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15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



背景技术:

在工程检测行业中,反力梁装置适用于锚桩法静载试验现场检测,是各工程质量检测单位必备的现场检测设备。目前常用的反力梁装置钢筋与反力架连接是由半柱状构件或者直接焊接连接构成。现场检测时,须由钢筋将连接构件与锚桩连接受力或连接构件与锚桩直接焊接受力,依靠桩顶的千斤顶给反力架施加竖向压力,由被连接的锚桩提供反力而进行检测。这种反力梁装置最常用,但连接构件使用时连接操作效率低,且易变形,安全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能够通过可调节结构设计,提高连杆与次梁的装配效率,且可与不同尺寸的次梁装配,且结构稳定性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包括构成锚桩衡量反力装置的主梁、次梁和拉杆,所述主梁设置于试桩顶部,且所述主梁与所述试桩之间安装有千斤顶,所述次梁水平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方,且中部与所述主梁顶部连接,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次梁的两端上方,且通过锚笼与所述试桩两侧的锚桩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次梁顶部通过可调节与拉杆配合位置的锁紧板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板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优选,所述锁紧板包括承载板和若干组锁紧孔,每组所述锁紧孔分为两对,且两对所述锁紧孔一所述承载板顶部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每对所述锁紧孔均沿所述承载板顶面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所述拉杆上端成型有外螺纹,所述拉杆上端贯穿所述锁紧孔后通过螺母与所述连接板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拉杆贯穿所述承载板一端外侧设置有垫板,所述螺母与所述拉杆上端螺纹配合后向下移动至与垫板相接。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为侧加强筋,所述侧加强筋设置有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顶部的长度方向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为中间加强筋,所述中间加强筋位于所述承载板顶部的长度方向中部,且每对所述锁紧孔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加强筋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板中部设置有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孔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加强筋的两侧。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在锁紧板上设置多组锁紧孔,能够配合尺寸不同的次梁进行安装操作,且安装操作方便快速,提高了反力梁装置的装配效率;

2、通过在承载板的中部和顶部两侧设置加强筋,可提高承载板的抗变形性能,提高反力梁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试桩;2、锚桩;3、锚笼;4、拉杆;5、锁紧板;501、承载板;502、锁紧孔;503、定位孔;504、侧加强筋;505、中间加强筋;6、侧梁;7、主梁;8、千斤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包括构成锚桩2衡量反力装置的主梁7、次梁6和拉杆4,主梁7设置于试桩1顶部,且主梁7与试桩1之间安装有千斤顶8,次梁6水平设置于主梁7上方,且中部与主梁7顶部连接,拉杆4设置于次梁6的两端上方,且通过锚笼3与试桩1两侧的锚桩2连接,拉杆4与次梁6顶部通过可调节与拉杆4配合位置的锁紧板5连接,通过调节拉杆4与锁紧板5的配合位置,可适应不同宽度的次梁6,提高拉杆4与次梁6的装配效率;其中,锁紧板5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沿锁紧板5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横跨次梁6顶部,通过在锁紧板5上设置加强筋,可提高锁紧板5顶部的抗变形性能,锁紧板5包括承载板501和若干组锁紧孔502,每组锁紧孔502分为两对,且两对锁紧孔502一承载板501顶部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每对锁紧孔502均沿承载板501顶面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拉杆4上端成型有外螺纹,拉杆4上端贯穿锁紧孔502后通过螺母与连接板连接固定,拉杆4贯穿承载板501一端外侧设置有垫板,螺母与拉杆4上端螺纹配合后向下移动至与垫板相接,通过在螺母下方设置垫板,可提高螺母底部与承载板501顶部的接触面积,分散承载板501顶部锁紧孔502外侧局部所受的压力,进一步提高承载板501的抗变形性能。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加强筋为侧加强筋504,侧加强筋504设置有两条,且分别位于承载板501顶部的长度方向两侧;加强筋为中间加强筋505,中间加强筋505位于承载板501顶部的长度方向中部,且每对锁紧孔502对称分布在中间加强筋505的两侧,侧加强筋504和中间加强筋505可同时设置,以提高承载板501的抗变形性能,提高拉杆4与次梁6连接的稳定性;

承载板501中部设置有定位孔503,定位孔50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中间加强筋505的两侧,使用定位钉贯穿定位孔503,并插入次梁6顶部,可对承载板501的中间位置进行预定位,可防止锁紧板5连接拉杆4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两者连接装配位置的精确度。

通过在锁紧板5上设置多组锁紧孔502,能够配合尺寸不同的次梁6进行安装操作,且安装操作方便快速,提高了反力梁装置的装配效率;

通过在承载板501的中部和顶部两侧设置加强筋,可提高承载板501的抗变形性能,提高反力梁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包括构成锚桩(2)衡量反力装置的主梁(7)、次梁(6)和拉杆(4),所述主梁(7)设置于试桩(1)顶部,且所述主梁(7)与所述试桩(1)之间安装有千斤顶(8),所述次梁(6)水平设置于所述主梁(7)上方,且中部与所述主梁(7)顶部连接,所述拉杆(4)设置于所述次梁(6)的两端上方,且通过锚笼(3)与所述试桩(1)两侧的锚桩(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与所述次梁(6)顶部通过可调节与拉杆(4)配合位置的锁紧板(5)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板(5)顶部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板(5)包括承载板(501)和若干组锁紧孔(502),每组所述锁紧孔(502)分为两对,且两对所述锁紧孔(502)一所述承载板(501)顶部宽度方向的中线对称分布,每对所述锁紧孔(502)均沿所述承载板(501)顶面长度方向的中线对称;

所述拉杆(4)上端成型有外螺纹,所述拉杆(4)上端贯穿所述锁紧孔(502)后通过螺母与连接板连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4)贯穿所述承载板(501)一端外侧设置有垫板,所述螺母与所述拉杆(4)上端螺纹配合后向下移动至与垫板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侧加强筋(504),所述侧加强筋(504)设置有两条,且分别位于所述承载板(501)顶部的长度方向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中间加强筋(505),所述中间加强筋(505)位于所述承载板(501)顶部的长度方向中部,且每对所述锁紧孔(502)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加强筋(505)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501)中部设置有定位孔(5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50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所述中间加强筋(505)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锚桩反力梁装置连接构件,包括构成锚桩横梁反力装置的主梁、次梁和拉杆,所述主梁设置于试桩顶部,且所述主梁与所述试桩之间安装有千斤顶,所述次梁水平设置于所述主梁上方,且中部与所述主梁顶部连接,所述拉杆设置于所述次梁的两端上方,且通过锚笼与所述试桩两侧的锚桩连接,所述拉杆与所述次梁顶部通过可调节与拉杆配合位置的锁紧板连接。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锁紧板上设置多组锁紧孔,能够配合尺寸不同的次梁进行安装操作,且安装操作方便快速,提高了反力梁装置的装配效率;通过在承载板的中部和顶部两侧设置加强筋,可提高承载板的抗变形性能,提高反力梁装置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原玉刚;杨阳;骆羽丰;孟帅;陆伟;李静杰;张翔;贾志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首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6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