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7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装机。



背景技术:

在进行灌装时常常会采用灌装机,灌装机具有多种分类,从物料包装角度可以分为:液体灌装机、膏体灌装机、粉剂灌装机以及颗粒灌装机;若从自动化程度又可以分为:半自动灌装机和全自动灌装机,但是无论哪一种灌装机都会面临灌装精度的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对于灌装的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目前行业内,大多数灌装机在实际应用时灌装精度较低,其主要的原因是储液箱内的液体液位通过高低两个液位检测器进行检测,进而通知加液泵在低液位时补充液体,在高液位时停止补充液体。但是,这样高低液位检测器之间必定有一个高度差。在液体灌装时,液体自储液箱内通过灌装嘴流到容器里面,在液位高的时候液压大,在液位低的时候液压小,由于其是通过一定的时间来控制灌装量的,这样就导致了高液位与低液位灌装的容量不同。另外,有部分厂商采用流量计灌装的机械设备,虽然能够克服在灌装时精度较低的问题,但是这种流量计灌装设备的生产成本以及维护成本均较高,且清洗和维护均较为困难。

鉴于此,迫切需要一种灌装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灌装机在实际使用时灌装精度较低,进而导致灌装入瓶内的容量不一等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灌装机,包括机架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机架的储液罐和量杯;

所述量杯的进口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量杯的出口端用于与灌装瓶连通,且所述量杯的进口端设置有进液阀;所述量杯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且所述重量传感器能够反馈调节所述进液阀的打开与关闭状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装机还包括夹瓶机构;

所述夹瓶机构包括驱动组件以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所述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之间具有夹瓶间隙,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相对的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相互靠近和远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体具有多个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弧形夹口,所述第二夹体具有多个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弧形夹口,且每个所述第一弧形夹口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夹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导向杆、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两端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以及驱动件;

所述导向杆沿所述夹瓶间隙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互相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夹体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夹体固接于所述第二滑块。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头、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所述连接头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铰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驱动件为伸缩气缸。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量杯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量杯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每个所述量杯对应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弧形夹口和所述第二弧形夹口。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装机还包括输送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且位于所述夹瓶机构的下方,所述输送机构用于输送灌装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且由二者张紧的输送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装机还包括安装架和升降机构;

所述升降机构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夹瓶机构和所述量杯均固设于所述安装架,所述升降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为电动推杆。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装机还包括灌装头;

所述灌装头安装于所述量杯的出口端,所述灌装头用于连通所述量杯和灌装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灌装机还包括主进液管;

所述主进液管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主进液管的另一端连通供液设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灌装机,包括机架以及均安装在机架的储液罐和量杯;量杯的进口端与储液罐连通,量杯的出口端用于与灌装瓶连通,且量杯的进口端设置有进液阀;量杯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且重量传感器能够反馈调节进液阀的打开与关闭状态。位于量杯底部的重量传感器能够检测量杯内液体的重量,以判断是否需要向量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进而调整位于量杯进口端的进液阀是否连通量杯与储液罐。

该灌装机通过在储液罐与灌装瓶之间设置量杯,通过位于量杯底部的重量传感器与位于量杯进口端的进液阀的共同作用,以确定灌装容量,进而增加了灌装机的灌装精度。而且储液罐内的液体是直接流向量杯,再通过量杯灌装至灌装瓶内,无需在储液罐内设置高低两个液位检测器,不存在液位差的影响,故而也不存在因液位差而产生液压变化导致灌装容量不一等问题。另外,量杯相较于流量计制造成本降低,且量杯结构较为简单,也便于维护和清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的局部剖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在灌装时沿图2中d-d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中夹瓶机构的轴测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标:10-机架;20-操作面板;30-主电器箱;40-储液罐;50-量杯;60-夹瓶机构;70-输送机构;80-进液阀;90-重量传感器;100-保护螺钉;110-凸台;120-进液管道;130-灌装头;140-安装架;150-升降机构;160-主进液管;170-灌装瓶;501-斜面;601-第一夹体;602-第二夹体;603-驱动件;604-导向杆;605-第一滑块;606-第二滑块;607-第一连杆;608-第二连杆;609-连接头;610-固定座;701-防护板;702-连接座;6011-第一弧形夹口;6021-第二弧形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灌装机包括机架10以及均安装在机架10的储液罐40和量杯50;量杯50的进口端与储液罐40连通,量杯50的出口端用于与灌装瓶170连通,且量杯50的进口端设置有进液阀80;量杯50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90,且重量传感器90能够反馈调节进液阀80的打开与关闭状态。

具体的,该灌装机还具有主电器箱30、操作面板20以及位于主电器箱30内的中心控制单元,进液阀80采用电磁阀,与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重量传感器90也与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进而便于重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分析。

请继续参照图1,在实际使用时,灌装机还包括均设置于机架10上的夹瓶机构60和输送机构70,且输送机构70位于夹瓶机构60的下方,夹瓶机构60用于夹持灌装瓶170,输送机构70用于输送灌装瓶170。

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设置在输送机构70前一工序的工装将灌装瓶170等间距放置在输送机构70上,并通过输送机构70输送。同时,夹瓶机构60位于灌装瓶170的外侧,以对灌装瓶170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灌装瓶170在随输送机构70输送的过程中因输送启停产生晃动而倾斜。当灌装瓶170输送至量杯50的正下方时,输送机构70停止动作,夹瓶机构60运作以夹紧灌装瓶170,进而将灌装瓶170固定在量杯50的下方。

当灌装瓶170位于量杯50的下方时,重量传感器90始终处于检测量杯50重量的工作状态。若位于量杯5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90检测到量杯50内具有足够重量的液体,则重量传感器90能够将检测到的重量信号传递至中心控制单元,经过中心控制单元分析后,决定不开启进液阀80,量杯50开始向灌装瓶170内灌装液体。例如,当重量传感器90检测到量杯50内的液体重量为x,量杯50与灌装瓶170连通以罐装液体,当重量传感器90检测到量杯50内的液体重量减小至y,则停止向灌装瓶170灌装液体的工作,此时,灌装瓶170内被灌装的液体重量则为x-y,进而实现对灌装瓶170的定量灌装。夹瓶机构60开启以放松灌装瓶170后,输送机构70开启以进行灌装瓶170的继续输送。

若位于量杯5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90检测到量杯50内液体的重量不足以设定值后,重量检测器能够将该重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中心控制单元,经中心控制单元处理分析后,向位于量杯50的进口端的进液阀80发出开启指令,进而使得位于储液罐40内的液体流入量杯50,待重量传感器90检测到量杯50内的液体达到设定值后,重量传感器90再次将重量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递至中心控制单元,由中心控制单元处理分析后,向进液阀80发出关闭指令。进液阀80关闭,则中断储液罐40与量杯50之间的连通,以便于量杯50向灌装瓶170内灌装液体。

该灌装机通过在储液罐40与灌装瓶170之间设置量杯50,通过位于量杯50底部的重量传感器90与位于量杯50进口端的进液阀80的共同作用,以确定灌装容量,进而增加了灌装机的灌装精度。而且储液罐40内的液体是直接流向量杯50,再通过量杯50灌装至灌装瓶170内,无需在储液罐40内设置高低两个液位检测器,不存在液位差的影响,故而也不存在因液位差而产生液压变化导致灌装容量不一等问题。另外,量杯50相较于流量计制造成本降低,且量杯50结构较为简单,也便于维护和清洗。

其中,操作面板20设置在机架10上,以便于操作人员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量杯50内液体的量应当在灌装瓶170移动至量杯50下方之前达到设定值,如若没有达到设定值,应当先向量杯50中添加液体,使之到达设定值。待量杯50内液体的重量达到设定值后,灌装瓶170通过输送机构70输送至对应位置。

需要补充的是,向灌装瓶170内灌装液体的量可以根据量杯50中液体重量的减少而确定,也可以通过灌装时间而确定,其只要确保灌装瓶170内具有足够量的液体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4,优选的,量杯50靠下的位置具有斜面501,且该斜面50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台,重量传感器90固设在该支撑台的底部。同时,在机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该重量传感器90的凸台110,凸台110位于重量传感器90远离量杯的一侧的底部,并且在重量传感器90上位于支撑台的底部设置有保护螺钉100,进一步增加对重量传感器90的支撑性。

请继续参照图4,优选的,储液罐40与量杯50之间通过进液管道120连通,进液阀80设置在该进液管道120上,以控制进液管道120的连通情况,进而控制储液罐40与量杯50之间的连通情况。其中,进液管道120朝向量杯50的一端伸入量杯50内,且位于靠近斜面501的位置处,便于液体的流动。同时,还设置有用于支撑该进液管道120的支撑架,以确保进液管道120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5所示,夹瓶机构60包括驱动组件以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之间具有夹瓶间隙,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相对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互相靠近和远离。

具体的,相对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之间形成夹瓶间隙,以便于容纳灌装瓶170的颈部,同时还能够作为灌装瓶170通过输送机构70输送时对灌装瓶170的支撑,确保灌装瓶170的稳定性。

其中,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均沿灌装瓶170的输送方向延伸,故而夹体的长度方向即为灌装瓶170的输送方向。驱动组件设置在沿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长度方向的两端,以确保夹体相对运动的平稳性。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相对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靠近,以夹紧位于夹瓶间隙中的灌装瓶170,增加灌装瓶170灌装时的稳定性;驱动组件还能够驱动相对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远离,以放松位于夹瓶间隙中的灌装瓶170,便于灌装瓶170通过输送机构70输送,同时防止灌装瓶170晃动。

请继续参照图5和图6,优选的,第一夹体601具有多个沿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弧形夹口6011,第二夹体602具有多个沿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弧形夹口6021,且每个第一弧形夹口6011对应一个第二弧形夹口6021。

具体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相对设置,第一夹体601具有多个均布第一弧形夹口6011,第二夹体602具有多个均布第二弧形夹口6021,且第一弧形夹口6011和第二弧形夹口6021一一对应,以便于夹住灌装瓶170的瓶颈。

其中,第一夹体601具有支撑杆和设置第一弧形夹口6011的夹片,第二夹体602也具有支撑杆和设置第二弧形夹口6021的夹片。

请继续参照图6,在实际使用时,驱动组件包括导向杆604、分别滑动设置于导向杆604两端的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以及驱动件603;导向杆604沿夹瓶间隙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驱动件603与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互相靠近和远离,第一夹体601固接于第一滑块605,第二夹体602固接于第二滑块606。

优选的,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头609、第一连杆607和第二连杆608;连接头609与驱动件603的输出端固接,第一连杆607的一端与连接头609铰接,第一连杆607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605铰接,第二连杆608的一端与连接头609铰接,第二连杆608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606铰接。

其中,驱动件603为伸缩气缸。

具体的,驱动件603固设在导向杆604的中部,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分别滑动安装在导向杆60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驱动件603的动力输出端与连接头609固接,第一连杆607的一端与连接头609铰接,另一端与第一滑块605铰接,第二连杆608的一端与连接头609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滑块606铰接。同时,第一滑块605与第一夹体601固接,第二滑块606与第二夹体602固接。

驱动件603的动力输出端伸出,推动连接头609上升,通过连接头609带动第一连杆607的一端和第二连杆608的一端上升,而第一连杆607的另一端和第二连杆608的另一端分别与安装在导向杆604上的第一滑块605、第二滑块606连接,进而形成第一连杆607和第二连杆608的上升限位。同时,第一连杆607和第二连杆608的上升运动分别拉动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相向运动,即互相靠近,进而通过第一滑块605带动第一夹体601,第二滑块606带动第二夹体602,以同步运动,实现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的互相靠近运动,以夹紧灌装瓶170。

驱动件603的动力输出端收缩,带动连接头609下降,第一连杆607和第二连杆608为获得自身长度距离的空间,则分别推动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背离运动,即互相远离,进而通过第一滑块605带动第一夹体601,第二滑块606带动第二夹体602,以同步运动,实现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的互相远离运动,以放松灌装瓶170。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量杯5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量杯50沿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每个量杯50均对应一组相对设置的第一弧形夹口6011和第二弧形夹口6021。

具体的,每个量杯50对应一个灌装瓶170,一组相对的第一弧形夹口6011和第二弧形夹口6021对应一个灌装瓶170。当灌装瓶170位于对应的量杯50的正下方时,量杯50的出口端与灌装瓶170的进口端同轴设置,进而确保灌装时液体不会外漏。

请继续参照图2,优选的,灌装机还包括灌装头130;灌装头130安装于量杯50的出口端,灌装头130用于连通量杯50和灌装瓶170。

具体的,灌装头130的一端安装在量杯50的出口端,通过灌装头130以便于向灌装瓶170内灌装液体,进而确保灌装时液体不会外漏,以增加灌装精度。

在实际使用时,输送机构70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主动轮与从动轮且由二者张紧的输送带。

具体的,电机能够与主电器箱30内的中心控制单元电连接,进而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操作面板20发出指令,进而通过电信号传递至电机,以驱动主动轮转动,带动输送带呈封闭环形转动,实现灌装瓶170的输送。同时,在沿输送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护板701,防护板701沿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延伸,进而确保输送带、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使用安全性。另外,在防护板701上还固设有用于与机架10固定安装的连接座702,以便于输送机构70的安装。

在本实施例可选的方案中,如图1和图2所示,灌装机还包括安装架140和升降机构150;升降机构150安装于机架10,夹瓶机构60和量杯50均固设于安装架140,升降机构150的动力输出端与安装架140连接。

优选的,升降机构150为电动推杆。

具体的,在导向杆604的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座610,固定座610用于将整个夹瓶机构60固定安装在安装架140上,同时多个量杯50也具有统一的沿输送方向的连接架,该连接架与安装架140固接,进而便于通过升降机构150直接驱动安装架140做上升运动或者下降运动,进而带动多个量杯50以及夹瓶机构60同步运动,以适应不同高度尺寸的灌装瓶170,增加使用灵活性和广泛性。

其中,在安装架140的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升降机构150,进而确保升降运动的平稳性。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在实际使用时,灌装机还包括主进液管160;主进液管160的一端与储液罐40连通,主进液管160的另一端连通供液设备。

具体的,当储液罐40内的液体使用到一定程度后,能够通过主进液管160向储液罐40内补入液体,以便于持续灌装操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以及均设置在所述机架(10)的储液罐(40)和量杯(50);

所述量杯(50)的进口端与所述储液罐(40)连通,所述量杯(50)的出口端用于与灌装瓶(170)连通,且所述量杯(50)的进口端设置有进液阀(80);所述量杯(50)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90),且所述重量传感器(90)能够反馈调节所述进液阀(80)的打开与关闭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还包括夹瓶机构(60);

所述夹瓶机构(60)包括驱动组件以及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所述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之间具有夹瓶间隙,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相对的第一夹体(601)和第二夹体(602)相互靠近和远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体(601)具有多个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弧形夹口(6011),所述第二夹体(602)具有多个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二弧形夹口(6021),且每个所述第一弧形夹口(6011)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弧形夹口(6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导向杆(604)、分别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杆(604)两端的第一滑块(605)和第二滑块(606),以及驱动件(603);

所述导向杆(604)沿所述夹瓶间隙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驱动件(603)与所述第一滑块(605)和所述第二滑块(606)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滑块(605)和所述第二滑块(606)相互靠近和远离;所述第一夹体(601)固接于所述第一滑块(605),所述第二夹体(602)固接于所述第二滑块(6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连接头(609)、第一连杆(607)和第二连杆(608);

所述连接头(609)与所述驱动件(603)的输出端固接,所述第一连杆(607)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609)铰接,所述第一连杆(60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605)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0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头(609)铰接,所述第二连杆(60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606)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量杯(50)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量杯(50)沿所述夹瓶间隙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

每个所述量杯(50)均对应有一组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一弧形夹口(6011)和所述第二弧形夹口(602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还包括输送机构(70);

所述输送机构(70)安装在机架(10)上,且位于所述夹瓶机构(60)的下方,所述输送机构(70)用于输送灌装瓶(17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还包括安装架(140)和升降机构(150);

所述升降机构(150)安装于所述机架(10),所述夹瓶机构(60)和所述量杯(50)均固设于所述安装架(140),所述升降机构(150)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架(140)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还包括灌装头(130);

所述灌装头(130)安装于所述量杯(50)的出口端,所述灌装头(130)用于连通所述量杯(50)和灌装瓶(170)。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机还包括主进液管(160);

所述主进液管(160)的一端与所述储液罐(40)连通,所述主进液管(160)的另一端连通供液设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灌装机,涉及灌装设备技术领域。该灌装机包括机架以及均安装在机架的储液罐和量杯;量杯的进口端与储液罐连通,量杯的出口端用于与灌装瓶连通,且量杯的进口端设置有进液阀;量杯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且重量传感器能够反馈调节进液阀的打开与关闭状态,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灌装机在实际使用时灌装精度较低,进而导致灌装入瓶内的容量不一等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侯慧江;李成强;余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泸州市慧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80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