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23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水闪蒸罐,特别涉及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



背景技术:

双氧水因其自身性质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且反应产物无有害物质产生,被认为“最清洁”的化工产品原料,作为氧化剂、漂白剂、消毒剂、脱氧剂等应用于化工、纺织、造纸、电子、医药等行业领域。目前,双氧水的工业生产方法主要有蒽醌法、电解-水解法、异丙醇法等,其中蒽醌法以其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装置生产能力高、产品能源消耗低等优异特性被工业生产装置广泛采用。

蒽醌法工业生产双氧水实际工艺中,主体工艺流程为工作液中的蒽醌在装有钯催化剂的氢化塔中进行氢化工序生成氢蒽醌,然后氢蒽醌在氧化塔中发生氧化工序生成蒽醌和双氧水,并在萃取塔中通过纯水萃取出工作液中的双氧水,含有少部分水的萃余工作液进行脱水处理后进入白土床,使其中的蒽醌降解物再生,重新进入氢化塔工序反应利用。工作液是蒽醌法生产双氧水工艺流程中的核心,工作液的性质直接决定装置的生产能力。萃余工作液水分的含量不仅消耗氢化工艺钯催化剂,从而对催化剂寿命、设备安全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而且萃余工作液的水进入白土床,导致氧化铝的更换频次加快进而造成装置经济成本消耗。

为了提高双氧水萃余工作液的脱水效果,中国专利cn108264024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蒽醌法制过氧化氢中工作液深度脱水的组合方法及装置,通过将降压闪蒸、离心脱气与改进后的传统油水分离技术优化组合,完成工作液的深度脱水。中国专利cn208711066u公开了一种双氧水真空脱水器,其真空脱水器内部设有管板及变径列管,可以使萃余液分散均匀,使萃余液内的水更易分离,提高了脱水效率。由于组合脱水装置没有克服传统能耗高的问题,从而增加工作液脱水的生产成本,而变径列管的真空脱水器并没有解决萃余液蒽醌等载体中发生的结晶析出堵塞管道的问题,进而影响工艺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具有脱水阻力小、消耗能耗低,真空高度脱水效果好等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包括:罐体,其顶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进口,顶部一侧设有水蒸气出口,该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连接真空泵;罐体底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出口;除沫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水蒸气出口下方;工作萃余液进液管,自所述罐体工作萃余液进口插置于罐体内;分布管,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其中部连接于所述工作萃余液进液管的下端口,沿分布管轴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支管;若干螺旋雾化喷头,设置于所述支管上,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喷口向下;破涡器,设置在罐体内底部的工作萃余液出口上,并与罐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两侧,所述支管与分布管位于同一平面,或与分布管轴线成一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对称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下两侧,且,位于所述分布管两侧的支管之间成110°~120°夹角。

优选的,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数目从所述罐体中心向两侧逐渐递减。

优选的,所述除沫板上设若干通孔,其孔径为1~1.5cm;所述除沫板对应罐体罐壁一侧向上倾斜,与水平方向成25°~30°角度,并且通过吊架固定于所述罐体。

优选的,所述除沫板位于所述罐体内、水蒸气出口下方45~60cm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真空脱水闪蒸罐内部设置螺旋雾化喷头,工作萃余液在重力牵引力的作用下经过垂直向下的螺旋雾化喷头螺旋分散喷出,保证萃余液在真空负压条件下基本完全汽化,从而提高工作萃余液内的水蒸气分离,使工作萃余液的水分体积含量低于0.2%,优化真空高度脱水能力,且螺旋雾化喷头加工制作简易、耗材低,降低了整个设备的生产经济成本。

2.本实用新型真空脱水闪蒸罐在水蒸气出口以下方设除沫板,可以避免工作萃余液泡沫随水蒸汽带走起到除沫作用,同时便于蒸汽中夹带的工作液体在除沫板上凝集,避免工作液在真空负压条件下随蒸汽带走造成工作液损失。

3.本实用新型真空脱水闪蒸罐内底部设有多孔汇集破涡器,不仅减少工作液夹带气体形成的气阻,避免出口排液不畅的问题,而且保证内部真空负压维持在0.093mpa左右就可以高度运行,降低真空负压环境所消耗的电力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包括:

罐体1,其顶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进口101,顶部一侧设有水蒸气出口102,该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连接真空泵;罐体底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出口103;

除沫板2,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位于所述水蒸气出口102下方;

工作萃余液进液管3,自所述罐体1工作萃余液进口101插置于罐体1内;

分布管4,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其中部连接于所述工作萃余液进液管3的下端口,沿分布管4轴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支管41;

若干螺旋雾化喷头5,设置于所述支管41上,所述螺旋雾化喷头5的喷口向下;

破涡器6,设置在罐体1内底部的工作萃余液出口103上,并与罐体1垂直固定焊接。

优选的,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两侧,所述支管与分布管位于同一平面,或与分布管轴线成一角度。

优选的,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对称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下两侧,且,位于所述分布管两侧的支管之间成110°~120°夹角。

优选的,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数目从所述罐体中心向两侧逐渐递减。

优选的,所述除沫板上设若干通孔,其孔径为1~1.5cm;所述除沫板对应罐体罐壁一侧向上倾斜,与水平方向成25°~30°角度,并且通过吊架固定于所述罐体。

优选的,所述除沫板位于所述罐体内、水蒸气出口下方45~60cm处。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

打开工作萃余液出口,水蒸气出口连接蒸汽冷凝器,冷凝器与真空泵连接,提供负压;来自聚结器的工作萃余液从萃余液进口进入罐体壳体,经过分布管分配后进入螺旋雾化喷头内,工作萃余液在在重力作用下,在螺旋雾化喷头呈夹角为120°螺旋均匀分散喷出,水在真空负压条件下被汽化为水蒸气从水蒸气出口抽出;萃余后液保持液态经过破涡器的收集,最终汇集到罐体内的下端,当真空脱水闪蒸罐的工作萃余后液积累到一定量时,经过罐体内底部破涡器,工作萃余液的水分含量低于0.2%(vol),从工作萃余液出口排出。


技术特征:

1.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罐体,其顶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进口,顶部一侧设有水蒸气出口,该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连接真空泵;罐体底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出口;

除沫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水蒸气出口下方;

工作萃余液进液管,自所述罐体工作萃余液进口插置于罐体内;

分布管,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其中部连接于所述工作萃余液进液管的下端口,沿分布管轴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支管;

若干螺旋雾化喷头,设置于所述支管上,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喷口向下;

破涡器,设置在罐体内底部的工作萃余液出口上,并与罐体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两侧,所述支管与分布管位于同一平面,或与分布管轴线成一角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沿分布管轴向间隔对称设置于所述分布管下两侧,且,位于所述分布管两侧的支管之间成110°~120°夹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数目从所述罐体中心向两侧逐渐递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板上设若干通孔,其孔径为1~1.5cm;所述除沫板对应所述罐体罐壁的一侧向上倾斜,与水平方向成25°~30°角度,并且通过吊架固定于所述罐体。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沫板位于所述罐体内、水蒸气出口下方45~60cm处。

技术总结
一种蒽醌法双氧水工作液中真空脱水闪蒸罐,其包括:罐体,其顶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进口,顶部一侧设有水蒸气出口,该水蒸气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汽冷凝器,蒸汽冷凝器连接真空泵;罐体底部中央设有工作萃余液出口;除沫板,设置于所述罐体内,位于所述水蒸气出口下方;工作萃余液进液管,自所述罐体工作萃余液进口插置于罐体内;分布管,设置于所述罐体内,其中部连接于所述工作萃余液进液管的下端口,沿分布管轴向上均匀间隔设置若干支管;若干螺旋雾化喷头,设置于所述支管上,所述螺旋雾化喷头的喷口向下;破涡器,设置在罐体内底部的工作萃余液出口上,并与罐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脱水阻力小、消耗能耗低,真空高度脱水效果好等特点。

技术研发人员:杨卫东;高军;洪日;钱立堂;范昌海;刘其祥;奚桢浩;周轶;李亚萍;张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平湖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16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9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