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71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设备维修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大型车辆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型自卸车(含洒水车)装配的变速箱在大修(或日常维护)过程中,经常遇到凸缘卡死无法顺利取下、变速箱输入轴更换困难、后端盖拆解困难,以及活塞复位弹簧压缩不到位等情况。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其能够很好地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包括主板体、多个第一螺栓以及多个第二螺栓。主板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主板体包括多个第一通孔设置在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两端的最外侧;多个螺纹孔设置在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其中一个螺纹孔位于主板体的几何中心处,其余的螺纹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多个第二通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其中第一螺栓用于与第一通孔及螺纹孔配合,第二螺栓用于与第二通孔配合,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尺寸不相同。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通孔的其中一半分别以v字形排列,且开口朝向主板体的两端的形式对称地设置在主板体的几何中心与位于主板体的几何中心两侧的螺纹孔之间。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位于v字形顶部的第二通孔设置在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通孔和多个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双数,多个螺纹孔的数量为单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解决凸缘卡死无法顺利取下、变速箱输入轴更换困难、后端盖拆解困难,以及活塞复位弹簧压缩不到位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主板体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第一螺栓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第二螺栓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主板体,11-第一通孔,12-螺纹孔,13-第二通孔,2-第一螺栓,3-第二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主板体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第一螺栓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多功能维修装置的第二螺栓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包括主板体1、多个第一螺栓2以及多个第二螺栓3,第一螺栓2的规格为m16×30,第二螺栓3的规格为m10×15,但上述数据只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板体1采用20mm钢板制作成长方形的板状结构,主板体1的具体尺寸参照变速箱机体尺寸、输入凸缘尺寸,输入轴尺寸以及后端盖尺寸制作。在主板体1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最外侧的两端各打一个φ16的第一通孔11。同时在中心线上打五个m16的螺纹孔12,其中一个螺纹孔12设置在主板体1的几何中心处,在中心处的螺纹孔12的两侧且靠近第一通孔11的位置对称地设置两个螺纹孔12。然后中心的螺纹孔12和两侧的螺纹孔12之间对称地各打五个m10第二通孔13,每五个第二通孔13以v字形排列,且v字形的开口朝向主板体1的两端,且位于v字形顶端的第二通孔13是设置在主板体1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3以及螺纹孔12的位置和尺寸同样参照变速箱机体尺寸、输入凸缘尺寸,输入轴尺寸以及后端盖尺寸制作。第一通孔11、螺纹孔12以及第二通孔13的尺寸和数量均是示例性的,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均可以根据不同规格变速箱来具体定制。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具有以下功能:

1.凸缘拉拔功能:用四颗第二螺栓3穿过与凸缘上原有安装螺孔位置合适的四个第二通孔13将主板体1固定在凸缘上,在将一个第一螺栓2拧入位于主板体1几何中心的螺纹孔12中,以第一螺栓2抵顶住输入轴端逐渐旋入,便可慢慢的将凸缘拉出。

2.更换变速箱输入轴功能:用四颗第二螺栓3穿过与输入轴端原有安装螺孔位置合适的四个第二通孔13将主板体1固定在输入轴端上,用两颗第一螺栓2分别拧入靠近中心的两个螺纹孔12内,使两颗第一螺栓2抵顶在驱动壳体上并逐渐向里旋进,即可慢慢将输入轴拉出。

3.后端盖拆解功能:用四组第二螺栓3分别穿过与后端盖上原有安装螺孔位置相匹配的位于最边缘的四个第二通孔13将主板体1与后端盖连接,再利用一颗第一螺栓2拧入位于主板体1几何中心的螺纹孔12内使第一螺栓2抵顶在输出轴端取力,慢慢拧如第一螺栓2后即可将后端盖拉出。

4.活塞复位弹簧压缩功能:用两颗第二螺栓3穿过两个第一通孔11将主板体1固定在变速箱的机体上,利用两根第一螺栓2分别拧入位于最外侧的两个螺纹孔12内,使两个第一螺栓2抵顶在活塞上,然后均匀拧入两颗第一螺栓2,直至将活塞复位弹簧压缩至技术要求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具有以下优点:彻底解决了变速箱凸缘卡死无法顺利取下、变速箱输入轴更换困难、后端盖拆解困难,以及活塞复位弹簧压缩不到位等问题,并有效减少了设备因暴力拆解而产生的损坏。且也减少了设备维修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如采用风焊切割,在切割过程中,很容易损坏油封以及变速箱输入轴,以及发生火险。

前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板体,其为矩形板状结构,所述主板体包括:

多个第一通孔,其设置在所述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对称地分布在所述主板体两端的最外侧;

多个螺纹孔,其设置在所述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其中一个所述螺纹孔位于所述主板体的几何中心处,其余的所述螺纹孔对称地分布在所述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及

多个第二通孔,其对称地分布在所述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多个第一螺栓以及多个第二螺栓;其中所述第一螺栓用于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螺纹孔配合,所述第二螺栓用于与所述第二通孔配合,所述第一螺栓和所述第二螺栓的尺寸不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二通孔的其中一半分别以v字形排列,且开口朝向所述主板体的两端的形式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主板体的几何中心与位于所述主板体的几何中心两侧的所述螺纹孔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v字形顶部的所述第二通孔设置在所述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第一通孔和所述多个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双数,所述多个螺纹孔的数量为单数。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包括主板体、多个第一螺栓以及多个第二螺栓。主板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主板体包括多个第一通孔设置在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两端的最外侧;多个螺纹孔设置在主板体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其中一个螺纹孔位于主板体的几何中心处,其余的螺纹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多个第二通孔对称地分布在主板体的几何中心的两侧;其中第一螺栓用于与第一通孔及螺纹孔配合,第二螺栓用于与第二通孔配合,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的尺寸不相同。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维修装置可解决凸缘卡死无法顺利取下、变速箱输入轴更换困难、后端盖拆解困难和活塞复位弹簧压缩不到位等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平;张威;董泽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能伊敏煤电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