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含水岩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坑含水岩土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与土地、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以泥浆、淤泥、污泥、尾矿泥为代表的泥状物占用土地,造成土壤水体的严重污染,如水利工程、航运工程和水环境治理工程不可避免遇到的粥状、流塑状淤泥;污水处理厂产生数万吨的污泥;岩土工程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桩、非开挖水平定向钻孔、泥水平衡式顶管、泥水加压式盾构必然产生的泥浆;石油钻井开采的地下泥水混合物;矿业工程水法选矿或洗矿作业产生的高含水率和流塑状尾矿泥。这些废土废浆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用于堆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较高的含水率使工程废土废浆难以搬运,极大的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和运输成本,然而在运输过程中还会产生漏洒问题。
现在工程施工产生的大量高含水率的废土废浆,基本都是开挖沉淀池或在施工现场空地进行堆积晾晒,等水分蒸发一部分后再通过罐车或者土方车运输到弃土场或郊外等进行丢弃。但是,通过堆积晾晒让水分蒸发的速度慢,并且受天气和空气湿度的影响;堆积晾晒后的土体仍然含有大量的游离水,直接造成的运输成本升高;在运输过程中,土体中的水会从运输车上洒漏,污染环境。
使用无机固化剂进行固化处理是当前工程施工中对高含水率废土废浆的常用处理方法。无机固化剂适用于固相含量高的废土,无机固化剂因其原料易得、价格低廉、无毒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固化后强度较大,稳定性强,抗侵蚀,抗渗滤性能高,目前较为推广使用。这种方法无机固化剂的添加量大且固化后体积较大,较多的用量造成额外的运输成本;雨雪天气都会影响无机固化剂的效果;另外无机固化剂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破坏地表植被,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坑含水岩土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基坑开挖产生的废土废浆添加吸水材料wm-1,来达到在30-60min以内快速稳定吸附土体中水分子的效果,提高含水岩土的塑限和液限,使其从流动状态变为可塑态,达到可以装车转运、运输路上无液体外渗及渣土场能接收的目的。该材料环保无污染,能够大幅度的降低土体的含水率,便于土体搬运,降低运输成本,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可以避免土体中水分的洒漏;处理后的岩土也可以进行回填,作为工程填料。本发明将针对不同的含水岩土给出不同的添加方式和不同加量,并展示处理效果。
一种基坑含水岩土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先测试要处理的含水岩土含水率,根据所述的含水岩土的含水率得到初步的吸水材料添加量范围;
向含水岩土中添加吸水材料,然后测试含水岩土的泌水率和塌落度;
最后给出不同含水岩土中不同的吸水材料添加量下的泌水率和塌落度数值变化曲线及实际效果图片;
处理过程中要根据向含水岩土中添加吸水材料的难易程度灵活选择添加方式基坑开挖时产生的含水岩土体中加入吸水材料后会成为塑性体,需要处理后的岩土体基本不具有流动性且静置一定时间后不会再产生泌水现象为准。
使用的吸水材料为wm-1型吸水树脂,理论吸水(去离子水)率达到300-400g/g,吸盐率达到30-50g/g。其具体成分及制备方法已经在cn102838714a名称为“一种秸秆复合高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的专利中公开。
吸水材料添加量范围以处理的含水岩土质量比计算,含水率70%-90%的泥浆,添加量1.2%-1.5%;含水率40%-60%的饱和黏土,添加量为0.4%-0.5%;含水率20%-30%的饱和砂土,添加量为0.05%-0.08%。
泌水率和塌落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含水率和流动性,本试验将以这两个指标作为处理效果的参考。
发明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
(1)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废土废浆的含水率降低,避免场地占用问题。
(2)使用的材料对环境友好,不会破坏生态。
(3)吸水材料加量很少,运输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1为实施例1废弃泥浆泌水率-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1-2为实施例1废弃泥浆塌落度-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1-3为实施例1废弃泥浆处理前后效果对比图;
图2-1为实施例2黏土泌水率-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2-2为实施例2黏土塌落度-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2-3为实施例2黏土处理前后效果对比图;
图3-1为实施例3砂土塑料排水板放置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3砂土泌水率-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3-3为实施例3砂土塌落度-材料加量关系图;
图3-4为实施例3砂土处理前后效果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处理废弃泥浆:
用于处理的废弃泥浆含水率为86.1%。因为废弃泥浆的流动性非常好,所以可以直接将吸水材料掺入其中进行搅拌,在掺入时搅拌要均匀,避免产生团状絮凝物,包裹在内部的吸水材料将不能完全发挥吸水效果,造成材料的浪费;所以在掺入吸水材料时尽量使其能够与废弃泥浆充分接触,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搅拌5min后静置1h,对废弃泥浆的泌水率和塌落度进行测试。材料加量达到1.0%以上时,泥浆的泌水率较低,处理后泥浆塑性体中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基本消失,如图1-1。材料加量为2.5%时,废弃泥浆塌落度降为0,基本失去流动性,如图1-2.
掺入吸水材料1h时,具体效果如图1-3,图左为未添加吸水材料的效果,图右为添加了2.5%的吸水材料的效果。
实施例2
处理黏土:
用于处理的含水黏土含水率为47.9%。因为含水黏土的流动性较好,所以也可以直接将吸水材料掺入其中进行搅拌,要边搅拌边掺入吸水材料,使树脂能够与含水黏土得到充分接触,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搅拌5min后静置1h,对黏土的泌水率和塌落度进行测试。材料加量达到0.5%时,黏土的泌水率降低到0,处理后黏土塑性体中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基本消失,如图2-1。材料加量为0.5%时,黏土塌落度降为0,基本失去流动性,如图2-2。
掺入吸水材料1h时,具体效果如图2-3,图左为未添加吸水材料的效果,图右为添加了0.5%的吸水材料的效果。
实施例3
处理砂土:
用于处理的饱和砂土含水率为24.0%。因为饱和砂土的流动性较差,直接将吸水材料掺入其中进行搅拌有些困难,可以将饱和砂土和吸水材料分层放入烧杯后再进行短时间的搅拌,使两者混合均匀,更好的发挥吸水材料的作用。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根据现场堆放情况选择横向或者竖向插入塑料排水板,将树脂均匀地装入塑料排水板中,实现顺利向含水土体中掺入吸水材料的过程,如图3-1。
掺入吸水材料1h时,对含水砂土的泌水率和塌落度进行测试。材料加量达到0.05%时,砂土的泌水率降低到0,处理后砂土塑性体中具有流动性的液体基本消失,如图3-2。材料加量为0.10%时,砂土塌落度降为0,基本失去流动性,如图3-3。
掺入吸水材料1h时,具体效果如图3-4,图左为未添加吸水材料的效果,图右为添加了0.10%的吸水材料的效果。
结果与讨论
不同的含水岩土的物理性质不同且土中的水含有的离子不同,对吸水材料的吸水效果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吸水材料在不同类型含水岩土中产生的吸水效果是不一样的。通过处理几种常见含水岩土,证实了吸水材料用于高含水率基坑岩土的可行性。将吸水材料与含水岩土中的水进行充分接触,便可以很好的吸收土体中的水分,降低含水岩土的含水率,达到发明目的。
根据试验分析可得,针对含水率70%-90%的泥浆,推荐材料加量1.2%-1.5%;含水率40%-60%的饱和黏土,推荐材料加量为0.4%-0.5%;含水率20%-30%的饱和砂土,材料推荐加量为0.05%-0.08%。加入推荐加量,即可达到土体表面基本无泌水,方便其转运。
1.一种基坑含水岩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先测试要处理的含水岩土含水率,根据所述的含水岩土的含水率得到初步的吸水材料添加量范围;
向含水岩土中添加吸水材料,然后测试含水岩土的泌水率和塌落度;
最后给出不同含水岩土中不同的吸水材料添加量下的泌水率和塌落度数值变化曲线及实际效果图片;
需要处理后的岩土体基本不具有流动性且静置一定时间后不会再产生泌水现象为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坑含水岩土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水材料添加量范围以处理的含水岩土质量比计算,含水率70%-90%的泥浆,添加量1.2%-1.5%;含水率40%-60%的饱和黏土,添加量为0.4%-0.5%;含水率20%-30%的饱和砂土,添加量为0.05%-0.08%。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