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纽扣电池,尤其是一种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纽扣电池壳体通常是由两个半体所组成的,这两个半体可分为电池正极壳和电池负极盖,一般由镀镍金属片冲压成型。现在对电极片的研究方法大多数是组装成金属纽扣电池进行研究。但受限于金属不透明材质,可见光无法直接透过壳体,也导致无法使用光学显微镜对电极片进行原位光学观察。

如公开号为cn209200015u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检测用纽扣电池,壳体就采用不透光材质无法实现可见光观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该纽扣电池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对电极片进行光学观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包括上下设置的均为透明材质的电池负极盖和电池正极壳,以及将两者分隔开的第二密封圈;所述负极盖中心设置有负极引入孔,负极盖下表面粘贴有负极片,负极引入孔中插入有负极导电体,且负极导电体通过第一密封圈与负极引入孔密封,负极导电体下端与负极片接触;

所述正极壳底部中心设有正极引入孔,正极引入孔中插入有正极导电体,且正极导电体通过第三密封圈与正极引入孔密封,正极壳内底部上粘贴有测试极片,正极导电体的上端与测试极片接触;

电池负极盖、电池正极壳以及前述的三个密封圈组合后共同形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装满电解液。

所述第二密封圈镶嵌于负极盖下表面周向边缘,使得电池负极盖和电池正极壳扣合时,将两者隔离开。

所述正、负极导电体均为圆柱形导电体。

所述负极片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所述负极盖下表面与负极导电体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测试极片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正极壳内底部的上表面与正极导电体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所述负极盖和正极壳的材质为透明石英。

所述负极盖和正极壳的材质为透明塑料。

所述负极片为锂片。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不透明材质金属纽扣电池材质变为透明材质,可以使可见光透过。使用时将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与充放电系统进行连接,之后将其竖直放置在光学显微镜载物台上,可见光透过正极壳外周壁成像,可以对电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原位光学观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通过增大正负极间距的方式取消隔膜使用,而且增大正负极间距能使更多的电极片平面暴露出来,使可观察到的电极片平面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未装配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后主视图;

其中,110.负极导电体,111.第一密封圈,112.负极引入孔,113.负极盖,114.第二密封圈,115.负极片,116.测试极片,117.正极壳,118.正极引入孔,119.第三密封圈,120.正极导电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图4所示,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包括上下设置的均为透明材质的电池负极盖113和电池正极壳117,以及将两者分隔开的第二密封圈114,第二密封圈114镶嵌于负极盖113下表面周向边缘,使得电池负极盖113和电池正极壳117扣合时,将两者隔离开。负极盖113中心设置有负极引入孔112,负极盖113下表面粘贴有负极片115,负极片115为锂片,负极引入孔112中插入有圆柱形负极导电体110,且负极导电体110通过第一密封圈111与负极引入孔112密封,负极片115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所述负极盖113下表面,负极导电体110下端与负极片115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正极壳117底部中心设有正极引入孔118,正极引入孔118中插入有圆柱形正极导电体120,且正极导电体120通过第三密封圈119与正极引入孔118密封,正极壳117内底部上表面粘贴有测试极片116,测试极片116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正极壳117内底部上表面,正极导电体120的上端与测试极片116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电池负极盖113、电池正极壳117以及前述的三个密封圈组合后共同形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装满电解液。

负极盖113和正极壳117的材质为透明石英或透明塑料或者其他现有的透明材质。

上述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在制作时,可采用如下步骤:

1).将正极导电体120、第三密封圈119、正极壳117和测试极片116如图1、图2所示组装成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下半部。其中测试极片116被导电胶粘于正极壳117内底部上表面。

2).将负极导电体110、第一密封圈111、负极盖113、第二密封圈114和负极片115如图1、图2所示组装成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上半部。其中负极片115被导电胶粘于负极盖113下表面。

3).将电解液注入组装好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下半部。

4).上半部扣于下半部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不透明材质金属纽扣电池材质变为透明材质,可以使可见过透过。使用时将正极导电体和负极导电体与充放电系统进行连接,之后将其竖直放置在光学显微镜上,可见光透过正极壳117外周壁透过成像,可以对电极片在充放电过程中进行原位光学观察。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通过增大正负极间距的方式取消隔膜使用,而且增大正负极间距能使更多的电极片平面暴露出来,使可观察到的电极片平面范围更广。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包括上下设置的均为透明材质的电池负极盖和电池正极壳,以及将两者分隔开的第二密封圈;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盖中心设置有负极引入孔,负极盖下表面粘贴有负极片,负极引入孔中插入有负极导电体,且负极导电体通过第一密封圈与负极引入孔密封,负极导电体下端与负极片接触;

所述正极壳底部中心设有正极引入孔,正极引入孔中插入有正极导电体,且正极导电体通过第三密封圈与正极引入孔密封,正极壳内底部上粘贴有测试极片,正极导电体的上端与测试极片接触;

电池负极盖、电池正极壳以及前述的三个密封圈组合后共同形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装满电解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第二密封圈镶嵌于负极盖下表面周向边缘,使得电池负极盖和电池正极壳扣合时,将两者隔离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正、负极导电体均为圆柱形导电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片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所述负极盖下表面与负极导电体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测试极片背面粘贴导电胶,利用导电胶粘于正极壳内底部的上表面与正极导电体接触形成电性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盖和正极壳的材质为透明石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盖和正极壳的材质为透明塑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其特征是,所述负极片为锂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观察的纽扣电池,包括上下设置的均为透明材质的电池负极盖和电池正极壳,以及将两者分隔开的第二密封圈;负极盖中心设置有负极引入孔,负极盖下表面粘贴有负极片,负极引入孔中插入有负极导电体,且负极导电体通过第一密封圈与负极引入孔密封,负极导电体下端与负极片接触;正极壳底部中心设有正极引入孔,正极引入孔中插入有正极导电体,且正极导电体通过第三密封圈与正极引入孔密封,正极壳内底部上粘贴有测试极片,正极导电体的上端与测试极片接触;电池负极盖、电池正极壳以及前述的三个密封圈组合后共同形成密封空腔,密封空腔内装满电解液。该纽扣电池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对电极片进行光学观察。

技术研发人员:张娜;王涛;姜利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4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