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卫生器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新型喉罩。
背景技术:
喉罩是brain在1983年发明并首先提倡使用的一种采用声门外方式通气的装置,为了提高喉罩的临床应用效果,目前已有三种类型的喉罩:第一种是标准型喉罩,也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喉罩,基本结构有罩囊、通气道和为罩囊充气的充气管,主要用于维持呼吸道功能,不能进行引流操作;第二种是引导气管插管的专用喉罩;第三种是引流型喉罩,只是增加了一个与通气腔平行的引流腔,引流腔通过罩囊并开口于罩囊的尖端,在使用时尖端会堵塞食道,并通过开口将反流物和胃容物进行引流。
目前在临床上在喉罩与呼吸道对接的过程中,依靠医生或者护士的经验去对接,经常会出现对接呼吸道位置不准确,反复进行与呼吸道位置的对接,耽误病人的治疗,所以需要发明一种快速对接呼吸道的喉罩。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喉罩,旨在解决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依靠临床经验对接呼吸道的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而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喉罩,包括罩囊结构、喉管、充气管和对位件,所述罩囊结构包括罩囊和第一磁体,所述罩囊结构与喉管连接,所述喉管内设置有通气道和引流道,所述通气道与罩囊凹腔连通,所述引流道通过所述罩囊设开口于所述罩囊的前端,所述充气管与所述罩囊连通,所述罩囊内设置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为一软质材质的封闭磁环,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罩囊内上表面,所述对位件包括外罩、第二磁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二磁体为一与第一磁体相对应的软质材料的封闭磁环,所述外罩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性状相匹配,且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s、n极异性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起来方便简单,在使用过程中,对位件放置在喉结处,该喉罩插入呼吸道,通过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的吸附作用,快速将喉罩对位到呼吸道上,大大提高了该作业的效率和喉罩对位准确性,对于病人来说是福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一种新型喉罩,包括罩囊结构1、喉管2、充气管3和对位件4,所述罩囊结构1包括罩囊11和第一磁体12,所述罩囊结构1与喉管2连接,所述喉管2内设置有通气道21和引流道22,所述通气道21与罩囊11凹腔连通,所述引流道22通过所述罩囊11设开口于所述罩囊11的前端,所述充气管3与所述罩囊11连通,所述罩囊11内设置有第一磁体12,所述第一磁体12为一软质材质的封闭磁环,所述第一磁体12设置在所述罩囊11内上表面;
所述对位件4包括外罩41、第二磁体42和连接件43,所述第二磁体42设置在所述外罩41上,所述第二磁体42为一与第一磁体12相对应的软质材料的封闭磁环,所述外罩41通过连接件43与所述充气管3连接。
所述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42性状相匹配,在使用过程中,所述对位件4放置在病人脖子喉结处,该喉罩插入病人呼吸道通过所述第一磁体12和第二磁体42的s、n极异性相吸快速对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新型喉罩,包括罩囊结构、喉管、充气管和对位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囊结构包括罩囊和第一磁体;
所述罩囊结构与喉管连接,所述喉管内设置有通气道和引流道,所述通气道与罩囊凹腔连通,所述引流道通过所述罩囊设开口于所述罩囊的前端,所述充气管与所述罩囊连通,所述罩囊内设置有第一磁体;
所述第一磁体为一软质材质的封闭磁环,所述第一磁体设置在所述罩囊内上表面;
所述对位件包括外罩、第二磁体和连接件,所述第二磁体设置在所述外罩上,所述第二磁体为一与第一磁体相对应的软质材料的封闭磁环,所述外罩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充气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喉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性状相匹配,且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s、n极异性相对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