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
背景技术:
润滑系统中机油泵的作用:机油泵作用是将机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后,强制地压送到发动机各零件的运动表面上。机油泵结构形式可以分为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类。齿轮式机油泵又分为内接齿轮式和外接齿轮式,一般把后者称为齿轮式油泵,当发动机工作时,凸轮轴上的驱动齿轮带动机油泵的传动齿轮,使固定在主动齿轮轴上的主动齿轮旋转,从而带动从动齿轮作反方向的旋转,将机油从进油腔沿齿隙与泵壁送至出油腔。这样,进油腔处便形成低压而产生吸力,把油底壳内的机油吸进油腔。由于主、从动齿轮不断地旋转,机油便不断地被压送到需要的部位。
现有的机油泵一般是通过转子带动机油进油和出油,而泵转子参数的优化,无法有效提高容积效率,而油槽的结构好坏对容积效率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且理论允许工作转速更高,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具备提高吸油效果和防止困油现象等优点,解决了现有机油泵吸油效率不高和容易出现困油现象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开设有内腔,所述内腔靠近正面两侧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卡齿,所述壳体靠近正面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开口,所述卡齿的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压阀,所述壳体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连通的出油口,所述壳体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连通的进油口,所述进油口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远离进油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远离活动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拉绳,所述壳体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一端与开口的内部活动连接的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由两个相同直径的圆组成,且内腔内部两圆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和出油口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进油口和出油口截面的内径大小相等。
进一步的,位于进油口上下两端的活动板大小相等,且位于进油口上下两端的活动板倾斜角度不一致,位于连接块一端的弹力拉绳与进油口底部内壁上的活动板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设置的卡齿数量相等,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卡齿互相啮合,限压阀位于卡齿之间的凹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内壁设置有螺纹,且壳体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内部通过螺栓活动连接有另一壳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通过壳体、内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开口、卡齿、出油管道、限压阀、出油口和进油口的联合设置,当需要进行机油的进油和出油操作时,机油由进油口先进入管道内部,经过活动板后进入内腔,位于内腔内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带动卡齿移动旋转,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卡齿持续转动,使位于进油口一侧的机油被持续吸入内腔,并被密封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卡齿之间,同时位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表面卡齿啮合间隙形成的封闭容积处设有限压阀,当困油压力大于限压阀开启压力时,限压阀开启,这部分困油流体由出油管道进入卸压孔,使困油现象得到有效缓解,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2、该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通过进油口、活动块、活动板、连接块、弹力拉绳和螺栓的联合设置,当机油进入进油口内部并准备进入内腔里时,机油从进油口上下活动板之间的缝隙进入,并且在活动板之间弹力拉绳的作用下,机油难以倒流,使机油能够被持续吸入内腔内部,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或现有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内腔、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开口、6卡齿、7出油管道、8限压阀、9出油口、10进油口、11活动块、12活动板、13连接块、14弹力拉绳、1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内腔2由两个相同直径的圆组成,且内腔2内部两圆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内腔2靠近正面两侧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4,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卡齿6,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开口5,卡齿6的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出油管道7,出油管道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压阀8,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设置的卡齿6数量相等,且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卡齿6互相啮合,限压阀8位于卡齿6之间的凹槽处,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2连通的出油口9,壳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2连通的进油口10,进油口10和出油口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进油口10和出油口9截面的内径大小相等,进油口10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活动块11,活动块11远离进油口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位于进油口10上下两端的活动板12大小相等,且位于进油口10上下两端的活动板12倾斜角度不一致,位于连接块13一端的弹力拉绳14与进油口10底部内壁上的活动板12一侧表面活动连接,活动板12远离活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拉绳14,壳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一端与开口5的内部活动连接的螺栓15,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5内壁设置有螺纹,且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5内部通过螺栓15活动连接有另一壳盖。
在使用时,当需要进行机油的进油和出油操作时,机油由进油口10先进入管道内部,经过活动板12后进入内腔2,位于内腔2内部的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带动卡齿6移动旋转,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卡齿6持续转动,使位于进油口10一侧的机油被持续吸入内腔2,并被密封在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卡齿6之间,同时位于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卡齿6啮合间隙形成的封闭容积处设有限压阀8,当困油压力大于限压阀8开启压力时,限压阀8开启,这部分困油流体将由出油管道7进入卸压孔,使困油现象得到有效缓解,当机油进入进油口10内部并准备进入内腔2里时,机油从进油口10上下活动板12之间的缝隙进入,并且在活动板12之间弹力拉绳14的作用下,机油难以倒流,使机油能够被持续吸入内腔2内部。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1.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内腔(2),所述内腔(2)靠近正面两侧内壁上从上往下依次活动安装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的表面固定安装有卡齿(6),所述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开口(5),所述卡齿(6)的一侧内壁处固定连接有出油管道(7),所述出油管道(7)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压阀(8),所述壳体(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2)连通的出油口(9),所述壳体(1)的左侧固定安装有一端与内腔(2)连通的进油口(10),所述进油口(10)的上下两侧内壁上活动安装有活动块(11),所述活动块(11)远离进油口(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板(12),所述活动板(12)远离活动块(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3),所述连接块(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力拉绳(14),所述壳体(1)的一侧活动安装有一端与开口(5)的内部活动连接的螺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2)由两个相同直径的圆组成,且内腔(2)内部两圆的圆心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10)和出油口(9)位于同一水平线上,且进油口(10)和出油口(9)截面的内径大小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进油口(10)上下两端的活动板(12)大小相等,且位于进油口(10)上下两端的活动板(12)倾斜角度不一致,位于连接块(13)一端的弹力拉绳(14)与进油口(10)底部内壁上的活动板(12)一侧表面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设置的卡齿(6)数量相等,且第一转轴(3)和第二转轴(4)表面卡齿(6)互相啮合,限压阀(8)位于卡齿(6)之间的凹槽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商用车用机油泵油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5)内壁设置有螺纹,且壳体(1)靠近正面的一侧开口(5)内部通过螺栓(15)活动连接有另一壳盖。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