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0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地下基础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连续长度很大。地下综合管廊一般采用混凝土为原材料,因此需要设置变形缝。现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变形缝的处理,一般是在变形缝处采用涂油的钢棒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在浇筑混凝土时预留出若干根钢棒的空间,待混凝土制成后再沿综合管廊的纵向插入钢棒;钢棒在水平方向可以适当移动,属于柔性连接;竖直方向不可移动,属于刚性连接;并利用钢棒为变形缝连接部分的抗剪构件。

但是由于综合管廊的外部四周均有压实土层,因此若钢棒受到破坏、综合管廊在变形缝处引发的局部沉降变形并不会表现的很明显,也不易被观察到。而引起的沉降错位传递到综合管廊内部的管线上,就会导致综合管廊的防水卷材被撕裂,进而导致整条综合管廊防水失效,影响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而且钢棒埋置于综合管廊的混凝土内部,即便发生了沉降,后期也难以修复处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可便于对综合管廊的沉降错位进行观察和维护,在变形缝发生相对沉降的初期即可对变形缝进行有效处理,进而维持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所述综合管廊本体沿轴向包括有变形缝,还包括在变形缝处设置的若干个连接结构,所有连接结构沿综合管廊本体的周向均布排列;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钢板条以及至少两颗锚栓,所述钢板条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长方向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轴向一致;所述综合管廊本体每一个变形缝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锚栓孔,所述锚栓孔与所述滑槽在综合管廊本体的截面径向上对应;所有锚栓分别贯穿钢板条上的两个滑槽、并锚入变形缝前后两侧对应的锚栓孔内;所述钢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锚栓固定连接于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

进一步:所述钢板条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轴向呈45°倾角。

进一步: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预埋钢板和沿综合管廊本体的径向设置的套筒,所述预埋钢板埋置于综合管廊本体中;所述套筒与锚栓孔一一对应,且所述套筒的中空腔体为锚栓孔。

进一步:所述钢板条的外部套装有塑料薄膜。

进一步:所述塑料薄膜为双层。

进一步:所述滑槽的长度为3cm。

进一步:所述钢板条的两端为弧形。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方案利用连接结构,以替代现有技术的钢棒对综合管廊本体的变形缝的处理。本案中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1、钢板条通过锚栓固定在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也即钢板条外露,便于观察和维护;2、钢板采用锚栓与综合管廊本体进行连接,便于对钢板条进行更换;3、套筒通过买只钢板与综合管廊本体固定、利用套筒的中空腔体替代锚栓孔,进而促使锚栓能够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连接更加牢固,同时防止锚栓对锚栓孔造成破坏;4、钢板条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轴向倾斜、且倾角为45°,同时滑槽的长方向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轴向一致,这样从力学角度将,可以将变形缝处沉降发生时的破坏力进行有效分散,将破坏力沿钢板条的长方向以及滑条的长方向进行分解,进而对钢板条以及综合管廊等形成保护,防止局部过度损坏,也即防止钢板条与综合管廊本体的连接部位局部损坏;5、本案中公开的钢板条的防锈方式也即套装塑料薄膜,并且还将钢板条的两端优化为弧形,均是为了延长钢板条的使用寿命,也即进一步利于综合管廊本体的正常运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钢棒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埋钢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钢板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1,在综合管廊本体1的变形缝处设置有若干个连接组件,所有的连接组件沿综合管廊本体1的截面周向均布排列。本案中,连接组件包括钢板条3以及若干颗锚栓4。钢板条3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31,滑槽31的长方向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轴向一致。在变形缝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锚栓孔,该锚栓孔可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预留、也可以在后期打孔钻取。锚栓孔与滑槽31在综合管廊本体1的截面径向上对应。如图3所示,具体到本优化的实施例中,每一个滑槽31对应两颗锚栓4,也即一个滑槽31对应两个锚栓孔。钢板条3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轴向呈45°倾角。利用锚栓4贯穿钢板条3上的两个滑槽31后、锚栓4再继续锚入变形缝两侧的锚栓孔内。钢板条3的两端均通过锚栓4分别与变形缝的前后两侧固定,而且钢板条3固定于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壁。同时,利用钢板条3对变形缝状态进行维持,防止综合管廊在变形缝处产生沉降错位。

如图3所示,对于锚栓4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连接结构,本优化的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一种优化。在浇筑综合管廊本体1的混凝土时,预先在综合管廊本体1内埋置预埋钢板5,并在预埋钢板5上焊接两个套筒6,套筒6的轴向垂直于预埋钢板5的板面,也即套筒6沿综合管廊本体1的截面径向设置。锚栓4贯穿滑槽31后,可与套筒6进行固定,这样锚栓4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混凝土之间的力量传递方式变得更加均匀。这种方法不仅不会破坏混凝土,更有利于保持混凝土整体完整性。而通过套筒6与预埋钢板5的连接,这种方法对防止锚栓4发生剪翘破坏更为有效,同时可以节省材料,最后、相比于单独放置套筒6,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套筒6在温度应力作用下发生相对位移。同时因为预埋钢板5与综合管廊本体1之间的受力面积较大,可有效抵抗套筒6的拉力,促使锚栓4能够更加牢固的与综合管廊本体1实现固定连接,进而使钢板条3与综合管廊本体1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

本案中,为了延长钢板条3的使用寿命:在钢板条3的外部套装双层塑料薄膜。这样可以杜绝通过综合管廊本体1的污水对钢板条3进行腐蚀,进而促使钢板条3及早被腐蚀破坏。而双层塑料薄膜则具有更好的防护功能。针对于目前综合管廊本体1的构造设计,本案中,将滑槽31的长度设定为3cm,该尺寸的滑槽31通过设计计算,符合目前大多数的总格管廊本体的连接设计,避免业内人员再去进一步设计优化。如图4所示,本案中的钢板条3的两个端面采用了弧形倒角的结构,相比采用矩形结构的钢板条3,弧形倒角可有效避免钢板条3的端部刮蹭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壁,对综合管廊本体1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本方案的实施原理:现有技术中,涂油钢板是埋置于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部,因此涂有钢棒2破坏时,很难被认为发现观测,而一旦变形缝处发生沉降错位,则就会引起综合管廊本体1防水失效,而且不易对涂有钢棒2进行更换和修复。而本案中,由于钢板条3以及锚栓4均是暴露在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壁,因此可经常对钢板条3进行人工观测,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属于一个较漫长的过程,若出现破坏,则可通过拆卸锚栓4、更换已破坏或变形的钢板条3即可。不均匀沉降虽仍然作用在综合管廊本体1上,但是综合管廊本体1的新更换的钢板条3能够持续地提供不断地抵抗力,能够继续保证不均匀沉降在许可范围,同时防水卷材也不会被撕裂,整个结构的完整性仍较好,内部的管道仍被保护的很好,这体现了结构的“可恢复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1),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沿轴向包括有变形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变形缝处设置的若干个连接结构,所有连接结构沿综合管廊本体(1)的周向均布排列;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钢板条(3)以及至少两颗锚栓(4),所述钢板条(3)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31),所述滑槽(31)的长方向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轴向一致;所述综合管廊本体(1)每一个变形缝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锚栓孔,所述锚栓孔与所述滑槽(31)在综合管廊本体(1)的截面径向上对应;所有锚栓(4)分别贯穿钢板条(3)上的两个滑槽(31)、并锚入变形缝前后两侧对应的锚栓孔内;所述钢板条(3)的两端分别通过锚栓(4)固定连接于综合管廊本体(1)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条(3)与综合管廊本体(1)的轴向呈45°倾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有预埋钢板(5)和沿综合管廊本体(1)的径向设置的套筒(6),所述预埋钢板(5)埋置于综合管廊本体(1)中;所述套筒(6)与锚栓孔一一对应,且所述套筒(6)的中空腔体为锚栓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条(3)的外部套装有塑料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薄膜为双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31)的长度为3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条(3)的两端为弧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地下综合管廊的连接结构,包括综合管廊本体,综合管廊本体沿轴向包括有变形缝,还包括在变形缝处设置的若干个连接结构,所有连接结构沿综合管廊本体的周向均布排列;连接结构包括钢板条以及至少两颗锚栓,钢板条的两端均开设有滑槽,综合管廊本体每一个变形缝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锚栓孔,所述锚栓孔与所述滑槽在综合管廊本体的截面径向上对应;所有锚栓分别贯穿钢板条上的两个滑槽、并锚入变形缝前后两侧对应的锚栓孔内;钢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锚栓固定连接于综合管廊本体的内壁。通过该连接结构可便于对综合管廊的沉降错位进行观察和维护,在变形缝发生相对沉降的初期即可对变形缝进行有效处理,进而维持综合管廊的安全运营。

技术研发人员:马振邦;高晨皓;方浩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马振邦;高晨皓;方浩杰
技术研发日:2019.10.1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