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及冰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03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及冰箱。



背景技术:

近年来,风冷冰箱飞速发展,为使用户有更好的使用体验,冰箱温区布局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一种左上为冷冻室、右上为冷藏室、下部为变温室的冰箱,具体地,冰箱包括冷藏室,冷冻室及变温室,且变温室位于箱体底部,所述冰箱的冷藏室采用独立的冷藏蒸发器,冷冻室及变温室共用冷冻蒸发器。现有此种温区布局的冰箱多采用两个蒸发器,冷藏室采用独立的蒸发器,冷冻室与变温室共用一个蒸发器,冷冻室与变温室通过送风通道与回风通道连通,送风通道由风门控制,而回风通道始终连通,无法控制。

由于因变温室在冷冻室下方,而变温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回风通道无法关闭,则变温室与冷冻室始终保持在连通状态。在变温室温度达到所需温度时,虽然送风通道内的风门关闭,但是冷风因自然对流会经回风通道进入变温室,导致变温室内的温度产生较大的波动,影响变温室的制冷效果。因此,现有技术亟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为解决变温室与冷冻室之间的回风通道无法关闭,导致变温室内温度波动较大,影响其制冷效果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包括箱体风道泡沫组件及变温风道组件,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位于变温风道组件的后侧,其内部具有连通冷冻室与变温室的箱体送风通道和箱体回风通道。

箱体送风通道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前侧,箱体回风通道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后侧,箱体回风通道的送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位于箱体送风通道的下方,其内部具有变温送风通道和变温回风通道,变温风道组件上设有双通道风门。

变温送风通道一端与箱体送风通道相通,另一端与变温室相通,所述变温回风通道一端与变温室相通,另一端与箱体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相通。

双通道风门包括泡沫镶件、送风电控风门和回风电控风门,送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送风通道内,回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回风通道内,两者固定在泡沫镶件的上下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包括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箱体风道泡沫前盖及箱体风道泡沫后盖,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具有向前侧伸出的延伸部,箱体风道泡沫前盖位于延伸部的前侧,且与延伸部配合形成所述箱体送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回风通道的送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延伸部的上下两侧。

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的背面,具有连接箱体回风通道送风口与箱体回风通道进风口的回风槽,箱体风道泡沫后盖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所述箱体回风通道。

进一步地,变温风道组件包括由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变温风道盖板、变温风道泡沫前盖、变温风道泡沫主体及变温风道泡沫后盖,所述变温送风通道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上部,变温回风通道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下部。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上部设有送风腔,送风腔的后侧与变温送风通道相通。

送风腔与变温室相通,变温送风通道通过送风腔向变温室送风。

进一步地,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前盖固定镶嵌在送风腔的前侧,且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变温风道送风口。

所述变温风道盖板的上部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壁固定相连,变温风道盖板上具有与变温风道送风口对应的风窗。

进一步地,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后侧开设有双通道风门安装腔,双通道风门位于双通道风门安装腔内,其泡沫镶件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可拆卸固定相连。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后盖固定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后侧上部,变温风道泡沫后盖与泡沫镶件和变温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变温送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变温风道盖板的中上部为平面,其下部连接有弧形导流罩。

变温风道盖板的下部能与变温室内壁配合形成可回风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变温回风通道相通。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冰箱。

一种冰箱,包括冷冻室和变温室,所述冷冻室位于变温室的上方,还包括上述的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变温风道组件设置在变温室内部后侧,箱体风道泡沫组件位于冷冻室和变温室连接处的后侧外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内分别设置电控风门,分别独立控制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开启或关闭,从而避免在送风通道风门关闭的状态下,冷风因自然对流通过回风通道进入变温室,使变温室内温度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适用的冰箱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结构示意及风向图。

图3是图2中示出的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变温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及风向图。

图5是图4中示出的变温风道组件的结构爆炸图。

图6是本发明中变温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及风向图。

图7是本发明中变温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及风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5,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包括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及变温风道组件8,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位于变温风道组件8的后侧,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的内部具有连通冷冻室3与变温室4的箱体送风通道12和箱体回风通道13。箱体送风通道12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的前侧,箱体回风通道13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的后侧,箱体回风通道13的出风口131和进风口132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包括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及箱体风道泡沫后盖11,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的前侧具有向前侧伸出的延伸部91,延伸部91的前侧具有第一u形缺口,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位于延伸部91的前侧,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的后侧具有第二u形缺口,所述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的后侧壁与延伸部91的前侧壁固定粘接在一起,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后侧的第二u形缺口与延伸部91前侧的第一u形缺口配合形成所述箱体送风通道12。

所述箱体回风通道13的出风口131和进风口132,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延伸部91的上下两侧。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的背面,具有连接箱体回风通道13出风口131与箱体回风通道13进风口132的回风槽,箱体风道泡沫后盖11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配合形成所述箱体回风通道13。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8位于箱体送风通道12的下方,其内部具有变温送风通道22和变温回风通道23,变温风道组件8的变温送风通道22和变温回风通道23之间设有双通道风门17。变温送风通道22一端与箱体送风通道12相通,另一端与变温室4相通,所述变温回风通道23一端与变温室4相通,另一端与箱体回风通道13的进风口132相通。

变温风道组件8包括由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变温风道盖板14、变温风道泡沫前盖15、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及变温风道泡沫后盖18,所述变温送风通道22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上部,变温回风通道23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下部。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前侧上部设有送风腔161,送风腔161的后侧与变温送风通道22相通。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前盖15固定镶嵌在送风腔161的前侧,且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配合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变温风道送风口。所述变温风道盖板14的上部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前侧壁固定相连,变温风道盖板14上具有与变温风道送风口对应的风窗141。送风腔161与变温室4相通,变温送风通道22通过送风腔161、两个风窗141向变温室4送风。

所述变温风道盖板14的中上部为平面,其下部连接有与变温室4内壁曲度一致的弧形导流罩142。变温风道盖板14的下部能与变温室4内壁配合形成可回风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变温回风通道23相通。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后侧开设有双通道风门安装腔21,双通道风门17位于双通道风门安装腔21内。双通道风门17包括泡沫镶件171、送风电控风门19和回风电控风门20,送风电控风门19位于变温送风通道22内,回风电控风门20位于变温回风通道23内,两者固定在泡沫镶件171的上下两侧。双通道风门17的泡沫镶件171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可拆卸固定相连。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后盖18固定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的后侧上部,变温风道泡沫后盖18与泡沫镶件171和变温风道泡沫主体16配合形成变温送风通道22。

实施例2,结合图1至图7,一种冰箱,包括箱体1、冷藏室2、冷冻室3和变温室4,变温室4位于冰箱的箱体底部,所述冷冻室3和冷藏室2位于变温室4上方的两侧,冰箱的冷藏室2采用独立的冷藏蒸发器5,冷冻室3和变温室4共用冷冻蒸发器6。一种冰箱,还包括上述的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箱体风道泡沫组件7位于冷冻室3和变温室4连接处的后侧外部,变温风道组件8设置在变温室4内部后侧。

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的前侧与箱体风道泡沫前盖10围成箱体送风通道12,箱体风道泡沫主体9与箱体风道泡沫后盖11围成箱体回风通道13。箱体送风通道12与箱体回风通道13起到连接冷冻室3与变温室4的作用,从而实现冷冻室3与变温室4共用一个冷冻蒸发器6,工作状态下,冷冻蒸发器6产生的低温冷风通过箱体送风通道12吹入变温室4内,同时,低温冷风在变温室4内循环并吸收一定热量后称为高温冷风,变温室4内的高温冷风通过箱体回风通道13回流至冷冻蒸发器6处,完成一个风路循环,从而实现对变温室4内的温度调节。

具体地,冷冻蒸发器6产生的低温冷风通过箱体送风通道12进入变温送风通道22,变温送风通道22由送风电控风门19控制其导通和关闭,变温回风通道23由回风电控风门20控制其导通和关闭,从而实现对进风与回风的独立控制。

当变温室4内因温度升高需要降温时,送风电控风门19与回风电控风门20同时打开,冷冻蒸发器6产生的低温冷风26依次经过箱体送风通道12→送风电控风门19→变温送风通道22→送风腔161→风窗141后进入变温室4,低温冷风26在变温室4内按冷风循环路径28循环一周,低温冷风26吸收热量后变为高温冷风27(高温冷风只是相对于所述低温冷风而言),高温冷风27依次经过导流通道→变温回风通道23→回风电控风门20→箱体回风通道13→出风口131后进入冷冻蒸发器6处,完成一个风路循环,从而完成对变温室4内温度调节。

当变温室4内的温度降低到所需温度后,送风电控风门19与回风电控风门20同时关闭,连接冷冻室3与变温室4的进风通道与回风通道同时被关闭,使冷冻室3与变温室4完全被分割成两个独立的温区。通过对送风电控风门19与回风电控风门20的同时控制,可避免进风通道关闭的状态下,冷风因自然对流经回风通道从冷冻室3进入变温室4,引起变温室4内温度的波动,影响变温室4的制冷效果。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包括箱体风道泡沫组件及变温风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位于变温风道组件的后侧,其内部具有连通冷冻室与变温室的箱体送风通道和箱体回风通道;

箱体送风通道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前侧,箱体回风通道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后侧,箱体回风通道的送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组件的上部和下部;

所述变温风道组件位于箱体送风通道的下方,其内部具有变温送风通道和变温回风通道,变温风道组件上设有双通道风门;

变温送风通道一端与箱体送风通道相通,另一端与变温室相通,所述变温回风通道一端与变温室相通,另一端与箱体回风通道的进风口相通;

双通道风门包括泡沫镶件、送风电控风门和回风电控风门,送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送风通道内,回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回风通道内,两者固定在泡沫镶件的上下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风道泡沫组件包括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箱体风道泡沫前盖及箱体风道泡沫后盖,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具有向前侧伸出的延伸部,箱体风道泡沫前盖位于延伸部的前侧,且与延伸部配合形成所述箱体送风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回风通道的送风口和进风口,分别位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延伸部的上下两侧;

箱体风道泡沫主体的背面,具有连接箱体回风通道送风口与箱体回风通道进风口的回风槽,箱体风道泡沫后盖与箱体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所述箱体回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变温风道组件包括由前往后依次布置的变温风道盖板、变温风道泡沫前盖、变温风道泡沫主体及变温风道泡沫后盖,所述变温送风通道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上部,变温回风通道位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下部;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上部设有送风腔,送风腔的后侧与变温送风通道相通;

送风腔与变温室相通,变温送风通道通过送风腔向变温室送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前盖固定镶嵌在送风腔的前侧,且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对称布置的两个变温风道送风口;

所述变温风道盖板的上部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前侧壁固定相连,变温风道盖板上具有与变温风道送风口对应的风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后侧开设有双通道风门安装腔,双通道风门位于双通道风门安装腔内,其泡沫镶件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可拆卸固定相连;

所述变温风道泡沫后盖固定于变温风道泡沫主体的后侧上部,变温风道泡沫后盖与泡沫镶件和变温风道泡沫主体配合形成变温送风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风道盖板的中上部为平面,其下部连接有弧形导流罩;

变温风道盖板的下部能与变温室内壁配合形成可回风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与变温回风通道相通。

8.一种冰箱,包括冷冻室和变温室,所述冷冻室位于变温室的上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变温风道组件设置在变温室内部后侧,箱体风道泡沫组件位于冷冻室和变温室连接处的后侧外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回风控制的风道结构,包括箱体风道泡沫组件及变温风道组件,箱体风道泡沫组件位于变温风道组件的后侧,具有一前一后相对布置的箱体送风通道和箱体回风通道。变温风道组件位于箱体送风通道的下方,其内部具有变温送风通道和变温回风通道,变温风道组件上设有双通道风门。变温送风通道与箱体送风通道相通,所述变温回风通道与箱体回风通道相通。双通道风门包括泡沫镶件、送风电控风门和回风电控风门,送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送风通道内,回风电控风门位于变温回风通道内,两者固定在泡沫镶件的上下两侧。本发明的送风通道和回风通道分别独立控制导通和关闭,避免冷风自然对流进入变温室,变温室内温度更稳定,控温更精确。

技术研发人员:陈新龙;刘悦超;隋红军;姬鹏举;滕焕杰;程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0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