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9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



背景技术:

灌肠器又叫灌肠袋、清肠器,国家药监局审批的名称叫做排便清肠器,灌肠器属于一类医疗保健仪器,灌肠器主要是利用温水、盐水、各种灌肠液或者咖啡溶液等对大肠进行清洁,主要用于医疗机构治疗便秘,肛肠疾患等等,现在也逐渐被保健养生会馆和减肥水疗人群所接受,也是家庭用于居家保健的一种仪器。属于一种纯物理自然疗法,例如现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的伊喜畅灌肠器。

但是现有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现有的袋式自用灌肠器一般是一体式,以至于不便于拆卸,进行分类清洗消毒,而有些可以拆卸的袋式自用灌肠器是通过螺纹进行安装,然而防漏性能较差,使用一段时候,就会造成连接处的松动,造成液体的流失,严重的影响使用者心情,降低了袋式自用灌肠器的使用性。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解决了不便于安装和拆卸,防漏性能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包括:水袋和插头;左侧板,所述左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左侧;右侧板,所述右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右侧,所述右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贯穿所述水袋并延伸至所述水袋的内部,并且所述插头的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一侧,所述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流速调节器;灌肠嘴,所述灌肠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所述灌肠嘴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灌肠嘴的外表面;两个卡紧结构,两个所述卡紧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卡紧结构包括两个卡紧块,两个所述卡紧块的内部均开设有l型槽,两个所述l型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板,两个所述推动板的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外部,两个所述操作杆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板,两个所述操作板的一侧从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锁紧结构,两个所述锁紧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袋并延伸至所述水袋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左侧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

优选的,所述套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挂钩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卡块位于所述l型槽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贯穿所述卡块并延伸至所述卡块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凸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槽的内壁的底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手动按压两个操作板,使得两个操作板相对方向运动,通过操作板相对方向的运动,这时就可以带动两个操作杆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操作杆相对方向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推动板相对方向运动,这时就可以将两个凸块朝向自身的卡槽内部运动,当凸块运动到卡槽的内部时,这时凸块就会失去l型槽之间的卡接,这时再用力就可以将插头从套筒的内部拔出,这时就可以将水袋和软管进行拆卸,这时就可以进行液体的注入,注入完毕,再将两个卡块插入到相对应的l型槽的内部,这时通过两个挤压弹簧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块进行挤压,使得凸块延伸至到l型槽的内部,从而使的凸块与l型槽形成卡接,进而保证了插头插入到水袋内部后的稳定性,这时将灌肠嘴插入到肛门的内部,再手动挤压水袋,水袋受到挤压力时,水袋内部的水源排至到软管的内部,再通过软管排至到灌肠嘴的内部,通过灌肠嘴排至到肛门的内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单人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灌肠器的拆卸和安装方便,便于后续分类清洗和消毒,省时省力,并且防漏性能强,有效的提高灌肠器的使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套筒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水袋,2、插头,3、左侧板,4、右侧板,5、密封结构,51、套筒,52、弹性圈,53、密封圈,6、软管,7、流速调节器,8、灌肠嘴,9、保护结构,91、保护套,92、挂钩,93、限位板,94、复位弹簧,10、卡紧结构,101、卡紧块,102、l型槽,103、推动板,104、操作杆,105、操作板,11、锁紧结构,111、卡块,112、卡槽,113、凸块,114、挤压弹簧,12、进气管,13、单向阀,14、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套筒的结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挂钩的结构示意图。袋式自用灌肠器包括:水袋1和插头2;左侧板3,所述左侧板3设置于所述水袋1的左侧;右侧板4,所述右侧板4设置于所述水袋1的右侧,所述右侧板4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结构5,所述密封结构5包括套筒51,所述套筒51的一侧贯穿所述水袋1并延伸至所述水袋1的内部,并且所述插头2的设置于所述套筒51的内表面;软管6,所述软管6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头2的一侧,所述软管6的外表面设置有流速调节器7;灌肠嘴8,所述灌肠嘴8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软管6的另一端,所述灌肠嘴8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结构9,所述保护结构9包括保护套91,所述保护套91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灌肠嘴8的外表面;两个卡紧结构10,两个所述卡紧结构10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板4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卡紧结构10包括两个卡紧块101,两个所述卡紧块101的内部均开设有l型槽102,两个所述l型槽102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板103,两个所述推动板103的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杆104,两个所述操作杆104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102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102的外部,两个所述操作杆104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102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板105,两个所述操作板105的一侧从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板4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锁紧结构11,两个所述锁紧结构11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头2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锁紧结构11包括两个卡块111,两个所述卡块111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102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102的内部,在这里软管6位伸缩性软管,并且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并且流速调节器7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软管6内部液体的流量进行控制,灌肠嘴8的设置,主要是用插入肛门的内部,进行灌肠处理,套筒51的设置,也可以用于液体的注入。

所述左侧板3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12,所述进气管12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袋1并延伸至所述水袋1的内部,所述进气管12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13,单向阀13的设置,主要是便于气体进入到水袋1的内部。

所述左侧板3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14,挂环14的设置,便于灌肠器的悬挂放置。

所述套筒5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圈52,所述弹性圈52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53,弹性圈52和密封圈53的设置,主要是对处于套筒51内部的插头2进行密封处理,保证了接口处的密封性,避免液体的流失。

所述保护套91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挂钩92,所述挂钩92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93,所述限位板9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94,所述复位弹簧94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挂钩92的一侧,保护套91的设置,主要是当没有使用灌肠器时,通过保护套91可以对灌肠嘴进行保护,避免造成污染,而且挂钩92的设置,主要是在使用灌肠器时,通过挂钩92可以将保护套91悬挂在挂环14上,避免保护套91的丢失。

所述卡块111位于所述l型槽10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112,所述卡槽112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凸块113,所述凸块113的顶部贯穿所述卡块111并延伸至所述卡块111的外部。

所述凸块11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114,所述挤压弹簧114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槽112的内壁的底部,通过挤压弹簧114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块113进行挤压,使得凸块113延伸至到l型槽102的内部,从而使的凸块113与l型槽102形成卡接,进而保证了插头2插入到水袋1内部后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的工作原理如下:

s1、手动按压两个操作板105,使得两个操作板105相对方向运动,通过操作板105相对方向的运动,这时就可以带动两个操作杆104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操作杆104相对方向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推动板103相对方向运动,这时就可以将两个凸块113朝向自身的卡槽112内部运动,当凸块113运动到卡槽112的内部时,这时凸块113就会失去l型槽102之间的卡接,这时再用力就可以将插头2从套筒51的内部拔出,这时就可以将水袋1和软管6进行拆卸,这时就可以进行液体的注入;

s2、注入完毕,再将两个卡块111插入到相对应的l型槽102的内部,这时通过两个挤压弹簧114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块113进行挤压,使得凸块113延伸至到l型槽102的内部,从而使的凸块113与l型槽102形成卡接,进而保证了插头2插入到水袋1内部后的稳定性;

s3、这时将灌肠嘴8插入到肛门的内部,再手动挤压水袋1,水袋1受到挤压力时,水袋1内部的水源排至到软管6的内部,再通过软管6排至到灌肠嘴8的内部,通过灌肠嘴8排至到肛门的内部。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手动按压两个操作板105,使得两个操作板105相对方向运动,通过操作板105相对方向的运动,这时就可以带动两个操作杆104相对方向运动,通过两个操作杆104相对方向的运动,可以带动两个推动板103相对方向运动,这时就可以将两个凸块113朝向自身的卡槽112内部运动,当凸块113运动到卡槽112的内部时,这时凸块113就会失去l型槽102之间的卡接,这时再用力就可以将插头2从套筒51的内部拔出,这时就可以将水袋1和软管6进行拆卸,这时就可以进行液体的注入,注入完毕,再将两个卡块111插入到相对应的l型槽102的内部,这时通过两个挤压弹簧114自身的弹性力,可以对凸块113进行挤压,使得凸块113延伸至到l型槽102的内部,从而使的凸块113与l型槽102形成卡接,进而保证了插头2插入到水袋1内部后的稳定性,这时将灌肠嘴8插入到肛门的内部,再手动挤压水袋1,水袋1受到挤压力时,水袋1内部的水源排至到软管6的内部,再通过软管6排至到灌肠嘴8的内部,通过灌肠嘴8排至到肛门的内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单人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灌肠器的拆卸和安装方便,便于后续分类清洗和消毒,省时省力,并且防漏性能强,有效的提高灌肠器的使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袋和插头;

左侧板,所述左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左侧;

右侧板,所述右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右侧,所述右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贯穿所述水袋并延伸至所述水袋的内部,并且所述插头的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

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一侧,所述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流速调节器;

灌肠嘴,所述灌肠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所述灌肠嘴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包括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内表面设置于所述灌肠嘴的外表面;

两个卡紧结构,两个所述卡紧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右侧板的顶部和底部,两个卡紧结构包括两个卡紧块,两个所述卡紧块的内部均开设有l型槽,两个所述l型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均滑动连接有推动板,两个所述推动板的相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的另一端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外部,两个所述操作杆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外部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板,两个所述操作板的一侧从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右侧板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

两个锁紧结构,两个所述锁紧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一侧的顶部和底部,两个所述锁紧结构包括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分别贯穿两个所述l型槽并延伸至两个所述l型槽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一侧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贯穿所述水袋并延伸至所述水袋的内部,所述进气管的内部设置有单向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一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挂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弹性圈,所述弹性圈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套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底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挂钩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位于所述l型槽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的两侧之间滑动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部贯穿所述卡块并延伸至所述卡块的外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袋式自用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所述挤压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卡槽的内壁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袋式自用灌肠器。所述袋式自用灌肠器包括:水袋和插头;左侧板,所述左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左侧;右侧板,所述右侧板设置于所述水袋的右侧,所述右侧板的一侧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一侧贯穿所述水袋并延伸至所述水袋的内部,并且所述插头的设置于所述套筒的内表面;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插头的一侧,所述软管的外表面设置有流速调节器;灌肠嘴,所述灌肠嘴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软管的另一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袋式自用灌肠器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单人就可以进行操作,而且灌肠器的拆卸和安装方便,便于后续分类清洗和消毒,省时省力,并且防漏性能强,有效的提高灌肠器的使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优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6.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8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