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护理科输液辅助用的支架通常都是一体支架,并在支架的柱杆顶端焊接若干用于吊挂输液罐的挂钩,支架本身体积大,难以灵活移动,这就使得输液中的病患无法自由的移动,而且如果是一个人的情况下,也很难带着整个支架去上洗手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通过设置若干绕主支架第一竖直杆圆周分布且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这样既保证了整体支架的多量使用,也能够满足单一病患需要移动时独立拆卸使用,并通过子支架的第一滚轮即可实现灵活移动,从而满足病患的移动需求,使用更加方便;另外通过限位槽与固定板的凸起块配合实现第二竖直杆的插设固定,方便第二竖直杆的分离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包括主支架、若干绕所述主支架圆周分布且与所述主支架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
所述主支架包括第一底座、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一竖直杆,所述子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上的第二底座、竖直固定于第二底座上的第二竖直杆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杆顶端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底部于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杆位置固定有用于吊挂输液罐的第一挂钩,所述第一竖直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底部设有若干第一滚轮;
所述第二竖直杆对称的两侧面下端位置分别设有延伸出所述第二竖直杆底端的限位槽,所述第一竖直杆外侧壁上靠近第一底座位置设有若干与所述子支架一一对应的插槽组,所述插槽组均包括有两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杆上且呈间距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之间形成供第二竖直杆活动穿过的间隙槽,所述固定板的一端面上垂直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插设配合的凸起块。
可选地,所述第二竖直杆上于靠近固定杆位置固定有第二挂钩。
可选地,所述第二竖直杆上于中部位置固定有呈类u型的把手。
可选地,所述把手外套设有缓冲胶套。
可选地,所述第二底座由两焊接相连且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杆组成,所述第一滚轮分别固定于支杆底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底座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绕主支架第一竖直杆圆周分布且与第一竖直杆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这样既保证了整体支架的多量使用,也能够满足单一病患需要移动时独立拆卸使用,并通过子支架的第一滚轮即可实现灵活移动,从而满足病患的移动需求,使用更加方便;另外通过限位槽与固定板的凸起块配合实现第二竖直杆的插设固定,方便第二竖直杆的分离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子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子支架插设配合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1、第一底座;111、第二滚轮;12、第一竖直杆;121、固定板;122、凸起块;21、第二底座;211、支杆;212、第一滚轮;22、第二竖直杆;221、限位槽;222、把手;223、第二挂钩;23、固定杆;231、第一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包括主支架、若干绕主支架圆周分布且与主支架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主支架包括第一底座11、以及竖直固定于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竖直杆12,子支架包括设于第一底座11上的第二底座21、竖直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的第二竖直杆22以及垂直固定于第二竖直杆22顶端上的固定杆23,固定杆23底部于远离第二竖直杆22位置固定有用于吊挂输液罐的第一挂钩231,第一竖直杆12的底端与第二底座21固定连接,第二底座21底部设有若干第一滚轮212;具体来说,第一底座11可以为铝合金板,对应的第一竖直杆12可以是铝合金管,其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底座11上,而子支架中的第二竖直杆22、固定杆23也均可以为铝合金管,这样设计整体质量轻便,方便移动。
如图1至图3所示,第二竖直杆22对称的两侧面下端位置分别设有延伸出第二竖直杆22底端的限位槽221,第一竖直杆12外侧壁上靠近第一底座11位置设有若干与子支架一一对应的插槽组,插槽组均包括有两竖直固定于第一竖直杆12上且呈间距设置的固定板121,固定板121之间形成供第二竖直杆22活动穿过的间隙槽,固定板121的一端面上垂直设有与限位槽221插设配合的凸起块122;具体来说,凸起块122与固定板121之间可以是一体结构,通过将固定板121的一端位置进行折弯即可得到凸起块122,其固定板121同样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进固定,当病患需要自由移动时,其可以用手抓取第二竖直杆22并往上提升第二竖直杆22至第二竖直杆22的限位槽221与凸起块122分离,这样就能够将子支架分离取出,再利用子支架上的第一滚轮212即可实现自由移动,当需要安装回去时,即可将第二竖直杆22竖直提起并穿过间隙槽,再对准限位槽221与凸起块122,使得凸起块122能够插入限位槽221内,实现限位固定,从而将子支架放置回原来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若干绕主支架第一竖直杆12圆周分布且与第一竖直杆12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这样既保证了整体支架的多量使用,也能够满足单一病患需要移动时独立拆卸使用,并通过子支架的第一滚轮212即可实现灵活移动,从而满足病患的移动需求,使用更加方便;另外通过限位槽221与固定板121的凸起块122配合实现第二竖直杆22的插设固定,方便第二竖直杆22的分离使用,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利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竖直杆22上于靠近固定杆23位置固定有第二挂钩223;具体来说,第二挂钩223能够用于挂载剩余需要输液的输液罐,提高挂载的便利性。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二竖直杆22上于中部位置固定有呈类u型的把手222;具体来说,通过设置把手222方便病患抓持第二竖直杆22。
可选地,把手222外套设有缓冲胶套(图中未示);具体来说,缓冲胶套可以是橡胶材质或者硅胶材质,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大与病患手掌的摩擦接触力,使得抓持更加牢固,也能够保护手掌不受摩擦损伤。
可选地,第二底座21由两焊接相连且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杆211组成,第一滚轮212分别固定于支杆211底部;具体来说,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第二底座21在保证支撑的牢固性同时质量大大的降低,使得子支架的整体质量变小,移动更加方便。
可选地,第一底座11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滚轮111;具体来说,这样方便主支架的整体移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实用新型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支架、若干绕所述主支架圆周分布且与所述主支架可拆卸连接的子支架;
所述主支架包括第一底座(11)、以及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第一竖直杆(12),所述子支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底座(11)上的第二底座(21)、竖直固定于第二底座(21)上的第二竖直杆(22)以及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杆(22)顶端上的固定杆(23),所述固定杆(23)底部于远离所述第二竖直杆(22)位置固定有用于吊挂输液罐的第一挂钩(231),所述第一竖直杆(1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21)底部设有若干第一滚轮(212);
所述第二竖直杆(22)对称的两侧面下端位置分别设有延伸出所述第二竖直杆(22)底端的限位槽(221),所述第一竖直杆(12)外侧壁上靠近第一底座(11)位置设有若干与所述子支架一一对应的插槽组,所述插槽组均包括有两竖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杆(12)上且呈间距设置的固定板(121),所述固定板(121)之间形成供第二竖直杆(22)活动穿过的间隙槽,所述固定板(121)的一端面上垂直设有与所述限位槽(221)插设配合的凸起块(12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竖直杆(22)上于靠近固定杆(23)位置固定有第二挂钩(22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竖直杆(22)上于中部位置固定有呈类u型的把手(2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222)外套设有缓冲胶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座(21)由两焊接相连且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杆(211)组成,所述第一滚轮(212)分别固定于支杆(211)底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护理科输液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座(11)底部设有若干第二滚轮(111)。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