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



背景技术:

肠造口是以手术方式形成的在肠道系统上的开口,这些开口均通向腹部表面,用于排出粪便。小儿肠造口的类型包块单腔造口、双腔造口、t型造口等,多为临时性造口,常于术后3~6个月左右关闭。双腔肠造口术后关瘘前,常常需要家长每天使用生理盐水、米糊等进行远端灌注,改善远端肠管状态及功能,目前临床上无合适的灌注管使用,灌注液易返流,家长操作困难;另外部分肠造口术后关瘘前可通过暂时闭合造口/连接近远端造口观察肛门排便情况以辅助判断关瘘时机,目前临床上也无合适的闭合/连接方法。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既可用于远端灌注、近端引流,又可用于暂时闭合造口/连接近远端造口,且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延展性好,且不用拔插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包括灌注管管体、固定气囊和夹持部件,所述固定气囊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灌注管管体中间设置有褶皱,所述固定气囊设置有注气孔,所述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夹持部件在所述灌注管管体内往复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件为封口夹。

进一步地,还包括注液孔,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褶皱和位于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的所述固定气囊之间的所述灌注管管体。

进一步地,还包括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分别与所述注气孔和所述注液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和所述固定气囊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直径为3-10mm,长10-30cm。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和所述固定气囊均为乳胶或硅胶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通过灌注管管体中间设置有褶皱,使灌注管管体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展开褶皱可获得更长的灌注管管体,能够导通更多的消化物;褶皱还可使灌注管管体的弯曲不影响消化液的导通;此外,固定气囊可以固定灌注管管体,防止消化液外漏,防止灌注管管体滑脱,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表示说明:

1-灌注管管体;2-固定气囊;3-夹持部件;4-褶皱;5-注气孔;6-注液孔;7-密封塞;8-第一端;9-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包括灌注管管体1、固定气囊2、夹持部件3,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和第二端9均设置有固定气囊2,所述灌注管管体1中间设置有褶皱4,所述夹持部件3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和第二端9之间,所述夹持部件3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和第二端9之间往复滑动。

具体地,每个固定气囊2设置有一注气孔5,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注气孔5注入0~5ml左右空气以固定灌注管管体1,避免肠蠕动带出灌注管管体1的第二端9,避免远端灌注时液体喷出带出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

具体地,所述灌注管管体1中间设置有所述褶皱4,所述褶皱4使所述灌注管管体1具有更好的延展性,展开所述褶皱4可获得更长的所述灌注管管体1,能够导通更多的消化物。所述褶皱4还可使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弯曲不影响消化液的导通。此外,所述固定气囊2可以固定所述灌注管管体1,防止消化液外漏,防止所述灌注管管体1滑脱,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和/或第二端9可以进行引流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1和所述固定气囊2为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夹持部件3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用于关闭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通过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二端9进行灌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部件3为封口夹。

进一步地,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8还设置有注液孔6,所述注液孔6设置在所述褶皱4和位于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的所述固定气囊2之间的所述灌注管管体1。

进一步地,在注气孔5和注液孔6上分别连接有密封塞7,用于分别对注气孔5和注液孔6进行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直径为3-10mm,长10-30cm。所述褶皱4伸展可使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长度增加4-7cm。

进一步地,所述灌注管管体1和所述固定气囊2均为乳胶或硅胶材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管管体(1)、固定气囊(2)和夹持部件(3),所述固定气囊(2)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灌注管管体(1)中间设置有褶皱(4),所述固定气囊(2)设置有注气孔(5),所述夹持部件(3)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夹持部件(3)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内往复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3)为封口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注液孔(6),所述注液孔(6)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6)设置在所述褶皱(4)和位于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第一端的所述固定气囊(2)之间的所述灌注管管体(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塞(7),所述密封塞(7)分别与所述注气孔(5)和所述注液孔(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管体(1)和所述固定气囊(2)为一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管体(1)的直径为3-10mm,长10-3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管管体(1)和所述固定气囊(2)均为乳胶或硅胶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包括灌注管管体、固定气囊和夹持部件,所述固定气囊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灌注管管体中间设置有褶皱,所述固定气囊设置有注气孔,所述夹持部件设置在所述灌注管管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夹持部件在所述灌注管管体内往复滑动。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柔软可弯曲、可连接双腔肠造口远近端、可模拟关瘘状态、可进行远端灌注、近端引流的多功能双腔肠造口连接灌注管。

技术研发人员:邝云莎;童丹;唐慧;康星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儿童医院
技术研发日:2019.05.08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0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