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检修拆装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有阀门组合的系统中,某个或者多个阀门出现故障将直接导致整个系统停车,因此,检修人员对现场故障阀门的检修时间,直接决定了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检修时间越短,系统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越快,从而能够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在阀门的现场检修过程中,检修的条件往往非常苛刻,比如,检修人员可能会在高温或者低温环境下工作且检修操作空间非常的狭小,检修人员在苛刻的条件下检修的时间越长,其劳动损耗就越大。
在相关技术中,用于阀门的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包括连接杆和与连接杆连接的钩体,其中,钩体与连接杆固定设置,且不能相对于连接杆转动。这样,在利用钩体取出轴封填料组的过程中,轴封填料组易倾斜从而造成卡顿现象,难以将轴封填料组从阀门的阀体内取出。
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存在拆卸轴封填料组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拆卸轴封填料组的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拆卸装置包括:连接杆;平衡钩,相对于连接杆可转动地设置,平衡钩具有至少两个支撑端,平衡钩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平衡钩处于第一位置时,平衡钩能够穿设出轴封填料组以使轴封填料组套设在连接杆外周;当平衡钩处于第二位置时,平衡钩的至少两个支撑端与轴封填料组抵接接触。
进一步地,拆卸装置还包括枢转轴,平衡钩通过枢转轴与连接杆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平衡钩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进一步地,拆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杆上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平衡钩转动的角度。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为开设在连接杆一端的凹槽。
进一步地,平衡钩包括钩本体和与钩本体连接的凸起,凸起的轴线l1与连接杆的中心轴线l2重合,钩本体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形成两个支撑端。
进一步地,凸起为弧形,凸起的长度l小于等于轴封填料组的内径尺寸。
进一步地,拆卸装置还包括枢转轴、设置在凸起上的第一安装孔和设置在接连杆上的第二安装孔,其中,第二安装孔与开设在连接杆一端的凹槽连通,枢转轴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
进一步地,拆卸装置还包括螺母,连接杆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母与外螺纹配合。
进一步地,拆卸装置还包括压紧件,压紧件具有通孔,压紧件设置在连接杆的外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平衡钩相对于连接杆可转动地设置,平衡钩具有在周向方向与轴封填料组抵接接触的至少两个支撑端,从而在拆卸过程中能够为轴封填料组提供均匀的作用力,这样,在提升连接杆的过程中,轴封填料组能够沿着阀体的轴向上升,不易出现相关技术中的由于轴封填料组易倾斜造成的卡顿现象,从而提高了取出轴封填料组的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拆卸装置的平衡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拆卸装置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的拆卸装置的连接杆和平衡钩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1的拆卸装置与轴封填料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平衡钩位于第一位置);
图6示出了图1的拆卸装置与轴封填料组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平衡钩位于第二位置);以及
图7是图1的拆卸装置的平衡钩处于第三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连接杆;11、凹槽;111、侧壁;112、底面;12、第二安装孔;20、平衡钩;21、钩本体;211、第一端;212、第二端;22、凸起;23、第一安装孔;30、枢转轴;40、螺母;50、压紧件;60、轴封填料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阀门包括阀体、设置在阀体内的阀杆以及设置在阀杆外周的轴封填料组60。轴封填料组60包括多个依次布置的密封件(有时也可称为“盘根”),为了高效地更换或拆卸上述轴封填料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拆卸装置。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拆卸装置包括连接杆10和平衡钩20。平衡钩20相对于连接杆10可转动地设置,平衡钩20具有至少两个支撑端,平衡钩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平衡钩20处于第一位置时,平衡钩20能够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以使轴封填料组60套设在连接杆10外周;当平衡钩20处于第二位置时,平衡钩20的至少两个支撑端与轴封填料组60抵接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需要拆卸阀门的阀体内的轴封填料组60时,由于至少两个支撑端在周向方向与轴封填料组60抵接接触,从而能够为轴封填料组60提供均匀的作用力,在提升连接杆10的过程中,轴封填料组60能够沿着阀体的轴向上升,不易出现相关技术中的由于轴封填料组60倾斜造成的卡顿现象,从而提高了取出轴封填料组60的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平衡钩20具有两个支撑端,当平衡钩20处于第二位置时,平衡钩20的两个支撑端与轴封填料组60抵接接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拆卸装置还包括枢转轴30,平衡钩20通过枢转轴30与连接杆10枢转连接。
根据上述设置,平衡钩20相对于连接杆10可转动地设置,在外力作用下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方便后续进行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步骤。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枢转轴30为销钉,平衡钩20通过销钉与连接杆10枢转连接,平衡钩20绕销钉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进行切换。上述利用销钉使得平衡钩20绕连接杆10转动的方式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枢转轴30需使得平衡钩20能够相对于连接杆10转动,但是不会从连接杆10上脱落。
当然,在附图中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枢转轴30也可以设置成螺钉、螺杆或者铆钉等结构。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在外力的作用下,平衡钩2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根据上述设置,平衡钩20能够绕枢转轴30相对于连接杆10转动,在重力作用下,平衡钩20能够从第一位置转动到第三位置,在外力(比如施加在连接杆10上的拉力)作用下,平衡钩20能够从第三位置转动到第二位置,从而方便后续进行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步骤。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位置指的是平衡钩20转动至其不会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孔再次穿出的位置,即平衡钩20处于第三位置时,平衡钩20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沿垂直于轴封填料组60的中心轴线方向的距离l3(如图7所示)大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径。
具体地,在外力的作用下,平衡钩20绕枢转轴30转动到第一位置,当连接杆10的设有平衡钩20的一端伸入轴封填料组60的孔内并沿着轴封填料组60的轴向移动时,轴封填料组60的内壁与平衡钩20抵接接触,从而使得平衡钩20始终保持在第一位置,直到连接杆10的设有平衡钩20的一端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当平衡钩20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后,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平衡钩20绕枢转轴30转动到第三位置,此时,平衡钩20的外形的最大轮廓尺寸大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孔的孔径,这样,平衡钩20无法通过轴封填料组60的内孔;沿连接杆10的轴线方向拉动平衡钩20,平衡钩20的一个支撑端与轴封填料组60的端面抵接接触,在外力的作用下(比如,可以手动拉动连接杆10),平衡钩20的另外一个支撑端绕枢转轴30转动至与轴封填料组60的端面抵接接触,此时,平衡钩20处于第二位置。最后,拉动连接杆10,在连接杆10的拉力作用下,平衡钩20以及抵接在平衡钩20上方的轴封填料组60(如图6所示)即可被快速拉至阀体外部,从而方便进行后续的维修或者更换轴封填料组60的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下面包括有螺母40和压紧件50的动力机构来拉动连接杆10,也可以依靠人力来拉动连接杆10,本申请的方案并不限定动力机构的具体结构,只要是能够实现拉动连接杆10的方式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拆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杆10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平衡钩20转动的角度。
上述限位结构能限制平衡钩20绕枢转轴30转动的角度,保证平衡钩20处于第一位置,平衡钩20的外形的最大轮廓尺寸小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孔的孔径,这样,平衡钩20能够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从而使得轴封填料组60套设在连接杆10的外周,且平衡钩20位于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从而方便后续进行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步骤。
具体地,如图3所示,限位结构为开设在连接杆10上的凹槽11,上述凹槽11的两侧面沿连接杆10的轴线对称设置,凹槽11的底面112能够限制平衡钩20相对于连接杆10的转动角度,使得平衡钩20处于第一位置,这样,能够确保平衡钩20顺利地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进而保证后续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工作快速顺利进行,提高拆卸效率。
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平衡钩20包括钩本体21和与钩本体21连接的凸起22,凸起22的轴线l1与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具体见图2)重合,钩本体21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形成两个支撑端。
根据上述设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利用连接杆10提拉平衡钩20时能够保证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与凸起22的轴线l1重合而无偏斜,从而能够保证轴封填料组60沿着连接杆10的轴线方向移动,避免因轴封填料组60倾斜而出现卡顿现象,从而提高了取出轴封填料组60的效率。钩本体21的两个支撑端支撑在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使得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受力均匀,防止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因受力不均而损坏,一方面确保不会出现因轴封填料组60倾斜而出现卡顿现象,保证轴封填料组60的顺利取出,提高拆卸轴封填料组的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轴封填料组60较为完整地从阀体中取出,避免因损坏遗落在阀体内部而导致的难以取出的问题。
如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凸起22为弧形,凸起22的长度l小于等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径尺寸。
根据上述设置,当钩本体21的第一端211支撑在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上述弧形凸起22与轴封填料组60的位于底部的密封件的内壁面配合导正,使得凸起22的轴线l1与轴封填料组60的轴线重合,这样,钩本体21的第二端212支撑在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此时,由于凸起22的轴线l1、轴封填料组60的轴线以及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重合,从而保证在拆卸及取出轴封填料组60的过程中,轴封填料组60无偏斜和卡顿,进而提高了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平衡钩20由一定厚度的钢板制成,钩本体21为六面体,钩本体21的第一端211与第二端212相对于凸起22的轴线l1对称设置。凸起22为半圆形凸起,凸起22设置在钩本体21的侧面上。按照图4所示,凸起22的在平行于枢转轴30的方向上的厚度尺寸与钩本体21的厚度尺寸相同,凸起22的长度l小于等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径尺寸,凸起22的轴线与钩本体21的轴线重合。
优选地,平衡钩20由8mm厚度的钢板制成,凸起22为半圆形凸起,其半径为14mm。
当然,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凸起22的形状可以是椭圆形、梯形和矩形中的一种,但要保证凸起22的长度尺寸l小于等于轴封填料组60的内径。凸起22的厚度尺寸与钩本体21的厚度尺寸也可以不相同,但要保证上述两者的厚度尺寸均小于上述凹槽11的宽度。凸起22与钩本体21的轴线可以不重合,但要保证上述钩本体21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能卡住轴封填料组60的下端能够支撑轴封填料组60即可。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拆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凸起22上的第一安装孔23和设置在连接杆10上的第二安装孔12,其中,第二安装孔12与开设在连接杆10一端的凹槽11连通,枢转轴30穿设在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12内。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销钉实现平衡钩20和连接杆10的枢转连接,第一安装孔23是沿凸起22的轴线l1方向开设在凸起22上的通孔,第二安装孔12为分别开设在凹槽11的两个侧壁111上的通孔,销钉穿设在第一安装孔23和第二安装孔12内。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设置方式,在附图未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第一安装孔23设置在钩本体21或者将第一安装孔23设置在钩本体21和凸起22的连接处。第二安装孔12可以是只开设在凹槽11的一个侧壁111上的通孔,凹槽11的另外一个侧壁111上开设对应的凹槽或者盲孔。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螺母40,连接杆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螺母40与外螺纹配合。
根据上述设置,通过螺母40与连接杆10上的外螺纹配合,可将螺母4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连接杆10和平衡钩20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轴封填料组60从阀门中快速的拆出,进而提高现场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效率。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杆10部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外螺纹长度应满足取出轴封填料组60的行程要求,从而保证在轴封填料组60取出过程中,持续提供取出轴封填料组60所需的提升力,以保证从阀门中顺利的取出轴封填料组60。
当然,如图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连接杆10的整个外表面均设置外螺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拆卸装置还包括压紧件50,压紧件50具有通孔,压紧件50设置在连接杆10的外周。
根据上述设置,压紧件50固定在阀体上,螺母40与连接杆10的外螺纹配合移动,当螺母40与压紧件50接触时,螺母40受到压紧件50限制,无法沿连接杆10轴向方向移动,即无法向图1的左侧移动,若继续旋转螺母40,在旋转运动的配合下,连接杆10就会带动平衡钩20沿着轴线方向持续稳定的向图1的右侧移动,直到位于阀体内部的轴封填料组60完全取出,从而提高了现场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效率。
下面将详细介绍利用上述拆卸装置从阀体内取出轴封填料的方法,在使用上述拆卸装置前应确保待阀门的阀杆已经从阀体内完全取出。
方法1:拆卸轴封填料组6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可参考图5和图6):
s10:首先,将平衡钩20的板面水平放置,再旋转平衡钩20,使其处于上述第一位置;
s20:将处于第一位置的平衡钩20连同连接杆10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
s30:旋转连接杆10使平衡钩20的板面垂直水平面,在重力作用下,平衡钩20转动到上述第二位置;
s40:沿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方向,拉动连接杆10,使得平衡钩20支撑在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
s50:将压紧件50卡入阀门,并使得压紧件50相对于阀门的位置是固定的,螺母40与压紧件50抵接接触,旋转螺母40直到轴封填料组60从阀体中取出。
方法2:其他位置安装阀门轴封填料组60快速取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转动平衡钩20,使其处于上述第一位置;
s20:将处于上述第一位置的平衡钩20连同连接杆10穿入轴封填料组60的内孔,利用轴封填料组60的内壁抵住平衡钩20,使得平衡钩20保持在第一位置;
s30:待平衡钩20穿设出轴封填料组60底部后,转动连接杆10,使其处于第三位置;
s30:沿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方向,拉动连接杆10,使平衡钩20支撑在轴封填料组60的底部,此时,平衡钩20位于上述第二位置;
s40:将压紧件50卡入阀门,螺母40与压紧件50抵接,旋转螺母40直到轴封填料组60从阀体中取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平衡钩绕中枢轴的转动,使得平衡钩转动到轴封填料组取出所需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平衡钩转动到第一位置时,平衡钩能够穿设出轴封填料组以使轴封填料组套设在连接杆外周;当平衡钩处于第二位置时,平衡钩的两个支撑端与轴封填料组抵接接触以使其平衡受力。这样,能有效防止轴封填料组在取出的过程中出现卡顿现象,保证轴封填料组能快速从阀体内取出,从而提高了现场拆卸轴封填料组的效率。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用于轴封填料组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包括:
连接杆(10);
平衡钩(20),相对于所述连接杆(1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平衡钩(20)具有至少两个支撑端,所述平衡钩(2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平衡钩(20)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平衡钩(20)能够穿设出所述轴封填料组(60)以使所述轴封填料组(60)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0)外周;当所述平衡钩(20)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平衡钩(20)的所述至少两个支撑端与所述轴封填料组(60)抵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枢转轴(30),所述平衡钩(20)通过所述枢转轴(30)与所述连接杆(10)枢转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外力的作用下,所述平衡钩(20)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设置在连接杆(10)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于限制所述平衡钩(20)转动的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在连接杆(10)一端的凹槽(11)。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钩(20)包括钩本体(21)和与所述钩本体(21)连接的凸起(22),所述凸起(22)的轴线l1与所述连接杆(10)的中心轴线l2重合,所述钩本体(21)的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11)和第二端(212)形成两个所述支撑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22)为弧形,所述凸起(22)的长度l小于等于所述轴封填料组(60)的内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枢转轴(30)、设置在所述凸起(22)上的第一安装孔(23)和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0)上的第二安装孔(12),其中,所述第二安装孔(12)与开设在所述连接杆(10)一端的凹槽(11)连通,所述枢转轴(30)穿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23)和所述第二安装孔(12)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螺母(40),所述连接杆(10)的至少部分外表面设有外螺纹,所述螺母(40)与所述外螺纹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卸装置还包括压紧件(50),所述压紧件(50)具有通孔,所述压紧件(50)设置在所述连接杆(10)的外周。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