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轮机油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链轮机油泵。



背景技术:

机油泵通常安装在发动机缸体前端,通过油压强制将机油泵送到发动机零件的运动表面的设备。一般的机油泵为曲轴直驱式机油泵,是由曲轴轴颈上的扁方结构直接驱动,由于扁方结构尺寸较大,同等排量的机油泵内转子外径需要做到很大,这样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结构尺寸大,布置较困难,第二,内转子尺寸大,增大了摩擦功,第三,针对叶片泵而言,转子增大了,叶片的线速度增大,叶片强度降低。同时,曲轴直驱的机油泵,其扁方和转子是间隙配合,且为满足装配性要求,间隙较大,因此机油泵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噪音,且机油泵容易被气蚀,导致性能下降。再者,通常的机油泵需要与集滤器、链条张紧器等辅助设备配合使用,其组合的结构较分散,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链轮机油泵。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链轮机油泵,包括:链轮驱动组件、机油泵主体;所述机油泵主体包括:转子,所述链轮驱动组件包括:转子轴、链轮轴、机油泵链轮、驱动链轮和链条,所述转子轴安装在所述转子内并与所述链轮轴连接,所述链轮轴与所述机油泵链轮连接,所述机油泵链轮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驱动链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轴过盈配合;所述转子轴的一端设有插接口,所述链轮轴通过所述插接口与所述转子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还包括:集滤器,所述集滤器包括滤网和盖板,所述滤网通过所述盖板冲压安装在所述机油泵主体的进油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还包括:链条张紧器,所述机油泵主体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链条张紧器通过所述限位卡槽安装在所述机油泵主体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主体上设有挡油板安装孔,所述挡油板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挡油板。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主体还包括:滑块和叶片,所述滑块套接在所述转子外,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滑块内与所述转子配合;所述滑块的侧面设置吸油缺口,所述滑块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滑块平衡槽,所述滑块平衡槽设置在其内侧面的边上;所述转子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凹槽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主体还包括:机油泵泵腔,所述机油泵泵腔包括:出油侧和进油侧,所述出油侧和所述进油侧均为坡面。

进一步地,所述机油泵泵腔与进油道和出油道连通,所述进油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道包括:主出油道和辅出油道,所述主出油道与出油口连通,所述辅出油道与所述主出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辅出油道包括平行油道和垂直油道,所述垂直油道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平行油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垂直油道一端与平行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出油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主出油道还与反馈油口连通,所述反馈油口靠近所述出油口设置,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出油组件上;所述出油组件上设有组合密封圈和定位销,所述组合密封圈同时设置在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反馈油口外,通过防松凸点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的曲轴直驱式机油泵通过转子轴和链轮轴传动,有效地解决了曲轴直驱式机油泵存在的传动结构不够紧凑、噪音大、容易气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集滤器利用冲压盖板将滤网安装在机油泵上,易于布置,降低成本,且结合面好;

3、本实用新型中链条张紧器也集成在机油泵主体上,使链条张紧器与机油泵的连接组合更加紧凑;

4、本实用新型中的滑块和转子自重较轻,摩擦较小,降低了异物卡滞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出油道的设计缓解了主出油道的压力,有利于维持机油泵油压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链轮机油泵结构紧凑、运行平稳,有效地延长了机油泵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轮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轮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链轮机油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a-a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块、转子、叶片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滑块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机油泵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b-b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8中c-c截面图。

图中:1、链轮驱动组件;2、机油泵主体;3、集滤器;4、链条张紧器;1.1、转子轴;1.2、链轮轴;1.3、机油泵链轮;1.4、驱动链轮;1.5链条;1.1.1、插接口;1.2.1、限位端;2.1、限位卡槽;2.2、挡油板安装孔;2.3、安装过孔;2.4、转子;2.5、滑块;2.6、叶片;2.7、机油泵泵腔;2.5.1、吸油缺口;2.5.2、滑块平衡槽;2.4.1、凹槽面;2.7.1、出油侧;2.7.2、进油侧;2.8、进油道;2.9、出油道;2.8.1、进油口;2.9.1、出油口;2.9.2、主出油道;2.9.3、辅出油道;2.9.3.1、平行油道;2.9.3.2、垂直油道;2.9.4、反馈油口;2.10、出油组件;2.10.1、组合密封圈;2.10.2、防松凸点;2.10.3、定位销;3.1、滤网;3.2、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的曲轴直驱式机油泵存在的结构大、噪音大、耐久性较差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链轮机油泵,该机油泵采用链轮直轴驱动,与同等排量的曲轴直驱式机油泵相比,转子更小,驱动轴更细,结构更加紧凑,噪音更低。同时链轮机油泵集成了集滤器链条和张紧器,使机油泵与二者之间的组装结构更为紧密,减少占用空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链轮机油泵包括:链轮驱动组件1、机油泵主体2,并集成有集滤器3和链条张紧器4。其中,集滤器3包括:滤网3.1和盖板3.2,滤网通过盖板冲压安装在机油泵主体的进油口上。链条张紧器通过机油泵主体上的限位卡槽2.1安装在机油泵主体上,通过螺栓固定。此外,机油泵主体上还安装有挡油板(未示出),挡油板通过机油泵主体上的挡油板安装孔2.2与机油泵主体连接,并通过螺栓固定。如图3所示,机油泵主体上还设有两个安装过孔2.3,用于安装比例电磁阀线束导向螺纹卡扣。

如图2所示,链轮驱动组件1包括:转子轴1.1、链轮轴1.2、机油泵链轮1.3、驱动链轮1.4和链条1.5。如图4所示,转子轴与链轮轴连接,其与链轮轴连接的一端设有插接口1.1.1,链轮轴插入插接口与转子轴连接。同时转子轴还与机油泵主体中的转子2.4过盈配合。链轮轴不与转子轴连接的一端与机油泵链轮连接,其上设有限位端1.2.1,限位端的大于转子轴的轴身,用于机油泵链轮的限位。机油泵链轮与驱动链轮通过链条连接,驱动链轮的转动带动机油泵链轮的转动,从而转轮轴和转子轴转动,并带动转子转动。

如图5所示,机油泵主体2除了转子2.4之外,还包括:滑块2.5、叶片2.6和机油泵泵腔2.7,滑块套接在转子外,叶片安装在滑块内,并与转子配合。如图6所示,滑块的侧面设置吸油缺口2.5.1,其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滑块平衡槽2.5.2,滑块平衡槽设置在其内侧面的边上。如图7所示,转子的顶面和底面均向内凹陷为凹槽面2.4.1。机油泵泵腔2.7包括:出油侧2.7.1和进油侧2.7.2,所述出油侧和所述进油侧均为坡面。

本实施例公开的链轮驱动组件通过转子轴和链轮轴传动,轴的外径可以做到很小,同等排量的转子的外径能做到更小,降低了摩擦功率,相应地,叶片的线速度也较小,叶片的强度也容易做到更好。机油泵泵腔出油侧和进油侧的坡面设计使油沿着一定角度流出或流入机油泵泵腔,出油侧的坡面设计可以延长出油时间,提高泵腔的容积效率,降低密封区压力,降低压力波动,进油侧的坡面设计可以控制流速,降低气蚀并提高容积效率,防止流速过高导致的油中气体被抽出,发生气蚀的问题。滑块上的滑块平衡槽在能够对进油进行导流,对出油进行缓冲,释放高压,保持泵内压力稳定,降低噪音。滑块平衡槽和吸油缺口的设置在减轻滑块重量的同事,减少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摩擦。转子的凹槽面设计同样能够减轻转子的自重,降低摩擦。

如图3、如图8和图9所示,机油泵泵腔2.7与进油道2.8和出油道2.9连通,进油道2.8与进油口2.8.1连通,出油道2.9包括:主出油道2.9.2和辅出油道2.9.3,主出油道与出油口2.9.1连通,辅出油道与主出油道连通,主出油道还与反馈油口2.9.4连通。辅出油道包括平行油道2.9.3.1和垂直油道2.9.3.2,垂直油道有两个,分别与平行油道的两端连通,垂直油道一端与平行油道连通,另一端与主出油道连通。反馈油口2.9.4靠近所述出油口设置,反馈油口与出油口设置在出油组件2.10上。出油组件2.10上设有组合密封圈2.10.1和定位销2.10.3,组合密封圈同时设置在所述出油口和反馈油口外,通过防松凸点2.10.2固定。辅助油道的设计能够解决机油泵泵腔中压力集中的问题,保证压力稳定。出油口和反馈油口共用一个组合密封圈,能够提高装配效率,使出油组件的结构紧凑易于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的曲轴直驱式机油泵通过转子轴和链轮轴传动,有效地解决了曲轴直驱式机油泵存在的传动结构不够紧凑、噪音大、容易气蚀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集滤器利用冲压盖板将滤网安装在机油泵上,易于布置,降低成本,且结合面好;

3、本实用新型中链条张紧器也集成在机油泵主体上,使链条张紧器与机油泵的连接组合更加紧凑;

4、本实用新型中的滑块和转子自重较轻,摩擦较小,降低了异物卡滞的风险;

5、本实用新型通过辅出油道的设计缓解了主出油道的压力,有利于维持机油泵油压的稳定性;

6、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链轮机油泵结构紧凑、运行平稳,有效地延长了机油泵的使用寿命。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链轮驱动组件、机油泵主体;所述机油泵主体包括:转子,所述链轮驱动组件包括:转子轴、链轮轴、机油泵链轮、驱动链轮和链条,所述转子轴安装在所述转子内并与所述链轮轴连接,所述链轮轴与所述机油泵链轮连接,所述机油泵链轮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驱动链轮传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与所述转子轴过盈配合;所述转子轴的一端设有插接口,所述链轮轴通过所述插接口与所述转子轴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还包括:集滤器,所述集滤器包括滤网和盖板,所述滤网通过所述盖板冲压安装在所述机油泵主体的进油口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还包括:链条张紧器,所述机油泵主体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链条张紧器通过所述限位卡槽安装在所述机油泵主体上,并通过螺栓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主体上设有挡油板安装孔,所述挡油板安装孔用于固定安装挡油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主体还包括:滑块和叶片,所述滑块套接在所述转子外,所述叶片安装在所述滑块内与所述转子配合;所述滑块的侧面设置吸油缺口,所述滑块的顶面和底面均设有滑块平衡槽,所述滑块平衡槽设置在其内侧面的边上;所述转子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凹槽面。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主体还包括:机油泵泵腔,所述机油泵泵腔包括:出油侧和进油侧,所述出油侧和所述进油侧均为坡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泵泵腔与进油道和出油道连通,所述进油道与所述进油口连通,所述出油道包括:主出油道和辅出油道,所述主出油道与出油口连通,所述辅出油道与所述主出油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出油道包括平行油道和垂直油道,所述垂直油道有两个,分别与所述平行油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垂直油道一端与平行油道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主出油道连通。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链轮机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油道还与反馈油口连通,所述反馈油口靠近所述出油口设置,所述反馈油口与所述出油口设置在出油组件上;所述出油组件上设有组合密封圈和定位销,所述组合密封圈同时设置在所述出油口和所述反馈油口外,通过防松凸点固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链轮机油泵,包括:链轮驱动组件、机油泵主体;所述机油泵主体包括:转子,所述链轮驱动组件包括:转子轴、链轮轴、机油泵链轮、驱动链轮和链条,所述转子轴安装在所述转子内并与所述链轮轴连接,所述链轮轴与所述机油泵链轮连接,所述机油泵链轮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驱动链轮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区别于现有的曲轴直驱式机油泵通过转子轴和链轮轴传动,有效地解决了曲轴直驱式机油泵存在的传动结构不够紧凑、噪音大、容易气蚀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段伟;连源;陈杰;卢俊锡;张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82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