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的屏幕尺寸越做越大,用户对于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全面屏手机应运而生。但是,目前市面上出现的全面屏手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其中,大部分宣称全面屏的手机在其底部或顶部或多或少都预留有一定位置,为摄像头的安装提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提高屏占比的电子装置。
一种电子装置,至少包括本体和摄像头模组,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驱动组件、连杆和摄像头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支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摄像头支架,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直线运动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并以所述圆周运动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背向或朝向所述驱动件方向做直线运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支架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内。
综上所述,所述电子装置通过连杆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和摄像头组件之间,以使得所述摄像头组件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内,从而提高所述电子装置的屏占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子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摄像头模组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摄像头模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摄像头模组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摄像头模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参阅图1,本发明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装置100。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是,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装置100包括本体10和摄像头模组30。
所述本体10包括壳体101和显示屏103。
所述壳体101包括前壳1011、后壳1013和边框1015。所述前壳1011开设有一缺口1012,用于容置所述显示屏103。所述边框1015围设于所述后壳1013的边缘。所述前壳1011盖设于所述边框1015远离所述后壳1013一端。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屏103为全面屏。如此,所述壳体101中的前壳1011可省略。即所述显示屏103盖设于所述边框1015远离所述后壳1013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边框1015上开设有开口1014。所述显示屏103和所述开口1014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101的不同表面上。例如,所述显示屏103设置于所述前壳1011的表面上,而所述开口1014设置于所述边框1015的表面上。其中,所述摄像头模组30通过所述开口1014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10内。
参阅图4和图5,所述摄像头模组30包括驱动组件20、连杆40和摄像头组件60。
所述驱动组件20包括驱动件201和第一连接件203。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03连接所述驱动件201,以在所述驱动件201的驱动下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做直线运动。较佳的,所述驱动件201为步进马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支架202和螺杆204。
参阅图5,具体地,所述支架202包括上顶面2021、与所述上顶面2021相对设置的下底面2023及两相对设置的侧面2025。两所述侧面2025设置于所述上顶面2021和所述下底面2023之间,以与所述上顶面2021和所述下底面2023一起构成一大致呈矩形框结构的支架20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2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具体地,每一侧面2025上设置有凸耳2022。每一凸耳2022上设置有通孔2024。如此,可利用螺钉(图未示)穿过通孔2024,以将所述支架202固定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2还可采用粘接、焊接、卡接等方式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
所述螺杆204包括第一端2041及与所述第一端2041相对设置的第二端2043。所述第一端2041设置于所述上顶面2021,所述第二端2043设置于所述下底面2023,且所述螺杆204可相对所述支架202转动。所述螺杆204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3。其中,所述螺杆204表面设置有螺纹,相应地,所述第一连接件203与螺杆204接触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螺杆204相契合的螺纹。如此,所述第一连接件203可在螺杆204的带动下,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做直线运动。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20还包括导向柱206。所述导向柱206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上顶面2021,另一端固定于所述下底面2023,且与所述螺杆204平行设置。其中,所述导向柱206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03,起导向作用,防止所述第一连接件203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偏移。
所述支架202的下底面2023上形成一贯穿孔2026。其中,所述驱动件201的一端通过所述贯穿孔2026连接至所述螺杆204的其中一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01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螺杆204的第二端2043。如此,所述螺杆204可在所述驱动件201的驱动下相对所述支架202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于所述螺杆204上运动。
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201可通过螺接、焊接等方式设置于所述下底面2023远离所述上顶面2021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底面2023远离所述上顶面2021的表面凸设有一凸出部2027。所述凸出部2027包括第一固定部2028及与所述第一固定部2028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202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2028与所述第二固定部2029位于所述贯穿孔2026的两侧,以使所述驱动件201卡接于所述第一固定部2028和所述第二固定部2029之间,且保证所述驱动件201的一端可通过所述贯穿孔2026连接至所述螺杆204的第二端2043。
请再次参阅图4,所述第一连接件203为块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的一表面凸设有一第一凸块2031。所述第一连接件203通过所述第一凸块2031连接至所述连杆40。
所述连杆40包括第一连接端401、与所述第一连接端401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端402和中心连接孔403。其中,所述中心连接孔40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40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402之间。所述连杆40通过所述中心连接孔403设置于所述本体10内,并可使所述连杆40以所述中心连接孔403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杆40设置于所述支架202上。具体地,利用一安装件(图未示)依次穿过所述中心连接孔403和其中一凸耳2022的通孔2024,以将所述连杆40设置于所述支架202上,且所述连杆40可以所述中心连接孔403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所述第一连接端401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011。其中,所述连杆4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的第一凸块2031。如此,当所述第一连接件203于所述螺杆204上运动时,将带动所述连杆40上的第一连接端401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同时,所述连杆40上的第二连接端402则背向或朝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
所述摄像头组件60包括摄像头支架601和第二连接件60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03设置于所述摄像头支架601,且连接至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以在所述连杆4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601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做直线运动。
所述摄像头支架601还包括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和连接部604。
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包括底壁6021及周壁6023。所述周壁6023围设于所述底壁6021的周缘,以与所述底壁6021形成一收容部6025。所述收容部6025可用于收容摄像头(图未示)。
所述连接部604设置于所述周壁6023远离所述底壁6021的表面。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03固定设置于所述连接部604远离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的一端,以在所述连杆40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601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做直线运动。
参阅图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603滑接于所述连接部604。
请一并参阅图6,具体地,所述连接部604包括上表面6041、与所述上表面6041相对设置的下表面6042、弹簧6043及连接杆6044。其中,所述上表面6041可为所述周壁6023远离所述底壁6021的一表面。所述连接杆6044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表面6041,另一端连接所述下表面6042。所述连接杆6044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603。所述第二连接件603可相对所述连接杆6044滑动。所述弹簧6043套设于所述连接杆6044,并位于所述上表面6041与所述第二连接件603之间。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件603的一表面凸设有第二凸块6031。所述第二连接件603通过所述第二凸块6031连接至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孔4021。如此,当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向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方向运动时,将带动第二连接件603向所述上表面6041方向运动,并推动所述弹簧6043,以在弹簧6043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向远离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开口1014露出于所述本体10。当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背向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方向运动时,将带动第二连接件603向所述下表面6042方向运动,并抵持于所述下表面6042以推动所述连接部604,从而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开口1014隐藏于所述本体1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均为椭圆孔。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和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亦可为条形孔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所述摄像头模组30的工作原理。
参阅图7,首先,当所述摄像头模组30收容于所述本体10内时,所述第一连接件203位于所述支架202的上顶面2021,所述第一凸块203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件603位于所述连接部604的下表面6042,所述第二凸块603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的一端。
接着,在所述驱动件201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螺杆20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朝向所述下底面2023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一连接件203运动至所述螺杆204的中部时,所述第一凸块2031运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靠近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的一端。同时,所述连杆40的第一连接端401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的带动下,向所述下底面2023方向运动,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则向所述上表面6041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603推动所述弹簧6043,从而在所述弹簧6043的作用下不断推动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向远离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当所述第二连接件603运动至所述连接杆6044的中部时,所述第二凸块6031运动至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靠近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的一端。
紧接着,在所述驱动件201的作用下,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继续朝向所述下底面2023方向运动至抵持于所述下底面2023。同时,所述连杆40的第一连接端401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的带动下,继续向所述下底面2023方向运动,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则继续向所述上表面6041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603继续推动所述弹簧6043,从而在所述弹簧6043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向远离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开口1014露出于所述本体10。此时,所述第一凸块2031运动至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远离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的一端,所述第二凸块6031运动至所述第二连接孔4021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孔4011的一端。
然后,当需将所述摄像头模组30收容于所述本体10内时,可在所述驱动件201的作用下,带动所述螺杆204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朝向所述上顶面2021方向运动,直至抵持于所述上顶面2021。同时,所述连杆40的第一连接端401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03的带动下,向所述上顶面2021方向运动,所述连杆40的第二连接端402则向所述下表面6042方向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二连接件603向所述下表面6042方向运动,并抵持于所述下表面6042以推动所述连接部604,从而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602向所述驱动件201方向运动,进而通过所述开口1014收容于所述本体10内。
综上所述,所述电子装置100通过连杆40连接于所述驱动组件20和摄像头组件60之间,以使得所述摄像头组件60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10内,从而提高所述电子装置100的屏占比。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实质。
1.一种电子装置,至少包括本体和摄像头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模组包括驱动组件、连杆和摄像头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与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驱动件,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方向做直线运动,所述摄像头组件包括摄像头支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摄像头支架,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以使所述连杆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直线运动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并以所述圆周运动带动所述摄像头支架背向或朝向所述驱动件方向做直线运动,以使所述摄像头支架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接端、第二连接端和中心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中心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中心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本体内,并可使所述连杆以所述中心连接孔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一表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第二凸块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支架和螺杆,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本体内,所述螺杆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连接至所述螺杆的一端,以驱动所述螺杆相对所述支架转动,并带动所述第一连接件朝向或背向所述驱动件方向做直线运动,其中,所述连杆通过所述中心连接孔设置于所述支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设置于所述支架上,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其中,所述导向柱与所述螺杆平行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头支架还包括摄像头支架本体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所述第二连接件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摄像头支架本体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包括上表面、与所述上表面相对设置的下表面、弹簧及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所述上表面,另一端连接所述下表面,所述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可相对所述连接杆滑动,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杆,并位于所述上表面与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均为条形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为步进马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壳体和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开口,所述显示屏和所述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不同表面上,所述摄像头支架通过所述开口活动收容于所述本体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