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86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料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对燃料电池电堆的功率需求不断增加,组成电堆的单电池数量增多,相应的燃料电池电堆的外形尺寸也不断增加,由于装配的一致性存在差异以及车辆在运行中的振动冲击等,燃料电池很容易发生形变,进而发生“塌腰”现象,导致电堆整体力学性能出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料电池,以解决电堆受到冲击容易形变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料电池,包括:

电堆,所述电堆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若干层双极板,所述上端板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所述下端板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下槽,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沿z轴方向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双极板沿x轴方向的两侧设有若干个缺口,若干层所述双极板的同一z轴方向的所述缺口形成一条纵向槽,所述纵向槽与所述上槽和所述下槽一一对应;

若干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所述上连接体设置在每个所述上槽,所述下连接体设置在每个所述下槽中;

若干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连接体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体的中部卡接在所述纵向槽中,所述支撑体两端与所述连接体沿x轴方向卡接。

电堆的上端板和下端板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和下槽,连接体卡接在上槽和下槽中,同时电堆的双极板设有缺口,双极板堆叠后缺口形成纵向槽,支撑体卡接在该纵向槽中同时与连接体卡接,当电池受到沿y轴方向的冲击时,连接体和支撑体的配合提高整个电池的抗冲击能力,避免电池发生塌腰。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体包括上连接板和上连接部,所述上连接板卡接在所述上槽中,所述上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的两端并凸出于所述上端板,所述上连接部的内侧面同时抵接所述上端板。

上连接板被限位在上槽中,使整个上连接体被限位,上连接部凸出于上端板方便连接支撑体,同时上连接部能够对电堆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下连接体包括下连接板和下连接部,所述下连接板卡接在所述下槽中,所述下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的两端并凸出于所述下端板,所述下连接部的内侧面同时抵接所述下端板。

下连接板被限位在下槽中,使整个下连接体被限位,下连接部凸出于下端板方便连接支撑体,同时下连接部能够对电堆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均与所述支撑体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部的下端和所述下连接部的上端分别设有若干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的上下两端设有若干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卡槽一一对应配合。

需要配合时,支撑体沿x轴方向插入在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从而实现卡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齿和所述第一卡槽均为梯形。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体的中部设有凸肋,所述凸肋与所述纵向槽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缺口呈梯形。支撑体能够滑设在纵向槽中,便于支撑体与双极板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电堆的上端板和下端板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和下槽,连接体卡接在上槽和下槽中,同时电堆的双极板设有缺口,双极板堆叠后缺口形成纵向槽,支撑体卡接在该纵向槽中同时与连接体卡接,当电池受到沿y轴方向的冲击时,连接体和支撑体提高整个电池的抗冲击能力,避免电池发生塌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的燃料电池的连接体和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堆;2-连接体;3-支撑体;3a-第一卡齿;

11-上端板;12-下端板;13-双极板;20b-第一卡槽;21-上连接体;22-下连接体;30-凸肋;

110-上槽;120-下槽;130-缺口;211-上连接板;212-上连接部;221-下连接板;222-下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料电池,其在受到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冲击时,不易变形。

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包括电堆1、连接体2和支撑体3。

电堆1包括上端板11、下端板12和若干层双极板13,上端板11的上端面设有两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110,下端板1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下槽120,上槽110和下槽120沿z轴方向一一对应,每个双极板13沿x轴方向的两侧设有两个缺口130,若干层双极板13沿同一z轴方向的缺口130形成一条纵向槽,纵向槽与上槽110和下槽120一一对应。

连接体2包括上连接体21和下连接体22,上连接体21设置在每个上槽110,下连接体22设置在每个下槽120中。四个支撑体3分别与两个上连接体21和两个下连接体22配合,支撑体3的中部卡接在一条纵向槽中,支撑体3两端与连接体2沿x轴方向卡接。

因此,电堆1的上端板11和下端板12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110和下槽120,两个连接体2分别卡接在两个上槽110和两个下槽120中,同时电堆1的双极板13设有两个缺口130,双极板13堆叠后缺口130形成两条纵向槽,一个支撑体3卡接在一条纵向槽中同时与一个上连接体21和一个下连接体22卡接,当电池受到沿y轴方向的冲击时,连接体2和支撑体3均能够提高整个电池的抗冲击能力,避免电池发生塌腰。

进一步,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连接体21包括上连接板211和上连接部212,上连接板211卡接在上槽110中,上连接部212设置在上连接板211的两端并凸出于上端板11,同时上连接部212能够对电堆1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下连接体22包括下连接板221和下连接部222,下连接板221卡接在下槽120中,下连接部222设置在下连接板221的两端并凸出于下端板12,同时下连接部222也能够对电堆1进行x轴方向的限位。此时电堆1在x轴和y轴方向上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上连接部212和下连接部222均与支撑体3卡接。

上连接部212的下端和下连接部222的上端分别设有两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槽20b。

支撑体3的上下两端设有两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3a,第一卡齿3a被配置为与第一卡槽20b一一对应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槽20b和第一卡齿3a均为梯形。当支撑体3沿x轴方向卡接在连接体2上时,支撑体3和连接体2相互沿z轴方向限位,进而实现整个燃料电池在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上限位。

支撑体3的中部设有两个凸肋30,凸肋30与纵向槽配合。

在本实施例,缺口130呈梯形。相应地,凸肋30具有梯形截面。

本实施例所述的燃料电池的组装方法为:首先将上端板11、下端板12和双极板13安装好构成完整的电堆1,在上端板11的两个上槽110中安装上连接体21,在下端板12的两个下槽120中安装下连接体22,然后将支撑体3沿x轴方向卡接在沿同一z轴方向布置的上连接体21和下连接体22之间。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堆(1),所述电堆(1)包括上端板(11)、下端板(12)和若干层双极板(13),所述上端板(1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上槽(110),所述下端板(12)的下端面设有若干个沿x轴方向延伸的下槽(120),所述上槽(110)和所述下槽(120)沿z轴方向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双极板(13)沿x轴方向的两侧设有若干个缺口(130),若干层所述双极板(13)的同一z轴方向的所述缺口(130)形成一条纵向槽,所述纵向槽与所述上槽(110)和所述下槽(120)一一对应;

若干个连接体(2),所述连接体(2)包括上连接体(21)和下连接体(22),所述上连接体(21)设置在每个所述上槽(110),所述下连接体(22)设置在每个所述下槽(120)中;

若干个支撑体(3),所述支撑体(3)与所述连接体(2)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体(3)的中部卡接在所述纵向槽中,所述支撑体(3)两端与所述连接体(2)沿x轴方向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体(21)包括上连接板(211)和上连接部(212),所述上连接板(211)卡接在所述上槽(110)中,所述上连接部(212)设置在所述上连接板(211)的两端并凸出于所述上端板(11),所述上连接部(212)的内侧面同时抵接所述上端板(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体(22)包括下连接板(221)和下连接部(222),所述下连接板(221)卡接在所述下槽(120)中,所述下连接部(222)设置在所述下连接板(221)的两端并凸出于所述下端板(12),所述下连接部(222)的内侧面同时抵接所述下端板(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212)和所述下连接部(222)均与所述支撑体(3)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212)的下端和所述下连接部(222)的上端设有若干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槽(20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的上下两端设有若干个沿y轴方向排列的第一卡齿(3a),所述第一卡齿(3a)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卡槽(20b)一一对应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齿(3a)和第一卡槽(20b)均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3)的中部设有凸肋(30),所述凸肋(30)与所述纵向槽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料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130)呈梯形。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燃料电池,包括:电堆,所述电堆包括上端板、下端板和若干层双极板;若干个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包括上连接体和下连接体;若干个支撑体,所述支撑体与所述连接体一一对应,所述支撑体两端与所述连接体沿X轴方向卡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连接体和支撑体的配合提高整个电池的抗冲击能力,避免电池发生塌腰。

技术研发人员:米新艳;张克金;曹婷婷;崔新然;马千里;李军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8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