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现在手机的屏占比越来越高,手机屏幕占据着手机正面的大部分面积。然而,随着屏占比的增加,手机在意外跌落时也更加容易对屏幕产生磕碰,造成屏幕玻璃盖板碎裂,使lcd出现白斑、黑屏、漏光等现象。当然,其他的移动终端设备也存在这种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移动终端在跌落之后很容易导致屏幕磕碰损坏的缺陷,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边框和屏幕,所述屏幕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内侧,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屏幕;
活动端,所述活动端沿垂直于所述屏幕的厚度方向螺纹配合于所述固定端,所述活动端可旋转,以带动所述屏幕移动。
该移动终端通过其移动装置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与固定端连接的屏幕能够随活动端的旋转而平稳地沿着其厚度方向移动,即使该移动终端的屏幕能够相对边框实现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将屏幕移动至边框的内部,使移动终端在意外跌落时不会对屏幕造成磕碰,避免屏幕玻璃盖板碎裂,或者lcd出现白斑、黑屏、漏光等情况发生。
较佳地,所述屏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屏幕的上表面与所述边框的边沿齐平;
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屏幕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边框内。
较佳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内侧,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缓冲机构位于所述边框和所述屏幕之间。
通过在屏幕和边框之间设置缓冲机构,使移动终端在意外跌落时能够进一步缓解边框受到的冲击力,并避免该冲击力直接传递至屏幕而导致屏幕受损。
较佳地,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屏幕的侧面相接触,以提高对屏幕缓冲保护的效果。
较佳地,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边框与所述屏幕的侧面相接触。
这种设置可避免使用者从外部经由边框与屏幕之间的缝隙直接看到缓冲机构,提升了该移动终端的美观性和一致性。
较佳地,所述缓冲机构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较佳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活动端并驱动所述活动端旋转。
较佳地,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活动端。
较佳地,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活动端的旋转轴线相垂直。
通过将传动方向改为垂直状态,使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能够沿着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设置,进而避免过多地占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的空间而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
较佳地,所述传动机构通过锥齿轮传动。
较佳地,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所述移动装置,多个所述移动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屏幕。
通过这种多点支撑同步运动的方式,可避免单个移动装置独立运转时由于行程较小而引起的卡死状况,提高该屏幕的结构稳定性和运动灵活性。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该移动终端通过其移动装置的固定端与活动端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与固定端连接的屏幕能够随活动端的旋转而平稳地沿着其厚度方向移动,即使该移动终端的屏幕能够相对边框实现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将屏幕移动至边框的内部,使移动终端在意外跌落时不会对屏幕造成磕碰,避免屏幕玻璃盖板碎裂,或者lcd出现白斑、黑屏、漏光等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屏幕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在屏幕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边框1,边沿11
屏幕2,上表面21,厚度方向a
移动装置3,固定端31,活动端32
缓冲机构4
驱动机构5,驱动轴51
传动机构6
背板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有边框1、屏幕2以及移动装置3。其中,屏幕2设置在边框1的内侧,移动终端具体包括有固定端31和活动端32,固定端31与屏幕2相连,而活动端32沿着屏幕2的厚度方向a与固定端31构成螺纹配合连接,以通过活动端32的旋转,使固定端31相对活动端32下沉,进而带动屏幕2沿着厚度方向a向下运动。
该移动终端通过其移动装置3的固定端31与活动端32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与固定端31连接的屏幕2能够随活动端32的旋转而平稳地沿着其厚度方向a移动,即使该移动终端的屏幕2能够相对边框1实现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将屏幕2移动至边框1的内部,使移动终端在意外跌落时不会对屏幕2造成磕碰,避免屏幕2玻璃盖板碎裂,或者lcd出现白斑、黑屏、漏光等情况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屏幕2在活动端32的带动下,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当屏幕2位于第一位置时,该屏幕2的上表面21与边框1的边沿11齐平,即该屏幕2处于常规使用状态;而当屏幕2位于第二位置时,屏幕2下沉至距边框1的边沿11约2毫米的位置处,即整个屏幕2均被收纳于边框1内,以在移动终端意外跌落时避免屏幕2的上表面21与地面直接接触。
如图3所示,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设置在边框1的内侧,而当屏幕2位于第二位置时,该缓冲机构4能够位于边框1和屏幕2之间。通过在屏幕2和边框1之间设置缓冲机构4,使移动终端在意外跌落时能够进一步缓解边框1受到的冲击力,并避免该冲击力直接传递至屏幕2而导致屏幕2受损。其中,当屏幕2移动至第二位置时,该缓冲机构4应与屏幕2的侧面直接接触,而不是存在有间隙,以提高对屏幕2缓冲保护的效果。
此外,如图2所示,当屏幕2位于第一位置,也即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时,边框1与屏幕2的侧面应当相接触,而不应具有缝隙,这种设置可避免使用者从外部经由边框1与屏幕2之间的缝隙直接看到缓冲机构4,提升了该移动终端的美观性和一致性。
优选地,该缓冲机构4可采用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等。考虑到使用耐久与洁净度要求,更为优选地可采用氟橡胶制成。
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的移动装置3还包括有驱动机构5,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连接于活动端32,以通过该驱动机构5带动活动端32旋转,驱动屏幕2实现移动。在本实施例中,该驱动机构5具体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通过连接于移动终端的控制系统,以在控制系统的重力传感装置检测到移动终端的坠落情况之后,通过旋转带动固定端31及屏幕2移动至第二位置,避免屏幕2的上表面21与地面接触而碎裂。其中,移动终端中的控制系统(或称控制电路)的具体结构、连接原理及输出功能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内容,属于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固定在移动终端的背板7处,以实现驱动机构5在移动终端内相对位置的固定。
此外,移动装置3还可包括有传动机构6,其连接在驱动机构5和活动端32之间,以将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的旋转传动至活动端32。该传动机构6改变了驱动机构5的驱动方向,使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与活动端32的旋转轴线之间相互垂直。通过将传动方向改为垂直状态,使驱动机构5的驱动轴51能够沿着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a设置,进而避免过多地占用移动终端的厚度方向a的空间而影响移动终端的整体厚度。其中,该传动机构6具体可采用锥齿轮传动的方式来实现将垂直旋转转变为水平旋转的功能。
优选地,该移动终端可同时设置有多个移动装置3,这些移动装置3均布于屏幕2各处,并且均与屏幕2保持连接,通过这些移动装置3多点驱动该屏幕2移动,以便在这种行程较小的运动过程中,通过多点支撑同步运动的方式,可避免单个移动装置3由于移动行程较小而引起卡死的状况,提高该屏幕2的结构稳定性和运动灵活性。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一种移动终端,其包括边框和屏幕,所述屏幕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内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
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连接于所述屏幕;
活动端,所述活动端沿垂直于所述屏幕的方向螺纹配合于所述固定端,所述活动端可旋转,以带动所述屏幕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屏幕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当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屏幕的上表面与所述边框的边沿齐平;
当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屏幕的上表面位于所述边框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设置于所述边框的内侧,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缓冲机构位于所述边框和所述屏幕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缓冲机构与所述屏幕的侧面相接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屏幕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边框与所述屏幕的侧面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采用弹性材质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连接于所述活动端并驱动所述活动端旋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连接于所述活动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轴与所述活动端的旋转轴线相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移动终端包括多个所述移动装置,多个所述移动装置均连接于所述屏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