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剥离工具。
背景技术:
管道作为输送石油或天然气的主要设备,在我国已经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并运营。为确保管道的质量,需要对管道的焊缝进行检测,从而可以检测出疑似不合格的焊缝。在检测出疑似不合格的焊缝后,为了进一步的进行验证,需对该疑似不合格焊缝处粘贴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在焊缝补口带剥离后,若焊缝确实不合格,则对该焊缝进行修复。
在焊缝补口带的剥离的过程中,首先对需要剥离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加热处理,使得焊缝补口带软化,然后需要人工手动对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
但是,目前在焊缝补口带的剥离的过程中,人工手动的剥离方式导致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剥离工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的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较低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剥离工具,包括:
滚筒、多个剥离件和至少两个加力杆;
所述多个剥离件与所述滚筒的外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一个加力杆与靠近所述滚筒的一端的外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另一个加力杆与靠近所述滚筒的另一端的外壁连接;
其中,所述剥离工具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剥离件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后,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受力而带动所述滚筒转动,以使所述焊缝补口带与所述管道分离。
可选的,所述每个剥离件均包括:杆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每个剥离件均还包括:与所述杆状结构远离所述滚筒的一端连接的锥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多个剥离件的延伸方向均相同,且所述多个剥离件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滚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通过所述多个开孔与所述滚筒活动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多个开孔包括:靠近所述滚筒的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孔,以及靠近所述滚筒的另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孔;
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配合的第一加力杆,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配合的第二加力杆。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包括:多个第一开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包括:多个第二开孔;
所述多个第一开孔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开孔的中线点与对应的第二开孔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筒的长度方向相同。
可选的,所述多个第一开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滚筒的外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开孔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滚筒的外壁上。
可选的,所述滚筒为空心管。
可选的,所述任意两个相邻的剥离件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剥离工具包括:滚筒、多个剥离件和至少两个加力杆;多个剥离件与滚筒的外壁连接,滚筒的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一个加力杆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另一个加力杆连接。当采用该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在多个剥离件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后,至少两个加力杆带动滚筒转动,以使焊缝补口带与管道分离。无需采用人工手动剥离的方式对该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有效的提高了对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
图2是图1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
图4是图3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
图6是图5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左视图;
图7是图5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剥离工具,该剥离工具用于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参见图1和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图2是图1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侧视图。该剥离工具可以包括:
滚筒10、多个剥离件20和至少两个加力杆30。
该多个剥离件20与滚筒10的外壁连接。至少两个加力杆30中的一个加力杆30与靠近滚筒10的一端的外壁连接,至少两个加力杆30中的另一个加力杆30与靠近滚筒10的另一端的外壁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滚筒10的长度需要大于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的宽度。当需要采用如图1示出的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操作人员可以将该剥离工具的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在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后,滚筒10与管道接触,操作人员可以对至少两个加力杆30施加压力,使得该至少两个加力杆30受力而带动滚筒10转动,进而使得多个剥离件20能够跟随滚筒10进行移动,多个剥离件20以滚筒10与管道接触的部分为支点,对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施加朝向焊缝补口带向外的压力,从而使得焊缝补口带与管道进行了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该剥离工具类似与杠杆结构,滚筒10与管道接触的部分相当于杠杆结构中的支点,加力杆30与剥离件20相当于杠杆结构中的杠杆。当对加力杆30施加使杠杆旋转的动力(也即上述实施例中对加力杆30施加的压力)时,在支点的作用下,剥离件20会产生阻碍杠杆旋转的阻力(也即上述实施例中朝向焊缝补口带向外的压力),焊缝补口带在该阻力的作用下与管道进行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剥离工具包括:滚筒、多个剥离件和至少两个加力杆;多个剥离件与滚筒的外壁连接,滚筒的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一个加力杆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另一个加力杆连接。当采用该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在多个剥离件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后,至少两个加力杆带动滚筒转动,以使焊缝补口带与管道分离。无需采用人工手动剥离的方式对该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有效的提高了对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图4是图2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侧视图。剥离工具中的每个剥离件20均可以包括:杆状结构201。例如,该杆状结构201可以为刚性较强的圆柱形的结构,此时,在至少两个加力杆30带动滚筒10转动时,该杆状结构201不易被弯曲,跟利于将焊缝补口带与管道进行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每个剥离件20均还可以包括:与杆状结构201远离滚筒10的一端连接的锥状结构202。例如,该锥状结构202可以为与杆状结构201尺寸匹配的圆锥状结构,此时,操作人员通过该锥状结构202能够更容易的将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进一步的提高了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杆状结构201需要与靠近滚筒10的一端进行焊接。
可选的,剥离工具中的多个剥离件20的延伸方向均相同,也即是,多个剥离件20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且该多个剥离件20的的排布方向与滚筒10的长度方向相同,也即是,多个剥离件20的排布方向平行于滚筒10的长度方向。任意两个相邻的剥离件20之间的距离相等。此时,操控人员能够更容易的将多个剥离件20中每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进一步的提高了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采用该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需要保证剥离工具上的多个剥离件20的排布方向(也即滚筒1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该焊缝补口带的宽度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剥离工具中的滚筒1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101。剥离工具中的至少两个加力杆30通过该多个开孔101与滚筒101可拆卸连接。示例的,该多个开孔101可以包括:靠近滚筒10的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以及靠近滚筒10的另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至少两个加力杆30可以包括:与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配合的第一加力杆301,以及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配合的第二加力杆302。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第一加力杆301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中的每个第一开孔101a可拆卸连接;该第二加力杆302能够与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中的每个第二开孔101b可拆卸连接。此时,多个剥离件20分布在第一加力杆301与第二加力杆302之间,进而使得后续在剥离工具的使用过程中,在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后,焊缝补口带已经剥离部分的不会对加力杆30进行遮挡,便于操控人员对第一加力杆301与第二加力杆302施加压力,以使焊缝补口带与管道分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开孔101a与对应的第二开孔101b之间的距离需要大于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的宽度。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剥离工具的截面图;图6是图5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左视图;图7是图5示出的一种剥离工具的右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5未画出加力杆,该加力杆在图6和图7中进行体现。该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包括:多个第一开孔101a,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包括:多个第二开孔101b。该多个第一开孔101a与多个第二开孔101b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开孔101a的中心点与对应的第二开孔101b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与滚筒10的长度方向相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开孔101a均匀的分布在滚筒10的外壁上,多个第二开孔101b也均匀分布在滚筒10的外壁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加力杆30带动滚筒10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加力杆301可以与不同的第一开孔101a连接,例如,如图6所示,第一加力杆301可以先与第一开孔a1连接,再与第一开孔a2连接;第二加力杆302也可以与不同的第二开孔101b连接,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加力杆302可以先与第二开孔b1连接,再与第二开孔b2连接。使得滚筒10在转动不同的角度时,第一加力杆301与第二加力杆302对滚筒10施加的较小的压力便能够继续带动滚筒转动,进一步的提高了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加力杆301与多个第一开孔101a中的一个第一开孔a1连接时,第二加力杆302可以与该第一开孔a1对应的第二开孔b1连接,此时,第一加力杆301与第二加力杆302位于滚筒10的两端的相同方向上,便于操控人员同时对第一加力杆301和第二加力杆302施加压力。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滚筒10为空心管,此时,滚筒10的质量较小,使得剥离工具的整体质量较小,便于操作人员操控该剥离工具来实现对管道上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滚筒10为空心管时,多个第一开孔101a的个数为偶数,多个第二开孔101b的个数也为偶数。此时,多个第一开孔101a中两个相对的第一开孔101a的中心轴重合,第一加力杆301可以贯穿该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孔101a,例如,如图6所述,第一开孔a1的中心轴与第一开孔a3的中心轴重合,第一加力杆301能够贯穿该第一开孔a1和第一开孔a3;多个第二开孔101b中两个相对的第二开孔101b的中心轴重合,第二加力杆302可以贯穿该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孔101b,例如,如图7所示,第二开孔b1的中心轴与第二开孔b3的中心轴重合,第二加力杆302能够贯穿该第二开孔b1和第二开孔b3。使得第一加力杆301和第二加力杆302均与滚筒10的接触面积较大,便于加力杆30带动滚筒10转动。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剥离工具中的滚筒10的外径为140毫米至180毫米;滚筒10的长度为1000毫米到1400毫米;滚筒10的壁厚为10毫米至15毫米。该剥离工具中的剥离件20的长度应在80毫米至120毫米之间;剥离件20的直径为15毫米至30毫米。任意两个相邻的剥离件20之间的间距为190毫米至210毫米。
可选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剥离工具中的滚筒10可以为诸如镀锌钢管的无缝钢管,其耐腐蚀性和强度均较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剥离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
在使用该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操作人员首先可以使用诸如刀具等切割工具将管道的焊缝补口带划出一条开口;然后,操作人员将该剥离工具的多个剥离件20通过该划出的开口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在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后,操作人员可以对至少两个加力杆30施加压力,使得该至少两个加力杆30受力而带动滚筒10转动,进而使得多个剥离件20能够跟随滚筒10进行移动,多个剥离件20以滚筒10与管道接触的部分为支点,对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施加朝向焊缝补口带向外的压力,从而使得焊缝补口带中的部分与管道分离;之后,操作人员绕管道按照逆时针或顺时针的顺序执行多次上述过程(也即是,将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的过程,以及对至少两个加力杆30施加压力的过程),直至剥离工具绕管道旋转一圈后,整个焊缝补口带与管道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剥离工具包括:滚筒、多个剥离件和至少两个加力杆;多个剥离件与滚筒的外壁连接,滚筒的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一个加力杆连接,另一端与至少两个加力杆中的另一个加力杆连接。当采用该剥离工具对管道的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时,在多个剥离件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后,至少两个加力杆带动滚筒转动,以使焊缝补口带与管道分离。无需采用人工手动剥离的方式对该焊缝补口带进行剥离,有效的提高了对焊缝补口带的剥离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的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筒(10)、多个剥离件(20)和至少两个加力杆(30);
所述多个剥离件(20)与所述滚筒(10)的外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30)中的一个加力杆(30)与靠近所述滚筒(10)的一端的外壁连接,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30)中的另一个加力杆(30)与靠近所述滚筒(10)的另一端的外壁连接;
其中,所述剥离工具被配置为在所述多个剥离件(20)插入至待剥离的焊缝补口带与管道之间后,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30)受力而带动所述滚筒(10)转动,以使所述焊缝补口带与所述管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剥离件(20)均包括:杆状结构(2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剥离件(20)均还包括:与所述杆状结构(201)远离所述滚筒(10)的一端连接的锥状结构(2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剥离件(20)的延伸方向均相同,且所述多个剥离件(20)的排布方向与所述滚筒(10)的长度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10)的外壁上设置有多个开孔(101),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30)通过所述多个开孔(101)与所述滚筒(10)可拆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开孔(101)包括:靠近所述滚筒(10)的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以及靠近所述滚筒(10)的另一端的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
所述至少两个加力杆(30)包括: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配合的第一加力杆(301),以及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配合的第二加力杆(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101a)包括:多个第一开孔(101a),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101b)包括:多个第二开孔(101b);
所述多个第一开孔(101a)与所述多个第二开孔(101b)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开孔(101a)的中心点与对应的第二开孔(101b)的中心点的连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滚筒(10)的长度方向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第一开孔(101a)均匀分布在所述滚筒(10)的外壁上,所述多个第二开孔(101b)均匀的分布在所述滚筒(10)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筒(10)为空心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剥离工具,其特征在于,
任意两个相邻的所述剥离件(20)之间的距离相等。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