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方法及可折叠设备与流程

专利2022-06-29  112


本公开是关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关于一种控制方法及可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样化设备的兴起,可折叠设备目前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包括三种: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介于折叠状态与展开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当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可以减小占用的空间,而当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又可以提供较大的使用面积。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可折叠设备配置有第一壳体101、第二壳体102和转轴103,其中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均与转轴103活动连接,并可绕转轴103旋转。在切换可折叠设备的状态时,用户手动旋转第一壳体101或第二壳体102,使第一壳体101或第二壳体102绕着转轴103旋转,同时还会通过观察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根据折叠角度继续进行旋转,直至可折叠设备切换至目标状态时停止旋转。

上述方案中,只能由用户根据观察确定的折叠角度手动进行控制,当可折叠设备已经切换至目标状态时,用户很可能无法及时停止旋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提供一种控制方法,能够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可折叠设备在所述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

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至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停止。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作为所述折叠角度;

根据所述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轨上,可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作为所述折叠角度,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所述距离对应的折叠角度,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包括:

当所述目标状态为所述折叠状态时,获取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大于0度的第一预设角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状态为所述展开状态时,获取第二预设角度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18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小于180度的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10度至30度中的任一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150度至170度中的任一角度。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至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停止,包括:

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当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转轴停止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绕所述转轴旋转。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

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轨上,可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可折叠设备在所述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当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控制所述转轴停止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绕所述转轴旋转。

在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滑轨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所述多个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时,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位置指示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指示信号,获取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折叠角度,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转轴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滑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滑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均设置有磁性物质,且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任两个相邻部件上,面向对方一侧的磁性物质的极性相反;

当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吸合,以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所述目标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当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吸合,以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所述目标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折叠状态;

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展开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连接;

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随着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旋转而发生形变;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及可折叠设备,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转轴连接。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该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至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停止。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自动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并在该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自动控制壳体绕转轴旋转,在可折叠设备到达目标状态时能够及时停止旋转,避免了由于不能及时停止旋转而造成的设备损坏,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多个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中间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设备和方法的例子。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可折叠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可折叠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参见图2,该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转轴203和处理单元204,其中处理单元204与转轴203连接。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转轴203包括第一滑块2031、第二滑块2032和滑轨2033,第一滑块2031和第二滑块2032位于滑轨2033上,可沿滑轨2033滑动。第一滑块2031与第一壳体201连接,第二滑块2032与第二壳体202连接。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可以绕转轴203旋转,带动第一滑块2031和第二滑块2032在滑轨2033上滑动,从而实现可折叠设备的折叠或展开。

其中,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是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以转轴203为顶端形成的角度。根据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可以确定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包括三种:折叠状态、展开状态以及介于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

参见图4、图5和图6(图中箭头所示即为折叠角度),当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180度,当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0度,当可折叠设备处于介于完全展开状态和完全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时,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介于0度与180度之间的某一角度。通过旋转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即可改变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进而实现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切换。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手动旋转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对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施加外力,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203旋转,使可折叠设备朝着目标状态切换。

上述处理单元204用于在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203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转轴203旋转,带动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绕转轴203旋转,当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控制转轴203停止旋转,以使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停止绕转轴203旋转。此时,即使用户继续施加外力以旋转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处理单元204也会控制转轴203停止旋转。

上述目标状态可以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该目标角度为可折叠设备在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如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时,目标角度为0度,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时,目标角度为180度。

而预设角度范围则是预先设定的一个角度范围,该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而另一个边界值则根据目标状态确定,目标状态不同,目标角度不同,另一个边界值也不同。

当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时,采用的第一预设角度范围具有两个边界值,其中一个边界值为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大于0度的第一预设角度。当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时,采用的第二预设角度范围具有两个边界值,其中一个边界值为18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小于180度的第二预设角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

关于确定当前的折叠角度的方式,当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绕转轴203旋转时,第一滑块2031和第二滑块2032在滑轨2033上滑动,二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也随之改变。因此,上述处理单元204可以建立第一滑块2031和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滑块2031的位置和第二滑块2032的位置,根据第一滑块2031的位置和第二滑块2032的位置确定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及该对应关系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

其中,预设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为多组距离与相应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为以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因变量的映射函数。

参见图7,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滑轨2033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该多个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第一滑块2031或第二滑块2032时,向处理单元204发送位置指示信号。处理单元204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指示信号,根据该位置指示信号确定第一滑块2031的位置和第二滑块2032的位置。

上述多个检测装置固定设置在滑轨2033上,每个检测装置位于滑轨2033的一个位置,当任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滑块时,该任一检测装置的位置即可认为是滑块的位置。该多个检测装置可以分布在滑轨2033的一侧,也可以分布在滑轨2033的两侧,可以均匀分布在滑轨2033上,也可以随机分布在滑轨2033上,具体分布方式不做限定。该多个检测装置可以为磁性传感器、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其他检测装置。

上述位置指示信号为检测装置发送给处理单元204的信号,用于表示检测装置在当前时刻检测到滑块。位置指示信号中携带有发送该位置指示信号的检测装置的标识信息。处理单元204接收到位置指示信息后,根据位置指示信息中的标识信息,确定对应的检测装置的位置,并将该检测装置的位置确定为滑块的位置,进而在检测到两个滑块的位置后,根据该位置确定该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并根据该距离确定折叠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203包括旋转部,在旋转部的一端或两端上可以设置滑轨2033,每个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2031和第二滑块2032,该第一滑块2031与第一壳体201连接,该第二滑块2032与第二壳体202连接,用于从两端固定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提高了可折叠设备的稳定性。

每个滑轨2033均可设置多个检测装置,或者由于两个滑轨2033呈对称结构,测量到的滑块位置应当相同,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滑轨2033上设置多个检测装置,另一个滑轨2033上不再设置。

关于确定目标状态的方式,在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后,根据该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目标状态。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越来越大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正在逐渐展开,确定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而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越来越小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正在逐渐折叠,确定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

在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绕转轴203旋转的过程中,上述处理单元204周期性地进行检测,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将当前的折叠角度与上一次确定的折叠角度进行对比,确定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根据该变化情况确定目标状态。

例如,当可折叠设备的按照时间顺序确定的三个折叠角度分别为30度、45度和60度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目标角度为180度。而可折叠设备的按照时间顺序确定的三个折叠角度分别为60度、45度和30度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目标角度为0度。

或者,还可以获取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的旋转方向,根据第一壳体201与第二壳体202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的旋转方向,确定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根据该变化情况确定目标状态。

例如,第一壳体201的旋转方向为靠近第二壳体202的方向,可以确定折叠角度逐渐减小,则确定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或者,第一壳体201的旋转方向为远离第二壳体202的方向,可以确定折叠角度逐渐增大,则确定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

参见图8,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转轴203还包括第一固定件2034和第二固定件2035,第一固定件2034位于滑轨2033的第一端,第二固定件2035位于滑轨2033的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第一滑块2031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端与第一滑块2031之间的距离,第一端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端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

其中,第一滑块2031、第二滑块2032、第一固定件2034和第二固定件2035上均设置有磁性物质,且第一滑块2031、第二滑块2032、第一固定件2034和第二固定件2035中的任两个相邻部件上,面向对方一侧的磁性物质的极性相反。

由于极性相反的磁性物质之间相互吸引,因此当任两个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该任两个相邻部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吸合,以使可折叠设备切换为目标状态。该预设阈值由磁性物质的磁力和部件的重量确定。

参见图9和图10,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第一滑块2031与第一固定件2034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第二滑块2032与第二固定件2035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第一滑块2031与第一固定件2034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第二滑块2032与第二固定件2035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折叠状态。由于第一固定件2034和第二固定件2035均固定于滑轨2033上,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因此,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折叠状态后,即使用户继续向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的内侧施加外力,转轴203也不会继续旋转。

当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可折叠设备切换为展开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滑块2031与第二滑块2032吸合,距离已经达到最近,即使用户继续向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的外侧施加外力,转轴203也不会继续旋转,能够保证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不会超过180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205。该柔性显示屏幕205位于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和转轴203的同一侧表面上,随着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的旋转而发生形变。

其中,该柔性显示屏幕205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可以为玻璃材质、亚克力材质、透明塑胶复合材质、pmma(polymethylmethacrylate,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材质、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质等,是一种可弯曲、可形变的显示材料。

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可以绕着转轴203旋转,使得位于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和转轴203的同一侧表面的柔性显示屏幕205随着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而展开或折叠。

在第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时,将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绕着转轴203进行旋转,使得柔性显示屏幕205弯折,直至柔性显示屏幕205的两部分紧密接触为止,此时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

在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时,将第一壳体201和第二壳体202绕着转轴203进行旋转,使得柔性显示屏幕205逐渐展开,直至柔性显示屏幕205完全展开成一个平面,第一壳体201、第二壳体202以及转轴203处于同一平面为止,此时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处理单元204可以与柔性显示屏幕205连接,控制柔性显示屏幕205进行显示。例如,在可折叠设备进行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中,当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处理单元204控制柔性显示屏幕205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或者,处理单元204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为用户提供提示信息,如通过可折叠设备配置的扬声器播放包含该提示信息的音频信息,或者预设的人声音频信息,或者还可以为预设的警示音频信息等。或者,处理单元204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第一壳体201或第二壳体202绕着转轴203旋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和处理单元,处理单元与转轴连接,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位于滑轨上,可沿滑轨滑动,第一滑块与第一壳体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壳体连接。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转轴旋转,带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当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控制转轴停止旋转,以使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停止绕转轴旋转。通过处理单元确定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并在折叠设备处于预设角度范围时,自动控制壳体绕转轴旋转,在可折叠设备到达目标状态时能够及时停止旋转,避免了由于不能及时停止旋转而造成的设备损坏,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所示的可折叠设备中,参见图11,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1101中,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可折叠设备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

可折叠设备的状态包括三种:展开状态、折叠状态以及介于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其中,当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时时,用户可以使用可折叠设备。而当可折叠设备处于中间状态时,为了使用可折叠设备,通常需要将可折叠设备的状态由中间状态切换至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可以手动旋转可折叠设备的壳体,对壳体施加外力,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使可折叠设备朝着目标状态切换。为了避免损坏可折叠设备,可以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该目标状态可以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的结构,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检测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作为折叠角度。而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第一壳体与第一滑块连接,第二壳体与第二滑块连接,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时,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滑轨上滑动,二者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也随之改变。

因此,可以建立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第一滑块的位置和第二滑块的位置,根据第一滑块的位置和第二滑块的位置确定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及该对应关系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

其中,预设对应关系包括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该预设对应关系可以为多组距离与相应的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为以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为自变量、以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因变量的映射函数。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参见图4、图5和图6,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越大,折叠角度越小,因此,在建立的预设对应关系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折叠角度呈负相关关系。在另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若可折叠设备采用的结构会导致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越大,折叠角度越小时,在建立的预设对应关系中,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对应的折叠角度呈正相关关系。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在滑轨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该多个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第一滑块或第二滑块时,向处理单元发送位置指示信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指示信号,确定第一滑块的位置和第二滑块的位置。之后,根据第一滑块的位置和第二滑块的位置,获取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进而根据该距离和预设对应关系,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

上述多个检测装置固定设置在滑轨上,每个检测装置位于滑轨的一个位置,当任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滑块时,该任一检测装置的位置即可认为是滑块的位置。该多个检测装置可以分布在滑轨的一侧,也可以分布在滑轨的两侧,可以均匀分布在滑轨上,也可以随机分布在滑轨上。该多个检测装置可以为磁性传感器、光传感器、距离传感器或其他检测装置。

上述位置指示信号为检测装置发送给处理单元的信号,用于表示检测装置在当前时刻检测到滑块。位置指示信号中携带有发送该位置指示信号的检测装置的标识信息。处理单元接收到位置指示信息后,根据位置指示信息中的标识信息,确定对应的检测装置的位置,并将该检测装置的位置确定为滑块的位置。进而根据该位置确定该两个滑块之间的距离以及该距离对应的折叠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转轴包括旋转部,在旋转部的一端或两端上可以设置滑轨,每个滑轨上设置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该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分别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连接,用于从两端固定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提高了可折叠设备的稳定性。

每个滑轨均可设置多个检测装置,或者由于两个滑轨呈对称结构,测量到的滑块位置应当相同,因此为了节省成本,可以仅在其中一个滑轨上设置多个检测装置,另一个滑轨上不再设置。

关于确定目标状态的方式,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在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后,根据该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目标状态。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越来越大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正在逐渐展开,确定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而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越来越小时,表明该可折叠设备正在逐渐折叠,确定该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

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可折叠设备可以周期性地进行检测,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将当前的折叠角度与上一次确定的折叠角度进行对比,确定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根据该变化情况确定目标状态。

或者,还可以获取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旋转方向,根据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旋转方向,确定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进而根据该变化情况确定目标状态。

在步骤1102在中,可折叠设备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

由于可折叠设备的壳体受到外力作用而绕着转轴旋转,向目标状态进行切换。为了防止在达到目标角度后可折叠设备受到外力作用而继续绕转轴旋转,预先设置了预设角度范围,当折叠角度属于该预设角度范围时,根据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控制转轴旋转,直至可折叠设备切换至目标状态时停止,能够防止可折叠设备的损坏。

其中,该目标角度为可折叠设备在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如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时,目标角度为0度,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时,目标角度为180度。

其中,预设角度范围包括两个边界值,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该目标角度为可折叠设备在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而另一个边界值则根据目标状态确定,目标状态不同,目标角度不同,另一个边界值也不同。

当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时,获取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该预设角度范围具有两个边界值。由于折叠状态对应的目标角度为0度,因此该第一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大于0度的第一预设角度。因此,在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时,预设角度范围为第一预设角度范围,该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0度至第一预设角度。

当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时,获取第二预设角度范围,该预设角度范围具有两个边界值。由于展开状态对应的目标角度为180度,因此该第二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18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小于180度的第二预设角度。因此,在目标状态为展开状态时,预设角度范围为第二预设角度范围,该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第二预设角度至180度。其中,第二预设角度大于第一预设角度。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第一预设角度为10度至30度中的任一角度,第二预设角度为150度至170度中的任一角度。例如,第一预设角度为20度,第二预设角度为160度,则第一预设角度范围为0度至20度,第二预设角度范围为160度至180度。

在步骤1103中,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可折叠设备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至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停止。

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至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停止。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处理单元控制转轴旋转,带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而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处理单元控制转轴停止旋转,以使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停止绕转轴旋转,此时,可折叠设备处于该目标角度对应的目标状态。如当目标角度为0度时,可折叠设备处于折叠状态,当目标角度为180度时,可折叠设备处于展开状态。

在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柔性显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例如,在可折叠设备进行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当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在柔性显示屏幕上显示文字提示信息“请停止转动!”。

在另一种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折叠设备还可以配置扬声器。当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可折叠设备配置的扬声器播放包含该提示信息的音频信息,或者预设的人声音频信息,或者还可以为预设的警示音频信息等,以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

例如,在可折叠设备进行折叠或展开的过程中,当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扬声器发出具有一定频率的警示音,或者扬声器发出人声音频“请停止转动”,提醒用户停止当前旋转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动作。

或者,可折叠设备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着转轴旋转。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可折叠设备,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该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至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停止。本公开实施例能够自动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并在该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自动控制壳体绕转轴旋转,在可折叠设备到达目标状态时能够及时停止旋转,避免了由于不能及时停止旋转而造成的设备损坏,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本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折叠设备,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可折叠设备在所述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

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至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停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作为所述折叠角度;

根据所述折叠角度的变化情况,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的目标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轨上,可沿所述滑轨滑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检测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角度,作为所述折叠角度,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根据预设对应关系,获取所述距离对应的折叠角度,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包括:

当所述目标状态为所述折叠状态时,获取第一预设角度范围,所述第一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大于0度的第一预设角度;或者,

当所述目标状态为所述展开状态时,获取第二预设角度范围,所述第二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180度,另一个边界值为小于180度的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大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角度为10度至30度中的任一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为150度至170度中的任一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至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停止,包括:

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

当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所述处理单元控制所述转轴停止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绕所述转轴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

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

8.一种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转轴和处理单元,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转轴连接;

所述转轴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滑轨,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位于所述滑轨上,可沿所述滑轨滑动;

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所述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所述目标状态为折叠状态或展开状态;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所述预设角度范围的其中一个边界值为目标角度,所述目标角度为所述可折叠设备在所述目标状态下的折叠角度;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转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绕所述转轴旋转,当所述折叠角度为所述目标角度时,控制所述转轴停止旋转,以使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停止绕所述转轴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检测装置,所述多个检测装置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滑块或所述第二滑块时,向所述处理单元发送位置指示信号;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接收到的位置指示信号,获取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根据所述第一滑块和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以及预设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距离对应的折叠角度,所述预设对应关系包括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与折叠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位于所述滑轨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固定件位于所述滑轨的第二端;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上均设置有磁性物质,且所述第一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中的任两个相邻部件上,面向对方一侧的磁性物质的极性相反;

当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吸合,以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所述目标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任两个相邻部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产生的磁力吸合,以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所述目标状态,包括:

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折叠状态;

当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阈值时,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件通过设置的磁性物质之间的产生的磁力吸合,使所述可折叠设备切换为展开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任一项所述的可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设备还包括柔性显示屏幕,所述处理单元与所述柔性显示屏幕连接;

所述柔性显示屏幕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转轴的同一侧表面上,随着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的旋转而发生形变;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当所述折叠角度属于所述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所述柔性显示屏幕显示提示信息,所述提示信息用于提示用户停止手动控制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

技术总结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控制方法,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应用于可折叠设备,可折叠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转轴,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与转轴连接。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由于受到外力作用而绕转轴旋转的过程中,确定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和目标状态;获取目标状态的预设角度范围;当可折叠设备当前的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控制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绕转轴旋转至折叠角度为目标角度时停止。能够自动确定可折叠设备的折叠角度,并在该折叠角度属于预设角度范围时,自动控制壳体绕转轴旋转,在可折叠设备到达目标状态时能够及时停止旋转,避免了由于不能及时停止旋转而造成的设备损坏,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李松;杜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3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9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