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6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定位准确、冲洗便捷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肌腱、神经、血管吻合及断指再接等手外科手术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强调手术“快、准、稳”,由于手部神经丰富、触觉敏感,手术精细且多采用局部麻醉,在较长时间手术过程中,需要维持长时间的姿态或体位稳定,以及保证手术位置的清晰显露效果,因此手部固定和冲洗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在一般采用由助手扶持或夹板固定,前者无法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定位也不够准确,而后者可能会影响手术视线,干扰手术的精细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依据手外科手术的特点,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定位准确、冲洗便捷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用于手术中的手部固定及清洗液的引流,所述固定引流装置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底部且与本体连接的底板,所述底板固置于手术台上,所述本体顶面设有上凹槽,所述上凹槽下部设有上隔层,上凹槽的后端壁面上设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上缺口,上凹槽底面设有与所述上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本体侧面设有与上隔层相通的上引流口,所述上引流口连接外部负压引流设备,将待手术的手部放置并固定在凹槽内,并将手指头部插入定位孔固定和手腕部绑扎固定,使手部固定稳定可靠,而凹槽下部的中空状隔层并连接负压引流设备,使手术中产生的清洗废液因负压而快速通过凹槽底面的网状点孔结构汇集并存贮至隔层中,提高清洗废液在手部的快速引导,手术部位显露清晰,手部定位准确便捷,分离式的底板和本体设计,方便装置的安装固定和消毒。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背面与本体顶面呈镜向对称结构,本体背面依次设有下凹槽和下隔层,所述下凹槽的后端壁面上设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下缺口,下凹槽底面设有与所述下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本体侧面下部设有与下隔层相通的下引流口,所述下引流口连接外部负压引流设备,采用正反面的双面结构设计,可以根据手部手术的位置要求,选用不同的手部定位槽,达到手部正面背面的准确定位和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上凹槽底面设有与手部相吻合且容纳手部的手部定位槽,所述手部定位槽包括手掌定位槽和手指定位槽,手部可直接放置在定位槽内固定,定位过程准确快捷安全。

作为优选,所述上凹槽的前端壁面上分别设有五个与上述手指定位槽相接且容纳手指头部的定位孔,将五根手指散开并插入相应的定位孔内,使手指部位不易偏移活动,提高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作为优选,所述底板上设有若干卡柱,所述本体上设有若干贯穿本体且与上述卡柱一一对应的卡孔,本体通过卡孔插接并固定于底板上,将本体插入卡柱并固定于底板上,安装便捷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本体的两个侧面对称设有用于固定扎带的挂钩,用于固定绑带将手腕部扎紧,方便术前和术后的捆扎定位和放松,防止手术过程中的手部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待手术的手部放置并固定在凹槽内,并将手指头部插入定位孔固定和手腕部绑扎固定,使手部固定稳定可靠,而凹槽下部的中空状隔层并连接负压引流设备,使手术中产生的清洗废液因负压而快速通过凹槽底面的网状点孔结构汇集并存贮至隔层中,提高清洗废液在手部的快速引导,手术部位显露清晰,手部定位准确便捷,分离式的底板和本体设计,方便装置的安装固定和消毒。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本体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底板,3.上凹槽,4.上隔层,5.上缺口,6.点孔,7.上引流口,8.下凹槽,9.下隔层,10.下缺口,11.手部定位槽,12.定位孔,13.卡柱,14.卡孔,15.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用于手术中的手部固定及清洗液的引流,如图1和图2所示,固定引流装置包括本体1、置于本体底部且与本体连接的底板2,底板上设计有定位销并通过定位销固定安装在手术台上,底板上设计有四根卡柱13,本体的四角设计有四个贯穿本体且与上述卡柱相配合的卡孔14,本体的两个侧面对称设计有用于固定扎带的挂钩15,本体顶面和本体背面呈上下镜向对称结构,其中本体顶面设计有上凹槽3,上凹槽下部设计有上隔层4,上凹槽底面设计有与手部相吻合且容纳手部的手部定位槽11,手部定位槽包括手掌定位槽和手指定位槽,上凹槽的后端壁面设计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上缺口5,上凹槽的前端壁面上分别设计有五个与上述手指定位槽相接且容纳手指头部的定位孔12,在上凹槽底面设计有与上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6,本体侧面设计有与上隔层相通的上引流口7,上引流口连接外部负压引流设备;其中本体背面依次设计有下凹槽8和下隔层9,下凹槽的后端壁面上设计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下缺口10,下凹槽底面设计有与手部相吻合且容纳手部的手部定位槽,下凹槽的前端壁面上分别设计有五个定位孔,下凹槽底面设计有与下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本体侧面下部设计有与下隔层相通的下引流口。

在进行正手位的手背面外科手术时,先将底板固定安装在手术台上,然后将本体上的卡孔对准底板上的卡柱并套接于卡柱上,上凹槽朝上,负压引流设备连接至上引流口,再将待手术手部平放于手部定位槽内,手腕嵌入上缺口,手指分开嵌入手指定位槽,手指头部插入相应的定位孔内,将固定扎带两端分别套于挂钩上并扎紧手腕部,完成手部的固定,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清洗废液通过上凹槽底部的网状点孔结构快速流入并储存在上隔层内,启动负压引流设备,将收集的清洗废液及时快速的集中排出,本体上凹槽也可进行反手位的手掌面外科手术,同理,进行反手位的手背面外科手术或正手位的手掌面外科手术时,可利用本体背面下凹槽进行手部固定,手术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纵”、“横”、“内”、“外”等表示方向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上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了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说明的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增添或替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用于手术中的手部固定及清洗液的引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引流装置包括本体(1)、置于本体底部且与本体连接的底板(2),所述底板固置于手术台上,所述本体顶面设有上凹槽(3),所述上凹槽下设有上隔层(4),上凹槽的后端壁面上设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上缺口(5),上凹槽底面设有与所述上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6),本体侧面设有与上隔层相通的上引流口(7),所述上引流口连接外部负压引流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背面与本体顶面呈镜向对称结构,本体背面依次设有下凹槽(8)和下隔层(9),所述下凹槽的后端壁面上设有用于搁置手腕的下缺口(10),下凹槽底面设有与所述下隔层相通的网状点孔结构,本体侧面下部设有与下隔层相通的下引流口,所述下引流口连接外部负压引流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3)底面设有与手部相吻合且容纳手部的手部定位槽(11),所述手部定位槽包括手掌定位槽和手指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凹槽(3)的前端壁面上分别设有五个与上述手指定位槽相接且容纳手指头部的定位孔(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上设有若干卡柱(13),所述本体(1)上设有若干贯穿本体且与上述卡柱一一对应的卡孔(14),本体通过卡孔插接并固定于底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两个侧面对称设有用于固定扎带的挂钩(1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手部手术固定引流装置,包括本体、置于本体底部且与本体连接的底板,本体顶面和背面呈上下镜向对称结构,本体顶面设有上凹槽,上凹槽下部设有上隔层,上凹槽底面设有网状点孔结构,本体侧面设有上引流口,本实用新型利用本体上的凹槽,将待手术的手部放置并固定在凹槽内,在凹槽下部设计中空状隔层,通过凹槽底面的网状点孔结构引导手术中产生的清洗废液并汇集存贮至隔层中,最后通过负压引流设备集中排出,手术过程清晰直观,手部定位准确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谢庆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谢庆平;浙江自贸区雅各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3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8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