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扳手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7


本发明涉及一种扳手,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调节扳手。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可调节扳手是通过旋钮改变扳手规格,制作过程较为复杂,制作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节扳手,以减低可调节扳手的制作复杂度及制作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节扳手,扳手包括呆扳手,呆扳手包括u字形的开口,开口由位于开口下方的横向扳头以及位于开口左右两侧的相互平行的竖向扳头围成;呆扳手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横向扳头下方的握把,握把与竖向扳头平行;

扳手还包括:

旋转杆,旋转杆平行固定于横向扳头;

多个调节片,调节片的下部开设有旋转孔,旋转杆穿过旋转孔从而将多个调节片旋转固定于旋转杆;调节片与竖向扳头平行;调节片的上部一点通过一侧的挤压形成接触点,接触点在挤压侧为一圆形凹槽,在另一侧为一固定圆凸;其中一个竖向扳头在朝向开口的面上开设有与接触点的圆形凹槽完全相同的扳头凹槽;每个接触点的固定圆凸均朝向扳头凹槽;多个调节片从扳头凹槽的位置开始沿着开口的底边排列,多个调节片平行紧靠且可通过接触点接触固定,其固定方式如下:任意相邻的两个接触点中,一个接触点的固定圆凸嵌入另一个接触点的圆形凹槽;最靠近扳头凹槽的一个调节片上的接触点可嵌入扳头凹槽从而固定于竖向扳头。

优选的,扳手还包括固定条,固定条平行固定于旋转杆下方;

调节片的中部边缘开设有固定槽,当调节片绕旋转杆转动直至调节片的中部转至旋转杆下方时,固定槽可嵌入固定条从而将调节片搭设固定于固定条。

可选的,在旋转杆下方的横向扳头区域开设有调节片放置口。

可选的,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支架垂直固定于横向扳头;在旋转杆与横向扳头之间留有调节片放置空间。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转动调节放置于开口中的调节片数量,就可以对开口的实际大小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相比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制作复杂度以及制作成本都更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扳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扳手调节片的示意图。

图中,1、竖向扳头,2、横向扳头,3、旋转杆,4、调节片,5、接触点,6、固定条,7、握把,8、旋转孔,9、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一种可调节扳手,扳手包括呆扳手(开口大小固定的扳手),呆扳手包括u字形的开口,开口由位于开口下方的横向扳头2以及位于开口左右两侧的相互平行的竖向扳头1围成;呆扳手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横向扳头2下方的握把7,握把7与竖向扳头1平行;

扳手还包括:

旋转杆3,旋转杆3平行固定于横向扳头2;

多个调节片4,调节片4的下部开设有旋转孔8,旋转杆3穿过旋转孔8从而将多个调节片4旋转固定于旋转杆3;调节片4与竖向扳头1平行;调节片4的上部一点通过一侧的挤压形成接触点5,接触点5在挤压侧为一圆形凹槽,在另一侧为一固定圆凸;其中一个竖向扳头1在朝向开口的面上开设有与接触点5的圆形凹槽完全相同的扳头凹槽;每个接触点5的固定圆凸均朝向扳头凹槽;多个调节片4从扳头凹槽的位置开始沿着开口的底边排列,多个调节片4平行紧靠且可通过接触点5接触固定,其固定方式如下:任意相邻的两个接触点5中,一个接触点5的固定圆凸嵌入另一个接触点5的圆形凹槽;最靠近扳头凹槽的一个调节片4上的接触点5的固定圆凸可嵌入扳头凹槽从而将该调节片4固定于竖向扳头1。

为放置不使用的调节片4,扳手还包括固定条6,固定条6平行固定于旋转杆3下方;

调节片4的中部边缘开设有固定槽9,当调节片4绕旋转杆3转动直至调节片4的中部转至旋转杆3下方时,固定槽9可嵌入固定条6从而将调节片4搭设固定于固定条6。

为放置调节片4,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案:1)在旋转杆3下方的横向扳头2区域开设有调节片放置口;2)旋转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支架垂直固定于横向扳头2;在旋转杆3与横向扳头2之间留有调节片放置空间。

使用时,通过转动调节放置于开口中的调节片4数量,就可以对开口的实际大小进行调节,从而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对于不需要放置于开口中的调节片4,可通过转动使其固定于固定条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调节扳手,其特征在于,扳手包括呆扳手,所述呆扳手包括u字形的开口,所述开口由位于所述开口下方的横向扳头以及位于所述开口左右两侧的相互平行的竖向扳头围成;所述呆扳手还包括竖直连接于所述横向扳头下方的握把,所述握把与所述竖向扳头平行;

所述扳手还包括: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平行固定于所述横向扳头;

多个调节片,所述调节片的下部开设有旋转孔,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旋转孔从而将多个所述调节片旋转固定于所述旋转杆;所述调节片与所述竖向扳头平行;所述调节片的上部一点通过一侧的挤压形成接触点,所述接触点在所述挤压侧为一圆形凹槽,在另一侧为一固定圆凸;其中一个所述竖向扳头在朝向所述开口的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接触点的圆形凹槽完全相同的扳头凹槽;每个所述接触点的固定圆凸均朝向所述扳头凹槽;多个所述调节片从所述扳头凹槽的位置开始沿着所述开口的底边排列,多个所述调节片平行紧靠且可通过所述接触点接触固定,其固定方式如下: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接触点中,一个所述接触点的固定圆凸嵌入另一个所述接触点的圆形凹槽;最靠近所述扳头凹槽的一个所述调节片上的所述接触点可嵌入所述扳头凹槽从而固定于所述竖向扳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调节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扳手还包括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平行固定于所述旋转杆下方;

所述调节片的中部边缘开设有固定槽,当所述调节片绕所述旋转杆转动直至所述调节片的中部转至所述旋转杆下方时,所述固定槽可嵌入所述固定条从而将所述调节片搭设固定于所述固定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调节扳手,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杆下方的所述横向扳头区域开设有调节片放置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可调节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垂直固定于所述横向扳头;在所述旋转杆与所述横向扳头之间留有调节片放置空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扳手,扳手包括呆扳手,呆扳手包括U字形的开口,开口由位于开口下方的横向扳头以及位于开口左右两侧的竖向扳头围成;扳手还包括旋转杆,旋转杆平行固定于横向扳头;多个调节片,旋转杆穿过调节片上的旋转孔将其固定于旋转杆;调节片的上部一点通过一侧的挤压形成接触点;其中一个竖向扳头上开设有与接触点的圆形凹槽完全相同的扳头凹槽;多个调节片从扳头凹槽的位置开始沿着开口的底边排列,多个调节片平行紧靠且可通过接触点接触固定;最靠近扳头凹槽的一个调节片上的接触点可嵌入扳头凹槽从而固定于竖向扳头;本实用新型扳手结构简单,制作复杂度及成本均较小。

技术研发人员:朱朝昱;王添时;阴晓光;高维奇;王洪博;史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大连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5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