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加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池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如电瓶车蓄电池、汽车蓄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水分的蒸发和分解损失,需要定期将盖子打开补加蒸馏水及调整电解液密度,一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忘记定期检查及调整,易造成电池单格缺液干涸,最后导致电池失效。另外,在加注液体过程中,因为人工控制倒入量,因此很难及时控制停止加注和继续加注,这样会出现倒不满和溢出的情况,当加注液体量少时,会损坏蓄电池,当加注液体量多时,会使得液体外漏,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加液装置,以便自动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以及能够精准的控制加液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蓄电池加液装置,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还连接至连接头的第一接口,所述连接头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受控于控制单元分别用于抽取蒸馏水和电解液,使液体能流入蓄电池内;所述出液管用于置于蓄电池内,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传感器的信号来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加液量。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与蓄电池内的极板相接触。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在距离出液管末端的d1mm处,d1根据需求设定。
优选的是,在所述出液管的末端沿着周向设有绝缘垫。
优选的是,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当将出液管置于蓄电池内时,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处在距离极板上端面的dmm处,d根据需求设定。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单元的结构如下:电源的正极经保险丝引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通过滑动变阻器连接至第一电极,另一条连接至第一继电器的公共触点,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极和电源的负极,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连接至第二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三电极,第四电极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经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经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连接至电源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该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蓄电池加液装置能够自动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以及能够精准的控制加液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蓄电池加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蓄电池加液装置的控制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容器,2-第二容器,3-管道,4、m1-第一电动泵,5、m2-第二电动泵,6-连接头,7-手柄,8-出液管,9-绝缘垫,10、s2-第二传感器,11、s1-第一传感器,12-蓄电池外壳,13-极板,14-进液管,vcc-电源,f-保险丝,r-滑动变阻器,k1-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1-1-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2-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2-1-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2-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3-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3-1-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2-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l1-第一指示灯,l2-第二指示灯,s1-1-第一电极,s1-2-第二电极,s2-1-第三电极,s2-2-第四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包括手柄7,所述手柄7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液管14和出液管8,所述进液管14还连接至连接头6的第一接口,所述连接头6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通过管道3与第一电动泵4和第二电动泵5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泵4和第二电动泵5受控于控制单元分别用于抽取第一容器1和第二容器2中的液体,使液体能流入蓄电池内,其中所述第一容器1用于盛放蒸馏水,所述第二容器2用于盛放电解液;所述出液管8用于置于蓄电池内,在所述出液管8的外壁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0,所述第一传感器11和第二传感器10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传感器11的信号来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传感器10的信号来控制加液量。
所述第一传感器11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所述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8的外壁上,为了自动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并且使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不与蓄电池外壳12内的极板13相接触,所述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处在距离出液管8末端的d1mm处,具体的d1mm根据需求设定,或者是在所述出液管8的末端沿着周向设有绝缘垫9来防止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与蓄电池内的极板13相接触。
所述第二传感器10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三电极s2-1和第四电极s2-2,所述第三电极s2-1和第四电极s2-2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8的外壁上,为了精准的判断加液量,当将出液管8置于蓄电池内时,所述第三电极s2-1和第四电极s2-2处在距离极板13上端面的dmm处,具体的dmm根据需求设定,在本实施例中d取15mm。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蓄电池加液装置的控制单元的结构如下:电源vcc的正极经保险丝f引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通过滑动变阻器r连接至第一电极s1-1,另一条连接至第一继电器的公共触点,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极s1-2和电源vcc的负极,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分别连接至第二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2的一端;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1-2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3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2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k3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三电极s2-1,第四电极s2-2连接至电源vcc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和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3-1分别经第一指示灯l1和第二指示灯l2连接至电源vcc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2和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3-2分别经第一电动泵m1和第二电动泵m2连接至电源vcc的负极。
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定期将盖子打开补加蒸馏水或补加电解液时,工作人员手持手柄7将出液管8置入蓄电池内,使得出液管8的末端位于极板13的上端面处,当所述出液管8的末端设有绝缘垫9时,使所述绝缘垫9位于极板13的上端面处;此时如果电解液的液面位于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之下,则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之间不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1不得电,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1-2继续闭合,进而使得第二电动泵m2动作,以便将电解液注入蓄电池内。
当所述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接触到电解液时,并且电解液的比重在1.2~1.25时(随着温度的变化,比重要求也会发生变化,例如温度降低时,比重要求会升高),所述第一电极s1-1和第二电极s1-2之间会导通,使得第一继电器的线圈k1得电,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1-2断开,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1-1闭合,此时第一电动泵m1会动作,以便将蒸馏水注入蓄电池内;当第三电极s2-1和第四电极s2-2接触到电解液时,所述第三电极s2-1和第四电极s2-2之间会导通,第二继电器的线圈k2会得电,使得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k2-1闭合,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k2-2断开,此时第一电动泵m1会停止动作,也就是停止往蓄电池内注液,第一指示灯l1会点亮,表明完成加液操作。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蓄电池加液装置能够自动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以及能够精准的控制加液量。
1.一种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上设有相连通的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进液管还连接至连接头的第一接口,所述连接头的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别通过管道与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相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受控于控制单元分别用于抽取蒸馏水和电解液,使液体能流入蓄电池内;所述出液管用于置于蓄电池内,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从下至上依次设有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传感器的信号来识别需要补充蒸馏水还是电解液;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二传感器的信号来控制加液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与蓄电池内的极板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处在距离出液管末端的d1mm处,d1根据需求设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液管的末端沿着周向设有绝缘垫。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感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外壁上,当将出液管置于蓄电池内时,所述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处在距离极板上端面的dmm处,d根据需求设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电池加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的结构如下:电源的正极经保险丝引出两条支路,其中一条通过滑动变阻器连接至第一电极,另一条连接至第一继电器的公共触点,第一继电器的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二电极和电源的负极,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连接至第二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第一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连接至第三继电器的公共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所述第二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和第三继电器的线圈的另一端均连接至第三电极,第四电极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分别经第一指示灯和第二指示灯连接至电源的负极;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和第三继电器的常闭触点分别经第一电动泵和第二电动泵连接至电源的负极。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