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适用于轨道交通工程地下车站、地下室、综合管廊等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防水设计方案。
背景技术:
现阶段结构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施工作业环境差、工序复杂、速度慢,受各种天气、气候的影响大,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保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很多废弃的建筑垃圾,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
随着科技的进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产业升级转型,越来越多的工作由机器替代人力,高技术代替劳动密集型、自动控制装备代替人工控制。在建筑工程领域所需要的各种构件(梁、板、柱、墙)将会逐渐在工厂批量化生产,然后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完成。
目前已有一些装配式结构相关研究,对于板、墙等预制构件的连接,目前一般是通过刚性连接棒或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锁定,此类连接方式现场操作工序复杂,且一般不适应富水区地下结构,连接缝容易渗漏水;有的防水方案受防水材料使用寿命的限制,难以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期限内的防水效果,且在渗漏水后没有良好的排水体系,容易造成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装配式结构连接缝容易渗漏水,不能保证结构在设计使用期限内的防水效果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预制构件,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之间现浇有现浇叠合层,所述现浇叠合层上设置有柔性外包防水层,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件,且第一止水件侧边设置有注浆管。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构件的连接侧包括顺次连接的倾斜段、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倾斜段、水平段与所述现浇叠合层相连接,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相对接,所述第一止水件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端面为凹形,所述第一止水件与预制构件的连接侧卡接在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凹槽内;所述注浆管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止水件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构件与现浇叠合层的连接端面上预埋有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与预制构件呈α角布置,且α为0~90°。
进一步的,所述钢板止水带通长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构件与现浇叠合层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止水件的止水凹槽。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预制构件连接处外侧设置有ω型止水带,且ω型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ω型止水带与所述预制构件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ω型止水带通长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止水件通长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设置了三道防水防线,现浇叠合层外侧外包柔性防水层作为防水第一道防线,预制构件与现浇混凝土形成叠合结构以及连接节点现浇作为防水第二道防线,连接节点处防水薄弱环节设置的止水件、钢板止水带、ω型止水带等防水构造设计作为防水第三道防线,通过多道防水防线的设置,有效提高了该装配式结构构件的防水能力,解决了现有装配式结构连接缝容易渗漏水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中ω型止水带防水构件的设计兼具排水功能,有效实现防水、排水结合,提高装配式结构防水能力,同时该防水构件有一定的可更换性,可以有力保障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防水能力,克服常规防水设计受防水材料寿命影响的弊端。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不受地质条件限制,现场施工效率高,实施效果良好,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地下室、综合管廊等装配式结构工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及社会经济效益。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中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预制构件;2、现浇叠合层;3、柔性外包防水层;4、钢板止水带;5、第一止水件;6、ω型止水带;7、注浆管;8、倾斜段;9、水平段;10、竖直段;11、第二止水件;12、止水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预制构件1,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之间现浇有现浇叠合层2,所述现浇叠合层2上设置有柔性外包防水层3,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件5,且第一止水件5侧边设置有注浆管7,注浆管7的布置可根据防水要求设置在第一止水件5的一侧,亦可将注浆管7设置为两个,分别布置在第一止水件5的上下两侧。其中,第一止水件5可以为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膏等;优化的,该第一止水件5可在两个预制构件1之间通长布置。在该装配式结构构件中,首先通过现浇叠合层2外侧外包的柔性外包防水层3作为防水第一道防线,对整体结构起到初步防水,再通过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构成的叠合结构以及其连接节点现浇作为该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第二道防线,解决了装配式地下结构自防水问题,最后对该装配式结构构件中连接节点处防水薄弱环节进行防水构造设计,如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处设置的第一止水件5,并通过注浆管7注浆密封,此防水构造设计作为防水第三道防线。本实施例通过对装配整体式地下结构设置三道防线,即结构外包柔性防水层防水、结构自防水、节点构造防水,提高了该装配式结构构件的防水能力,有效解决了现有装配式结构连接缝容易渗漏水的问题。
细化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构件1的连接侧包括顺次连接的倾斜段8、水平段9和竖直段10,两个预制构件1的竖直段10对接定位,同时两个预制构件1的倾斜段8和水平段9构成凹槽结构,现浇混凝土连接两个预制构件1时,所述倾斜段8、水平段9与所述现浇叠合层2相连接,不仅将预制构件1与现浇混凝土形成叠合结构以及连接节点现浇,解决了装配式地下结构自防水问题,而且大大提高了其连接节点的连接强度;与此同时,两个预制构件1的竖直段10连接处无现浇,其防水性能较薄弱,因而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的竖直段10之间设置所述第一止水件5,通过第一止水件5进一步增强了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节点处防水薄弱环节的防水性能,从而整体提高了该装配式结构构件的防水能力。优化的,所述预制构件1的竖直段10端面为凹形,所述第一止水件5上与预制构件1的连接侧卡接在该所述预制构件1的竖直段10凹槽内,通过竖直段10的凹形结构对第一止水件5进行固定,同时通过该凹形结构与第一止水件5间的连接还可对预制构件1进行定位,提高了两个预制构件1拼装的准确度和拼装效率。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连接节点的防水性能,如图3所示,所述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的连接端面上预埋有钢板止水带4,而且钢板止水带4的设置亦增强了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连接节点的强度;所述钢板止水带4与预制构件1呈α角布置,且α为0~90°,本实施例中钢板止水带4与预制构件1的倾斜段垂直布置,可阻止渗水沿倾斜段下流。优化的,可将所述钢板止水带4通长布置。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连接处外侧设置有ω型止水带6,且ω型止水带6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1上,优化的,所述ω型止水带6通长布置,通过ω型止水带6的设置一方面可承接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处的渗水进行引排,同时亦可防止水由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处渗入该装配式结构内部空间中,有效实现了防水、排水结合。优化的,所述ω型止水带6与所述预制构件1之间可拆卸连接,具有一定的可更换性,可以有力保障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防水能力,克服常规防水设计受防水材料寿命影响的弊端。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的连接方法,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结构计算确定预制构件1、现浇叠合层2的厚度,并在工厂按设计完成预制构件1的预制。其中,预制构件1中预埋钢板止水带4;另外,预制构件1中还预埋有用于与现浇叠合层2连接固定的钢筋骨架。
其次,在施工现场完成第一止水件5和注浆管7的埋设固定。
然后,根据结构体系及防水设计要求,完成柔性外包防水层3施工。
对于该装配式结构构件作为无肥槽的侧墙构件时,先将柔性外包防水层3挂装在围护结构面层,再吊装、拼装、定位固定两个预制构件1,并在两个预制构件1之间浇筑完成现浇叠合层2,将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成整体。
对于该装配式结构构件作为有肥槽的侧墙构件时,先吊装、拼装、定位固定两个预制构件1,并在两个预制构件1之间浇筑完成现浇叠合层2,再在侧墙构件外侧完成柔性外包防水层3的施工。
对于该装配式结构构件作为顶板构件时,先吊装、拼装、定位固定两个预制构件1,并在两个预制构件1之间浇筑完成现浇叠合层2,再在侧墙构件外侧完成柔性外包防水层3的施工。
最后,通过注浆管7对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处注浆固定,并在两个预制构件1连接处外侧固定ω型止水带6,完成该装配式结构构件的施工。
实施例2:
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提供的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预制构件1的结构中没有预埋钢板止水带4,而是在所述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止水凹槽12,在该止水凹槽12内安装第二止水件11,从而同样可提高预制构件1与现浇叠合层2连接节点的防水性能。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止水凹槽12设置在预制构件1连接侧的倾斜段8,第二止水件11亦可为止水条、遇水膨胀止水膏等。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设置三道防水防线:第一道通过结构外全包柔性防水层实现防水,第二道通过预制构件外现浇叠合层,实现结构自防水,第三道利用节点防水构造设计,实现预制构件连接处防水,有效提高了该装配式结构构件的防水能力,解决了现有装配式结构连接缝容易渗漏水的问题,而且不受地质条件限制,现场施工效率高,实施效果良好。
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预制构件,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之间现浇有现浇叠合层,所述现浇叠合层上设置有柔性外包防水层,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止水件,且第一止水件侧边设置有注浆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的连接侧包括顺次连接的倾斜段、水平段和竖直段,所述倾斜段、水平段与所述现浇叠合层相连接,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相对接,所述第一止水件设置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端面为凹形,所述第一止水件与预制构件的连接侧卡接在所述预制构件的竖直段凹槽内;所述注浆管有两个,分别设置在第一止水件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与现浇叠合层的连接端面上预埋有钢板止水带,所述钢板止水带与预制构件呈α角布置,且α为0~9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板止水带通长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与现浇叠合层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二止水件的止水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预制构件连接处外侧设置有ω型止水带,且ω型止水带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预制构件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ω型止水带与所述预制构件间可拆卸连接,且所述ω型止水带通长布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结构构件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水件通长布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