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93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性能已经在手机、电动工具、医疗电子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同时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基站等领域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对锂离子电池来说,其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越高越好,然而,锂离子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有机电解液会在绝大多数负极材料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形成一层电子绝缘、锂离子可导的钝化层sei膜,形成sei膜都需要消耗一部分来自正极的锂离子,影响正极材料的容量发挥,为弥补形成sei膜消耗的那部分锂离子,提高电芯的首次库伦效率,现有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对电芯进行预补锂,可行预补锂方案主要是直接将锂粉或锂条撒在负极片表面,或锂薄膜粘附于负极片表面,经辊压将锂粉、锂条或锂薄膜与负极片贴合,构成负极片/金属锂/电解液三层结构,但是,该方案存在工艺复杂、因锂金属容易自燃使辊压环境要求高,锂金属的电解较快,影响锂电池的长久使用。

因此,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锂离子电池的补锂结构较为复杂,锂金属的电解较快,影响锂电池的长久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顶盖、极耳和裸电芯,还包括补锂机构和设置在外壳两侧的散热板,所述裸电芯外侧环绕设有横板,所述横板内部贯穿有竖板;

所述补锂机构包括固定环、挡网、锂金属柱、活塞、挤压板和弹簧,所述裸电芯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底部所述固定环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网,所述挡网顶部设有锂金属柱,所述锂金属柱贯穿裸电芯,所述锂金属柱外侧套设有活塞,所述锂金属柱远离挡网端连接有挤压板,所述挤压板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设置为编制的网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设置为圆环状。

优选的,所述活塞与裸电芯设置为卡接。

优选的,所述弹簧顶部与外壳固定连接。

优选的,顶部所述固定环顶部与外壳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挡网、锂金属柱、挤压板和弹簧,有利于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板挤压锂金属柱,使得锂金属柱电解掉底部的后再进入到裸电芯内,使得补锂时间更加的长久,提高使用寿命,结构简单;

(2)通过设置散热板、横板和竖板,有利于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很好的散热,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图中:1外壳、2顶盖、3极耳、4裸电芯、5散热板、6横板、7竖板、8固定环、9挡网、10锂金属柱、11活塞、12挤压板、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2所示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1、顶盖2、极耳3和裸电芯4,还包括补锂机构和设置在外壳1两侧的散热板5,所述裸电芯4外侧环绕设有横板6,所述横板6内部贯穿有竖板7,所述横板6和竖板7设置为可散热材质;

所述补锂机构包括固定环8、挡网9、锂金属柱10、活塞11、挤压板12和弹簧13,所述裸电芯4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底部所述固定环8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网9,所述挡网9顶部设有锂金属柱10,所述锂金属柱10贯穿裸电芯4,所述锂金属柱10外侧套设有活塞11,所述锂金属柱10远离挡网9端连接有挤压板12,所述挤压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板5设置为编制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环8设置为圆环状;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活塞11与裸电芯4设置为卡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簧13顶部与外壳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顶部所述固定环8顶部与外壳1固定连接。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2,在使用时,当锂离子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有机电解液会在绝大多数负极材料表面发生还原、分解,形成一层电子绝缘、锂离子可导的钝化层sei膜,消耗一部分来自正极的锂离子时,伸入到裸电芯4内部的锂金属柱10通过挡网9电解出一部分的锂离子进行补充,结构简单,当进入裸电芯4内的锂金属柱10电解掉后,在弹簧13的作用下使得挤压板12挤压锂金属柱10向下移动,再次进入都裸电芯4内,有效的避免锂金属柱10一下电解完,造成锂离子的快速消耗,影响锂离子电池的长期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1)、顶盖(2)、极耳(3)和裸电芯(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补锂机构和设置在外壳(1)两侧的散热板(5),所述裸电芯(4)外侧环绕设有横板(6),所述横板(6)内部贯穿有竖板(7);

所述补锂机构包括固定环(8)、挡网(9)、锂金属柱(10)、活塞(11)、挤压板(12)和弹簧(13),所述裸电芯(4)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8),底部所述固定环(8)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网(9),所述挡网(9)顶部设有锂金属柱(10),所述锂金属柱(10)贯穿裸电芯(4),所述锂金属柱(10)外侧套设有活塞(11),所述锂金属柱(10)远离挡网(9)端连接有挤压板(12),所述挤压板(12)顶部固定连接有弹簧(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5)设置为编制的网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8)设置为圆环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11)与裸电芯(4)设置为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13)顶部与外壳(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顶部所述固定环(8)顶部与外壳(1)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顶盖、极耳和裸电芯,还包括补锂机构和设置在外壳两侧的散热板,所述裸电芯外侧环绕设有横板,所述横板内部贯穿有竖板;所述补锂机构包括固定环、挡网、锂金属柱、活塞、挤压板和弹簧,所述裸电芯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环,底部所述固定环底部固定连接有挡网,所述挡网顶部设有锂金属柱。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挡网、锂金属柱、挤压板和弹簧,有利于在弹簧的作用下带动挤压板挤压锂金属柱,使得锂金属柱电解掉底部的后再进入到裸电芯内,使得补锂时间更加的长久,提高使用寿命,结构简单。

技术研发人员:郭永民;杨春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诺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7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