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仿古字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
背景技术:
自中山王三器文物出土40多年以来,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对其进行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遗憾的是,关于中山王三器对当代设计学领域的作用的研究却是十分稀缺的,中山王三器铭文的文化历史、艺术特色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线条简洁、秀丽挺拔、方正平稳、装饰优美、章法匀称,是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山王三器铭文与当代字体设计的关系,把中山王三器铭文的艺术特色运用到当代字体设计中,丰富了当代字体设计的样式,把沉睡在地下2000多年的古老艺术重新唤醒,使其为21世纪的我们所用,让当代字体设计不仅吸收了中山王三器铭文在视觉方面的艺术风格,更是丰富了汉字本身的文化内涵,把中山王三器铭文与当代字体设计相结合,更是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展现给世界,推动了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字体设计必须有一个相对统一的结体构成,而对于文字重心和字形的把握是统一字体结体的核心。
目前市面是缺乏书写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无法清晰了解文字结体的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无法统一仿古字体的重心。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解决了目前市面是缺乏书写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包括:承载纸;书写框,所述书写框设置于所述承载纸的表面,所述书写框上设置有ab边;c点,所述c点设置于所述ab边上;书写辅助线,所述书写辅助线设置于所述书写框上,所述书写辅助线包括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和y线,所述y线为所述书写框的垂直中轴线。
优选的,所述c点位于ab边的黄金比例点,所述a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12处。
优选的,所述b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4处,所述c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与所述c点重合。
优选的,所述d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3/5处,所述e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7/10处。
优选的,所述f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9/10处,所述g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1/12处。
优选的,多个所述承载纸粘和为承载贴,所述承载纸的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u型开口,所述承载纸上且位于两个所述u型开口相对的一侧之间开设有便撕口。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通过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和y线的设计将书写框分隔成十六格,通过十六格的设计,细化了文字结体的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统一了文字的重心,就像平面构成中的骨格,按比例分割的结构确定了文字在一定区域内的比例关系,使字体设计有法可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承载纸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书写框的字体效果图。
图中标号:1、承载纸,2、书写框,3、ab边,4、c点,5、书写辅助线,51、a线,52、b线,53、c线,54、d线,55、e线,56、f线,57、g线,58、y线,6、承载贴,7、u型开口,8、便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承载纸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书写框的字体效果图。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包括:承载纸1;书写框2,所述书写框2设置于所述承载纸1的表面,所述书写框2上设置有ab边3;c点4,所述c点4设置于所述ab边3上;书写辅助线5,所述书写辅助线5设置于所述书写框2上,所述书写辅助线5包括a线51、b线52、c线53、d线54、e线55、f线56、g线57和y线58,所述y线58为所述书写框2的垂直中轴线,c点4满足
所述c点4位于ab边3的黄金比例点,所述a线51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1/12处,a线51通常是字体中横向笔画的顶点,纵向笔画则伸出a线51趋向于书写框2的顶边。
所述b线52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1/4处,所述c线53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与所述c点4重合,b线52通常是左右结构字体和单独结构字体的重心,也有一些左右结构字体的重心位于a线51和b线52之间,c线53通常是单独结构字体、上下结构字体、上中下结构字体、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字体的重心,也有一些字体的重心位于b线52和c线53之间。
所述d线54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3/5处,所述e线55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7/10处,d线54通常是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横向笔画的底点,e线55通常是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纵向笔画的底点。
所述f线56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9/10处,所述g线57与所述ab边3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3的11/12处,f线56通常是底部呈包围形态的单独结构字体的底点,g线57通常是单独结构字体、上下结构字体、上中下结构字体和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横向笔画的底点,此类结构的纵向笔画则伸出g线57趋向于书写框2的底边。
同时本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并不局限于单一纸张载体之上,不同的使用者用不同的使用需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打印,印刷,刻印使用,以及任何能够实现古韵字体的呈现载体之上,本载体用于呈现设计古韵字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a线51通常是字体中横向笔画的顶点,纵向笔画则伸出a线51趋向于书写框2的顶边,b线52通常是左右结构字体和单独结构字体的重心,也有一些左右结构字体的重心位于a线51和b线52之间,c线53通常是单独结构字体、上下结构字体、上中下结构字体、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和半包围结构字体的重心,也有一些字体的重心位于b线52和c线53之间,d线54通常是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横向笔画的底点,e线55通常是左右结构非偏旁部首结构纵向笔画的底点,f线56通常是底部呈包围形态的单独结构字体的底点,g线57通常是单独结构字体、上下结构字体、上中下结构字体和左右结构偏旁部首横向笔画的底点,此类结构的纵向笔画则伸出g线57趋向于书写框2的底边。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a线51、b线52、c线53、d线54、e线55、f线56、g线57和y线58的设计将书写框2分隔成十六格,通过十六格的设计,细化了文字结体的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统一了文字的重心,就像平面构成中的骨格,按比例分割的结构确定了文字在一定区域内的比例关系,使字体设计有法可依。
第二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2-3,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不同之处在于,多个所述承载纸1粘和为承载贴6,所述承载纸1的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u型开口7,所述承载纸1上且位于两个所述u型开口7相对的一侧之间开设有便撕口8,便撕口8的数量为个,且呈直线分布,并且呈等间距分布,通过便撕口8和u型开口7的设计,方便使用者将承载纸1从承载贴6上撕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一种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承载纸;
书写框,所述书写框设置于所述承载纸的表面,所述书写框上设置有ab边;
c点,所述c点设置于所述ab边上;
书写辅助线,所述书写辅助线设置于所述书写框上,所述书写辅助线包括a线、b线、c线、d线、e线、f线、g线和y线,所述y线为所述书写框的垂直中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c点位于ab边的黄金比例点,所述a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12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b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4处,所述c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与所述c点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d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3/5处,所述e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7/10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f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9/10处,所述g线与所述ab边的交点位于所述ab边的11/12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古韵文字设计用呈现载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承载纸粘和为承载贴,所述承载纸的两侧的顶部均开设有u型开口,所述承载纸上且位于两个所述u型开口相对的一侧之间开设有便撕口。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