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电池包和车辆。
背景技术:
传统的采用扎带将模组端板勒紧在模组本体上的电池模组在充放电或其他情况下会发生模组本体的膨胀与恢复,在此过程中扎带易脱离模组端板,导致模组端板从电池模组上脱落,影响电池模组的稳定性,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的稳定性更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模组,包括:模组本体;模组端板,所述模组端板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的端部,所述模组端板上形成有限位空腔;扎带,所述扎带环绕所述模组本体设置,且所述扎带适于穿过所述限位空腔以将所述模组端板勒紧在所述模组本体上。
进一步,所述限位空腔贯穿所述模组端板的横向两端。
进一步,所述限位空腔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空腔分别沿横向延伸。
进一步,所述模组端板包括:内壁和外壁,所述限位空腔形成在所述内壁与所述外壁之间,所述内壁的端部形成有缓冲圆角,所述缓冲圆角与所述限位空腔正对。
进一步,所述模组端板内设置有纵向加强结构。
进一步,所述模组端板沿竖向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纵向加强结构设置在所述安装孔内。
进一步,所述纵向加强结构包括:加强衬套以及限位法兰,所述限位法兰设置在所述加强衬套的一端,所述加强衬套适于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限位法兰适于与所述模组端板的上壁止抵。
进一步,所述限位空腔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小于所述扎带的宽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通过使扎带穿过模组端板上形成的限位空腔,以使扎带不会与模组端板相互脱离,以避免扎带在电池模组膨胀与恢复时脱出模组端板,进而保证扎带能够稳定的将模组端板勒紧在模组本体上,以保证电池模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该电池包的稳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电池包,该车辆的电池包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模组端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池模组,1-模组本体,2-模组端板,21-限位空腔,3-扎带,22-内壁,23-外壁,221-缓冲圆角,4-纵向加强结构,24-安装孔,41-加强衬套,42-限位法兰,5-拉铆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可以包括:模组本体1、模组端板2和扎带3。
如图1和图2所示,模组本体1由多个电芯排列组成,模组端板2设置在模组本体1的端部,以用于将电池模组100紧固在电池包内以及用于保护模组本体1,其中,模组端板2上形成有限位空腔21,限位空腔21为形成在模组端板2上的两端敞开的腔体结构,其可用于与其他件配合以限制模组端板2的设置位置。模组端板2整体可采用挤压成型的加工工艺加工而成,并且限位空腔21也可挤压成型在模组端板2上。
进一步,扎带3环绕模组本体1设置,以便于将模组端板2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且扎带3适于穿过限位空腔21以将模组端板2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即通过扎带3与限位空腔21的限位配合以将模组端板2稳定的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其中,由于扎带3从限位空腔21内穿过,因此,扎带3与模组端板2将不会相互脱离,进而保证了扎带3不会在电池模组100膨胀与恢复时脱出模组端板2,以使扎带3能够稳定的将模组端板2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以避免模组端板2脱离模组本体1,从而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该电池模组100通过使扎带3穿过模组端板2上形成的限位空腔21,以使扎带3不会与模组端板2相互脱离,以避免扎带3在电池模组100膨胀与恢复时脱出模组端板2,进而保证扎带3能够稳定的将模组端板2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以保证电池模组100的稳定性。
结合图1-图5所示实施例,限位空腔21贯穿模组端板2的横向两端。即限位空腔21的两端端口形成在模组端板2的横向两端上,其中,扎带3适于从模组端板2的一端开口伸入,并从模组端板2的另一端开口伸出,以便于扎带3能够环绕电池模组100设置,以将模组端板2稳定的勒紧在模组本体1上。
进一步,限位空腔21为多个,多个限位空腔21分别沿横向延伸,即多个限位空腔21均水平延伸且平行设置。由此,可使扎带3能够平直的穿过限位空腔21,以保证扎带3与限位空腔21的配合效果以及扎带3对模组端板2的整体的勒紧力,进而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设置稳定性。
如图1-图4所示,模组端板2包括:内壁22和外壁23,内壁22为模组端板2的靠近模组本体1的一侧壁,而外壁23为模组端板2的远离模组本体1的一侧壁,其中,限位空腔21形成在内壁22与外壁23之间,以使限位空腔21能够很好的与扎带3限位配合,内壁22的端部形成有缓冲圆角221,并且缓冲圆角221与限位空腔21正对,因此可以很好的保护扎带3。由于扎带3在穿出限位空腔21以勒紧整个模组本体1时,扎带3适于与内壁22的端部接触,而在内壁22的两端处设置缓冲圆角221,以使缓冲圆角221与扎带3接触,可以有效防止扎带3在勒紧电池模组100或者电池模组100膨胀的过程中,内壁22的端部的棱边割伤扎带3,进而可有效降低模组端板2对扎带3的摩擦,保证了扎带3不会出现损伤,以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使用寿命以及稳定性。
参照图1-图4,模组端板2整体可形成为近似梯形的结构,即外壁23的长度小于内壁22的长度。由此,可起到有效的避让作用,以用于避让加工内壁22上的缓冲圆角221的工具,进而可使缓冲圆角221的加工更加方便。
结合图1-图5所示实施例,模组端板2内设置有纵向加强结构4。由于模组端板2在横向上开设了限位空腔21,因此导致模组端板2整体在纵向方向(厚度方向)上的强度降低,而为加强模组端板2的纵向强度,因此在模组端板2内设置纵向加强结构4。由此,可使模组端板2能够更好的承受来自纵向的作用力,以避免在电芯膨胀时被挤压而发生较大的形变,进而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稳定性。
进一步,如图4和图5所示,模组端板2沿竖向开设有安装孔24,而纵向加强结构4可沿竖向插入并设置在安装孔24内,以有效增加模组端板2整体纵向的强度,以保证模组端板2的稳定性以及电池模组100整体的稳定性。
再进一步,参照图1-图5,纵向加强结构4包括:加强衬套41以及限位法兰42,限位法兰42设置在加强衬套41的一端,其中,加强衬套41适于伸入安装孔24内,以起到有效的加强作用,而限位法兰42适于与模组端板2的上壁止抵,以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以避免加强衬套41从安装孔24内脱离出来。
其中,紧固螺栓适于穿过加强衬套41以将电池模组100紧固在电池包内。由于模组端板2上设置有沿横向延伸的限位空腔21,因此不能承受传统模组端板2穿设紧固螺栓的扭矩,通过设置加强衬套41使得紧固螺栓安装扭矩不会衰减,以使得紧固螺栓的安装扭矩得到保证,从而弥补了限位空腔21带来的扭矩不足的问题,增加安装可靠性。
其中,加强衬套41可为圆柱衬套,而安装孔24可为圆孔,加强衬套41可与安装孔24进行过盈配合,以保证安装配合的稳定性。
需要知道的是,加强衬套41可竖向穿过限位空腔21,但加强衬套41的截面宽度小于限位空腔21的截面宽度,且扎带3的厚度较薄,因此,加强衬套41的设置不影响扎带3穿过限位空腔21,即加强衬套41不会对扎带3的设置产生不良影响。但不仅限于此,加强衬套41也可不穿过限位空腔21,同样能够实现增加模组端板2纵向强度的作用。
如图1-图5所示,模组端板2上还设置有拉铆螺母5,拉铆螺母5用于与双层模组支架连接以安装上层电池模组100,是双层电池模组100的衔接。具体地,安装人员适于使用紧固螺栓穿过双层模组支架以与下层电池模组100上的拉铆螺母5配合紧固,以将双层模组支架连接在下层电池模组100上,再将上层电池模组100紧固在双层模组支架上,即可完成双层电池模组100的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限位空腔21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小于扎带3的宽度。由此,更便于扎带3穿过限位空腔21,以便于扎带3与限位空腔21的限位配合,避免对扎带3造成损坏,进而保证了电池模组100的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电池包,包括上述的电池模组100。该电池包的稳定性更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池包。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变速器、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且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因此这里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不做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组本体(1);
模组端板(2),所述模组端板(2)设置在所述模组本体(1)的端部,所述模组端板(2)上形成有限位空腔(21);
扎带(3),所述扎带(3)环绕所述模组本体(1)设置,且所述扎带(3)适于穿过所述限位空腔(21)以将所述模组端板(2)勒紧在所述模组本体(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腔(21)贯穿所述模组端板(2)的横向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腔(21)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空腔(21)分别沿横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包括:内壁(22)和外壁(23),所述限位空腔(21)形成在所述内壁(22)与所述外壁(23)之间,所述内壁(22)的端部形成有缓冲圆角(221),所述缓冲圆角(221)与所述限位空腔(21)正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内设置有纵向加强结构(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端板(2)沿竖向开设有安装孔(24),所述纵向加强结构(4)设置在所述安装孔(24)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加强结构(4)包括:加强衬套(41)以及限位法兰(42),所述限位法兰(42)设置在所述加强衬套(41)的一端,所述加强衬套(41)适于伸入所述安装孔(24)内,所述限位法兰(42)适于与所述模组端板(2)的上壁止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空腔(21)的纵向截面宽度不小于所述扎带(3)的宽度。
9.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模组(10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