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9  112


本实用新型涉及圆柱形锂电池卷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以及循环次数多等。锂电池应用广泛,一般用于各类电子产品的后备电源,如电脑主板,电子表,电子词典,电子秤,遥控器,电动玩具,心脏起搏器,电子助听器,计数器,照相机等。

在锂电池生产过程中,输送线是连接上下道生产工序设备的桥梁,往往需要将卷绕完成的电芯从设备的下料工位处转移到输送线上。

现有设备都是直接将电芯从下料工位转移到输送带工位上方,然后将电芯丢到输送带v型块上,这种下料方式容易损伤电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爪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夹爪的正后方设置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夹爪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通过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的夹紧转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夹爪前移至最前端时,第一夹爪处于下料工位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第二夹爪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夹爪下移至最低位置时,第二夹爪与输送带之间存在间隙。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夹爪上移至最高位置时,第二夹爪与第一夹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丝杠模组,所述丝杠模组包括移动轴承和丝杠,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爪与移动轴承连接成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动缸,所述气动缸包括气动杆,所述第二夹爪与气动杆连接成一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为拇指气缸,所述拇指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两个夹片,所述夹片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两个夹片通过固定部活动连接在气缸本体上,夹持部之间相向或背向移动。

有益效果:该下料装置中可通过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的夹紧转移。电芯首先在第一夹爪的夹持下水平移动至第二夹爪;然后第二夹爪夹紧电芯,第一夹爪松开电芯,完成电芯的夹持转移;最后第二夹爪带动电芯向下移动,并将电芯传送至输送带工位,实现传输。电芯在第二夹爪的带动下,可以做到非常接近电芯的输送带工位再松开电芯,避免了电芯由高处掉落至输送工具上的情形发生,进而确保了电芯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该装置主要由第一夹爪30、第二夹爪40、第一驱动机构20、第二驱动机构50以及输送带(图中未示出)组成。第一驱动机构20和第二驱动机构50均安装在机架10上。

定义第一夹爪30由初始位置移动至下料工位时为向前移动。第二夹爪40下移至输送带工位时为向下移动。

其中,第一驱动机构20包括伺服电机21以及丝杠模组。丝杠模组包括移动轴承23和丝杠22,伺服电机21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丝杠22同轴连接,移动轴承23套装在丝杠22上,第一夹爪30与移动轴承23安装成一体。丝杠22水平安装在机架10上,伺服电机21正反转,即可带动移动轴承23沿着水平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带动第一夹爪30往复移动。

当第一夹爪30向前移动至最大行程时,即第一夹爪30位于最前端时,第一夹爪30处于下料工位处。此时伺服电机21停止工作,第一夹爪30可以精准的完成下料工位处电芯60的夹取。第一夹爪30完成电芯60的夹取后,跟随移动轴承23回移至初始位置。

第二夹爪40设置在第一夹爪30的正后方,第二驱动机构50与第二夹爪40连接。第二驱动机构50为气动缸,气动缸包括气动杆,气动杆可在竖直方向上往复伸缩,第二夹爪40与气动杆连接成一体,进而驱动第二夹爪40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

当第二夹爪40在气动杆的驱动下移动至最高位置时,第二夹爪40刚好位于第一夹爪30的正后方。此时,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通过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60的夹紧转移。具体地,控制第二夹爪40夹紧电芯60,之后控制第一夹爪30松开电芯60,再启动气动缸,带动第二夹爪40下移至最低位置,最后松开第二夹爪40,完成电芯60的下放。

该下料装置中可通过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的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60的夹紧转移。电芯60首先在第一夹爪30的夹持下水平移动至第二夹爪40;然后第二夹爪40夹紧电芯60,第一夹爪30松开电芯60,完成电芯60的夹持转移;最后第二夹爪40带动电芯60向下移动,并将电芯60传送至输送带工位,以备输送。电芯60在第二夹爪40的带动下,可以做到非常接近输送带工位后再松开电芯60,避免了电芯60由高处掉落至输送工具上的情形发生,进而确保了电芯60的质量。

输送带安装在第二夹爪40的正下方,第二夹爪40下移至最低位置时,第二夹爪40与输送带之间存在间隙。此间隙尽可能的小,以此来减小电芯60掉落的高度,最大可能的保护好电芯60。同时,留有间隙,确保第二夹爪40在下降过程中不会撞击到输送带。

同时,第二夹爪40上移至最高位置时,第二夹爪40与第一夹爪30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当第二夹爪40上移至最高位置时,控制气源,使得气动缸停止工作,第二夹爪40停留在最高位置。此时,第一夹爪30在丝杠22的带动下平移至初始位置时,两个夹爪位置持平,方便实现电芯60的精准转移。

优选地,第一夹爪30和第二夹爪40均为拇指气缸,拇指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两个夹片31,夹片31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两个夹片31通过固定部活动连接在气缸本体上,夹持部之间相向或背向移动。第一夹爪30取料时,一般是夹取在电芯60的末端,电芯60的前端指向第一夹爪30的初始位置,当第一夹爪30移动至与第二夹爪40靠近时,电芯60的前端伸入至第二夹爪40的两个夹持部之间,供第二夹爪40实现电芯60的夹紧。

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伺服电机21、丝杠22传动以及气动缸传动的组合,实现将电芯60从卷绕设备下料工位处移送至输送带上,相比传统的纯气缸结构,转送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并且平稳可靠。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爪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夹爪的正后方设置有第二夹爪,所述第二夹爪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夹爪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通过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的夹紧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前移至最前端时,第一夹爪处于下料工位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送带,所述输送带设置在第二夹爪的正下方,所述第二夹爪下移至最低位置时,第二夹爪与输送带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爪上移至最高位置时,第二夹爪与第一夹爪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以及丝杠模组,所述丝杠模组包括移动轴承和丝杠,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杠同轴连接,所述第一夹爪与移动轴承连接成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气动缸,所述气动缸包括气动杆,所述第二夹爪与气动杆连接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均为拇指气缸,所述拇指气缸包括气缸本体和两个夹片,所述夹片包括夹持部和固定部,两个夹片通过固定部活动连接在气缸本体上,夹持部之间相向或背向移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电芯下料装置,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一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爪在水平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第一夹爪的正后方设置有第二夹爪,第二夹爪连接有第二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夹爪在竖直方向上做直线往复移动,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通过交替执行夹紧电芯动作来完成电芯的夹紧转移。电芯首先在第一夹爪的夹持下水平移动至第二夹爪;然后第二夹爪夹紧电芯,第一夹爪松开电芯,完成电芯的夹持转移;最后电芯在第二夹爪的带动下,可以做到非常接近电芯的输送带工位再松开电芯,避免了电芯由高处掉落至输送工具上的情形发生,进而确保了电芯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霞;乔冠阳;梁振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珠海华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76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