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19

本发明属于道路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硬化铺装面积急剧增加,不仅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改变了城市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70%以上的降雨形成径流被排放,使得城市蓄不住水,出现大雨必捞、雨后即旱的现象。海绵城市是实现从快排、及时就近排出、快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的历史性、战略性的转变。

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透水铺装可以实现部分降雨地表下“渗”,这一功能不仅可以使地下水得到及时补充,有效改善城市地下水环境,还可以对径流有机、无机污染物起到截留过滤作用,对实现生态排水有重要作用。但透水路面的强度低、耐久性不足、抗冻胀能力差,且孔隙分布不均易堵塞,针对传统路面透水及抗堵塞性能不足的特点,提出一种上细下粗的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双层结构,可减小细小灰尘和污染物的堵塞几率。

采用sbs和再生胶粉改性技术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再生橡胶颗粒替代部分矿物集料,通过级配优化设计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双层透水结构,在保证一定透水性能的前提下,根据常见的堵塞物粒径合理优化透水沥青混凝土有效孔隙的等效孔径,达到有效延缓空隙堵塞的目的;从而制备出节能环保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材料,由于胶粒的弹性性质,在极低温度下发生内部空隙结冰冻胀时,会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提高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传统透水路面强度低、耐久性不足、抗冻胀能力差且孔隙易堵塞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质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边搅拌边加入增延剂,随后加入sbs和复合稳定剂,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得到改性沥青混合物;

s2,将步骤s1中的得到的所述改性沥青混合物置于胶体磨中剪切,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最终得到sbs改性沥青;

s3,将再生胶粒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所述sbs改性沥青中,加热条件下搅拌,得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

s4,将配合料置于拌和机中,进行干拌,然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加入拌和机中,进行湿拌,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1中所述增延剂为橡胶油、糠醛抽出油、废机油、生物质沥青和重质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复合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硫磺粉40-90份、有机硫10-40份、聚乙烯醇10-20份、硬脂酰苯甲酰甲烷10-20份及纳米氧化锌3-6份;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30~170℃。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以所述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所述增延剂的掺量为0%~8%;所述sbs的掺量为2%~8%;所述复合稳定剂的掺量为0.1%~0.5%。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2中所述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所述温度为130~170℃,所述储存发育的时间为6~8h。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3中所述再生胶粒为旧轮胎胶粉颗粒;所述旧轮胎胶粉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60目;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70~200℃。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于,以所述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步骤s3中所述再生胶粒的掺量为5%~20%。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步骤s4中所述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消石灰0-3%,余量为集料;

优选地,所述集料包括15-20mm玄武岩,10-1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3-5mm玄武岩,0-3mm轧制石灰岩及石灰岩矿粉。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配合料包括级配pac20配合料、pac16配合料、pac13配合料、pac10配合料;

优选地,pac2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3-5mm的玄武岩为33%~39%、10-25mm的玄武岩为52%;

更优选地,pac16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5-10mm的玄武岩为30%~36%、10-15mm的玄武岩为55%;

更优选地,pac13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2%、5-10mm的玄武岩为53%~61%、10-15mm的玄武岩为30%;

更优选地,pac1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0~8%、3-5mm的玄武岩为29%~37%、5-10mm的玄武岩为58%。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作为优选方案,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2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6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3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85℃~200℃;所述干拌的时间为10-25s;所述湿拌的时间为15-35s。

在如上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制备而成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异效果:

本发明中采用sbs和再生胶粉改性技术制备高黏度改性沥青,将其与配合料拌和,应用于透水沥青混凝土中,高黏度改性沥青是采用再生胶粒来替换一部分细集料,通过级配优化,使橡胶颗粒部分填充集料之间的孔隙,减小材料孔隙尺寸,同时透水沥青混合料的变形性能提升,不仅使得行车舒适性提升以及路面耐久性提高,也使得路面噪声减少,具有环境友好性。

在微观层次上,旧轮胎胶粉颗粒与sbs改性沥青混合后,吸收一部分改性沥青中的轻质组分,导致复合改性沥青的粘度增加,进而增加裹覆集料表面的沥青膜的厚度,可以有效增加改善集料与集料颗粒之间的粘聚力。胶粒具有优良的弹性性能,在极端温度下发生内部孔隙结冰冻胀时,不仅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提高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级配合理的橡胶颗粒可以优化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孔隙分布,延缓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的堵塞,保障其透水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质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边搅拌边加入增延剂,随后加入sbs和复合稳定剂,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得到改性沥青混合物。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1中增延剂为橡胶油、糠醛抽出油、废机油、生物质沥青和重质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复合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硫磺粉40-90份(比如40份、45份、50份、55份、60份、65份、70份、75份、80份、85份、90份)、有机硫10-40份(比如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聚乙烯醇10-20份(比如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硬脂酰苯甲酰甲烷10-20份(比如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及纳米氧化锌3-6份(比如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6份);

优选地,步骤s1中加热的温度为130~170℃(比如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以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增延剂的掺量为0%~8%(比如0%、1%、2%、3%、4%、5%、6%、7%、8%);sbs的掺量为2%~8%(比如2.5%、3%、3.5%、4%、4.5%、5%、5.5%、6%、6.5%、7%、7.5%);复合稳定剂的掺量为0.1%~0.5%(比如0.15%、0.2%、0.25%、0.3%、0.35%、0.4%、0.45%)。

s2,将步骤s1中的得到的改性沥青混合物置于胶体磨中剪切,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最终得到sbs改性沥青。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2中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温度为130~170℃(比如130℃、135℃、140℃、145℃、150℃、155℃、160℃、165℃、170℃),储存发育的时间为6~8h(比如6h、6.5h、7h、7.5h、8.0h)。

s3,将再生胶粒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sbs改性沥青中,加热条件下搅拌,得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3中再生胶粒为旧轮胎胶粉颗粒;旧轮胎胶粉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60目(比如10目、15目、20目、25目、30目、35目、40目、45目、50目、55目、60目);优选地,加热的温度为170~200℃(比如170℃、175℃、180℃、185℃、190℃、195℃、200℃)。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以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步骤s3中再生胶粒的掺量为5%~20%(比如5%、7%、9%、10%、12%、14%、16%、18%、20%)。

s4,将配合料置于拌和机中,进行干拌,然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加入拌和机中,进行湿拌,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步骤s4中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消石灰:0~3%(比如0%、1%、2%、3%)、余量为集料;优选地,集料包括15-20mm玄武岩,10-1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3-5mm玄武岩,0-3mm轧制石灰岩及石灰岩矿粉。其中,配合料是由过筛后的各档集料与消石灰配合而成。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配合料包括级配pac20配合料、pac16配合料、pac13配合料、pac10配合料;

优选地,pac2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比如4%、5%、6%、7%、8%、9%、10%)、3-5mm的玄武岩为33%~39%(比如33%、34%、35%、36%、37%、38%、39%)、10-25mm的玄武岩为52%;

更优选地,pac16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比如4%、5%、6%、7%、8%、9%、10%)、5-10mm的玄武岩为30%~36%(比如30%、31%、32%、33%、34%、35%、36%)、10-15mm的玄武岩为55%;

更优选地,pac13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2%(比如4%、5%、6%、7%、8%、9%、10%、11%、12%)、5-10mm的玄武岩为53%~61%(比如53%、54%、55%、56%、57%、58%、59%、60%、61%)、10-15mm的玄武岩为30%;

更优选地,pac1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0~8%(比如0%、1%、2%、3%、4%、5%、6%、7%、8%)、3-5mm的玄武岩为29%~37%(比如29%、30%、31%、32%、33%、34%、35%、36%、37%)、5-10mm的玄武岩为58%。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中,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2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比如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0%、6.0%);

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6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比如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0%、6.0%);

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3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比如5.05%、5.1%、5.15%、5.2%、5.25%、5.3%、5.35%、5.4%、5.45%、5.5%、5.55%、5.6%、5.65%、5.7%、5.75%、5.8%、5.85%、5.9%、5.95%、6.0%、6.1%、6.2%、6.3%、6.4%);

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比如5.05%、5.1%、5.15%、5.2%、5.25%、5.3%、5.35%、5.4%、5.45%、5.5%、5.55%、5.6%、5.65%、5.7%、5.75%、5.8%、5.85%、5.9%、5.95%、6.0%、6.1%、6.2%、6.3%、6.4%);

优选地,步骤s4中加热的温度为185℃~200℃(比如185℃、188℃、190℃、192℃、195℃、198℃、200℃);干拌的时间为10-25s(比如10s、12s、14s、15s、16s、18s、20s、22s、25s);所述湿拌的时间为15-35s(比如15s、17s、19s、20s、23s、25s、27s、30s、32s、35s)。

本发明中采用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以下实施例与对照例中的基质沥青采用山东京博石化生产的70号基质沥青,针入度为73.1dmm,软化点为49.0℃,180℃旋转粘度为0.075pa·s,pg等级为pg64-22。sbs为线型结构,分子量为10~12万,s/b比为30/70。集料包括0-3mm轧制石灰岩,3-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10-15mm玄武岩以及10-25mm玄武岩,其筛分结果如下表1。

石灰岩矿粉的基本性能如下表2。

表1集料筛分结果

表2石灰岩矿粉基本性能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100质量份基质沥青加入搅拌罐中加热到185℃,边搅拌边加入2.5质量份的橡胶油,随后加入6质量份sbs和0.15质量份的复合稳定剂,维持150℃的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得到混合物;其中,复合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硫磺粉60份、有机硫25份、聚乙烯醇15份、硬脂酰苯甲酰甲烷15份及纳米氧化锌5份;

s2,将步骤s1中的得到的混合物置于胶体磨中剪切,在150℃下进行储存发育7h,最终得到sbs改性沥青;

s3,将10质量份旧轮胎胶粉颗粒加入步骤s2中的sbs改性沥青中,190℃条件下搅拌,得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

s4,将配合料加入拌和机中,在185℃条件下进行干拌15s,然后步骤s3中得到的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加入拌和机中,进行湿拌25s,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其中,步骤s4中配合料包括级配pac20配合料、pac16配合料、pac13配合料、pac10配合料;

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消石灰:2%、余量为集料;如下表3所示为各档集料质量百分比。

表3各档集料质量百分比

按照表3中的各级配的配合料制备出pac20、pac16、pac13、pac1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本实施例中pac2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5%;pac16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5%;pac13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8%;pac1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6.0%。

测试方法:

采用马歇尔击实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并对上述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参数及基本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4。

表4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参数性能

由表4中的测试结果可知,pac20的粗级配和中级配,测量的孔隙率基本在20%以上,且透水系数都大于0.2cm/s,pac16的粗级配,测量的孔隙率大于20%,且透水系数都大于0.2cm/s,pac13的粗级配和中级配,测量的孔隙率基本大于20%,且透水系数都大于0.2cm/s,对于pac10来说,粗级配的孔隙率都大于20%,透水系数也大于0.2,且对于所有试件其测定的马歇尔稳定度均大于5kn,流值基本都在2~3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改变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不同级配的配合料的质量比,即改变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pac2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4.5%、5%、5.5%和6%,pac16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4.5%、5%、5.5%和6%,pac13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5.5%、6%和6.5%,pac1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5.5%、6%和6.5%;不同级配的配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表5所示。

表5不同级配的配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

其他步骤与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测试方法:

采用马歇尔击实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并对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参数及飞散性能及析漏量测试,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马歇尔试件飞散性能及析漏量

由表6中的结果可知,不同油石比的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飞散量和析漏量均满足最大析漏量0.3%和最大飞散量15%的要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s4中改变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不同级配的配合料的质量比,即改变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pac2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pac16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5%,pac13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6%,pac10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油石比为6%;

不同级配的配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表7所示。

表7不同级配的配合料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

其他步骤与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测试方法:

采用马歇尔击实方法成型马歇尔试件,采用轮碾法成型车辙板,并对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参数及性能进行测试,结果如下表8所示。

表8不同级配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参数及性能测试

由表8中测试结果显示,pac20、pac16、pac13及pac10的孔隙率均大于20%,连通孔隙率均大于18%,其透水系数也均大于0.2cm/s,冻融劈裂强度比tsr方面,pac20的tsr略低,pac20冻融劈裂强度比tsr为87%左右,pac16的tsr则达到了89.88%,pac10与pac13的tsr均大于90%。在车辙板渗水系数方面,各粒径透水沥青混凝土均大于800ml/15s,车辙板动稳定度方面,pac20达到4510次/mm,pac10的动稳定度也有4073次/mm,均满足规范要求,而pac13与pac16则超过了5000次/mm。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为高黏度改性沥青,旧轮胎胶粉颗粒与sbs改性沥青混合后,会吸收一部分沥青的轻组分,增加沥青膜的厚度,从而增加了集料与集料之间的粘聚力。在极低温度下发生内部空隙结冰冻胀时,由于胶粒的弹性性质,不仅会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提高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延缓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的堵塞,保障其透水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待批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基质沥青加热到一定温度,边搅拌边加入增延剂,随后加入sbs和复合稳定剂,维持温度不变继续搅拌,得到改性沥青混合物;

s2,将步骤s1中的得到的所述改性沥青混合物置于胶体磨中剪切,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最终得到sbs改性沥青;

s3,将再生胶粒加入步骤s2中得到的所述sbs改性沥青中,加热条件下搅拌,得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

s4,将配合料置于拌和机中,进行干拌,然后将步骤s3中得到的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加入拌和机中,进行湿拌,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增延剂为橡胶油、糠醛抽出油、废机油、生物质沥青和重质矿物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复合稳定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硫磺粉40-90份、有机硫10-40份、聚乙烯醇10-20份、硬脂酰苯甲酰甲烷10-20份及纳米氧化锌3-6份;

优选地,步骤s1中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30-17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所述增延剂的掺量为0%~8%;所述sbs的掺量为2%~8%;所述复合稳定剂的掺量为0.1%~0.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储存发育,所述温度为130~170℃,所述储存发育的时间为6~8h。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再生胶粒为旧轮胎胶粉颗粒;所述旧轮胎胶粉颗粒的粒径范围为10~60目;

优选地,所述加热的温度为170~2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基质沥青的质量为参考计算,步骤s3中所述再生胶粒的掺量为5%~2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消石灰0-3%,余量为集料;

优选地,所述集料包括15-20mm玄武岩,10-1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3-5mm玄武岩,0-3mm轧制石灰岩及石灰岩矿粉。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料包括级配pac20配合料、pac16配合料、pac13配合料、pac10配合料;

优选地,pac2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3-5mm的玄武岩为33%~39%、10-25mm的玄武岩为52%;

更优选地,pac16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0%、5-10mm的玄武岩为30%~36%、10-15mm的玄武岩为55%;

更优选地,pac13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4%~12%、5-10mm的玄武岩为53%~61%、10-15mm的玄武岩为30%;

更优选地,pac10配合料包括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份:石灰岩矿粉为3%、消石灰为2%、0-3mm的轧制石灰岩为0~8%、3-5mm的玄武岩为29%~37%、5-10mm的玄武岩为58%。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2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6配合料的质量比为4.5%~6%;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3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

所述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与pac10配合料的质量比为5%~6.5%;

优选地,步骤s4中所述配合料加热的温度为185℃~200℃;所述干拌的时间为10-25s;所述湿拌的时间为15-35s。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制备而成的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改性剂和各种助剂加入基质沥青中搅拌、剪切,得到混合物;S2,储存发育制备SBS改性沥青;S3,制备SBS再生胶粒改性沥青;S4,制备出再生胶粒透水沥青混凝土。本发明中的再生胶粒与SBS改性沥青混合后,吸收改性沥青中的轻质组分,改性沥青粘度增加,进而增加裹覆集料沥青膜厚度,有效改善集料颗粒之间的粘聚力。胶粒具有优良的弹性性能,在极端温度下发生内部孔隙结冰冻胀时,不仅改善透水沥青混凝土的抗冻融能力,提高透水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而且级配合理的橡胶颗粒可优化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孔隙分布,延缓透水沥青混凝土孔隙堵塞,保障其透水功能。

技术研发人员:查显卫;周江;孟会含;黄建波;肖飞鹏;王金刚;郭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01.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