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硅油乳液型消泡剂是有机硅消泡剂中使用面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消泡剂。它的特点是易分散在水体系中,可广泛用作水相体系的消泡剂。
纺织工业是使用硅油消泡剂量最多的部门之一,在织物加工的主要工序(即纺纱、上浆、织布、去浆、洗毛、漂白、染色(扎染)及后整理)中,有4个工序(上浆、洗毛、染色及后整理)需要使用表面活性剂及其它助剂,因而存在不同程度的泡沫困扰,所以硅油乳液型消泡剂被广泛应用。
但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硅油乳液型消泡剂稳定性较差,硅油属于油性物质,水溶性较差,密度小于水,在消泡剂制备过程中,水分无法与硅油和其他原料充分混合,互相交融,乳液稀释即加水后稳定性会变差,也即破乳,进而导致了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在制备过程中溶液较为浓稠,成品液收集困难,会在设备中残留,成品存放过程也可能发生分层现象,即部分硅油与原料液分层,使用时无法发挥良好的消泡效果的问题。
因此,目前需要研发一种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硅油乳液型消泡剂稳定性较差,硅油属于油性物质,水溶性较差,密度小于水,在消泡剂制备过程中,水分无法与硅油和其他原料充分混合,互相交融,乳液稀释即加水后稳定性会变差,也即破乳,进而导致了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在制备过程中溶液较为浓稠,成品液收集困难,会在设备中残留,成品存放过程也可能发生分层现象,即部分硅油与原料液分层,使用时无法发挥良好的消泡效果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包括角部连接座,第一连接台,工形连接座,第二连接台,右侧支撑板,实时控制屏,原料预混机构,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和乳液反复研磨机构;角部连接座顶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角部连接座右端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连接台顶端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工形连接座右端底部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工形连接座右端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并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而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顶端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第二连接台顶端中部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右侧支撑板右端中下部设置有实时控制屏;右侧支撑板左端顶部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相连接,并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而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原料预混机构包括硅油存储罐,第一联通管,第一水泵,第二联通管,t形轴架,分流扇叶,预混舱,第一轴承连接条,第一搅拌扇叶,第一传动轮,液体加料手轮管头,液体加料管,液体存储漏斗,漏斗固定底盘,螺旋推进杆和第二传动轮;硅油存储罐顶端右侧与第一联通管相连接;第一联通管右端与第一水泵相连接;第一水泵右端底部与第二联通管相连接;第二联通管内部右侧设置有t形轴架;第二联通管右端与预混舱相连接;t形轴架右端中部与分流扇叶进行转动连接;预混舱内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连接条;预混舱内底端设置有螺旋推进杆;第一轴承连接条内表面与第一搅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扇叶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上方设置有液体加料手轮管头;液体加料手轮管头顶端与液体加料管;液体加料管顶端与液体存储漏斗相连接;液体存储漏斗底端与漏斗固定底盘相连接;螺旋推进杆左端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硅油存储罐底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第一水泵底端中部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漏斗固定底盘底端左侧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预混舱底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第二传动轮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侧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包括间隔加水机构,异形连接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转轴杆,第一水管套架,主水管,第一加水蓬头,第二加水蓬头,第二轴承连接条,搅拌舱,第二搅拌扇叶,手轮旋阀和第一固定夹座;间隔加水机构左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左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轮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侧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侧设置有第一水管套架,并且第一水管套架顶端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底端与第二轴承连接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底端中部与第二搅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水管套架内中部与主水管相连接,并且主水管右端与间隔加水机构相连接;主水管底端左侧与第一加水蓬头相连接;主水管底端右侧与第二加水蓬头相连接;第二轴承连接条左端和右端均与搅拌舱相连接;搅拌舱右端底部设置有手轮旋阀;搅拌舱后端中部与第一固定夹座相连接;第一固定夹座左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右端和顶端均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异形连接台右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左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左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右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
优选地,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二转轴杆,第一轴承套筒,第七传动轮,第一胶体磨机构,第八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胶体磨机构,出液筒,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动力电机,乳液收集缸,第三联通管,第二水泵和第四联通管;第三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轴承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右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下方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二胶体磨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胶体磨机构顶端与第一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底端中部与出液筒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左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出液筒下方设置有乳液收集缸;第十一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二传动轮上方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端中部与动力电机进行转动连接;乳液收集缸内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三联通管;第三联通管右端顶部与第二水泵相连接;第二水泵顶端左侧与第四联通管相连接,并且第四联通管左上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三锥齿轮后端中部与角部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轴承套筒后端中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后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二水泵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动力电机底端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乳液收集缸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第六传动轮上方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锥齿轮右上方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六锥齿轮左上方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
优选地,间隔加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条,穿孔阻隔板,第二固定连接条,中部控制杆,回弹弹簧,联动压缩板,阻尼滑块,阻尼滑轨,传动固定块,凸轮,第十三传动轮,顶端穿孔板,第一半圆阻隔板,第五联通管和第二半圆阻隔板;第一固定连接条底端与穿孔阻隔板相连接;穿孔阻隔板顶端右侧与第二固定连接条相连接;穿孔阻隔板中部与中部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外表面上侧与回弹弹簧进行套接;中部控制杆外表面底端与顶端穿孔板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底端与第一半圆阻隔板相连接;回弹弹簧底端设置有联动压缩板,并且联动压缩板中部与中部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联动压缩板右端与阻尼滑块相连接;联动压缩板底端左侧与传动固定块相连接;阻尼滑块外表面后侧与阻尼滑轨进行滑动连接;传动固定块底端与凸轮进行传动连接;凸轮后端中部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顶端穿孔板底端与第五联通管相连接;第五联通管内右中部顶端与第二半圆阻隔板相连接;第五联通管左端与主水管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左侧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阻尼滑轨右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条顶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条顶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
优选地,第一胶体磨机构包括第一胶体磨舱,第一双齿轮,第一双向连接轴承,第二双齿轮,第三双齿轮,第二双向连接轴承,第四双齿轮,第五双齿轮,第三双向连接轴承和第六双齿轮;第一胶体磨舱内左端顶部与第一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双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三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一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二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三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二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齿轮底端与第五双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五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二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四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双齿轮顶端与第二双齿轮相连接,而且第四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五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六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双齿轮顶端与第四双齿轮相连接,而且第六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三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底端与第二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四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后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
优选地,搅拌舱内底端表面设置为与水平轴正向成二十度的斜面。
优选地,第二胶体磨机构整体及内部各部件尺寸均为第一胶体磨机构尺寸的二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硅油乳液型消泡剂稳定性较差,硅油属于油性物质,水溶性较差,密度小于水,在消泡剂制备过程中,水分无法与硅油和其他原料充分混合,互相交融,乳液稀释即加水后稳定性会变差,也即破乳,进而导致了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在制备过程中溶液较为浓稠,成品液收集困难,会在设备中残留,成品存放过程也可能发生分层现象,即部分硅油与原料液分层,使用时无法发挥良好的消泡效果的问题;
设计了原料预混机构,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和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原料预混机构将原料硅油和其他原料液进行初步混合,然后初步混合原料进入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内部进行间隔性加水搅拌稀释,使水分与原料充分交融,得到乳液粗品,最后通过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对乳液粗品进行递进式分级精细化研磨直至得到合乎要求的乳液;
实现了自动化原料充分混合,并且搅拌过程中周期性间隔性加水,使每次加入的水充分与原料混合交融,得到原料粒子均匀分布的乳液,并且在不同尺寸的胶体磨中进行递进式分级精细化研磨,得到更加细腻的硅油乳液型消泡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原料预混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循环搅拌稀释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间隔加水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胶体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角部连接座,2-第一连接台,3-工形连接座,4-第二连接台,5-右侧支撑板,6-实时控制屏,7-原料预混机构,8-循环搅拌稀释机构,9-乳液反复研磨机构,701-硅油存储罐,702-第一联通管,703-第一水泵,704-第二联通管,705-t形轴架,706-分流扇叶,707-预混舱,708-第一轴承连接条,709-第一搅拌扇叶,7010-第一传动轮,7011-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2-液体加料管,7013-液体存储漏斗,7014-漏斗固定底盘,7015-螺旋推进杆,7016-第二传动轮,801-间隔加水机构,802-异形连接台,803-第一锥齿轮,804-第二锥齿轮,805-第三传动轮,806-第四传动轮,807-第五传动轮,808-第一转轴杆,809-第一水管套架,8010-主水管,8011-第一加水蓬头,8012-第二加水蓬头,8013-第二轴承连接条,8014-搅拌舱,8015-第二搅拌扇叶,8016-手轮旋阀,8017-第一固定夹座,901-第三锥齿轮,902-第四锥齿轮,903-第六传动轮,904-第二转轴杆,905-第一轴承套筒,906-第七传动轮,907-第一胶体磨机构,908-第八传动轮,909-第五锥齿轮,9010-第六锥齿轮,9011-第九传动轮,9012-第十传动轮,9013-第二胶体磨机构,9014-出液筒,9015-第十一传动轮,9016-第十二传动轮,9017-动力电机,9018-乳液收集缸,9019-第三联通管,9020-第二水泵,9021-第四联通管,80101-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2-穿孔阻隔板,80103-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4-中部控制杆,80105-回弹弹簧,80106-联动压缩板,80107-阻尼滑块,80108-阻尼滑轨,80109-传动固定块,80110-凸轮,80111-第十三传动轮,80112-顶端穿孔板,80113-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4-第五联通管,80115-第二半圆阻隔板,90701-第一胶体磨舱,90702-第一双齿轮,90703-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4-第二双齿轮,90705-第三双齿轮,90706-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7-第四双齿轮,90708-第五双齿轮,90709-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10-第六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如图1-6所示,包括角部连接座1,第一连接台2,工形连接座3,第二连接台4,右侧支撑板5,实时控制屏6,原料预混机构7,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和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角部连接座1顶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角部连接座1右端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第一连接台2顶端与原料预混机构7相连接;工形连接座3右端底部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工形连接座3右端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并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底端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而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顶端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7相连接;第二连接台4顶端中部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右侧支撑板5右端中下部设置有实时控制屏6;右侧支撑板5左端顶部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相连接,并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7相连接,而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
原料预混机构7包括硅油存储罐701,第一联通管702,第一水泵703,第二联通管704,t形轴架705,分流扇叶706,预混舱707,第一轴承连接条708,第一搅拌扇叶709,第一传动轮7010,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液体加料管7012,液体存储漏斗7013,漏斗固定底盘7014,螺旋推进杆7015和第二传动轮7016;硅油存储罐701顶端右侧与第一联通管702相连接;第一联通管702右端与第一水泵703相连接;第一水泵703右端底部与第二联通管704相连接;第二联通管704内部右侧设置有t形轴架705;第二联通管704右端与预混舱707相连接;t形轴架705右端中部与分流扇叶706进行转动连接;预混舱707内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连接条708;预混舱707内底端设置有螺旋推进杆7015;第一轴承连接条708内表面与第一搅拌扇叶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扇叶709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10左上方设置有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顶端与液体加料管7012;液体加料管7012顶端与液体存储漏斗7013相连接;液体存储漏斗7013底端与漏斗固定底盘7014相连接;螺旋推进杆7015左端与第二传动轮7016进行转动连接;硅油存储罐701底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第一水泵703底端中部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漏斗固定底盘7014底端左侧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预混舱707底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16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7010右侧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相连接。
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包括间隔加水机构801,异形连接台802,第一锥齿轮803,第二锥齿轮804,第三传动轮805,第四传动轮806,第五传动轮807,第一转轴杆808,第一水管套架809,主水管8010,第一加水蓬头8011,第二加水蓬头8012,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搅拌舱8014,第二搅拌扇叶8015,手轮旋阀8016和第一固定夹座8017;间隔加水机构801左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801左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803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底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804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804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8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轮805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5左侧与第四传动轮80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806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5底端中部与第一转轴杆8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6底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7右侧设置有第一水管套架809,并且第一水管套架809顶端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一转轴杆808外表面底端与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808底端中部与第二搅拌扇叶8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水管套架809内中部与主水管8010相连接,并且主水管8010右端与间隔加水机构801相连接;主水管8010底端左侧与第一加水蓬头8011相连接;主水管8010底端右侧与第二加水蓬头8012相连接;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左端和右端均与搅拌舱8014相连接;搅拌舱8014右端底部设置有手轮旋阀8016;搅拌舱8014后端中部与第一固定夹座8017相连接;第一固定夹座8017左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801右端和顶端均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异形连接台802右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7左侧与第一传动轮7010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左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右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
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包括第三锥齿轮901,第四锥齿轮902,第六传动轮903,第二转轴杆904,第一轴承套筒905,第七传动轮906,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第八传动轮908,第五锥齿轮909,第六锥齿轮9010,第九传动轮9011,第十传动轮9012,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出液筒9014,第十一传动轮9015,第十二传动轮9016,动力电机9017,乳液收集缸9018,第三联通管9019,第二水泵9020和第四联通管9021;第三锥齿轮901右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90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902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903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903右端中部与第二转轴杆9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904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轴承套筒9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904右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906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908右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909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908下方与第九传动轮9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909后端中部与第六锥齿轮9010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9011左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9012左端中部与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顶端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底端中部与出液筒9014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左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9015进行转动连接;出液筒9014下方设置有乳液收集缸9018;第十一传动轮9015左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9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二传动轮9016上方与第七传动轮90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9016左端中部与动力电机9017进行转动连接;乳液收集缸9018内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三联通管9019;第三联通管9019右端顶部与第二水泵9020相连接;第二水泵9020顶端左侧与第四联通管9021相连接,并且第四联通管9021左上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相连接;第三锥齿轮901后端中部与角部连接座1相连接;第一轴承套筒905后端中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后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第二水泵9020底端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动力电机9017底端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乳液收集缸9018底端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第六传动轮903上方与第二传动轮7016相连接;第三锥齿轮901右上方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第六锥齿轮9010左上方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
间隔加水机构801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穿孔阻隔板80102,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中部控制杆80104,回弹弹簧80105,联动压缩板80106,阻尼滑块80107,阻尼滑轨80108,传动固定块80109,凸轮80110,第十三传动轮80111,顶端穿孔板80112,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第五联通管80114和第二半圆阻隔板80115;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底端与穿孔阻隔板80102相连接;穿孔阻隔板80102顶端右侧与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相连接;穿孔阻隔板80102中部与中部控制杆80104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80104外表面上侧与回弹弹簧80105进行套接;中部控制杆80104外表面底端与顶端穿孔板80112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80104底端与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相连接;回弹弹簧80105底端设置有联动压缩板80106,并且联动压缩板80106中部与中部控制杆80104进行滑动连接;联动压缩板80106右端与阻尼滑块80107相连接;联动压缩板80106底端左侧与传动固定块80109相连接;阻尼滑块80107外表面后侧与阻尼滑轨80108进行滑动连接;传动固定块80109底端与凸轮80110进行传动连接;凸轮80110后端中部与第十三传动轮80111进行转动连接;顶端穿孔板80112底端与第五联通管80114相连接;第五联通管80114内右中部顶端与第二半圆阻隔板80115相连接;第五联通管80114左端与主水管8010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80111左侧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80111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阻尼滑轨80108右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顶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顶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
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包括第一胶体磨舱90701,第一双齿轮90702,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第二双齿轮90704,第三双齿轮90705,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第四双齿轮90707,第五双齿轮90708,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和第六双齿轮90710;第一胶体磨舱90701内左端顶部与第一双齿轮90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90702右端中部与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90702底端中部与第三双齿轮90705进行啮合,并且第三双齿轮90705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右端中部与第二双齿轮90704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双齿轮90704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右端中部与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底端与第五双齿轮90708进行啮合,并且第五双齿轮90708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右端中部与第四双齿轮9070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双齿轮90707顶端与第二双齿轮90704相连接,而且第四双齿轮90707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五双齿轮90708右端中部与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右端中部与第六双齿轮907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双齿轮90710顶端与第四双齿轮90707相连接,而且第六双齿轮90710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左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90701底端与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相连接;第四双齿轮90707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90701后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
搅拌舱8014内底端表面设置为与水平轴正向成二十度的斜面。
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整体及内部各部件尺寸均为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尺寸的二分之一。
工作原理:在使用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时,首先准备好生产所需原料,并将装置固定至工作平面,然后将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接通至外部输水管道,然后外接电源,手动打开实时控制屏6,通过实时控制屏6接通装置内部动力系统电源,然后所有原料在原料预混机构7进行混合,然后混合物进入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进行搅拌,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实现了搅拌的同时,周期性加水的操作,最后乳液半成品进入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内部,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内部的胶体磨对半成品进行充分研磨,反复研磨直至得到合乎要求的乳液,实现了自动化原料充分混合,并且搅拌过程中周期性间隔性加水,使每次加入的水充分与原料混合,并且在不同尺寸的胶体磨中进行分步递进式研磨,得到更加细腻的硅油乳液型消泡剂的效果。
原料预混机构7包括硅油存储罐701,第一联通管702,第一水泵703,第二联通管704,t形轴架705,分流扇叶706,预混舱707,第一轴承连接条708,第一搅拌扇叶709,第一传动轮7010,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液体加料管7012,液体存储漏斗7013,漏斗固定底盘7014,螺旋推进杆7015和第二传动轮7016;硅油存储罐701顶端右侧与第一联通管702相连接;第一联通管702右端与第一水泵703相连接;第一水泵703右端底部与第二联通管704相连接;第二联通管704内部右侧设置有t形轴架705;第二联通管704右端与预混舱707相连接;t形轴架705右端中部与分流扇叶706进行转动连接;预混舱707内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连接条708;预混舱707内底端设置有螺旋推进杆7015;第一轴承连接条708内表面与第一搅拌扇叶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扇叶709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7010左上方设置有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顶端与液体加料管7012;液体加料管7012顶端与液体存储漏斗7013相连接;液体存储漏斗7013底端与漏斗固定底盘7014相连接;螺旋推进杆7015左端与第二传动轮7016进行转动连接;硅油存储罐701底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第一水泵703底端中部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漏斗固定底盘7014底端左侧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预混舱707底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第二传动轮7016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第一传动轮7010右侧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相连接。
首先将足量硅油加入至硅油存储罐701内部,然后通过实时控制屏6控制接通装置内部动力系统,然后第五传动轮807左侧带动第一传动轮7010进行转动,然后第一传动轮7010底端带动第一搅拌扇叶709转动,然后通过实时控制屏6接通第一水泵703电源,然后第一水泵703将硅油存储罐701内部的硅油通过第一联通管702和第二联通管704抽送至预混舱707内部,同时其他辅助原料加入至液体存储漏斗7013内部,然后通过液体加料管7012和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加入至预混舱707内部,可以通过液体加料手轮管头7011控制加料速度,然后第一搅拌扇叶709将硅油和其他原料进行初步混合,然后第六传动轮903上方带动第二传动轮7016进行转动,然后第二传动轮7016右端带动螺旋推进杆7015进行转动,然后螺旋推进杆7015带动初步混合完成的原料从预混舱707右端底部的出口送出,完成了所有原料的初步混合。
循环搅拌稀释机构8包括间隔加水机构801,异形连接台802,第一锥齿轮803,第二锥齿轮804,第三传动轮805,第四传动轮806,第五传动轮807,第一转轴杆808,第一水管套架809,主水管8010,第一加水蓬头8011,第二加水蓬头8012,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搅拌舱8014,第二搅拌扇叶8015,手轮旋阀8016和第一固定夹座8017;间隔加水机构801左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801左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803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底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804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804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805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轮805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5左侧与第四传动轮806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806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三传动轮805底端中部与第一转轴杆808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806底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8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807右侧设置有第一水管套架809,并且第一水管套架809顶端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第一转轴杆808外表面底端与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808底端中部与第二搅拌扇叶8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水管套架809内中部与主水管8010相连接,并且主水管8010右端与间隔加水机构801相连接;主水管8010底端左侧与第一加水蓬头8011相连接;主水管8010底端右侧与第二加水蓬头8012相连接;第二轴承连接条8013左端和右端均与搅拌舱8014相连接;搅拌舱8014右端底部设置有手轮旋阀8016;搅拌舱8014后端中部与第一固定夹座8017相连接;第一固定夹座8017左端与第一连接台2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801右端和顶端均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异形连接台802右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五传动轮807左侧与第一传动轮7010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左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第一锥齿轮803右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相连接。
初步混合完成的原料从预混舱707进入至搅拌舱8014内部,然后第三锥齿轮901右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一锥齿轮803转动,然后第一锥齿轮803底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804进行转动,然后第二锥齿轮804底端带动第三传动轮805转动,然后第三传动轮805左侧通过皮带带动第四传动轮806转动,然后第四传动轮806底端带动第五传动轮807进行转动,同时第三传动轮805底端带动第一转轴杆808进行转动,然后第一转轴杆808底端带动第二搅拌扇叶8015转动,然后第二搅拌扇叶8015对初步混合的原料进行进一步深度搅拌,同时第一锥齿轮803右侧带动间隔加水机构801运转,间隔加水机构801间隔性通过主水管8010,第一加水蓬头8011和第二加水蓬头8012向搅拌舱8014内部加水,待乳液形成,手动打开手轮旋阀8016,乳液进入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实现间隔性加水搅拌,使原料充分吸水的效果。
乳液反复研磨机构9包括第三锥齿轮901,第四锥齿轮902,第六传动轮903,第二转轴杆904,第一轴承套筒905,第七传动轮906,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第八传动轮908,第五锥齿轮909,第六锥齿轮9010,第九传动轮9011,第十传动轮9012,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出液筒9014,第十一传动轮9015,第十二传动轮9016,动力电机9017,乳液收集缸9018,第三联通管9019,第二水泵9020和第四联通管9021;第三锥齿轮901右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902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902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903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903右端中部与第二转轴杆904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904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轴承套筒9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904右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906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908右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909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908下方与第九传动轮9011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909后端中部与第六锥齿轮9010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9011左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9012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9012左端中部与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顶端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底端中部与出液筒9014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左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9015进行转动连接;出液筒9014下方设置有乳液收集缸9018;第十一传动轮9015左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9016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二传动轮9016上方与第七传动轮906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9016左端中部与动力电机9017进行转动连接;乳液收集缸9018内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三联通管9019;第三联通管9019右端顶部与第二水泵9020相连接;第二水泵9020顶端左侧与第四联通管9021相连接,并且第四联通管9021左上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相连接;第三锥齿轮901后端中部与角部连接座1相连接;第一轴承套筒905后端中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后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第二水泵9020底端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动力电机9017底端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乳液收集缸9018底端与第二连接台4相连接;第六传动轮903上方与第二传动轮7016相连接;第三锥齿轮901右上方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第六锥齿轮9010左上方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
在乳液进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之后,首先通过实时控制屏6接通动力电机9017电源,然后动力电机9017右端带动第十二传动轮9016转动,然后第十二传动轮9016右端带动第十一传动轮9015转动,然后第十一传动轮9015右端带动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进行转动,同时第十二传动轮9016上方通过皮带带动第七传动轮906转动,然后第七传动轮906右端带动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进行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803右下方带动第六锥齿轮9010转动,然后第六锥齿轮9010左端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五锥齿轮909转动,然后第五锥齿轮909左端带动第八传动轮908进行转动,第八传动轮908左端带动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转动,同时第八传动轮908下方带动第九传动轮9011转动,进而第九传动轮9011左端带动第十传动轮9012转动,然后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对乳液进行初步研磨,然后乳液由于重力进入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进行进一步研磨,然后进入乳液收集缸9018内部,然后接通第二水泵9020电源,然后第二水泵9020和通过第三联通管9019和第四联通管9021将乳液重新抽送至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进行重复研磨,直至得到合格乳液,完成了乳液的分步递进式研磨。
间隔加水机构801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穿孔阻隔板80102,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中部控制杆80104,回弹弹簧80105,联动压缩板80106,阻尼滑块80107,阻尼滑轨80108,传动固定块80109,凸轮80110,第十三传动轮80111,顶端穿孔板80112,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第五联通管80114和第二半圆阻隔板80115;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底端与穿孔阻隔板80102相连接;穿孔阻隔板80102顶端右侧与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相连接;穿孔阻隔板80102中部与中部控制杆80104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80104外表面上侧与回弹弹簧80105进行套接;中部控制杆80104外表面底端与顶端穿孔板80112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80104底端与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相连接;回弹弹簧80105底端设置有联动压缩板80106,并且联动压缩板80106中部与中部控制杆80104进行滑动连接;联动压缩板80106右端与阻尼滑块80107相连接;联动压缩板80106底端左侧与传动固定块80109相连接;阻尼滑块80107外表面后侧与阻尼滑轨80108进行滑动连接;传动固定块80109底端与凸轮80110进行传动连接;凸轮80110后端中部与第十三传动轮80111进行转动连接;顶端穿孔板80112底端与第五联通管80114相连接;第五联通管80114内右中部顶端与第二半圆阻隔板80115相连接;第五联通管80114左端与主水管8010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80111左侧与第一锥齿轮803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80111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802相连接;阻尼滑轨80108右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条80101顶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条80103顶端与右侧支撑板5相连接。
首先将第五联通管80114右端接通至外部进水管,第一锥齿轮803右侧通过皮带带动第十三传动轮80111进行转动,然后第十三传动轮80111前端带动凸轮80110进行转动,然后凸轮80110带动传动固定块80109向上运动,然后传动固定块80109带动联动压缩板80106向上运动,即联动压缩板80106带动中部控制杆80104向上运动,联动压缩板80106将回弹弹簧80105压缩,同时中部控制杆80104带动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向上运动,然后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运动至第二半圆阻隔板80115左侧,第一半圆阻隔板80113下方通道打开,然后水流从第五联通管80114右端进入,然后进入主水管8010内部,然后待凸轮80110转动一周后,回弹弹簧80105又带动联动压缩板80106和中部控制杆80104运动恢复至原位置,完成了水流的间隔性流通。
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包括第一胶体磨舱90701,第一双齿轮90702,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第二双齿轮90704,第三双齿轮90705,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第四双齿轮90707,第五双齿轮90708,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和第六双齿轮90710;第一胶体磨舱90701内左端顶部与第一双齿轮9070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90702右端中部与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90702底端中部与第三双齿轮90705进行啮合,并且第三双齿轮90705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一双向连接轴承90703右端中部与第二双齿轮90704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双齿轮90704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右端中部与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底端与第五双齿轮90708进行啮合,并且第五双齿轮90708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二双向连接轴承90706右端中部与第四双齿轮90707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双齿轮90707顶端与第二双齿轮90704相连接,而且第四双齿轮90707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五双齿轮90708右端中部与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向连接轴承90709右端中部与第六双齿轮90710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双齿轮90710顶端与第四双齿轮90707相连接,而且第六双齿轮90710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90701相连接;第三双齿轮90705左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906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90701底端与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相连接;第四双齿轮90707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908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90701后部与工形连接座3相连接。
原料混合物进入第一胶体磨舱90701,然后第七传动轮906右端中部带动第三双齿轮90705转动,同时第八传动轮908左端中部带动第四双齿轮90707转动,然后第四双齿轮90707带动第二双齿轮90704和第六双齿轮90710转动,第三双齿轮90705带动第一双齿轮90702和第五双齿轮90708转动,然后在各齿轮组的啮合转动过程中,乳液中的颗粒成分被挤压研磨,得到更为细腻的乳液。
搅拌舱8014内底端表面设置为与水平轴正向成二十度的斜面,以便于手动打开手轮旋阀8016后,搅拌舱8014内部原料混合液可以无残留的从手轮旋阀8016的开口流出。
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整体及内部各部件尺寸均为第一胶体磨机构907尺寸的二分之一,以便于原料液可以从第二胶体磨机构9013进入第一胶体磨机构907进行更精细的研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包括角部连接座,第一连接台和工形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台,右侧支撑板,实时控制屏,原料预混机构,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和乳液反复研磨机构;角部连接座顶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角部连接座右端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连接台顶端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工形连接座右端底部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工形连接座右端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并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而且乳液反复研磨机构顶端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第二连接台顶端中部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右侧支撑板右端中下部设置有实时控制屏;右侧支撑板左端顶部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相连接,并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左侧与原料预混机构相连接,而且循环搅拌稀释机构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原料预混机构包括硅油存储罐,第一联通管,第一水泵,第二联通管,t形轴架,分流扇叶,预混舱,第一轴承连接条,第一搅拌扇叶,第一传动轮,液体加料手轮管头,液体加料管,液体存储漏斗,漏斗固定底盘,螺旋推进杆和第二传动轮;硅油存储罐顶端右侧与第一联通管相连接;第一联通管右端与第一水泵相连接;第一水泵右端底部与第二联通管相连接;第二联通管内部右侧设置有t形轴架;第二联通管右端与预混舱相连接;t形轴架右端中部与分流扇叶进行转动连接;预混舱内顶端设置有第一轴承连接条;预混舱内底端设置有螺旋推进杆;第一轴承连接条内表面与第一搅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扇叶顶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左上方设置有液体加料手轮管头;液体加料手轮管头顶端与液体加料管;液体加料管顶端与液体存储漏斗相连接;液体存储漏斗底端与漏斗固定底盘相连接;螺旋推进杆左端与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硅油存储罐底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第一水泵底端中部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漏斗固定底盘底端左侧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预混舱底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第二传动轮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第一传动轮右侧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循环搅拌稀释机构包括间隔加水机构,异形连接台,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转轴杆,第一水管套架,主水管,第一加水蓬头,第二加水蓬头,第二轴承连接条,搅拌舱,第二搅拌扇叶,手轮旋阀和第一固定夹座;间隔加水机构左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左端中部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并且第一锥齿轮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三传动轮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左侧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四传动轮外表面下侧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三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一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中部与第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右侧设置有第一水管套架,并且第一水管套架顶端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第一转轴杆外表面底端与第二轴承连接条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杆底端中部与第二搅拌扇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水管套架内中部与主水管相连接,并且主水管右端与间隔加水机构相连接;主水管底端左侧与第一加水蓬头相连接;主水管底端右侧与第二加水蓬头相连接;第二轴承连接条左端和右端均与搅拌舱相连接;搅拌舱右端底部设置有手轮旋阀;搅拌舱后端中部与第一固定夹座相连接;第一固定夹座左端与第一连接台相连接;间隔加水机构右端和顶端均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异形连接台右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五传动轮左侧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左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第一锥齿轮右下方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乳液反复研磨机构包括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传动轮,第二转轴杆,第一轴承套筒,第七传动轮,第一胶体磨机构,第八传动轮,第五锥齿轮,第六锥齿轮,第九传动轮,第十传动轮,第二胶体磨机构,出液筒,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动力电机,乳液收集缸,第三联通管,第二水泵和第四联通管;第三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四锥齿轮进行啮合;第四锥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二转轴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外表面中右侧与第一轴承套筒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杆右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右端中部与第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八传动轮下方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锥齿轮后端中部与第六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九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二胶体磨机构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胶体磨机构顶端与第一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底端中部与出液筒相连接;第二胶体磨机构左端中部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出液筒下方设置有乳液收集缸;第十一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十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十二传动轮上方与第七传动轮相连接;第十二传动轮左端中部与动力电机进行转动连接;乳液收集缸内右端中部设置有第三联通管;第三联通管右端顶部与第二水泵相连接;第二水泵顶端左侧与第四联通管相连接,并且第四联通管左上部与第一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三锥齿轮后端中部与角部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轴承套筒后端中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一胶体磨机构后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第二水泵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动力电机底端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乳液收集缸底端与第二连接台相连接;第六传动轮上方与第二传动轮相连接;第三锥齿轮右上方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六锥齿轮左上方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间隔加水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连接条,穿孔阻隔板,第二固定连接条,中部控制杆,回弹弹簧,联动压缩板,阻尼滑块,阻尼滑轨,传动固定块,凸轮,第十三传动轮,顶端穿孔板,第一半圆阻隔板,第五联通管和第二半圆阻隔板;第一固定连接条底端与穿孔阻隔板相连接;穿孔阻隔板顶端右侧与第二固定连接条相连接;穿孔阻隔板中部与中部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外表面上侧与回弹弹簧进行套接;中部控制杆外表面底端与顶端穿孔板进行滑动连接;中部控制杆底端与第一半圆阻隔板相连接;回弹弹簧底端设置有联动压缩板,并且联动压缩板中部与中部控制杆进行滑动连接;联动压缩板右端与阻尼滑块相连接;联动压缩板底端左侧与传动固定块相连接;阻尼滑块外表面后侧与阻尼滑轨进行滑动连接;传动固定块底端与凸轮进行传动连接;凸轮后端中部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顶端穿孔板底端与第五联通管相连接;第五联通管内右中部顶端与第二半圆阻隔板相连接;第五联通管左端与主水管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左侧与第一锥齿轮相连接;第十三传动轮后端中部与异形连接台相连接;阻尼滑轨右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一固定连接条顶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第二固定连接条顶端与右侧支撑板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胶体磨机构包括第一胶体磨舱,第一双齿轮,第一双向连接轴承,第二双齿轮,第三双齿轮,第二双向连接轴承,第四双齿轮,第五双齿轮,第三双向连接轴承和第六双齿轮;第一胶体磨舱内左端顶部与第一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双齿轮底端中部与第三双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三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一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二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三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二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齿轮底端与第五双齿轮进行啮合,并且第五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二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四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四双齿轮顶端与第二双齿轮相连接,而且第四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五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三双向连接轴承进行转动连接;第三双向连接轴承右端中部与第六双齿轮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六双齿轮顶端与第四双齿轮相连接,而且第六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一胶体磨舱相连接;第三双齿轮左端中部与第七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底端与第二胶体磨机构相连接;第四双齿轮右端中部与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胶体磨舱后部与工形连接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舱内底端表面设置为与水平轴正向成二十度的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纺织用硅油乳液型消泡剂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胶体磨机构整体及内部各部件尺寸均为第一胶体磨机构尺寸的二分之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