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82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按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无孔化,现有的音量 /-、电源键等实体按键未来将会被虚拟按键所取代。通常在手机上设计一个按键区域作为虚拟按键,目前对按键区域的按压力的检测结构较为简单,无法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的按压操作,容易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承载主体、按键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与所述按键区域相连的非按键区域,所述承载主体设有主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主表面的边缘侧面,所述按键区域设置于所述边缘侧面上,所述非按键区域设置于所述主表面邻近所述边缘侧面处,所述按键模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是否产生控制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

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承载主体和按键模组,所述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所述按键模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

压力值,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与按键区域相连的非按键区域,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在外部按压作用下容易同时产生变形,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由于按键区域直接受到按压时,非按键区域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非按键区域直接受到按压时,按键区域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按键区域是否受按压,从而电子设备可以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的按压操作,避免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图1中p-p处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第一压感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q-q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7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8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截面示意图三;

图9是图1中p-p处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10是图1中p-p处的截面示意图三;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2是图11提供的边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按键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承载主体10、按键模组20和控制器30,所述承载主体10设有按键区域11和与所述按键区域11相连的非按键区域12。所述承载主体10设有主表面13,以及连接所述主表面13的边缘侧面14。所述按键区域11设置于所述边缘侧面14上,所述非按键区域12设置于所述主表面13邻近所述边缘侧面14处。所述按键模组20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11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所述控制器30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10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所述控制器3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是否产生按键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可穿戴智能设备。

为了便于描述,以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第一视角为参照进行定义,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定义为x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定义为y向,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定义为z向。

通过承载主体10设有按键区域11和与按键区域11相连的非按键区域12,按键区域11和非按键区域12在外部按压作用下容易同时产生变形,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11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12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由于按键区域11直接受到按压时,非按键区域12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非按键区域12直接受到按压时,按键区域11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从而控制器30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按键区域11是否受按压,从而电子设备100可以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11和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避免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主体10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体部分。所述承载主体10可以对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多个功能器件起到承载作用,上述多个功能器件可以包括摄像头模组、电路板、电池和扬声器模组等。所述承载主体10上的按键区域11形成虚拟按键,上述虚拟按键可以提供按键功能,例如,上述虚拟按键可以作为音量按键或开关键或游戏键或应用快捷开启键使用,从而可以减少在所述承载主体10上的实体按键的数量,有利于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无孔化设计,外观简洁。

请参阅图3,所述承载主体10大致呈矩形板状。其中,所述主表面13和所述边缘侧面14均为所述承载主体10的外表面。所述主表面13大致为长矩形面,所述主表面13的短边平行x向,所述主表面13的长边平行y向,所述主表面13构成所述承载主体10的正面或背面。所述边缘侧面14连接于所述主表面13的长边或短边处,则所述边缘侧面14平行x向或y向。所述边缘侧面14的具体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例如,所述边缘侧面14可以为弧形侧面或平整侧面,在此不作限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缘侧面14连接于所述主表面13的长边,所述边缘侧面14平行y向。

所述按键区域11设置于所述边缘侧面14上,所述承载主体10侧面的按键区域11可以实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侧键功能。所述非按键区域12设置于所述主表面13邻近所述边缘侧面14处,所述非按键区域12与所述按键区域11相连,所述非按键区域12和所述按键区域11在外部按压作用下容易同时产生变形,所述主表面13可以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显示屏表面和/或者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后盖表面,用户在使用所述电子设备100时,可能在所述主表面13邻近所述按键区域11的部分(即非按键区域12)产生按压,为避免按键区域11与非按键区域12同时变形而错误触发虚拟按键,需要对按键区域11和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进行区别。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区域11和所述非按键区域12也可以位于同一平面上,例如,所述按键区域11和所述非按键区域12均位于所述主表面13或所述边缘侧面14上。

本申请提供的按键模组20的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感测所述按键区域11的按压力,以及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感测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力,所述控制器30通过对所述至少第一压感器件21感测的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感测的压力值进行比较,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所述控制器30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即确定所述按键区域11受到按压,进行触发按键信号,从而实现音量调节或开关机功能;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所述控制器30确定所述非按键区域12受到按压,且所述按键区域11的按压力由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变形引起,因此无需触发按键信号,可以避免误触情况。

请参阅图4和图5,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可以为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包括基板23和设置于所述基板23上的多个压敏电阻24,以及多个焊盘25,每一所述焊盘25电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敏电阻24之间,以使得所述多个焊盘25和所述多个压敏电阻24构成惠斯通电桥,所述多个焊盘25均固定连接并抵触所述承载主体10。其中,所述基板23可以为硅基板23,所述压敏电阻24的数目可以大于或等于四个。当所述按键区域11和所述非按键区域12上无外力作用时,上述惠斯通电桥处于平衡状态,输出电压为零。当所述按键区域11受到外部按压时,所述按键区域11可产生形变传递至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使得所述多个压敏电阻24产生形变而改变电阻,进而使得惠斯通电桥失去平衡并产生与被测压力正相关的输出电压。当所述非按键区域12受到外部按压时,所述按键区域11间接承压产生变形,所述按键区域11也可以产生形变传递至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也可以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或压感应变片。

同样的,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可以为mems电阻式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的结构和原理可以参照前面关于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也可以为电容式压力传感器、谐振式压力传感器或压感应变片。

请参阅图6和图7,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体10包括显示屏模组15和与所述显示屏模组15相对间隔设置的背板34,所述主表面13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5背离所述背板34一侧,或者位于所述背板34背离所述显示屏模组15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模组15和所述背板34之间形成收容空间161。所述收容空间161可以用于收容电路板、摄像头模组、扬声器模组和电池等功能器件。所述收容空间161的电路板可以电连接所述显示屏模组15,以控制所述显示屏模组15显示画面。

请参阅图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表面13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5背离所述背板34一侧,则所述显示屏模组15在所述主表面13所在区域显示画面。所述显示屏模组15可以为触摸屏,用户在所述主表面13上进行触控操作。用户在按压所述主表面13靠近所述按键区域11的部分(即所述非按键区域12)以触控所述显示屏模组15时,或者扭转所述电子设备100时,容易引起按键区域11形变,对感测所述按键区域11的按键模组20输入干扰信号。

请参阅图7,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表面13位于所述背板34背离所述显示屏模组15一侧,则所述主表面13作为所述背板34的外观面,可以作为用户握持的部位。用户按压所述主表面13靠近所述按键区域11的部分(即所述非按键区域12)以握持所述电子设备100时,或者扭转所述电子设备100时,也容易引起按键区域11形变,对感测所述按键区域11的按键模组20输入干扰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11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12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由于按键区域11直接受到x向按压时,非按键区域12间接承压产生z向形变,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用于感测按键区域11的x向压力,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用于感测非按键区域12的z向压力,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非按键区域12直接受到z向按压时,按键区域11间接承压产生x向形变,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用于感测按键区域11的x向压力,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用于感测非按键区域12的z向压力,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从而控制器30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按键区域11是否受按压,从而电子设备100可以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11和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避免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请参阅图8,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显示屏模组15为曲面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模组15设有主显示部151和连接所述主显示部151的侧显示部152,所述主显示部151为所述显示屏模组15的主体部分,所述主显示部151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居中位置,所述侧显示部152相对所述主显示部151弯折,所述侧显示部152为所述显示屏的弧形侧屏部分,所述侧显示部152位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边缘位置,所述侧显示部152可以增加所述显示屏模组15的显示面积。所述边缘侧面14设置于所述侧显示部152上,即所述按键区域11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侧显示部152上,则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所述侧显示部152上的按键区域11来触发按键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按键区域11也可以直接设置在所述中框16上。

请参阅图9,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体10设有第一内壁40和与所述第一内壁40相连的第二内壁41,所述第一内壁40对用于所述按键区域11,所述第二内壁41对用于所述非按键区域12,所述第一内壁40与所述第二内壁41相连。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主体10包括与所述显示屏模组15相盖合的中框16,所述第一内壁40和所述第二内壁41均设置于所述中框16上。所述第一内壁40与所述第二内壁41相连。所述第一内壁40大致垂直x方向并相对所述按键区域11,所述第二内壁41大致垂直z方向并相对所述非按键区域12,使得所述第一内壁40与所述第二内壁41相垂直,所述第一内壁40和所述第二内壁41之间形成凹槽31,所述凹槽31至少部分收容所述按键模组20。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内壁40也可以垂直y方向。

当用户按压所述按键区域11时,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第一内壁40产生的x向形变相对较大,而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第二内壁41产生的z向形变相对较小,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可感测相对较大的x向按压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可感测相对较小的z向按压力;当用户按压所述非按键区域12时,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第一内壁40产生的x向形变相对较小,而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第二内壁41产生的z向形变相对较大,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可感测相对较小的x向按压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可感测相对较大的z向按压力,从而所述控制器30通过比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所感测的压力,即可区分用户在所述按键区域11和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可以避免用户按压屏侧或背板34而产生误触的情况。

请参阅图10,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体10包括固定连接显示屏模组15和所述背板34的中框16,所述中框16在内侧壁32设有对准所述按键区域11以及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凹槽31,所述凹槽31具有对应于所述按键区域11的侧壁32和对应于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底壁3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固定于所述侧壁32,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固定于所述底壁33。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凹槽31构成所述收容空间161的一部分,所述凹槽31至少部分收容有所述按键模组20,则所述凹槽31为所述按键模组20提供了部分排布空间,可以减少所述按键模组20占用其他功能器件的排布空间。所述侧壁32与所述底壁33大致相垂直,其中,所述侧壁32大致垂直x方向并相对所述按键区域11,所述底壁33大致垂直z方向并相对所述非按键区域12,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可以感测传递至所述侧壁32的x向按压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可以感测传递至所述底壁33的z向按压力。当用户按压所述按键区域11时,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按键区域11产生的x向形变相对较大,而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非按键区域12产生的z向形变相对较小,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可感测相对较大的x向按压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可感测相对较小的z向按压力;当用户按压所述非按键区域12时,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按键区域11产生的x向形变相对较小,而所述承载主体10在所述非按键区域12产生的z向形变相对较大,从而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可感测相对较小的x向按压力,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可感测相对较大的z向按压力,从而所述控制器30通过比较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所感测的压力,即可区分用户在所述按键区域11和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可以避免用户按压屏侧或背板34而产生误触的情况。

请参阅图8和图11,进一步地,所述中框16设有固定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5周侧的边框35,所述边框35设有所述凹槽31,以使所述边框35开设凹槽31的部分形成减薄部36,所述减薄部36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边框35除所述减薄部36之外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背板34可以与所述边框35一体设置,或者,所述背板34可以与所述边框35可拆卸地连接,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在此不作限定。所述边框35呈矩形,所述边框35固定于所述显示屏模组15的周侧,并固定于所述背板34的周侧。所述边框35在内侧设有所述凹槽31,使得所述边框35对应按键区域11部分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边框35其余部分的横截面面积,使得所述边框35对应按键区域11部分(即所述减薄部36)在响应外部按压力的变形能力明显优于所述边框35除所述减薄部36之外部分,从而用户在按压所述边框35对应按键区域11部分时容易触发按键信号,所述边框35除所述减薄部36之外部分的结构强度较大,在接收外部按压时变形程度小,可以避免干扰所述按键模组20而产生误触情况。其中,所述凹槽31的侧壁32与所述边框35外侧壁32的距离更近,有利于传递x向的按压力至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

请参阅图11、图12和图13,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主体10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缘42,所述按键模组20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和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42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内壁40上,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42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内壁41上。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主体10呈矩形。所述两个侧边缘42沿平行y方向延伸,即所述两个侧边缘42为所述承载主体10的两个长边缘。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42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内壁40上,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42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内壁41上,从而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和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分别占用不同的平面,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交错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压感器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相间隔。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可以感测用户在所述按键区域11的滑动触控操作,从而便于进行音量调节或屏幕亮度调节或开关机等,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可以感测用户在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所述控制器30可以先比较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所感测的压力数值和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所感测的压力数值,可以判断所述按键区域11是否受到按压,进而根据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确定按键信号,所述按键信号可以是提高音量信号或者减少音量信号。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两个侧边缘42沿平行y方向延伸。

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可以包括三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a、21b和21c,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可以包括两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a和22b,三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a、21b和21c依次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a和22b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a、21b和21c交错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相间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的数目和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的数目并不局限于上述举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请参阅图1和图13,进一步地,所述按键模组20设有柔性电路板50,所述柔性电路板50设有主体部51和固定连接并电连接所述主体部51的多个第一分支部52以及多个第二分支部53,所述主体部5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52分别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部53分别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52和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部53均与所述主体部51导通,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52和所述主体部5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部53和所述主体部51电连接所述控制器30,从而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和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可以共用所述柔性电路板50,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50向所述控制器30件发送按压信号。

请参阅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电子设备100。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01至102:

101: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11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12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

在步骤101中,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21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11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22固定连接承载主体10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12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由于按键区域11直接受到按压时,非按键区域12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非按键区域12直接受到按压时,按键区域11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从而控制器30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按键区域11是否受按压,从而电子设备100可以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11和非按键区域12的按压操作,避免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102: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

在步骤102中,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即用户直接按压所述按键区域11,所述非按键区域12间接承压,所述控制器30可以判断所述按键区域11受到按压,进而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小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即用户直接按压所述非按键区域12,所述按键区域11间接承压,所述控制器30可以判断所述非按键区域12受到按压,可以避免触发按键信号。

所述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依次并排的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和依次并排的多个第二压感器件22,在步骤101中,所述控制器30可以通过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感测所述按键区域11内的多个所述第一压力值,同时通过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22感测所述非按键区域12内的多个所述第二压力值,并判断多个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多个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在步骤102中,当多个所述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多个所述第二压力值时,所述控制器30可以判断所述按键区域11受到按压,进而根据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所感测的多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其中,可以预先将所述按键区域11划分为两个子区域,两个子区域分别形成音量增加虚拟按键和音量减少虚拟按键,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21可以分为两组,两组第一压感器件分别感测传递至两个子区域的按压力,可以比较两组第一压感器件21所感测的第一压力值的大小,进而确定音量增加信号或音量减少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通过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与按键区域相连的非按键区域,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在外部按压作用下容易同时产生变形,通过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由于按键区域直接受到按压时,非按键区域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非按键区域直接受到按压时,按键区域间接承压,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明显大于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从而控制器可以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按键区域是否受按压,从而电子设备可以准确区别用户在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的按压操作,避免错误触发虚拟按键。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该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该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防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承载主体、按键模组和控制器,所述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与所述按键区域相连的非按键区域,所述承载主体设有主表面,以及连接所述主表面的边缘侧面,所述按键区域设置于所述边缘侧面上,所述非按键区域设置于所述主表面邻近所述边缘侧面处,所述按键模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所述控制器固定连接所述承载主体并电连接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是否产生控制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包括显示屏模组和与所述显示屏模组相对间隔设置的背板,所述主表面位于所述显示屏模组背离所述背板一侧,或者位于所述背板背离所述显示屏模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包括固定连接显示屏模组和所述背板的中框,所述中框在内侧壁设有对准所述按键区域以及所述非按键区域的凹槽,所述凹槽具有对应于所述按键区域的侧壁和对应于所述非按键区域的底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于所述侧壁,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于所述底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设有固定于所述显示屏周侧的边框,所述边框设有所述凹槽,以使所述边框开设凹槽的部分形成减薄部,所述减薄部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边框除所述减薄部之外部分的横截面面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设有第一内壁和与所述第一内壁相连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内壁对应于所述按键区域,所述第二内壁对应于所述非按键区域,所述第一内壁与所述第二内壁相连。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主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边缘,所述按键模组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和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一内壁上,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沿平行所述两个侧边缘方向排列于所述第二内壁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依次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分别与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交错设置,每一所述第二压感器件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相间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模组设有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主体部和固定连接并电连接所述主体部的多个第一分支部以及多个第二分支部,所述主体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多个所述第一分支部分别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压感器件,多个所述第二分支部分别电连接多个所述第二压感器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感器件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多个压敏电阻,以及多个焊盘,每一所述焊盘电连接于相邻的两个所述压敏电阻之间,以使得所述多个焊盘和所述多个压敏电阻构成惠斯通电桥,所述多个焊盘均固定连接并抵触所述承载主体。

10.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承载主体和按键模组,所述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和非按键区域,所述按键模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感测传递至所述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以及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感测传递至所述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是否大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

当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大于或等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确定按键信号。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承载主体、按键模组和控制器,承载主体设有按键区域、与按键区域相连的非按键区域、主表面和连接主表面的边缘侧面,按键区域设置于边缘侧面上,非按键区域设置于主表面邻近边缘侧面处,按键模组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感测传递至非按键区域的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控制器固定连接承载主体并电连接至少一个第一压感器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压感器件,控制器根据至少一个第一压力值和至少一个第二压力值确定是否产生控制信号。

技术研发人员:皮伟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80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