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座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6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座,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钮扣电池的电池座。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cn201420371614.6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电池座供钮扣型电池使用,该电池座包括:绝缘体、正极端子及负极端子;其中绝缘体内部具有一圆形的电池槽,该电池槽内可供负极端子容置,电池槽旁侧相通的嵌槽内,可供正极端子容置,该外形呈u形的正极端子底壁的接触部可贯穿嵌槽;负极端子整体系呈弯弧形,其中间的接触片也呈弯弧形,负极端子一端具有一向下弯折杆状的接触部,其中接触部可贯穿绝缘体的穿孔。当钮扣电池置入电池座内时,该钮扣电池的正极端子接触到电池座的负极端子,负极端子被钮扣电池挤压成水平状,负极端子被挤压后产生应力,以紧贴钮扣电池的负极,达到良好的电性传输效果。

当自动组装电池于所述电池座中时,电池先倾斜装到电池槽,电池远离所述正极端子的一侧先进入电池槽内,电池靠近正极端子的一侧抵靠于正极端子的侧面,再施力于电池上使电池完全压入所述电池槽内,然而,电池先倾斜装到电池槽时,若因电池放置不准使得电池过度偏移而超出正极端子的顶端,正极端子的顶端向上抵顶电池的底面,导致电池不能正确安装进电池槽内。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电池座,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顺利组装电池使电池组装力更小的电池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座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座,用于导接一电池,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壁,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池;一负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负极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电池的底面;一正极端子,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用于抵接所述电池的侧面,自所述第二弹臂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高于所述接触部,所述挡止部抵接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弹臂的顶部向外折弯形成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下端低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所述导引部接触所述电池以导引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缺口,所述导引部自所述缺口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导引部的上端高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

进一步,自所述导引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所述挡止部自所述弯折部弯折延伸形成。

进一步,所述挡止部的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宽度,使所述挡止部竖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包括一第一部及自第一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第一部连接两弯折部,第二部的宽度小于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向外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向外倾斜的角度。

进一步,所述侧壁设有一收容槽收容所述第二弹臂,导引部的上端低于所述收容槽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正极端子还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弹臂并排设置且所述基部较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基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臂的下端,所述延伸部为圆弧状,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下凹设一让位槽让位所述导引部。

进一步,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低于所述基部的上端。

进一步,自所述第一弹臂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壁,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脚伸出所述底壁,用于连接一电路板,自所述连接脚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形成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固定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臂具有竖直的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扣持片,用于向下扣压所述电池,沿水平方向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座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座,用于导接一电池,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池;一负极端子,其具有一第一弹臂,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电池的底面;一正极端子,其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用于抵接所述电池的侧面,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缺口,自所述缺口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接触所述电池以导引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进一步,所述第二弹臂具有竖直的一平板部,所述缺口自所述平板部的上端向下凹陷,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自每一所述弯折部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抵接所述绝缘座体的外侧面,沿水平方向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所述正极端子还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弹臂并排设置且所述基部较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基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臂的下端,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下凹设一让位槽让位所述导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座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第一弹臂的上端向外折弯形成一导引部,当自动组装电池时,所述电池先倾斜装到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池远离所述正极端子的一侧先进入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电池靠近所述正极端子的一侧抵靠于所述第一弹臂,即使所述电池朝所述正极端子的方向过度偏移,由于所述导引部向外弯折,增加了所述电池的组装范围,所述电池可以越至所述导引部上沿着所述导引部滑进所述收容空间,使得所述电池顺利组装进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池组装力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池座实例一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分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的正极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的负极端子倒过来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电池刚开始倾斜组装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电池装入电池座后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的正极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电池刚开始倾斜组装时的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二的电池装入电池座后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三的立体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三的正极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三电池刚开始倾斜组装时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三电池装入电池座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座的第一实施例,设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且导接一电池4,所述电池座包括一绝缘座体1、一负极端子2以及一正极端子3,所述负极端子2、所述正极端子3均收容于所述绝缘座体1。

如图1、2所示,所述绝缘座体1为圆形,所述绝缘座体1具有一底壁11,所述底壁11上下贯穿有一固定孔111,所述固定孔111靠近所述底壁11的侧缘设置;所述底壁11的上表面设有一凹槽112;自所述底壁11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二抵顶片113分别位于所述凹槽112相对两侧,所述电池4置入所述电池座后,所述抵顶片113向上抵持所述电池4,防止电池4过度下压;自所述底壁11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一侧壁12,所述侧壁12与所述底壁11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13用以收容所述电池4;所述侧壁12设有一收容槽121,所述绝缘座体1还设有一缺槽122,自所述侧壁12向内延伸形成二挡肋14。

如图2、4、5所示,所述负极端子2具有一固定部21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11中,自所述固定部21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脚22,所述连接脚22伸出所述固定孔111与所述电路板导接,自所述连接脚22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形成一加强部23,因所述连接脚22的厚度较薄,受外力很容易变形,影响所述连接脚22与所述电路板连接,通过设置加强部23,以增加所述连接脚22的强度,降低所述连接脚22变形的风险,所述加强部23延伸至所述固定部21,使得所述连接脚22的强度进一步加强;自所述固定部21向上延伸形成一第一弹臂24,所述第一弹臂24具有一对接部241,用于向上抵接于所述电池4的底面;所述第一弹臂24开设一通槽242延伸至所述对接部241,自所述对接部241向下延伸形成一抵接臂25,所述抵接臂25的自由端抵接于所述凹槽112。

如图1、3、5所示,所述正极端子3具有一基部31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1,所述基部31的上端向下凹设一让位槽311,所述基部31设有一挡止片37,所述挡止片37进入所述缺槽122以挡止于所述缺槽122,可防止所述正极端子3从所述绝缘座体1向上退出;自所述基部31向下延伸形成一插接脚34,用于导接所述电路板;以及与所述基部31并排的一第二弹臂32收容于所述收容槽121,所述基部31较所述第二弹臂32远离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第二弹臂32具有竖直的一平板部321,所述平板部321具有一接触部322用于抵接所述电池4的侧面,自所述平板部321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324,自所述弯折部324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33高于所述接触部322,所述挡止部33竖直设置,且所述挡止部33抵接所述侧壁12的外侧面,以防止所述正极端子3向所述收容空间13移动,所述第二弹臂32具有一缺口325,自所述缺口325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导引部323,所述导引部323的上端低于所述基部31的上端,所述导引部323的上端高于所述挡止部33的上端,以防所述电池4在插入所述收容空间13时,所述挡止部33的上缘会抵到所述电池4的下表面,所述导引部323的下端低于所述挡止部33的上端,以降低所述导引部323的高度,所述导引部323的上端低于所述收容槽121的上端,以保护所述导引部323避免外物碰到所述导引部323,自所述第二弹臂32的相对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延伸一扣持片35,所述扣持片35的上缘为一斜面,以方便所述电池4按压入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扣持片35位于所述接触部322的上方,且位于所述挡止部33的下方,沿水平方向所述导引部323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321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止部33与所述平板部321之间的距离;一延伸部36连接所述基部31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臂32的下端,所述延伸部36为圆弧状。

如图7-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第二弹臂32没有设所述缺口325,所述弯折部324自所述导引部323相对两侧向外弯折形成,所述挡止部33的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宽度,使所述挡止部33竖直设置,使得所述挡止部33与所述侧壁12的外侧面有更大的接触面积。其余结构与功能与第一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1-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其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于,所述导引部323”包括一第一部3231及自第一部3231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3232,所述第二部3232的宽度小于第一部3231,所述第二部3232向外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部3231向外倾斜的角度,所述弯折部324自所述第一部3231相对两侧向外弯折形成,且沿所述正极端子3侧缘的方向投影,所述第二部3232伸出所述侧壁12,设置所述第二部3232,使得所述导引部323”设置得更长,增加了所述电池4的组装范围。其余结构与功能与第二实施例完全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5、6所示,当自动组装电池4时,将所述电池4先倾斜装到收容空间13,所述电池4远离所述正极端子3的一侧先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且所述挡肋14向下扣压所述电池4的上表面,所述电池4靠近正极端子3的一侧抵靠于导引部323;然后,施压于所述电池4,所述电池4沿着所述导引部323滑进所述收容空间13,从而所述电池4的侧面与所述接触部322抵接,以实现所述正极端子3、加所述负极端子2均与所述电池4导接。当所述电池4完全组装进所述收容空间13后,所述电池4下表面抵靠在所述负极端子2上,所述挡肋14与所述扣持片35向下扣持于所述电池4的上表面,以防止所述电池4弹出,以将所述电池4固定于所述收容空间13内。反之,取出所述电池4时,将所述第二弹臂32向所述基部31方向扳动(此时,所述让位槽311可让位所述导引部323,以使所述导引部323有更多的空间向所述基部31方向移动),所述扣持片35解除对所述电池4的扣持,所述第一弹臂24向上弹起所述电池4,以取出所述电池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座具有下列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第二弹臂32的顶部向外折弯形成一导引部323,当自动组装所述电池4时,所述电池4先倾斜装到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电池4远离所述正极端子3的一侧先进入所述收容空间13内,所述电池4靠近所述正极端子3的一侧抵靠于所述第二弹臂32,即使所述电池4朝所述正极端子3的方向过度偏移,由于所述导引部323向外弯折,增加了所述电池4的组装范围,所述电池4可以越至所述导引部323上沿着所述导引部323滑进所述收容空间13,使得所述电池4顺利组装进所述收容空间13,所述电池4组装力更小。

(2)所述导引部323通过设置所述第二部3232,使得所述导引部323设置得更长,进一步增加了所述电池4的组装范围。

(3)通过设置所述加强部23,以增加所述连接脚22的强度,降低所述连接脚22变形的风险,使其更好的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池座,用于导接一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壁,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池;

一负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负极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电池的底面;

一正极端子,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用于抵接所述电池的侧面,自所述第二弹臂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高于所述接触部,所述挡止部抵接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弹臂的顶部向外折弯形成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下端低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所述导引部接触所述电池以导引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缺口,所述导引部自所述缺口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导引部的上端高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导引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所述挡止部自所述弯折部弯折延伸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宽度大于其下端宽度,使所述挡止部竖直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括一第一部及自第一部向上延伸形成的一第二部,第一部连接两弯折部,第二部的宽度小于第一部,所述第二部向外倾斜的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向外倾斜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设有一收容槽收容所述第二弹臂,导引部的上端低于所述收容槽的上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还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弹臂并排设置且所述基部较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基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臂的下端,所述延伸部为圆弧状,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下凹设一让位槽让位所述导引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低于所述基部的上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第一弹臂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壁,自所述固定部向下延伸形成一连接脚伸出所述底壁,用于连接一电路板,自所述连接脚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形成一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连接所述固定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具有竖直的一平板部,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内弯折延伸形成一扣持片,用于向下扣压所述电池,沿水平方向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

11.一种电池座,用于导接一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池;

一负极端子,其具有一第一弹臂,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电池的底面;

一正极端子,其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用于抵接所述电池的侧面,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缺口,自所述缺口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接触所述电池以导引所述电池进入所述收容空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臂具有竖直的一平板部,所述缺口自所述平板部的上端向下凹陷,自所述平板部相对两侧分别向外弯折延伸形成一弯折部,自每一所述弯折部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所述挡止部抵接所述绝缘座体的外侧面,沿水平方向所述导引部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挡止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的距离。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还具有一基部固定于所述绝缘座体,所述基部与所述第二弹臂并排设置且所述基部较所述第二弹臂远离所述收容空间,一延伸部连接所述基部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臂的下端,所述基部的上端向下凹设一让位槽让位所述导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座,用于导接一电池,包括:一绝缘座体,其具有一底壁,自所述底壁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侧壁,所述侧壁与所述底壁共同围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池;一负极端子,固定于所述底壁,所述负极端子具有一第一弹臂,用于向上抵接所述电池的底面;一正极端子,具有一第二弹臂,所述第二弹臂具有一接触部用于抵接所述电池的侧面,自所述第二弹臂相对两侧分别弯折延伸形成一挡止部高于所述接触部,所述挡止部抵接所述侧壁的外侧面,所述第二弹臂的顶部向外折弯形成一导引部,所述导引部的下端低于所述挡止部的上端;该实用新型使得所述电池顺利组装进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电池组装力更小。

技术研发人员:娄培育;廖洁;刘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904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