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肥料的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面肥的制备。
背景技术:
海洋是地球上巨大的资源宝库,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21世纪的一项重大议题。海藻是海洋中的一项重要资源。海藻种类繁多,可以分为褐藻、绿藻、红藻等多个门类。其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涵盖食品、医药、化工、保健、饲料、肥料等多个领域,是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战场。
叶面施肥是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一种补充,来弥补根系吸收养分的不足,叶面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cn110818491a公开了一种小麦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其首先在山药中加入冰水,打浆,加入复合酶,酶解,然后通入二氧化碳,继续保温酶解,得山药浆,真空浓缩得山药浓缩浆;在山药浓缩浆中加入巴西棕榈蜡,藻酸盐,搅拌均匀,制成混合液;将腐殖酸、三元复合肥料、蜗牛粘液提取物、槐糖脂、丙三醇混合均匀,加水,搅拌均匀得混合物;将混合物缓缓的加入到混合液中,程序升温保温,搅拌,均质。所述叶面肥可以使干旱地区小麦正常灌浆,提高千粒重,增加亩产量,并可以提高小麦的籽粒充实度。
cn110776375a公开了一种水稻用叶面肥,包括以下重量份数原料:尿素6~10份、磷酸二氢钾7~9份、硼酸2~6份、复硝酚钠1~5份、硝酸钙1~3份、螯合态微量元素1~3份、豆渣提取液10~12份、腐植酸10~14份、杀菌剂1~2份、膨润土3~6份、水40~50份。该水稻叶面肥在抗低温、抗倒伏、防生理病害方面效果优异,不容易出现瘪粒、病粒的现象;使用该水稻叶面肥之后的水稻作物在产量方面有大量的提高,同时还减少了水稻作物的成长周期,提高了作物的生长效率。
上述现有技术对不同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做了相关研究,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叶面肥还存在功能不全面、肥效不显著的特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叶面肥存在的功能不全面、肥效不显著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以泡叶藻为原料制备叶面肥的方法,该叶面肥能有效调节作物生长势,肥效明显,功能全面。
其技术解决方案包括:
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清洗原料,
选取泡叶藻作为原料,将其洗净、沥干,得纯净的泡叶藻碎块;
b、粉碎,
将步骤a所得泡叶藻碎块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筛得泡叶藻粉;
c、酶解,
向步骤b所得泡叶藻粉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并加热至一定温度,调节ph后加入一定量的复合酶制剂,搅拌进行酶解,得酶解液;
d、热水浸提,
向所述的酶解液中加水,使得酶解液中的泡叶藻粉与水的质量配比保持在1:60-100,升温搅拌,然后过滤并收集滤液;
e、浓缩并沉淀,
将步骤d所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浓缩后溶液,将浓缩后的溶液加入乙醇,静置、离心后,收集沉淀物;
f、溶解,
向所述的沉淀物中加入一定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5-20%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
g、复配,
将所述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与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叶面肥。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步骤a中,向原料泡叶藻中加入其质量6-10倍的清水对泡叶藻进行搅拌清洗,搅拌时间10-30min,重复清洗2-3次后,将清洗后的泡叶藻沥干。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步骤b中,过80目筛后收集泡叶藻粉。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海藻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的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粉重量的3%-7%。
进一步优选,复合酶制剂为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二者质量配比为1:1;酶解温度为50-55℃,酶解ph为5.5-7.0,酶解时间为6-8h。
进一步优选,步骤d中,搅拌温度为60-90℃,搅拌时间为6-10h。
进一步优选,步骤e中,将浓缩后的溶液加入乙醇使得乙醇的浓度为40%-80%,充分回合后,静置温度为2-5℃,静置20-30h后离心处理,离心转速为4000-8000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与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的重量份配比依次为90-110:1-10:5-15。
本发明的另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叶面肥。
一种叶面肥,按照重量份计其包括以下原料:
泡叶藻提取物溶液90-110份、磷酸二氢钾1-10份、糖醇螯合钙5-15份。
进一步优选,上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泡叶藻提取物溶液100份、磷酸二氢钾5份、糖醇螯合钙10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来了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发明以泡叶藻为原料,其富含海藻多糖、甘露醇、酚类、藻朊酸盐、褐藻多酚、岩藻多糖、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同时富集了大量海洋矿物质元素,是加工海藻肥的经典原料;
(2)本发明分别经清洗-粉碎-酶解-热水浸提-浓缩-乙醇沉淀-溶解-复配工艺来制备得到叶面肥,其中,前几步主要是通过生物酶解和热水浸提的步骤从泡叶藻中提取海藻活性组分,其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避免额外添加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另外,采用的生物酶解等步骤,避免了强化学试剂对活性物质的破坏,减少生产过程的化学排放,是整个流程更加环保高效。
(3)在制备方法中,首先对泡叶藻进行清洗,有效避免了藻类表面附着得盐分和杂质,对后续工艺及产品肥效得负面影响。
(4)本发明复合酶制剂能够有效破坏泡叶藻细胞结构,分解细胞壁,暴露细胞中的活性成分,提高有效物质的提取效率,同时能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更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提高叶面肥肥效。热水浸提能够温和地将细胞内得活性成分释放到溶液中,避免活性成分被大量破坏。
本发明将泡叶藻提取液同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混合制成得海藻叶面肥,既含有大量海藻活性成分,又具有磷、钾、钙等大中量元素。将其喷施到作物叶面上,能够被作物快速吸收,全面补充作物营养,改善作物生长状况,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和产量品质。
本发明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制备周期短、能源消耗低、提取效率高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泡叶藻为原料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及叶面肥,为了使本发明的优点、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确,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
本发明原料均可通过商业渠道购买获得。
实施例1:
以泡叶藻为原料制备海藻叶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选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泡叶藻碎块,加入其质量6倍的清水,搅拌转速20r/min,搅拌20min,重复2次后放掉清水沥干,得到洗净的泡叶藻碎块;
(2)粉碎:将(1)所得泡叶藻碎块用粉碎机粉碎,经80目过筛后得泡叶藻粉;
(3)酶解:将(2)所得泡叶藻粉,加入其质量10倍的清水,搅拌转速40r/min并升温至50℃,调节ph至5.5后加入泡叶藻粉重量3%的复合酶制剂(配方为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1:1),酶解6h后,升温至60摄氏度终止酶解;
(4)热水浸提:继续向(3)所得的酶解液加水,最终使泡叶藻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60,升温到60℃,搅拌转速30r/min,搅拌6h,过滤后保留滤液;
(5)浓缩:将(4)所得滤液使用浓缩设备浓缩至原体积的20%;
(6)乙醇沉淀:向(5)所得液体中加入乙醇,使乙醇终浓度为40%,充分回合后,与4摄氏度条件下静置24h,4000转离心后得沉淀;
(7)溶解:向(6)所得沉淀中加入适量清水,配成15%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
(8)复配:按照泡叶藻提取物溶液: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90:5:15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制成海藻叶面肥。
实施例2:
以泡叶藻为原料制备海藻叶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选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泡叶藻碎块,加入其质量8倍的清水,搅拌转速30r/min,搅拌20min,重复2次后放掉清水沥干,得到洗净的泡叶藻碎块;
(2)粉碎:将(1)所得泡叶藻碎块用粉碎机粉碎,经80目过筛后得泡叶藻粉;
(3)酶解:将(2)所得泡叶藻粉,加入其质量12倍的清水,搅拌转速50r/min并升温至55℃,调节ph至6后加入泡叶藻粉重量5%的复合酶制剂(配方为海藻胶裂解酶:纤维素酶=1:1),酶解7h后,升温至60摄氏度终止酶解;
(4)热水浸提:继续向(3)所得的酶解液加水,最终使泡叶藻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70,升温到70℃,搅拌转速40r/min,搅拌7h,过滤后保留滤液;
(5)浓缩:将(4)所得滤液使用浓缩设备浓缩至原体积的20%;
(6)乙醇沉淀:向(5)所得液体中加入乙醇,使乙醇终浓度为60%,充分回合后,与4摄氏度条件下静置24h,6000转离心后得沉淀;
(7)溶解:向(6)所得沉淀中加入适量清水,配成20%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
(8)复配:按照泡叶藻提取物溶液: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110:1:1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制成海藻叶面肥。
实施例3:
以泡叶藻为原料制备海藻叶面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清洗:选取一定质量的干燥泡叶藻碎块,加入其质量6倍的清水,搅拌转速20r/min,搅拌20min,重复2次后放掉清水沥干,得到洗净的泡叶藻碎块;
(2)粉碎:将(1)所得泡叶藻碎块用粉碎机粉碎,经80目过筛后得泡叶藻粉;
(3)酶解:将(2)所得泡叶藻粉,加入其质量15倍的清水,搅拌转速50r/min并升温至55℃,调节ph至6.5后加入泡叶藻粉重量7%的复合酶制剂(配方为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1:1),酶解8h后,升温至60摄氏度终止酶解;
(4)热水浸提:继续向(3)所得的酶解液加水,最终使泡叶藻粉和水的质量比为1:80,升温到80℃,搅拌转速40r/min,搅拌8h,过滤后保留滤液;
(5)浓缩:将(4)所得滤液使用浓缩设备浓缩至原体积的20%;
(6)乙醇沉淀:向(5)所得液体中加入乙醇,使乙醇终浓度为80%,充分回合后,与4摄氏度条件下静置24h,8000转离心后得沉淀;
(7)溶解:向(6)所得沉淀中加入适量清水,配成20%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
(8)复配:按照泡叶藻提取物溶液: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100:5:10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制成海藻叶面肥。
对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叶面肥进行验证实验。
实验地点: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楼镇葡萄基地
实验时间:2019年5月-2019年10月
实验作物:克瑞森无核葡萄
实验设计:在同一区域内选取长势一致,6年生克瑞森无核葡萄树4行,每行20棵,东西行向,株行距为1.3m×3.5m,小棚架栽培。每行葡萄为一组,共4组,分别标记为a、b、a、b,其中a、b为实验组,用实例3的海藻叶面肥喷施叶片,a、b为对照组,用常规叶面肥喷施叶片。叶面施肥分4次进行,具体时间为:花前10d(5月12号)、幼果膨大期(6月6号)、第二次膨大期(7月11号)、果实采收前20d(8月27号)。除叶面施肥外,其他用肥和农事操作均相同。于每次叶面施肥后4天观察植株生长状态,并在采收时观察果实状态。
验证结果:
(1)叶片状态:a、b组的植株叶片坚韧平展、颜色鲜绿油亮,叶脉清晰;a、b组叶片生长不均匀,叶片薄、颜色浅,后期发黄且又落叶现象。在每次叶面施肥后第4天,在各实验区选择生长状况一致的葡萄树,选取基部3-4节位成熟叶(代表大多数叶片叶色的叶子),用spad一502型叶绿素计检测叶绿素指标,每组随机测10片叶(3次重复),共测30片叶,然后取平均值,实验数据如表1,从表1可知,喷施泡叶藻海藻叶面肥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且效果比常规叶面肥显著。
表1不同叶面施肥对克瑞森葡萄各生长期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的影响
(2)植株状态:a、b组的植株整体健康,长势均匀,节间普遍在8-10cm之间;a、b组植株长势不均,存在旺长徒长和树势衰弱现象,节间长度不均,最长的22cm,最短5cm。
(3)果实状态:a、b组的果实大小均匀,果形串型端正,上色早上色全,无裂果、无落果;a、b组的果实存在大小果、畸形果现象,上色慢上色不均匀,中期落果严重,存在大量裂果烂果现象。
由上述可知,本发明制备的海藻叶面肥肥效明显,功能全面,能有效调节作物生长势,减少徒长或衰弱现象;保护叶片,改善叶片健康状态,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提高果实品质。
本发明中未述及的部分借鉴现有技术即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做出的任何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型方式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a、清洗原料,
选取泡叶藻作为原料,将其洗净、沥干,得纯净的泡叶藻碎块;
b、粉碎,
将步骤a所得泡叶藻碎块用粉碎机进行粉碎,并过筛得泡叶藻粉;
c、酶解,
向步骤b所得泡叶藻粉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并加热至一定温度,调节ph后加入一定量的复合酶制剂,搅拌进行酶解,得酶解液;
d、热水浸提,
向所述的酶解液中加水,使得酶解液中的泡叶藻粉与水的质量配比保持在1:60-100,升温搅拌,然后过滤并收集滤液;
e、浓缩并沉淀,
将步骤d所述的滤液进行浓缩,得浓缩后溶液,将浓缩后的溶液加入乙醇,静置、离心后,收集沉淀物;
f、溶解,
向所述的沉淀物中加入一定量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15-20%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
g、复配,
将所述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与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均匀,即得叶面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向原料泡叶藻中加入其质量6-10倍的清水对泡叶藻进行搅拌清洗,搅拌时间10-30min,重复清洗2-3次后,将清洗后的泡叶藻沥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过80目筛后收集泡叶藻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所述的复合酶制剂为果胶酶、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海藻胶裂解酶中的一种或其中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的复合酶制剂的用量为粉碎后的泡叶藻粉重量的3%-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酶制剂为木瓜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二者质量配比为1:1;酶解温度为50-55℃,酶解ph为5.5-7.0,酶解时间为6-8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中,搅拌温度为60-90℃,搅拌时间为6-10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e中,将浓缩后的溶液加入乙醇使得乙醇的浓度为40%-80%,充分回合后,静置温度为2-5℃,静置20-30h后离心处理,离心转速为4000-8000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叶面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泡叶藻提取物溶液与磷酸二氢钾、糖醇螯合钙的重量份配比依次为90-110:1-10:5-15。
9.一种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份计其包括以下原料:
泡叶藻提取物溶液90-110份、磷酸二氢钾1-10份、糖醇螯合钙5-15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叶面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的重量份数为:
泡叶藻提取物溶液100份、磷酸二氢钾5份、糖醇螯合钙10份。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