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理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电流治疗贴。
背景技术:
使用微电流治疗贴对身体的病痛部位进行治疗是现有的一种有效的疗法。目前,电极治疗贴有多种样式,比如专利cn201620894116.9、cn201720417001.5、cn201721469506.2等。专利wo0197911a1公开了这样一种微电流治疗贴,包括电池、电路以及治疗贴,通过电流对通电进行刺激从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只是单纯的电刺激,而风湿等疾病引起的疼痛,一般需要配合药物外敷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需要一种在电刺激的同时,可以利用药物进行外敷的治疗贴。专利cn200810053123.6夹合自粘贴载药膜的理疗电极片及其制备方法提供了一种有载药模电极片,但是这种方法制造麻烦、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电流治疗的同时释放药物的微电流治疗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微电流治疗贴,包括电池,电池通过电路连接两个自沾电极片,自沾电极片包括与电池电接触的导电层和导电凝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凝胶层上设置药孔,药孔内设置药品。
药孔为圆形,直径小于3毫米;药品形状与药孔对应。
自沾电极片通过电路在电池两侧对称设置。
自沾电极片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导电纽扣,导电纽扣通过电路连接电池;导电纽扣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微电流治疗的同时,药物也同时挥发,对痛点进行药物和电流的双重治疗,治疗效果好。制造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微电流治疗贴示意图。
图2是自沾电极片结构图。
图3是导电凝胶层示意图。
其中,1是电池、2是自沾电极片、3是导电层、4是导电凝胶层、5是药孔、6是基板、7是导电纽扣、8是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微电流治疗贴,包括电池1,电池1通过电路连接两个自沾电极片2,自沾电极片2包括与电池电接触的导电层3和导电凝胶层4。导电凝胶层4上设置药孔5,药孔5内设置药品。具体电池和电路的结构可以参考以前的治疗贴,比如专利wo0197911a1。工作状态下,导电凝胶层4与皮肤接触。药品设置导电凝胶4的药孔5内,通过导电凝胶的粘性固定在导电凝胶层4内,药品表面与皮肤接触。微电子贴通过微电流和磁场对身体上的痛点进行治疗,药品同时作用在痛点部位,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药孔5为圆形,直径小于3毫米;药品形状与药孔5对应。也可以设置为其他的形状。药品的种类可以有多种,配合微电流治疗贴使用,以达到不同的效果。药品可以有多种,药方可以采用现有的治疗风湿、颈椎、肌肉酸痛等疾病的药品的药方,制成与药孔对应的形状。比如:治疗风湿可以采用大黄、红花、草珊瑚根、山栀枝、穿山甲、樟脑、膏药基质等如专利cn201410780741.6所示的,只是将膏药制成与药孔形状对应,这些药方都是现有技术,根据需要选取即可。
自沾电极片2通过电路在电池1两侧对称设置。现有的微电流治疗贴,电池1也通过电路连接两个自沾电极片2,但是电池1不是对称设置在两个自沾电极片中间位置,而是与其中一个自沾电极片2位置较近、另一个较远,从而造成两个自沾电极片2电流有一定的差别、从而影响治疗的效果。
自沾电极片2包括基板6,基板6上设置导电纽扣7,导电纽扣7通过电路连接电池1;导电纽扣7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层3。基板可6以为防水贴片、材质可以选用塑料。这里的电路是可拆卸电路,与自沾电极片2通过导电纽扣7分离或者连接。电池可以为纽扣电池。自沾电极片2的结构可以采用以前常用的结构。只是导电凝胶层4上设置有药孔5。
制作时,可以按照常规做法制造导电凝胶层4,然后用工具在导电凝胶层4上打药孔5。制造与药孔5尺寸配合的药片,将药片放入药孔5,通过导电凝胶层的粘性与导电凝胶层4连接。
具体实施时,非工作状态下,导电凝胶层4外覆盖保护层8。工作时,去掉保护层8,将微电流治疗贴的两个导电凝胶层4贴附在患者皮肤的痛点部位,电路连通治疗贴释放电流。不方便或者不需要时,取下微电流治疗贴,盖上保护层8,等待下次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1.一种微电流治疗贴,包括电池,电池通过电路连接两个自沾电极片,自沾电极片包括与电池电接触的导电层和导电凝胶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凝胶层上设置药孔,药孔内设置药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电流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孔为圆形,直径小于3毫米;药品形状与药孔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电流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沾电极片通过电路在电池两侧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电流治疗贴,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沾电极片包括基板,基板上设置导电纽扣,导电纽扣通过电路连接电池;导电纽扣另一端电连接导电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