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9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低地板车以及悬挂式空中列车等轨道交通工具的不断涌现,车辆顶部安装的蓄电池箱越来越普遍。蓄电池箱安装于车顶部,需能够经受长期的阳光照射以及风霜雨雪尘等的侵蚀,以及自身轻量化以满足整车重量要求,并且需要检修、安装及拆卸方便。现有技术中,通气结构为半封闭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防溅水与阻挡大颗粒粉尘效果,但长时间使用,外界的细小灰尘会在通气帽的气体通道中堆积,甚至堵塞通气管。由于通气帽与通气管路采用焊接固定方式进行安装,但安装后无法拆卸,如要拆卸需更换整个通气结构,维修成本高;且不便排查通气结构是否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拦截细小粉尘、防止雨水溅入箱体、可拆卸检修、维护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包括筒本体,所述筒本体轴向方向设有第一通风道,所述筒本体顶部圆周方向设有通风窗,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通风窗贯通;所述筒本体上套设有过滤网,所述筒本体圆周方向外壁设有限制过滤网下落的滤网卡板,所述筒本体顶面设有盖帽,所述盖帽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网外径,所述盖帽与所述筒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道,所述筒本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上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所述过滤网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板与下层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设有滤网;所述上层板包括外上层板与内上层板,所述外上层板与内上层板之间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所述下层板包括外下层板与内下层板,所述外下层板与内下层板之间设有与所述上加强筋相对应的下加强筋;所述外上层板与所述内上层板底面设有凸部,所述外下层板与所述内下层板顶面设有凹部,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相配合用来滤网固定夹紧。

上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所述第二通风道入口端低于所述过滤网。

上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所述筒本体与所述盖帽通过螺纹可活动连接;所述筒本体顶面设有连接部i,所述连接部i圆周方向设有外螺纹;所述盖帽底面设有连接部ii,所述连接部ii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上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所述盖帽外壁设有把手,通过所述把手推动盖帽旋转。

上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所述第二通风道入口端与所述过滤网为同一水平面。

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箱通气结构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箱通气结构,盖帽直径大于筒本体直径,因此形成的通风道在盖帽的保护下可防止雨水溅入箱体内、同时在第二通风道处设置过滤网,过滤网可根据需要更换不同密度网孔,可过滤细小粉尘、大颗粒物及小动物的进入;过滤网为可活动拆卸方式安装于筒本体上,通过滤网卡板来限制滤网的位置,保证了过滤网总是位于第二通风道内。

2、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箱通气结构,由于列车高速运行,对于通气结构来说受到的冲击力很大,尤其是带有虑孔的过滤网尤其厉害;因此过滤网采用上、下、内、外四个圆形框架相组合的方式来作为过滤网的本体框架,滤网通过凹部与凸部的相卡合将滤网夹紧固定,此种安装结构保证了框架表面的平整度、同时滤网固定更加牢固、无需点焊滤网,节省了成本及提高安装效率。

3、本实用新型蓄电池箱通气结构,盖帽与筒本体通过内外螺纹结构连接实现可拆卸,方便了安装于维护;维护时只需旋转拆卸盖帽,即可排查通气结构整体是否堵塞,使用方便,同时节约维修成本;盖帽拆卸后,可人工更换过滤网,满足不同需求的使用;同时通气结构一般为钢板整形制作而成,板面光滑、无受力点,特安装有一把手,通过手握把手旋转即可安装和拆卸盖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b向爆炸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纵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2、5所示,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包括筒本体1,所述筒本体1轴向方向设有第一通风道11,所述筒本体1顶部圆周方向设有通风窗12,所述第一通风道11与所述通风窗12贯通;所述筒本体1上套设有过滤网4,所述筒本体1圆周方向外壁设有限制过滤网4下落的滤网卡板13,所述筒本体1顶面设有盖帽2,所述盖帽2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网4外径,所述盖帽2与所述筒本体1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道21,所述筒本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31。

实施例2、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过滤网4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板41与下层板42,所述上层板41与下层板42之间设有滤网43;所述上层板41包括外上层板411与内上层板412,所述外上层板411与内上层板412之间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413;所述下层板42包括外下层板421与内下层板422,所述外下层板421与内下层板422之间设有与所述上加强筋413相对应的下加强筋423;所述外上层板411与所述内上层板412底面设有凸部414,所述外下层板421与所述内下层板422顶面设有凹部424,所述凸部414与所述凹部424相配合用来滤网43固定夹紧。

实施例3、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通风道21入口端低于所述过滤网4。

实施例4、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筒本体1与所述盖帽2通过螺纹可活动连接;所述筒本体1顶面设有连接部i14,所述连接部i14圆周方向设有外螺纹15;所述盖帽2底面设有连接部ii24,所述连接部ii24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5相配合的内螺纹22。

实施例5、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盖帽2外壁设有把手23,通过所述把手23推动盖帽2旋转。

实施例6、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通风道21入口端与所述过滤网4为同一水平面。

通气结构出厂时盖帽2、过滤网4为独立存放,筒本体1与安装板3为安装后存放,在运输中避免了盖帽及过滤网的损坏,同时也是为了安装时调整的提供便利。首先将安装板3与箱体开孔处对应,通过安装孔31定位、且通过锁紧机构固定;然后根据需要选取不同虑孔大小的过滤网4套装于筒本体1上,知道过滤网4抵触滤网卡板13时为安装到位;最后将盖帽2安装于筒本体1的顶部,此处盖帽2与筒本体1的安装方式可以通过点焊固定方式、如图2,也可以通过内外螺纹可活动连接的方式固定、如图4,无论两种安装方式如何选择,所述第二通风道进口端总是先由过滤网4进行拦截,因此都可保证通风道中的洁净及防止小动物的进入而损伤蓄电池。日常维护时,通过螺纹可活动连接的方式来说,维护更加便利,旋转拆卸盖帽2后,可以清理通风道、排查是否堵塞,同时也方便更换过滤网,有别于现有的通气结构,出问题时需要整体更换、无法排查检修。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修改或变型,这些修改或变型当然也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筒本体(1),所述筒本体(1)轴向方向设有第一通风道(11),所述筒本体(1)顶部圆周方向设有通风窗(12),所述第一通风道(11)与所述通风窗(12)贯通;所述筒本体(1)上套设有过滤网(4),所述筒本体(1)圆周方向外壁设有限制过滤网(4)下落的滤网卡板(13),所述筒本体(1)顶面设有盖帽(2),所述盖帽(2)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网(4)外径,所述盖帽(2)与所述筒本体(1)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道(21),所述筒本体(1)的底部设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4)包括上下连接的上层板(41)与下层板(42),所述上层板(41)与下层板(42)之间设有滤网(43);所述上层板(41)包括外上层板(411)与内上层板(412),所述外上层板(411)与内上层板(412)之间均布设有至少两个上加强筋(413);所述下层板(42)包括外下层板(421)与内下层板(422),所述外下层板(421)与内下层板(422)之间设有与所述上加强筋(413)相对应的下加强筋(423);所述外上层板(411)与所述内上层板(412)底面设有凸部(414),所述外下层板(421)与所述内下层板(422)顶面设有凹部(424),所述凸部(414)与所述凹部(424)相配合用来滤网(43)固定夹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道(21)入口端低于所述过滤网(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本体(1)与所述盖帽(2)通过螺纹可活动连接;所述筒本体(1)顶面设有连接部i(14),所述连接部i(14)圆周方向设有外螺纹(15);所述盖帽(2)底面设有连接部ii(24),所述连接部ii(24)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外螺纹(15)相配合的内螺纹(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2)外壁设有把手(23),通过所述把手(23)推动盖帽(2)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风道(21)入口端与所述过滤网(4)为同一水平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蓄电池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拦截细小粉尘、防止雨水溅入箱体、可拆卸检修、维护的蓄电池箱通气结构。包括筒本体,所述筒本体轴向方向设有第一通风道,所述筒本体顶部圆周方向设有通风窗,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通风窗贯通;所述筒本体上套设有过滤网,所述筒本体圆周方向外壁设有限制过滤网下落的滤网卡板,所述筒本体顶面设有盖帽,所述盖帽内径等于所述过滤网外径,所述盖帽与所述筒本体之间形成有第二通风道,所述筒本体的底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先;王正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佳通轨道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7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