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鞘的导尿管。
背景技术:
导尿管是一种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的管道。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的管路,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输尿管、膀胱、前列腺及后尿道等部位的病变或损伤以及前列腺电切术后,造成持续出血都会流入膀胱,严重时形成膀胱血凝块,血凝块一旦形成,如不能及时排出易造成血块淤积、堵塞尿道,引起尿潴留,使患者排尿困难、下腹胀痛难忍。留置普通的气囊导尿管的排尿口要小于血凝块的体积,血凝块不易通过导尿管排出体外,进而造成堵塞,很难保持引流通畅;此外,因普通导尿管较柔软,对于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狭窄的患者,因普通导尿管较柔软,不易插入尿道,很难留置成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鞘的导尿管,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导尿管不易插入狭窄的尿道以及导尿管容易发生堵塞而影响导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鞘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以及用于支撑尿道的外鞘;
所述外鞘为中空管状结构并能够插入尿道口,所述导尿管本体前段侧壁设有进液口,所述导尿管本体的前段能够插入所述外鞘并进入膀胱。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尿管本体前段环绕设有气囊,所述导尿管本体后段开叉设有出液口和充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口连通。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尿管本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充气口和所述气囊之间的连通通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的连通通道相互平行设置且一体成型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内侧壁或所述导尿管本体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导尿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吸球,所述吸球能够与所述外鞘的后端对接配合。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鞘和所述导尿管本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作为一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液口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导尿管本体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和用于支撑尿道的外鞘,其中,外鞘为中空管状结构,外鞘可以插入尿道,且其长度能够保证前端可以插入膀胱内,外鞘可以在长度方向弯曲变形,但插入尿道后仍可以径向方向不会有较大改变,即内部空腔形状可以保持,以完成对狭小尿道的支撑,此时,较为柔软的导尿管本体的前段可以穿过外鞘进入膀胱内。
具体操作时,将外鞘插入尿道,随后,导尿管本体前段通过穿过外鞘进入膀胱并固定,此时,膀胱内的尿液可以通过进液口进入导尿管本体并流出体外。当膀胱内出现血块堵塞进液口时,可以将导尿管本体拔出,此时血块可以从口径更大的外鞘流出体外,若血块堆积导致体积过大时,还可以通过吸嘴或注射器向外鞘注水以冲散血块,然后再将冲散的血块吸出体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中导尿管本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尿管本体;101-气囊;102-进液口;103-出液口;104-充气口;105-第一刻度线;
200-外鞘;201-第二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鞘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00以及用于支撑尿道的外鞘200;外鞘200为中空管状结构并能够插入尿道口,导尿管本体100前段侧壁设有进液口102,导尿管本体100的前段能够插入外鞘200并进入膀胱。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鞘的导尿管,包括导尿管本体100和用于支撑尿道的外鞘200,其中,外鞘200为中空管状结构,外鞘200可以插入尿道,且其长度能够保证前端可以插入膀胱内,外鞘200可以在长度方向弯曲变形,但插入尿道后仍可以径向方向不会有较大改变,即内部空腔形状可以保持,以完成对狭小尿道的支撑,此时,较为柔软的导尿管本体100的前段可以穿过外鞘200进入膀胱内。
具体操作时,将外鞘200插入尿道,随后,导尿管本体100前段通过穿过外鞘200进入膀胱并固定,此时,膀胱内的尿液可以通过进液口102进入导尿管本体100并流出体外。当膀胱内出现血块堵塞进液口102时,可以将导尿管本体100拔出,此时血块可以从口径更大的外鞘200流出体外,若血块堆积导致体积过大时,还可以通过吸嘴或注射器向外鞘200注水以冲散血块,然后再将冲散的血块吸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外鞘200插入尿道时,导尿管本体100插入外鞘200并在膀胱内定位后,外鞘200的前端没有位于膀胱内,优选的,外鞘200的前端刚好位于膀胱颈处(即膀胱和尿道的连接处)。
此外,本实施例中,导尿管本体100也为圆柱体形结构,其直径可以等于或略小于外鞘200的内径,导尿管本体100能够轻松插入外鞘200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导尿管本体100和外鞘200之间的密封性,保证尿液不会从导尿管本体100和外鞘200之间的缝隙漏出。
最后,本实施例中的外鞘200同样由环保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制成,其比导尿管本体100略硬且可以弯曲变形,导尿管本体100则仍由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氯乙烯(pvc)制成,其大小形状也可以与现有的导尿管大小形状相同。
具体的,本实施例还对带鞘的导尿管的具体结构做以下详细介绍。
首先,本实施例中,导尿管本体100前段环绕设有气囊101,导尿管本体100后段开叉设有出液口103和充气口104,出液口103与进液口102连通,气囊101与充气口104连通。
具体的,进液口102靠近导尿管本体100的前端设置,气囊101位于导尿管本体100前段但稍远离导尿管本体100前端设置。初始状态下的导尿管本体100,气囊101未被充气,其贴合在导尿管本体100的外侧壁,使导尿管本体100前段外观近似于圆柱体形状,导尿管本体100前段得以穿过外鞘200。
而当导尿管本体100前段上的气囊101穿过外鞘200并进入膀胱后,可以通过充气口104对气囊101进行充气,充气完成后的气囊101径向长度大于外鞘200的外径,也大于尿道的直径,此时,向外拉动导尿管本体100,气囊101首先与外鞘200前段抵接并带动外鞘200一起向外移动,直至气囊101移动至膀胱颈处,这时的导尿管本体100无法继续朝外移动,完成导尿管本体100和外鞘200在人体内的固定,且此时气囊101封闭了导尿管本体100和外鞘200之间的缝隙,也封闭了尿道和外鞘200之间的缝隙,保证尿液只能通过尿道管本体排出体外。
值得注意的,本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注水来完成对气囊101的填充膨胀。
本实施例中,导尿管本体100为中空管状结构,充气口104和气囊101之间的连通通道与进液口102和出液口103之间的连通通道相互平行设置且一体成型设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充气口104和气囊101之间的连通通道要小于进液口102和出液口103之间的连通通道,两个通道截面均为圆形,其中,进液口102和出液口103之间的连通通道为主通道,其中轴线与导尿管本体100的中轴线重合,此时,可以认为导尿管本体100的环形侧壁厚度相同,充气口104和气囊101之间的连通通道直径小于侧壁的厚度且设置在侧壁的某一位置。
本实施例中,外鞘200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亲水涂层是具有亲和水的特性,从化学角度来说,这意味着涂层会参与到器械环境中与水之间的动态氢键过程。在多数情况下,亲水涂层也是离子型的,且通常带有负电荷,这将更有助于与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从物理角度来看,涂层与水之间的化学作用会形成一种凝胶材料,这种凝胶材料会表现出极低的摩擦系数。总得来说,这些化学与物理方面的特性描绘的是一种可润湿的、润滑的且适合特定生物学相互作用的材料,目前主要应用在医疗器械介入类产品上面。
润滑性是一种表面特性,即横梁表面摩擦系数的大小。由于这种润滑表面减轻了介入力度,并且使得外鞘200更加容易进入尿道,面对前列腺增生及尿道狭窄的患者,外鞘200插入尿道时,外鞘200与尿道之间的压力更大,而通过降低外鞘200与尿道之间的摩擦力系数,降低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外鞘200更容易插入尿道,且避免外鞘200挫伤尿道,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优选的,本实施例也在外鞘200内侧壁或导尿管本体100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具体的,本实施例优选在外鞘200内侧壁设有亲水涂层,在导尿管本体100插入外鞘200前,可以先对外鞘200内或导尿管本体100外进行润滑,然后再插入外鞘200,降低导尿管本体100插入外鞘200的难度。
或者,本实施例也可以在导尿管本体100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或者在外鞘200内侧壁和导尿管本体100外侧壁均设有亲水涂层。
值得注意的,由于导尿管本体100的柔软可变形,本实施例优选设置导尿管本体100前段直径和外鞘200内径相同,此时,两者可以轻易完成插接配合的同时,导尿管本体100和外鞘200之间基本没有缝隙,进一步保证了两者之间的密封性,保证尿液只会通过导尿管本体100排出。
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在外鞘20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105。
具体的,易知外鞘200的总长度要满足大于人体最长尿道的长度,以能够适应所有的人群,通过在外鞘200设有第一刻度线105,医护人员可以根据经验将外鞘200插入尿道指定的长度,并能够保证该长度下,外鞘200已插入膀胱内,不需要再继续插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在导尿管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201。
此时,导尿管本体100插入外鞘200时,可以根据第二刻度线201将导尿管本体100插入指定的长度,保证在该长度下,可以使导尿管本体100的前段处的气囊101刚好穿过外鞘200,避免导尿管本体100过度插入。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包括吸球,吸球能够与外鞘200的后端对接配合。
具体的,在进行冲散膀胱颈处堆积的血块操作时,首先将气囊101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以将导尿管本体100抽出外鞘200,随后吸球吸水后并与外鞘200的后端对接,挤压吸球以将水挤入外鞘200,将外鞘200前端堆积的血块冲散,随后吸球恢复,将冲散的血块通过外鞘200吸出吸球内,完成对膀胱内血块的清理。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外鞘200和导尿管本体100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具体的,通过设置导尿管本体100为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流出尿液的颜色,在有血块流出的迹象发生后,可以及时取下导尿管本体100并通过外鞘200将血块排出体外,减少患者的痛苦。
最后,本实施例可以设置进液口102有多个,多个进液口102沿导尿管本体100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导尿管本体100前段插入膀胱后,可能出现一侧与膀胱侧壁抵接,进而发生堵塞进液口102的情况,通过在导尿管本体100周向设有多个进液口102,即使其中一个或多个进液口102被堵塞,也仍有其他进液口102可以连通膀胱和导尿管本体100的空腔。
或者,本实施例也可以设置导尿管本体100前段侧壁只设有一个进液口10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一种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尿管本体以及用于支撑尿道的外鞘;
所述外鞘为中空管状结构并能够插入尿道口,所述导尿管本体前段侧壁设有进液口,所述导尿管本体的前段能够插入所述外鞘并进入膀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本体前段环绕设有气囊,所述导尿管本体后段开叉设有出液口和充气口,所述出液口与所述进液口连通,所述气囊与所述充气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本体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充气口和所述气囊之间的连通通道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之间的连通通道相互平行设置且一体成型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内侧壁或所述导尿管本体外侧壁设有亲水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尿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二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球,所述吸球能够与所述外鞘的后端对接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和所述导尿管本体均由透明材质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鞘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有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导尿管本体侧壁周向均匀设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