热后流进需要除霜的起冷凝器作用的室外换热器;另一路进入主冷媒流路,在主冷媒流路经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进入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的另一室外换热器,最后流回压缩机的吸气口处。

本实施例中主冷媒流路指的是热泵空调处于制热工作状态时,冷媒从压缩机11的排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14、室内换热器15、第一节流装置161、第一换热支路197和/或第二换热支路198、四通换向阀14、气液分离装置12、压缩机的吸气口、压缩机11。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制冷回路中在压缩机11的吸气口前还设置有一气液分离装置12。

在主冷媒流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媒支路191、第二冷媒支路192、第三冷媒支路193和第四冷媒支路194;第一冷媒支路一端连接室内换热器15,第二冷媒支路一端连接压缩机排气口,第一换热支路197和第二换热支路198汇合在第三冷媒支路193一端,第四冷媒支路194一端连接压缩机吸气口。

主冷媒流路上还设置有一四通换向阀14,四通换向阀设置有第一接口141、第二接口142、第三接口143、第四接口144,第一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一接口,第二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接口,第三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接口,第四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第四接口。

在制冷回路中蓄热支路196在蓄热装置13冷媒流出端连接有一蓄热旁路195,蓄热旁路195另一端连接到第二冷媒支路192上,且蓄热旁路195与第二冷媒支路192的交汇处a位于第二接口142与蓄热支路196和第二冷媒支路192的交汇处b之间;蓄热旁路195上设置有一第三阀组件。本实施例中第三阀组件为一第一二通阀181。

蓄热支路一端连接主冷媒流路,蓄热支路的另一端分流形成第一蓄热流路1961和第二蓄热流路1962;第一蓄热流路与第一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c;第二蓄热流路与第二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d。

第三阀组件为第一二通阀181,第二阀组件为设置在蓄热支路上且设置在交汇处b与蓄热装置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二二通阀182。

如图1和图4所示,图1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制冷系统制热时冷媒循环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两图中分别示意出了第一阀组件阀体设置的两种情况,第一阀组件中阀体设置不同:包括阀体类型和阀体设置的位置不同,第一制冷系统和第二制冷系统均可进行相同的除霜工作模式。

如图1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处c的第一三通阀187,设置在连接处d的第二三通阀188。或者如图2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蓄热流路上的第三二通阀183,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上的第四二通阀184,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上的第五二通阀185,设置在第二蓄热流路上的第六二通阀186。

蓄热装置中包含有蓄热材料,当热泵空调处于制热期间,控制第二阀组件和第三阀组件使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高温冷媒流经蓄热装置,蓄热装置中的蓄热材料吸收高温冷媒进行储能,从所属蓄热装置流出的低温冷媒经蓄热旁路流回主冷媒流路。

蓄热装置一般常用的蓄热材料为石蜡和石墨烯的混合物。蓄热装置是通过蓄热材料的相变来实现蓄热和放热。首先蓄热装置是通过吸收压缩机排气口的热量来进行蓄热的,其次当室外工况恶劣,系统需要更多的热量时,控制蓄热装置不吸收压缩机排气口的热量,而是通过电加热件给蓄热材料提供热量。

即可选的,当热泵空调在制热期间运行工况恶劣时,控制第二阀组件和第三阀组件使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不流经蓄热支路和蓄热旁路,直接流入到主冷媒流路;控制电加热件进行工作,蓄热材料吸收电加热件提供的能量进行储能。一般的,运行工况恶劣是指热泵空调室外侧湿度高于热泵空调预设室外侧湿度最大阈值或室外侧干球温度低于热泵空调预设最低干球温度阈值时空调的运行工况。

如图2所示为实施例中第一除霜模式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当热泵空调处于第一除霜模式时,对第一室外换热器171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室内换热器15在第一除霜模式期间始终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第三阀组件,即控制第一二通阀181使得冷媒不流经蓄热旁路195;控制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压缩机排气口流经室内换热器15并经第一节流装置161流入第二室外换热器172,再经第三节流装置163,继而流经四通换向阀14、气液分离装置12,流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第一节流装置161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第三节流装置163不对第二换热支路198进行节流,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蓄热支路与第一换热支路连通,同时使第二冷媒支路192与蓄热支路196连通,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蓄热装置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蓄热支路流入到第一室外换热器171中,控制第二节流装置162对流经第一换热支路197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如图3所示是本实施例中第二除霜模式制冷系统冷媒循环示意图,当热泵空调处于第二除霜模式时,对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室内换热器15在第二除霜模式期间始终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第三阀组件使得冷媒不流经蓄热旁路195;控制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压缩机排气口流经室内换热器15并经第一节流装置161流入第一室外换热器171再经第二节流装置162,流经四通换向阀14、气液分离器12,流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第一节流装置161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第二节流装置162不对第一换热支路197进行节流,此时第一室外换热器171起蒸发器的作用;

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蓄热支路196与第二换热支路198连通,同时使第二冷媒支路192与蓄热支路196连通,从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蓄热装置13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高温冷媒经蓄热支路196流入到第二室外换热器172中,控制第三节流装置163对流经第二换热支路198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进行除霜。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中,室内换热器15上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电辅助加热器151。

室外换热器17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风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在室外换热器17中设置有一个风机,第一室外换热器171靠近风机中的外机风叶173设置,第二室外换热器172位于迎风侧。

进一步的,为了保证化霜效果,在第一除霜模式或第二除霜模式期间风机不停转,电辅助加热器151开启。综上,本实施例的热泵空调通过对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分开除霜,实现系统除霜和制热的同时进行,实现室外换热器除霜的同时对室内持续供热,提升化霜期间的室内舒适性。

以上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限于这里描述的详细结构、设置方式或实现方法;相反,本公开意图涵盖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和等效设置。


技术特征:

1.一种热泵空调,特征在于,包含:

制冷系统(1),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所述制冷系统通过冷媒将所述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连接形成一制冷回路;

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室外换热器(171)和第二室外换热器(172),其中第一室外换热器(171)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197)上,第二室外换热器(172)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198)上;所述第一换热支路(197)和第二换热支路(198)并联设置并通过所述第一阀组件可控地连接在所述制冷回路中;

所述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161)、第二节流装置(162)、第三节流装置(163);其中第一节流装置(161)设置在室外换热器与室内换热器(15)之间的所述制冷回路上,第二节流装置(162)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支路(197)上远离室内换热器的一侧,第三节流装置(163)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支路(198)上远离室内换热器的一侧;

所述压缩机(11)的排气管路引出有蓄热支路(196),所述蓄热支路(196)上设置有蓄热装置(13),所述蓄热装置内设置有电加热件(131);所述蓄热支路(196)与所述制冷回路间设置有第二阀组件,通过所述第二阀组件以及第一阀组件的切换控制使所述蓄热支路(196)可选择地与需要除霜的第一换热支路(197)或第二换热支路(198)连接;

控制部,使热泵空调可以在除霜模式下,所述控制部通过控制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第三节流装置以及蓄热装置及其电加热件使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回路: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的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起冷凝器作用实现其自身除霜,另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相应的,冷媒从压缩机排气口出来后分成两路,一路进入蓄热支路(196)加热后流进需要除霜的起冷凝器作用的室外换热器;另一路进入主冷媒流路,在主冷媒流路经室内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进入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的另一室外换热器,最后流回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冷媒流路上设置有第一冷媒支路、第二冷媒支路、第三冷媒支路和第四冷媒支路;所述第一冷媒支路一端连接所述室内换热器,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所述第一换热支路和第二换热支路汇合在所述第三冷媒支路一端,所述第四冷媒支路一端连接所述压缩机吸气口;

所述主冷媒流路上还设置有一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设置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所述第一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三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接口,所述第四冷媒支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四接口;

所述蓄热支路在蓄热装置冷媒流出端连接有一蓄热旁路,所述蓄热旁路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上,且所述蓄热旁路与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a位于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蓄热支路和所述第二冷媒支路的交汇处b之间;所述蓄热旁路上设置有一第三阀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装置中包含有蓄热材料,当所述热泵空调处于制热期间,控制所述第二阀组件和所述第三阀组件使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高温冷媒流经所述蓄热装置,所述蓄热装置中的蓄热材料吸收高温冷媒进行储能,从所属蓄热装置流出的低温冷媒经所述蓄热旁路流回所述主冷媒流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泵空调在制热期间运行工况恶劣时,控制所述第二阀组件和所述第三阀组件使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不流经所述蓄热支路和所述蓄热旁路,直接流入到所述主冷媒流路;控制所述电加热件进行工作,所述蓄热材料吸收所述电加热件提供的能量进行储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泵空调在制热期间,控制所述第二阀组件和所述第一阀组件,使冷媒不经所述蓄热支路流入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并使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同时流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和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同时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不对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和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不对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设有一个或多个电辅助加热器,所述室外换热器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风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模式包含第一除霜模式和第二除霜模式;

当所述热泵空调处于所述第二除霜模式时,对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所述室内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所述第三阀组件使得冷媒不流经所述蓄热旁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件和所述第二阀组件,使所述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流入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再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流到所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不对所述第一换热支路进行节流,此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

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所述蓄热支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连通,同时使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与所述蓄热支路连通,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所述蓄热装置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所述高温冷媒经所述蓄热支路流入到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中,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对流经所述第二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热泵空调处于所述第一除霜模式时,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室内仍进行制热,所述室内换热器起到冷凝器作用;控制所述第三阀组件使得冷媒不流经所述蓄热旁路;控制所述第一阀组件和所述第二阀组件,使所述主冷媒流路中的冷媒经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经所述室内换热器并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流入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再经所述第三节流装置,流到所述压缩机吸气口;控制所述第一节流装置对主冷媒流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控制所述第三节流装置不对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进行节流,此时所述第二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的作用;

控制第二阀组件及第一阀组件使得所述蓄热支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连通,同时使所述第二冷媒支路与所述蓄热支路连通,从所述压缩机排气口流出的冷媒经所述蓄热装置加热后变成高温冷媒,所述高温冷媒经所述蓄热支路流入到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中,控制所述第二节流装置对流经所述第一换热支路的冷媒进行节流,此时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起到冷凝器的作用,其内流经的冷媒进行冷凝放热对所述第一室外换热器进行除霜。

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支路一端连接所述主冷媒流路,所述蓄热支路的另一端分流形成第一蓄热流路和第二蓄热流路;所述第一蓄热流路与所述第一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c;所述第二蓄热流路与所述第二换热支路连接,其连接处为d。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热泵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组件为第一二通阀,所述第二阀组件为设置在所述蓄热支路上且设置在交汇处b与所述蓄热装置冷媒入口之间的第二二通阀;

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处c的第一三通阀,设置在连接处d的第二三通阀;或者所述第一阀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一蓄热流路上的第三二通阀,设置在第一换热支路上的第四二通阀,设置在第二换热支路上的第五二通阀,设置在第二蓄热流路上的第六二通阀。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泵空调,设有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包括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制冷系统通过冷媒将室内换热器、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压缩机、蓄热装置、第一阀组件、第二阀组件连接形成一制冷回路。该热泵空调可在除霜模式,实现第一、第二室外换热器其中一个室外换热器起冷凝器作用实现其自身除霜,另一室外换热器起蒸发器作用保持室内制热运行。热泵空调中还设置有蓄热支路和设置在其上的蓄热装置,蓄热支路连接室外换热器,蓄热装置对流经蓄热支路上的冷媒进行升温,使得室外换热器在化霜过程中的化霜效率更高,效果更显著,同时缩短化霜时间,减少室外换热器换热对室内制热的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车雯;彭光前;王锐锋;王喜成;王现林;杨伟;孙伟佳;叶培龙;李丽芳;于琦;高仲灶;梁凯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2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