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9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一种换热设备,包括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室内,通过风机将空调内部系统制热或制冷产生的热量或冷量送到室内,从而达到调节室内温度的目的。

其中,针对大功率变频空调,采用风冷散热模式,无法有效的将功率模块的热量带走,从而限制了压缩机的频率,影响空调性能的发挥。目前,大功率变频空调通常采用冷媒冷却的方式对功率模块进行冷却,即从冷媒循环主流路中抽取一部分冷媒对功率模块进行冷却。具体的,将冷凝器出口具有一定过冷度的高压液态中温(40℃左右)冷媒引入散热器,散热器通过螺钉与功率模块连接固定,且散热器与功率模块之间填充有导热硅脂。

然而,在上述大功率变频空调的使用过程中,当功率模块温度较低,不需要冷却时,仍会有冷媒经过散热器与功率模块换热,造成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以控制散热器内的冷媒流量,减少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提升空调能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包括:压缩机;功率模块,用于调整压缩机的输出功率;第一换热器,用于与室外空气换热;第二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散热器,用于降低功率模块的温度;其中,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散热器包括散热管道,散热管道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空调还包括: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散热管道内;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子膨胀阀电联接;控制器能够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管道流入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散热器和功率模块,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散热器通过散热管道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并与功率模块进行换热。其中,散热管道内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控制器能够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管道流入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此时,当功率模块不需要冷却时,可以通过电子膨胀阀减小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或者阻止冷媒流经散热管道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因此,减少了冷媒主循环回路的有效冷量损失,提升了空调能效,同时保证了制冷机组的可靠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可以控制散热器内的冷媒流量,解决了当功率模块不需要冷却时仍会有冷媒经过散热器与功率模块换热造成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的问题。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空调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包括:判断空调的运行模式;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和空调的负荷比例;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室外温度、散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散热器温度以及空调的负荷比例大于预设负荷比例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一初始开度;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二初始开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空调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三。

附图标记:

1-压缩机;2-功率模块;3-第一换热器;4-第二换热器;5-散热器;6-冷媒管道;7-散热管道;8-电子膨胀阀;9-气液分离器;10-四通换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功率模块2,用于调整压缩机1的输出功率;第一换热器3,用于与室外空气换热;第二换热器4,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散热器5,用于降低功率模块2的温度;其中,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通过冷媒管道6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散热器5包括散热管道7,散热管道7与冷媒管道6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空调还包括:电子膨胀阀8,电子膨胀阀8设置于散热管道7内;控制器,控制器与电子膨胀阀8电联接;控制器能够通过电子膨胀阀8控制冷媒管道6流入散热管道7内的冷媒流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如图1所示,包括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第二换热器4、散热器5和功率模块2,压缩机1、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通过冷媒管道6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散热器5通过散热管道7与冷媒管道6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并与功率模块2进行换热。其中,散热管道7内设置有电子膨胀阀8,控制器能够通过电子膨胀阀8控制冷媒管道6流入散热管道7内的冷媒流量。此时,当功率模块2不需要冷却时,可以通过电子膨胀阀8减小散热管道7内的冷媒流量,或者阻止冷媒流经散热管道7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因此,减少了冷媒主循环回路的有效冷量损失,提升了空调能效,同时保证了制冷机组的可靠运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可以控制散热器5内的冷媒流量,解决了当功率模块2不需要冷却时仍会有冷媒经过散热器5与功率模块2换热造成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子膨胀阀8通常设置在散热管道7的冷媒进口端,在散热器5与功率模块2换热之前进行控制,进一步的降低冷媒主循环回路的有效冷量损失。应理解,上述压缩机1的冷媒出口连接有四通换向阀10,用于改变冷媒主循环回路的冷媒流向;同时,冷媒主循环回路上也可以设置多个电子膨胀阀,以控制冷媒主循环回路上的冷媒流量。

参照图1,上述散热管道7与冷媒管道6的连通位置并不唯一,例如,散热管道7的冷媒进口端可以连接在压缩机1回流口的前端,利用气态冷媒与功率模块2换热,然后再流入压缩机1;又例如,散热管道7的冷媒进口端可以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的冷媒管道6上,使得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经电子膨胀阀8节流后,变成了低温低压的两相态(液态与气态混合)冷媒,再与功率模块2换热,转变为气体后,再流入压缩机1;优选的,散热管道7的冷媒进口端连接在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4之间,沿冷煤的流动方向,散热管道7的冷媒出口端连接在压缩机1的回流口的前端。在这种情况下,高压中温的液态冷媒经电子膨胀阀8节流后,变成低温低压的两相态冷媒,再与功率模块2换热,减少了冷媒主循环回路的有效冷量损失,且换热效率大大提高,提高了整机的可靠性。另外,在利用电子膨胀阀8控制散热管道7内的液态冷媒流量时,产生的噪音较小,用户体验较高。

散热器5与功率模块2的换热效率较高,且在利用电子膨胀阀8控制散热管道7内的液态冷媒流量时,产生的噪音较小,用户体验较高。

应理解,冷媒支循环回路与冷媒主循环回路换热后的冷媒应为气态,但仍可能存在部分液态的冷媒未换热随着气态的冷媒一起流向压缩机1。其中,液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后会导致压缩机1出现“液击”的现象,造成压缩机1的损坏。因此,为了保证制冷机组的可靠运行,避免液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参照图1,散热管道7的冷媒出口端与压缩机1的回流口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9。此时,冷媒支循环回路换热后的冷媒与冷媒主循环回路换热后的冷媒均进入气液分离器9,使得液态的冷媒留在气液分离器9中,气态的冷媒继续流向压缩机1内,保证了制冷机组的可靠运行,避免了液态的冷媒进入压缩机1而导致压缩机1损坏的问题的发生。

其中,上述散热器5上设有安装槽,功率模块2嵌入安装槽内,相较于功率模块2与散热器5直接贴合,功率模块2嵌入安装槽内的换热面积较大,换热效率高。另外,上述安装槽和功率模块2四周的连接间隙上设有密封胶,因此,该散热器5与外界“绝热”,具有一定保冷作用,即在空调负荷低时,散热器5的安装槽内会进行少量的蓄冷,不仅可以提高换热效率,而且降低了有效冷量的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安装槽和功率模块2相贴合的表面还可以涂抹导热硅胶,以减少功率模块2与散热器5接触面之间产生的接触热阻,从而增加换热效率。但是由于导热硅胶的导热特性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变质,因此,是否需要涂抹导热硅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另外,上述散热器5的材料通常为铝,且散热器5的设计采用“微通道”的形式,使得散热器5引入的冷媒自然的节流降压,进而达到功率模块2快速冷却的目的。

应理解,上述功率模块2的温度是否过高与外部环境温度、散热器5的温度以及空调的负荷比例的相关性极大,为了判断是否需要打开电子膨胀阀8,参照图1,上述空调还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并输出室外温度信息,室外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联接;散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5的温度,并输出散热器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联接;控制器能够根据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以及空调的负荷比例判断是否打开电子膨胀阀8。示例性的,当室外温度高于30℃、开机负荷比例大于50%且散热器5的温度大于25℃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8打开,以防止功率模块2过热;当室外温度小于等于30℃或开机负荷比例小于等于50%或散热器5的温度小于等于25℃时,功率模块2的温度通常不会超过正常工作温度范围,电子膨胀阀8处于关闭的状态,以避免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提升空调能效。

进一步的,在电子膨胀阀8处于打开的状态下,为了更精确的控制散热管道7内的冷媒流量,上述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可以根据功率模块2的温度进行调整,也可以根据功率模块2的温度以及散热器5冷媒出口的冷媒的过热度进行调整。例如,空调还包括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功率模块2温度,并输出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联接;控制器能够根据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判断是否调整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大小。其中,控制器根据功率模块温度信息调整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大小的原则为:在功率模块温度满足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小散热器5的冷媒流量,减小冷媒主循环回路冷量损失。示例性的,当功率模块温度大于65℃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增加5pls;当功率模块温度小于45℃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减小5pls。

又例如,空调还包括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和冷媒压力传感器,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5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并输出冷媒温度信息,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联接;冷媒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5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并输出冷媒压力信息,冷媒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联接;其中,控制器能够根据上述冷媒温度信息以及冷媒压力信息获得散热器5出口的冷媒的过热度,该过热度等于冷媒温度减去冷媒压力换算的饱和温度值;控制器能够根据功率模块温度信息以及过热度判断是否调整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大小。示例性的,当功率模块温度大于60℃且过热度大于4℃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增加5pls;当功率模块温度小于45℃且过热度小于1℃时,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减小5pls。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电子膨胀阀8的开度的调整过程中,为避免电子膨胀阀8完全关闭,即散热器5的散热管道7内无冷媒流动,上述电子膨胀阀8设定有最小开度,示例性的,电子膨胀阀8为电子膨胀阀,其开度范围为0pls~480pls,最小开度为60pls。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上述空调的控制方法,参照图2,该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0:判断空调的运行模式。

步骤s200: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和空调的负荷比例。其中,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可以是室外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发送给控制器,也可以是室外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将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存储,控制器来获取该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210: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室外温度、散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散热器温度以及空调的负荷比例大于预设负荷比例时。其中,预设室外温度为30℃,预设散热器温度为25℃,预设负荷比例为50%,空调的负荷比例可以由控制器通过运算获取,但并不仅限于此。

步骤220: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一初始开度。上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范围为0pls~480pls,第一初始开度为100pls~120pls。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初始开度为100pls,经实验表明,此时,空调可以在功率模块温度满足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冷量损失较小,能效较高。

与制冷模式不同,空调在制热模式下,室外环境温度通常小于或等于24℃,因此,除非异常运转,功率模块的温度不会过高,但考虑到制冷机组的可靠运行,该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00:在制热模式下,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二初始开度。其中,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范围为0pls~480pls,第二初始开度为60pls~80pls。示例性的,上述第二初始开度为80pls,经实验表明,此时,空调可以在功率模块温度满足使用可靠性的前提下,冷量损失较小,能效较高。

为了进一步的降低冷媒主循环回路的有效冷量损失,在上述步骤s210之后,参照图2,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230:获取压缩机的频率、压缩机的运行时长、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和散热器温度信息。其中,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和散热器温度信息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发送给控制器,也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和散热器温度传感器将功率模块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存储,控制器来获取该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和散热器温度信息,压缩机的频率可以由控制器直接获取,压缩机的运行时长可以由控制器通过记录获取,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40:判断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满足预设时长。其中,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选择,以保证检测到的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或第四条件的输出结果稳定,并非是一次异常的检测输出结果,可靠性高。示例性的,该预设时长为1min,当然并不仅限于此。另外,第一条件为压缩机的频率大于预定频率,第二条件为压缩机的运行时长大于预定时长,第三条件为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一温度,第四条件为散热器温度大于第二温度,第二温度为室外环境温度对应露点温度值加2。示例性的,预定频率为60hz,预定时长为5min,第一温度为50℃,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50:若是,进入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以进一步精确的控制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提升能效。

具体的,参照图3,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251:在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下,获取功率模块温度、散热器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以及散热器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并计算出散热器出口的冷媒的过热度。其中,功率模块温度、散热器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以及散热器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和冷媒压力传感器发送给控制器,也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和冷媒压力传感器将功率模块温度、散热器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以及散热器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存储,控制器来获取该功率模块温度、散热器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以及散热器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52:当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或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且过热度大于第一预设过热度时。其中,第一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为65℃,第二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为60℃,第一预设过热度为4℃,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53: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值。其中,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第一预设值为5pls,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调整较小,散热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量控制较为精确,且散热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量变化较为明显。

步骤s254: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在步骤s253后,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调整后的散热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然后再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可以判断电子膨胀阀调整后功率模块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示例性的,第一预设时长为30s,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55:当功率模块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或过热度小于第二预设过热度时。其中,第三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为45℃,第二预设过热度为1℃,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256: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值。其中,第二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第二预设值为5pls,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调整较小,散热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量控制较为精确,且调整效果较为明显。

步骤s257: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在步骤s256后,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调整后的散热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然后再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可以判断电子膨胀阀调整后功率模块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示例性的,第二预设时长为30s,但不仅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冷模式下,当上述电子膨胀阀不需要调整时,周期性的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其中,该周期可以为3s,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上述步骤s300之后,上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0:获取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其中,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发送给控制器,也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将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存储,控制器来获取该功率模块温度信息。

步骤s320:判断功率模块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其中,预设温度范围根据功率模块的正常工作的所要求的温度范围设定,示例性的,预设温度范围为45℃~60℃,当然并不仅限于此。

步骤s330:若否,进入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以进一步精确的控制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提升能效。

具体的,参照图4,上述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331:在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下,获取功率模块温度。其中,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发送给控制器,也可以是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将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存储,控制器来获取该功率模块温度信息,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332:当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四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时。其中,第四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为65℃,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333: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三预设值。其中,第三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第三预设值为5pls,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调整较小,散热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量控制较为精确,且调整效果较为明显。

步骤s334: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在步骤s333后,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调整后的散热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然后再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可以判断电子膨胀阀调整后功率模块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示例性的,第三预设时长为30s,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335:当功率模块温度小于第五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时。其中,第五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为45℃,但不仅限于此。

步骤s336: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值。其中,第四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例如,第四预设值为5pls,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的调整较小,散热管道内的冷媒的流量控制较为精确,且调整效果较为明显。

步骤s337: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在步骤s336后,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可以保证电子膨胀阀调整后的散热器进入稳定工作状态,然后再重新运行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可以判断电子膨胀阀调整后功率模块的温度是否满足要求。示例性的,第四预设时长为30s,但不仅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在制热模式下,当上述电子膨胀阀不需要调整时,周期性的运行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其中,该周期可以为3s,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空调,包括:

压缩机;

功率模块,用于调整所述压缩机的输出功率;

第一换热器,用于与室外空气换热;

第二换热器,用于与室内空气换热;

散热器,用于降低所述功率模块的温度;

其中,

所述压缩机、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

所述散热器包括散热管道,所述散热管道与所述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

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

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散热管道内;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子膨胀阀电联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通过所述电子膨胀阀控制所述冷媒管道流入所述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的冷媒进口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沿冷煤的流动方向,所述散热管道的冷媒出口端连接在所述压缩机的回流口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道的冷媒出口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流口之间还设有气液分离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功率模块嵌入所述安装槽内,且所述安装槽和所述功率模块四周的连接间隙上设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

室外温度传感器,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并输出室外温度信息,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散热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散热器温度,并输出散热器温度信息,所述散热器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室外温度信息、所述散热器温度信息以及所述空调的负荷比例判断是否打开所述电子膨胀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

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所述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功率模块的温度,并输出功率模块温度信息,所述功率模块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还包括:

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所述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散热器的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并输出冷媒温度信息,所述散热器冷媒出口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冷媒压力传感器,所述冷媒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散热器的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并输出冷媒压力信息,所述冷媒压力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联接;

所述控制器能够根据所述功率模块温度信息、所述冷媒温度信息以及所述冷媒压力信息判断是否调整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大小。

8.一种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所述空调的运行模式;

在制冷模式下,获取室外温度信息、散热器温度信息和所述空调的负荷比例;

当室外温度高于预设室外温度、散热器温度大于预设散热器温度以及所述空调的负荷比例大于预设负荷比例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一初始开度;

在制热模式下;

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二初始开度;

所述第一初始开度大于所述第二初始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范围为0pls~480pls,所述第一初始开度为100pls~120pls,所述第二初始开度为60pls~80pls。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一初始开度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压缩机的频率、压缩机的运行时长、功率模块温度信息和散热器温度信息;

判断第一条件、第二条件、第三条件、第四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是否满足预设时长;

若是,进入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

其中,

第一条件为所述压缩机的频率大于预定频率,第二条件为所述压缩机的运行时长大于预定时长,第三条件为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一温度,第四条件为散热器温度大于第二温度;

在所述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下,获取功率模块温度、散热器冷媒出口的冷媒温度以及散热器冷媒出口处的冷媒压力,并计算出散热器出口的冷媒的过热度;

当所述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一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或所述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二预设功率模块温度且所述过热度大于第一预设过热度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一预设值,运行第一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所述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

当所述功率模块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或所述过热度小于第二预设过热度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二预设值,运行第二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所述电子膨胀阀制冷微调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器控制电子膨胀阀打开至第二初始开度之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获取功率模块温度信息;

判断功率模块温度是否位于预设温度范围内;

若否,进入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

在所述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下,获取功率模块温度;

当所述功率模块温度大于第四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增加第三预设值,运行第三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所述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

当所述功率模块温度小于第五预设功率模块温度时,

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的开度减小第四预设值,运行第四预设时长后,重新运行所述电子膨胀阀制热微调模式。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及其控制方法,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以控制散热器内的冷媒流量,减少冷媒循环主流路的有效冷量损失,提升空调能效。本发明的空调包括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散热器和功率模块,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过冷媒管道依次连通形成冷媒主循环回路,散热器通过散热管道与冷媒管道连通形成冷媒支循环回路,并与功率模块进行换热。其中,散热管道内设置有电子膨胀阀,控制器能够通过电子膨胀阀控制冷媒管道流入散热管道内的冷媒流量。本发明用于调节空气参数。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来;侯志辉;杨春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2.1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1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