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工艺过程中,化成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工序。化成是指注液后的电池进行首次充放电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通过首次充电中的电化学反应在负极表面形成致密的sei膜,同时排除形成sei膜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防止电池出现气胀鼓壳等不良现象。
现有的电池化成装置一次只能化成一个电池,当需要同时对多个电池化成时就需要连接多根据导线,实现电池的并联连接,由于导线过多,必然导致设备结构复杂,操作难度增加,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能简化设备结构,方便员工操作,提高产生效率和生产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包括底板和多块pcb板,多块所述pcb板沿其长度方向平行间距设置于底板上,每块所述pcb板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摆放位,所述电池摆放位垫设有绝缘垫,所述pcb板上均设有正极布线和负极布线,所述正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池摆放位,每个所述电池摆放位的一端均设有一组极耳夹,同一组的极耳夹均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每个电池摆放位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开口的朝向均相同,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均设有正极导电块,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均设有负极导电块,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的正极导电块均与pcb板上的正极布线并联连接,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的负极导电块均与pcb板上的负极布线并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一组的所述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均包括有下夹板、上夹板、销轴和复位弹簧,所述下夹板上设有间距设置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夹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销轴的两端穿出第二安装孔后插于耳板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销轴外套装有使上夹板和下夹板靠近电池摆放位的一端始终具有夹合之趋势的复位弹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夹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定位凸条,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定位凸条对应的定位槽,所述下夹板通过定位凸条与定位槽的配合安装于底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同一组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下夹板一体成型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远离电池摆放位的一端设有防滑凸点。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上设有pcb板安装槽,所述pcb板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于pcb板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夹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pcb板安装槽内设有多个与第二通孔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固定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通孔为沉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板的一端侧面设有握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采用pcb板代替传统的导线实现电池的并联连接,极大地简化了化成设备的结构,降低了操作难度,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通过在电池摆放位的一端设置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使用时只需分别对应的夹住电池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即可完成电池的化成连接,方便快速,容易操作;通过使所有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开口的朝向均相同,从而使电池化成时电池的摆放方向完全相同,降低工作人员出错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极耳夹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底板11、电池摆放位12、定位槽
13、pcb板安装槽14、固定孔15、绝缘垫
16、握把20、pcb板21、第二通孔
22、让位缺口30、极耳夹31、下夹板
311、定位凸条312、耳板313、第一安装孔
314、第一通孔32、上夹板321、第二安装孔
322、防滑凸点33、正极导电块34、负极导电块
40、电池41、正极极耳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首先,请参照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包括底板10和四块pcb板20,所述底板10上设有pcb板安装槽13,四块所述pcb板20均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于对应的pcb板安装槽13内,所述pcb板20上均设有正极布线和负极布线,所述正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底板10上设置有多个电池摆放位11,每个所述电池摆放位11的一端均设有一组极耳夹30,同一组的极耳夹30均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均设有正极导电块33,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均设有负极导电块34,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的正极导电块33均与pcb板20上的正极布线并联连接,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的负极导电块34均与pcb板20上的负极布线并联连接。
同一组的所述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均包括有下夹板31、上夹板32、销轴和复位弹簧,所述下夹板31上设有间距设置的耳板312,同一下夹板31上的耳板312上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313,所述上夹板32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313对应的第二安装孔321,所述销轴的两端穿出第二安装孔321后插于耳板312的第一安装孔313内,所述销轴外套装有使上夹板32和下夹板31靠近电池摆放位11的一端始终具有夹合之趋势的复位弹簧。所述下夹板3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定位凸条311,所述底板10上设有与定位凸条311对应的定位槽12,所述下夹板31通过定位凸条311与定位槽12的配合安装于底板10上。本实施例中,同一组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下夹板31一体成型连接,且同一组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下夹板31上设有三块间距设置的耳板312,两个上夹板32分别设于相邻的两块耳板312之间,所述上夹板32的上表面远离电池摆放位11的一端设有防滑凸点322。
具体的,所述下夹板31上设有第一通孔314,所述pcb板20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314对应的第二通孔21,所述pcb板安装槽13内设有多个与第二通孔21对应的固定孔14,所述固定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314、第二通孔21和固定孔14连接,从而将下夹板31、pcb板20和底板10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314为沉孔,组装时,固定螺丝的头部沉于第一通孔314内。
本实施例中,四块所述pcb板20沿其长度方向平行间距设置于底板10上,每块所述pcb板20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摆放位11,所述电池摆放位11垫设有绝缘垫15,同一排电池摆放位11上的绝缘垫15一体成型连接,每块所述pcb板20上均设有多个与定位槽12对应的让位缺口22。为了便于本装置的移动,所述底板10的一端侧面设有握把1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pcb板20,以及电池摆放位11的数量均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设置,即pcb板20可以设置一块或一块以上;电池摆放位11可以设置多排,每排设置多个。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只需要将电池40放置在电池摆放位11,同时,通过正极极耳夹夹住电池的正极极耳41,使正极极耳41与正极导电块33电连接,通过负极极耳夹夹住电池的负极极耳,使负极极耳与负极导电块34电连接,即可完成电池40的并联摆放,操作简单,不易出错。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1.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多块pcb板,多块所述pcb板沿其长度方向平行间距设置于底板上,每块所述pcb板的一侧均设有多个并排设置的电池摆放位,所述电池摆放位垫设有绝缘垫,所述pcb板上均设有正极布线和负极布线,所述正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正极电连接,所述负极布线与外部充电端的负极电连接,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多个电池摆放位,每个所述电池摆放位的一端均设有一组极耳夹,同一组的极耳夹均包括并排设置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每个电池摆放位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开口的朝向均相同,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均设有正极导电块,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均设有负极导电块,每个所述正极极耳夹内的正极导电块均与pcb板上的正极布线并联连接,每个所述负极极耳夹内的负极导电块均与pcb板上的负极布线并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所述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均包括有下夹板、上夹板、销轴和复位弹簧,所述下夹板上设有间距设置的耳板,所述耳板上设有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孔,所述上夹板上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销轴的两端穿出第二安装孔后插于耳板的第一安装孔内,所述销轴外套装有使上夹板和下夹板靠近电池摆放位的一端始终具有夹合之趋势的复位弹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凸出的定位凸条,所述底板上设有与定位凸条对应的定位槽,所述下夹板通过定位凸条与定位槽的配合安装于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组的正极极耳夹和负极极耳夹的下夹板一体成型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板的上表面远离电池摆放位的一端设有防滑凸点。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pcb板安装槽,所述pcb板通过固定螺丝固定安装于pcb板安装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pcb板上设有多个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pcb板安装槽内设有多个与第二通孔对应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螺丝依次穿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固定孔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为沉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并联化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一端侧面设有握把。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