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制氧机的除水装置。
背景技术:
制氧机分离空气主要由两个填满分子筛的吸附塔组成,在常温条件下,将压缩空气经过过滤,除水干燥等净化处理后进入吸附塔,在吸附塔中空气中的氮气等被分子筛所吸附,而使氧气在气相中得到富集,从出口流出贮存在氧气缓冲罐中,而在另一塔已完成吸附的分子筛被迅速降压,解析出已吸附的成分,两塔交替循环,即可得到纯度为≥90%的廉价的氧气。
申请公布号为cn10835817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用分子筛制氧机,所述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过滤器、无油空气压缩机、冷却机、控制阀、吸附塔以及储氧罐,所述吸附塔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分子筛吸附体,所述储氧罐与所述两个分子筛吸附体连接,所述无油空气压缩机的底部设置有柔性安装座,所述柔性安装座上设置有消音器,所述储氧罐上设置有单向阀并通过所述单向阀与所述两个分子筛吸附体连接,所述储氧罐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板。
医用分子筛制氧机在使用时,通过过滤器将引入的空气进行过滤除水,然后,通过所述无油压缩机进行压缩并除去杂质,在经由所述冷却机及所述控制阀后进入所述吸附塔内,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制氧机的工艺需要,系统进气压力在不停变化,由于压差较大,气体的瞬间流量较大,带动部分过滤器中的水进入至吸附塔内,液态水能软化分子筛,从而造成分子筛粉化,降低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缩短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部分水汽进入至吸附塔内从而延长分子筛使用寿命的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泵、冷凝器、过滤器、吸附塔和氧气缓冲罐,所述过滤器与吸附塔之间设置有除水器,所述除水器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另一端与管体连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管体的侧壁上与管体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气管和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位于靠近出水管的位置设置,所述出气管位于远离出水管的位置设置,所述进气管用于与过滤器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用于与吸附塔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管体内且位于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去除进入至管体内的气体中的部分水分的除水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有水分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至管体内后,除水件可去除气体中的部分水分,去除后的水分可通过出水管流出,而去除了水分的气体可通过出气排出至吸附塔内,从而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水件包括横跨且封设于管体内的挡板,所述挡板上穿设且固定连接有筒体,所述筒体的一端连接至挡板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出气管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筒体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所述筒体的外壁、管体的内壁以及挡板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中的水分进入的阻挡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有水分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至管体内后,气体带动水汽因重量较轻可自动朝向出气管所在的位置移动,当含有水汽的气体移动至挡板和筒体所在的位置时,部分气体带动水汽进入至筒体与管体之间的阻挡空间内,使得水汽凝结在管体的内壁上,因液态水的自身重量可自动朝向出水管所在的位置移动,使得液态水通过出水管排出至管体外,去除了部分水汽的气体可沿筒体内朝向出气管所在的位置移动,从而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板位于进气管和出气管之间且位于靠近出气管的位置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挡板设置在靠近出气管所在的位置设置,延长了含有水的气体的行走路径,从而使得气体中的部分水分可在移动的过程中吸附至管体的内壁上,使得吸附至管体内壁上的液态水因自身的重力由出水管排出至管体外,进一步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从而进一步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进一步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包括弧形管,所述弧形管的一端位于管体内且朝向出水管所在的位置延伸设置,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管体外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管的设置可使得当气体进入至管体内后,因压力的作用首先朝向出水管所在的位置移动后再朝向出气管所在的位置移动,进一步延长含有水的气体的行走路径,从而进一步使得气体中的水汽可吸附至管体的内壁上,进一步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流出至出水管外的水回流至管体内的单向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液态水通过出水管和单向阀流出至管体外后,可防止液态水通过出水管回流至管体内,从而提高了管体对气体中水分的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用于与过滤器的输入端连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含有水分的气体通过进气管进入至管体内后,因压力的作用会使得部分含有水分的气体直接通过出水管排出,将出水管连通至过滤器的输入端,使得含有水分的气体再次循环进入至过滤器内进行过滤除水,并且可使得含有水分的气体通过过滤器处理后再次进入至除水器内进行除水,循环对气体中的水进行去除,提高了对水分的去除效果,并且提高了整个制氧机的制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水管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压力的作用,当部分含有水分的气体直接通过出水管排出时,因出水管的直径小于管体的直径,可使得管体的内壁对含有水的气体起到阻挡的效果,防止部分气体直接通过出水管排出至管体外,从而提高了管体对含有水的气体的除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气管还包括与弧形管位于管体外的端部连通的进气筒,所述进气筒的直径大于进气管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气管的进气压力恒定时,因进气筒的直径大于进气管的直径,当管径变小时,气体于进气筒内的流速大于于进气管内的流速,提高了进气管在进气时的进气量,从而提高了气体于进气管内的流动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当含有水的气体移动筒体所在的位置时,部分气体可移动至挡板、筒体和管体形成的阻挡空间内,从而使得水汽可凝结吸附至管体的内壁上,凝结吸附至管体内壁上的液态水因自身的重力朝向出水管的位置移动并通过出水管排出至管体外,去除了部分水的气体通过筒体移动至出气管所在的位置并通过出气管排出,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从而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泵;2、冷凝器;3、过滤器;4、吸附塔;5、氧气缓冲罐;6、除水器;61、管体;62、出水管;63、进气管;64、出气管;65、挡板;651、筒体;652、阻挡空间;66、弧形管;67、单向阀;68、进气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泵1、冷凝器2、过滤器3、吸附塔4和氧气缓冲罐5。
结合图1和图2,过滤器3与吸附塔4之间设置有除水器6,除水器6包括管体61,管体61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另一端与管体61连通设置有出水管62,管体61的侧壁上与管体61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气管63和出气管64,进气管63位于靠近出水管62的位置设置,出气管64位于远离出水管62的位置设置,进气管63用于与过滤器3的输出端连通设置,出气管64用于与吸附塔4的输入端连通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去除进入至管体61内的气体中得部分水分,在管体61内横跨且封设有挡板65,挡板65上穿设且固定连接有筒体651,筒体651的一端连接至挡板65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出气管64的方向延伸设置,筒体651的直径小于管体61的直径,筒体651的外壁、管体61的内壁以及挡板65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中的水分进入的阻挡空间652。
气体通过进气管63进入至管体61内,因气体较轻,并且进气管63具有一定的进气压力,使得气体可朝向出气管64所在的位置移动,当气体移动至挡板65和筒体651所在的位置时,部分气体可移动至筒体651、管体61和挡板65之间的阻挡空间652内,使得含有水分的气体被阻挡至阻挡空间652内,气体中的水汽可凝结吸附至阻挡空间652内形成液态水,液态水因自身的重力朝向出水管62所在的位置移动并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管体61外,而去除了水分的气体可通过筒体651朝向出气管64的位置移动,通过出气管64进入至吸附塔4内,减少了气体中含有的水分,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为了延长气体在进入至管体61内后位于管体61内的行走路程,从而使得含有水分的气体在行走的过程中带动部分水汽吸附凝结至管体61的内壁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气体中水分的去除效果,将挡板65位于进气管63和出气管64之间且位于靠近出气管64的位置设置。
如图2所示,为了再次延长气体位于管体61内的行走路程,将进气管63包括弧形管66,弧形管66的一端位于管体61内且朝向出水管62所在的位置延伸设置,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管体61外设置;因进气管63具有一定的进气压力,当气体通过弧形管66进入至管体61内后,气体首先朝向出水管62所在的位置移动一段距离后再朝向挡板65和筒体651所在的位置移动,延长了气体的行走路径,提高了对气体中水分的去除效果。
结合图1和图2,因进气管63具有一定的进气压力,使得部分通过进气管63和弧形管66进入至管体61内的气体可直接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管体61外,为了对这部分气体进行再次除水循环利用,将出水管62用于与过滤器3的输入端连通设置。
结合图1和图2,为了防止液态水以及部分气体在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过滤器3内后回流至管体61内,在出水管62上设置有单向阀67。
结合图2和图3,为了防止部分通过进气管63和弧形管66进入至管体61内的气体直接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过滤器3内,将出水管62的直径小于管体61的直径;当气体移动至出水管62所在的位置时,因出水管62的直径小于管体61的直径,使得管体61的内壁对气体起到一定的阻挡反弹效果,防止部分气体直接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管体61外。
结合图2和图3,为了提高进气管63的进气量和进气效果,将进气管63还包括与弧形管66位于管体61外的端部连通的进气筒68,进气筒68的直径大于进气管63的直径;因进气筒68的直径大于进气管63的直径,从而提高了进气筒68的进气量,当进气压力恒定时,气体通过进气管63的速度大于通过进气筒68的速度,提高了气体的进气效果。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过滤器3的除水过滤后的气体通过进气管63和弧形管66进入至管体61内,部分气体通过出水管62直接排出并循环至过滤器3内,剩下的部分气体可朝向挡板65和筒体651所在的位置移动,气体在朝向筒体651移动的过程中,气体中的部分水分可吸附凝结至管体61的内壁上,当含有水的气体移动筒体651所在的位置时,部分气体可移动至挡板65、筒体651和管体61形成的阻挡空间652内,从而使得水汽可凝结吸附至管体61的内壁上,凝结吸附至管体61内壁上的液态水因自身的重力朝向出水管62的位置移动并通过出水管62排出至管体61外,去除了部分水的气体通过筒体651移动至出气管64所在的位置并通过出气管64排出,减少了气体中的水分,从而防止液态水软化分子筛,防止分子筛粉化,提高了分子筛的吸附性能,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包括依次设置的气泵(1)、冷凝器(2)、过滤器(3)、吸附塔(4)和氧气缓冲罐(5),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与吸附塔(4)之间设置有除水器(6),所述除水器(6)包括管体(61),所述管体(61)的一端为封闭设置,另一端与管体(61)连通设置有出水管(62),所述管体(61)的侧壁上与管体(61)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气管(63)和出气管(64),所述进气管(63)位于靠近出水管(62)的位置设置,所述出气管(64)位于远离出水管(62)的位置设置,所述进气管(63)用于与过滤器(3)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出气管(64)用于与吸附塔(4)的输入端连通设置,所述管体(61)内且位于进气管(63)和出气管(64)之间设置有用于去除进入至管体(61)内的气体中的部分水分的除水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水件包括横跨且封设于管体(61)内的挡板(65),所述挡板(65)上穿设且固定连接有筒体(651),所述筒体(651)的一端连接至挡板(65)上,另一端朝向远离出气管(64)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筒体(651)的直径小于管体(61)的直径,所述筒体(651)的外壁、管体(61)的内壁以及挡板(65)之间形成用于供气体中的水分进入的阻挡空间(6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5)位于进气管(63)和出气管(64)之间且位于靠近出气管(64)的位置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3)包括弧形管(66),所述弧形管(66)的一端位于管体(61)内且朝向出水管(62)所在的位置延伸设置,另一端穿设且延伸至管体(61)外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2)上设置有用于防止流出至出水管(62)外的水回流至管体(61)内的单向阀(6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2)用于与过滤器(3)的输入端连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62)的直径小于管体(61)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制氧机除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63)还包括与弧形管(66)位于管体(61)外的端部连通的进气筒(68),所述进气筒(68)的直径大于进气管(63)的直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