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九针水光针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34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九针水光针头。



背景技术:

水光针是用于美容护肤疗法的医疗注射器材,其通过专用的注射器,将针剂通过水光针头注射到真皮组织内,达到保湿补水、改善肤色的效果,目前的水光针针头多为九针,且针头上的用于固定刺针的针板都是一块平直的塑料板,而人脸皮肤都是有一定弧度的,甚至有些部位弧度还非常明显,因此就会导致针板与皮肤表面贴合不充分,导致刺针扎入到皮肤内的深度不一致,针剂难以准确注射到真皮组织中,降低了治疗效果,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九针水光针头,为克服上述的不足,采用橡胶材质的针板,可以通过提拉变形的方式改变针板的形状,使之更加充分的贴合皮肤,确保针剂能够准确的注射到真皮组织中,提高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包括壳体、进液管、分液腔、进液软管、针板、刺针、小圆板、旋转杆、旋转杆拉绳、活动板、提拉绳、动卡块、轴孔、定卡块;其中:壳体顶部设有进液管,分液腔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壁上,且进液管与分液腔连通,针板固定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针板内嵌有刺针,且刺针与进液软管连通,进液软管与分液腔连通,小圆板设置于旋转杆的一端,且旋转杆横向贯穿壳体内部,且旋转杆处于分液腔与针板之间的位置,旋转杆之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拉绳,旋转杆拉绳底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之上,活动板通过提拉绳与针板连接,壳体侧壁上设有轴孔,旋转杆活动安装在轴孔内,壳体上距离小圆板较近的一侧的轴孔内设有定卡块,旋转杆上与轴孔相接触的部位固定设有动卡块。

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中:提拉绳在针板与活动板上的连接点呈圆周状均匀分布,且圆周中心也有连接点。

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中:针板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材质的针板,可以通过提拉变形的方式改变针板的形状,使之更加充分的贴合皮肤,确保针剂能够准确的注射到真皮组织中,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的侧面结构示意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提拉绳在针板与活动板上的连接点的分布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刺针在针板上的分布图。

附图标记:壳体1、进液管2、分液腔3、进液软管4、针板5、刺针6、小圆板7、旋转杆8、旋转杆拉绳9、活动板10、提拉绳11、动卡块12、轴孔13、定卡块1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包括壳体1、进液管2、分液腔3、进液软管4、针板5、刺针6、小圆板7、旋转杆8、旋转杆拉绳9、活动板10、提拉绳11、动卡块12、轴孔13、定卡块14;其中:壳体1顶部设有进液管2,分液腔3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壁上,且进液管2与分液腔3连通,针板5固定安装于壳体1底部,且针板5内嵌有刺针6,且刺针6与进液软管4连通,进液软管4与分液腔3连通,小圆板7设置于旋转杆8的一端,且旋转杆8横向贯穿壳体1内部,且旋转杆8处于分液腔3与针板5之间的位置,旋转杆8之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拉绳9,旋转杆拉绳9底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0之上,活动板10通过提拉绳11与针板5连接,壳体1侧壁上设有轴孔13,旋转杆8活动安装在轴孔13内,壳体1上距离小圆板7较近的一侧的轴孔13内设有定卡块14,旋转杆8上与轴孔13相接触的部位固定设有动卡块12。

实施例2、请参阅图3,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中:提拉绳11在针板5与活动板10上的连接点呈圆周状均匀分布,且圆周中心也有连接点,便于将针板5提拉变形成窝状,更充分的贴合面部皮肤。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请参阅图1,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中:针板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软质橡胶材质,容易被拉变形,能够很好的贴合面部弧度。其余同实施例1。

工作原理: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小圆板7将旋转杆8拔出一点,使动卡块12与定卡块14互相脱离,然后转动小圆板7,进而通过旋转杆8带动旋转杆拉绳9向上提拉活动板10,活动板10通过提拉绳11向上提拉针板5,由于提拉绳11在针板5与活动板10上的连接点呈圆周状均匀分布,且圆周中心也有连接点,且针板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因此,针板5会形成窝状,进而能够充分贴合人脸皮肤,确保每根刺针6插进皮肤内的长度相同,达到最佳的注射效果,最后将旋转杆8塞进一点,使动卡块12与定卡块14互相卡主,进而使针板5的形状固定,最后,使进液管2连接到注射器上,通过注射器向分液腔3内注射针剂,针剂然后就会通过进液软管4进入到刺针6内部,最终进入到皮肤内部,整个注射过程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包括壳体(1)、进液管(2)、分液腔(3)、进液软管(4)、针板(5)、刺针(6)、小圆板(7)、旋转杆(8)、旋转杆拉绳(9)、活动板(10)、提拉绳(11)、动卡块(12)、轴孔(13)、定卡块(14);其特征在于:壳体(1)顶部设有进液管(2),分液腔(3)固定安装于壳体(1)内壁上,且进液管(2)与分液腔(3)连通,针板(5)固定安装于壳体(1)底部,且针板(5)内嵌有刺针(6),且刺针(6)与进液软管(4)连通,进液软管(4)与分液腔(3)连通,小圆板(7)设置于旋转杆(8)的一端,且旋转杆(8)横向贯穿壳体(1)内部,且旋转杆(8)处于分液腔(3)与针板(5)之间的位置,旋转杆(8)之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拉绳(9),旋转杆拉绳(9)底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10)之上,活动板(10)通过提拉绳(11)与针板(5)连接,壳体(1)侧壁上设有轴孔(13),旋转杆(8)活动安装在轴孔(13)内,壳体(1)上距离小圆板(7)较近的一侧的轴孔(13)内设有定卡块(14),旋转杆(8)上与轴孔(13)相接触的部位固定设有动卡块(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特征在于:提拉绳(11)在针板(5)与活动板(10)上的连接点呈圆周状均匀分布,且圆周中心也有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特征在于:针板(5)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九针水光针头,其中:壳体顶部设有进液管,分液腔固定安装于壳体内壁上,且进液管与分液腔连通,针板固定安装于壳体底部,且针板内嵌有刺针,且刺针与进液软管连通,进液软管与分液腔连通,小圆板设置于旋转杆的一端,且旋转杆横向贯穿壳体内部,且旋转杆处于分液腔与针板之间的位置,旋转杆之上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拉绳,旋转杆拉绳底端固定连接在活动板之上,活动板通过提拉绳与针板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材质的针板,可以通过提拉变形的方式改变针板的形状,使之更加充分的贴合皮肤,确保针剂能够准确的注射到真皮组织中,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姜义堂;姜炜;王佳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昌市康华卫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6.2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7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