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灌肠肛门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42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具领域,特别涉及儿童用灌肠肛门管。



背景技术:

儿童巨结肠洗肠术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然而儿童的直肠壁比成年人的薄,相对于成年人的直肠更为敏感,常规的肛门管深入一点就会对直肠造成损伤,对儿童的身心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儿童用灌肠肛门管,通过刻度线能有效的了解肛门管进入直肠的长度,方便医疗人员根据情况选择肛门管进入的长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包括灌肠管本体和真空袋,所述真空袋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所述密封条远离真空袋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灌肠管本体的一端内嵌于连接管远离密封条的一端内部,所述灌肠管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刻度线,所述灌肠管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污道、注入道和入线道,所述灌肠管本体靠近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注入件和入线孔,所述注入件和入线孔位于灌肠管本体远离若干所述刻度线的一侧,所述注入件位于入线孔远离连接管的一侧,所述灌肠管本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入污口,所述入污口与若干所述刻度线位于灌肠管本体的同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刻度线均是开设在灌肠管本体的外表面的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若干所述刻度线的刻度单位是cm,刻度最小值为0.5cm,且读数顺序从所述灌肠管本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朝所述灌肠管本体靠近连接管的一端读数,读数范围为0-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灌肠管本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的端表面为球面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道与所述入线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为密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排污道与所述入污口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注入道与所述注入件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入线道与所述入线孔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刻度线能有效的了解肛门管进入直肠的长度,方便医疗人员根据情况选择肛门管进入的长度,通过注入道将清洗液注入到直肠,方便清洗直肠,还能通过入线道观察直肠内部的情况,方便医疗人员做出相应的判断,整体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灌肠管本体的切面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是灌肠管本体的切面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是灌肠管本体的切面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中:1、灌肠管本体;2、真空袋;3、密封条;4、连接管;5、刻度线;6、排污道;7、注入道;8、入线道;9、注入件;10、入线孔;11、入污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其中附图中相同的标号全部指的是相同的部件。

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不必要的,则将其省略。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包括灌肠管本体1和真空袋2,真空袋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3,密封条3远离真空袋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4,灌肠管本体1的一端内嵌于连接管4远离密封条3的一端内部,灌肠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刻度线5,灌肠管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排污道6、注入道7和入线道8,灌肠管本体1靠近连接管4的一端设置有注入件9和入线孔10,注入件9和入线孔10位于灌肠管本体1远离若干刻度线5的一侧,注入件9位于入线孔10远离连接管4的一侧,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设置有入污口11,入污口11与若干刻度线5位于灌肠管本体1的同一侧。

进一步的,若干刻度线5均是开设在灌肠管本体1的外表面的凹槽,防止灌肠管本体1的外表面对直肠壁摩擦造成直肠壁的磨伤。

若干刻度线5的刻度单位是cm,刻度最小值为0.5cm,且读数顺序从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朝灌肠管本体1靠近连接管4的一端读数,读数范围为0-25cm,方便读数和知晓肛门管进入直肠的长度。

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的端表面为球面结构,防止灌肠管本体1戳伤直肠。

排污道6与入线道8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为密封结构,防止排污道6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被污物堵塞,防止污物进入入线道8。

排污道6与入污口11相连接,通过入污口11使污物进入排污道6。

注入道7与注入件9相连接,通过注入件9将清洗液注入到注入道7内。

入线道8与入线孔10相连接,通过入线孔10将微型观察镜送进入线道8。

具体的,灌肠管本体1和连接管4为套接结构,可将灌肠管本体1和连接管4分离,真空袋2内的污物快满时可更换新的真空袋2;使用时,按照要求将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插入肛门,通过观察刻度线5确定灌肠管本体1插入肛门的长度,然后用针筒吸入定量清洗液,将针筒的筒口插入注入件9,将清洗液通过注入道7注入到直肠,通过清洗液能更方便的将直肠内的污物从入污口11进入排污道6,通过排污道6将污物排到真空袋2内;通过入线孔10将微型观察镜的一端插入到入线道8内,抵达到入线道8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可观察直肠内污物的情况,减少了肠镜的麻烦,能更快的做出相应的措施。

本实用新型通过刻度线5能有效的了解肛门管进入直肠的长度,方便医疗人员根据情况选择肛门管进入的长度,通过注入道7将清洗液注入到直肠,方便清洗直肠,还能通过入线道8观察直肠内部的情况,方便医疗人员做出相应的判断,整体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包括灌肠管本体(1)和真空袋(2),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袋(2)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3),所述密封条(3)远离真空袋(2)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4),所述灌肠管本体(1)的一端内嵌于连接管(4)远离密封条(3)的一端内部,所述灌肠管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刻度线(5),所述灌肠管本体(1)的内部开设有排污道(6)、注入道(7)和入线道(8),所述灌肠管本体(1)靠近连接管(4)的一端设置有注入件(9)和入线孔(10),所述注入件(9)和入线孔(10)位于灌肠管本体(1)远离若干所述刻度线(5)的一侧,所述注入件(9)位于入线孔(10)远离连接管(4)的一侧,所述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设置有入污口(11),所述入污口(11)与若干所述刻度线(5)位于灌肠管本体(1)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刻度线(5)均是开设在灌肠管本体(1)的外表面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刻度线(5)的刻度单位是cm,刻度最小值为0.5cm,且读数顺序从所述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朝所述灌肠管本体(1)靠近连接管(4)的一端读数,读数范围为0-2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管本体(1)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的端表面为球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道(6)与所述入线道(8)远离连接管(4)的一端为密封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道(6)与所述入污口(1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道(7)与所述注入件(9)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入线道(8)与所述入线孔(10)相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儿童用灌肠肛门管,包括灌肠管本体和真空袋,真空袋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远离真空袋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灌肠管本体的一端内嵌于连接管远离密封条的一端内部,灌肠管本体的一侧设置有若干刻度线,灌肠管本体的内部开设有排污道、注入道和入线道,灌肠管本体靠近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注入件和入线孔,灌肠管本体远离连接管的一端设置有入污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刻度线能有效的了解肛门管进入直肠的长度,方便医疗人员根据情况选择肛门管进入的长度,通过注入道将清洗液注入到直肠,方便清洗直肠,方便医疗人员做出相应的判断,整体结构简单,适合批量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郑萍;姜叶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