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压引流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为了观察术后患者的出血及引流情况,减轻术后腹胀等不适感,常常需要留置胃管、伤口引流管等连接负压引流器进行引流,以缓解胃肠道梗阻症状,减轻腹胀及腹部缝合口张力,动态观察伤口出血情况,促进切口愈合,有效的引流常常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及疾病的预后。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一次性负压引流器存在以下不足:1.在引流器装满引流液之后,为了倒出引流液,需要重复拆卸引流管和引流器,从而造成逆行感染;2.由于手术过程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做手术的医务人员均会带上无菌橡胶手套进行操作,现有的负压引流器上的引流管上均设置有滚轮式的调节器,医务人员带上无菌橡胶手套对调节器上的滚轮进行滚动操作时,容易打滑或易磨损橡胶手套,给医务人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负压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器本体1,引流器本体1侧面设置有伸缩侧壁2,引流器本体1顶端连接有引流管5,所述引流器本体1侧面底部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引流管5外穿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包括底板71,底板71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斜面72,上斜面72内沿其轴向均设置有导槽76,两个导槽76内分别穿设有挤压机构8两端,挤压机构8与底板71之间形成供引流管5穿设的孔;所述导槽76的顶面沿上斜面72的最高处到最低处依次设有向下凸的且均带有弹性的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弧形凸起ⅰ73与导槽76侧壁之间形成非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ⅰ73与弧形凸起ⅱ74之间形成半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之间形成全挤压卡槽77。
所述挤压机构8包括连接轴81,连接轴81的两端穿过导槽76分别向外伸出,其伸出端固接挡轮82,连接轴81的中部固接有弧形挤压件83,挤压件83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引流管5的直径。
所述挤压件83的高度与上斜面72底面的最低处和底板71之间的距离一致。
所述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的最低处与导槽76底面之间的空隙均小于连接轴81的直径。
所述出液管4为伸缩塑料管。
有益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引流器本体侧面底部设置出液管,能够实现通过底部出液管进行倒出引流液,避免造成逆行感染;设置非滚轮式调节器,使得医务人员只需沿导槽推动挤压机构即可实现负压流量的调节,无需滚动滚轮,避免了传统的滚动操作引起的打滑或磨损,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是图1中挤压组件的右视图。
其中,1是引流器本体;2是伸缩侧壁;3是进液管;4是出液管;5是引流管;6是密封盖,7是调节器,71是底板,72是上斜面,73是弧形凸起ⅰ,74是弧形凸起ⅱ,75是弧形凸起ⅲ,76是导槽,77是卡槽;8是挤压机构,81是连接轴,82是挡轮,83是挤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器本体1,引流器本体1侧面设置有伸缩侧壁2,引流器本体1顶端通过进液管3连接有引流管5,引流管5外端旋接有密封盖6,所述引流器本体1侧面底部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引流管5外穿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包括底板71,底板71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斜面72,上斜面72内沿其轴向均设置有导槽76,两个导槽76内分别穿设有挤压机构8两端,挤压机构8与底板71之间形成供引流管5穿设的孔;所述导槽76的顶面沿上斜面72的最高处到最低处依次设有向下凸的且均带有弹性的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弧形凸起ⅰ73与导槽76侧壁之间形成非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ⅰ73与弧形凸起ⅱ74之间形成半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之间形成全挤压卡槽77。
上述挤压机构8位于非挤压定位槽处时,引流管5为非挤压的全流通状态;挤压机构8位于半挤压定位槽处时,引流管5为半挤压的半流通状态;挤压机构8位于全挤压卡槽77处时,引流管5为全挤压的不流通状态。上述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弧形凸起ⅲ75与上斜面72可以为一体结构,也可以是粘结组装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机构8包括连接轴81,连接轴81的两端穿过导槽76分别向外伸出,其伸出端固接挡轮82,连接轴81的中部固接有弧形挤压件83,挤压件83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引流管5的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挤压件83的高度与上斜面72底面的最低处和底板71之间的距离一致。
更进一步地,所述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的最低处与导槽76底面之间的空隙均小于连接轴81的直径。
所述出液管4为伸缩塑料管,出液管4外端旋接有盖(图中未标出)。此伸缩塑料管可弯曲地伸开,便于液体流出。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液体从引流管5进入引流器本体1内,随液体量增多,伸缩侧壁2逐渐展开;当需要对引流管5流量进行调节时,只需医务人员用手推动连接轴81和挤压件83,使挤压机构8沿导槽76从高处向低处移动,由于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均为弹性件,医务人员稍用力推动挤压机构8,挤压机构8便能向低处移动,直至根据流量需求进入半挤压定位槽或全挤压卡槽77,从而实现了流量的快速调节,操作方便。当需要放出液体时,打开出液管4即可。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1.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引流器本体(1),引流器本体(1)侧面设置有伸缩侧壁(2),引流器本体(1)顶端连接有引流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器本体(1)侧面底部连通有出液管(4),所述引流管(5)外穿设有调节器(7),调节器(7)包括底板(71),底板(71)上方两侧分别设置有上斜面(72),上斜面(72)内沿其轴向均设置有导槽(76),两个导槽(76)内分别穿设有挤压机构(8)两端,挤压机构(8)与底板(71)之间形成供引流管(5)穿设的孔;所述导槽(76)的顶面沿上斜面(72)的最高处到最低处依次设有向下凸的且均带有弹性的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弧形凸起ⅰ(73)与导槽(76)侧壁之间形成非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ⅰ(73)与弧形凸起ⅱ(74)之间形成半挤压定位槽,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之间形成全挤压卡槽(7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机构(8)包括连接轴(81),连接轴(81)的两端穿过导槽(76)分别向外伸出,其伸出端固接挡轮(82),连接轴(81)的中部固接有弧形挤压件(83),挤压件(83)的宽度等于或大于引流管(5)的直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83)的高度与上斜面(72)底面的最低处和底板(71)之间的距离一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凸起ⅰ(73)、弧形凸起ⅱ(74)和弧形凸起ⅲ(75)的最低处与导槽(76)底面之间的空隙均小于连接轴(81)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引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4)为伸缩塑料管。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