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基于高低温双冷源的温湿分控空调系统简称双温空调系统,是指在同一个空调系统中,设置有两种具有不同蒸发温度的冷源,分别承担室内的冷负荷与湿负荷,实现对室内温度及湿度的独立控制。
双温空调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优点:1、实现温度、湿度控制设备的分离,从而解放对空调主冷源的温度限制。2、通过高低温双冷源的设置,使夏季全部空调负荷的85%以上由制冷效率高达8.0以上的高温冷源来承担,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目前,我国夏热冬冷地区通常采用双温空调系统,但是现有的双温空调系统要么无法实现工况的切换,只能应用于夏季工况而无法应用于冬季和过渡季节,要么为了实现过渡季调温除湿还需要额外设置水系统、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以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三种工况的需求,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室外换热器、室内大换热器、室内小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组包括大气缸和小气缸;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分别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节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择一连通以及控制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
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均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或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选择性连通以及控制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其中,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为所述大气缸和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为所述大气缸和所述小气缸的排气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能够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三种工况的需求,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闪蒸罐,所述第一节流阀通过所述闪蒸罐分别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节流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中间换热器和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中间换热器的高温侧与所述第二节流阀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阀和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低温侧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均为两通阀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气动两通阀、气动三通阀和电磁导阀,所述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均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一信号管和第二信号管分别与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两侧腔室分别与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三信号管和第四信号管连通,所述气动两通阀的两侧腔室分别与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三信号管和第四信号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缩机组为双缸并联压缩机;或者,所述压缩机组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构造有所述大气缸,所述第二压缩机构造有所述小气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临近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且所述室内大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之间;
或者,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沿所述室内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室内大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机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向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第三两通阀和第四两通阀,所述第一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均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第四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一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均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两通阀、所述第二两通阀、所述第三两通阀和所述第四两通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通过调节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就能够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三种工况的需求:在夏季使室内大换热器和室内小换热器的排气分别流入大气缸和小气缸进行独立压缩,与此同时,使室内大换热器的进液经过一次节流、使室内小换热器的进液经过两次节流就可实现冷负荷和湿负荷的独立处理,也就是说,将室内大换热器和室内小换热器分别作为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实现室内双蒸发温度,利用室内大换热器来承担室内显热冷负荷实现降温,同时利用室内小换热器来承担室内潜热湿负荷实现除湿。在冬季使压缩机组的排气分别进入室内大换热器和室内小换热器就可实现室内双冷凝器对流送风供暖,从而不仅能增大室内总的冷凝器面积、降低冷凝温度、提升系统能效比,而且采用两个冷凝器即室内大换热器和室内小换热器实现双位置送风供暖可保证室内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在过渡季节使室内大换热器和室内小换热器分别与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就可实现除湿调温,也就是说,将室内大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实现室内降温除湿,同时将室内小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实现除湿后空气的再热,从而不仅能避免过渡季节单纯降温除湿导致的寒冷感,而且还可节省再热能耗。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另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又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夏季室内高湿度工况下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冬季工况下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过渡季节工况下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夏季室内低湿度工况下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夏季室内高湿度工况下另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冬季工况下另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大气缸;1.2:小气缸;2:四通阀;3:室外换热器;
4:第一节流阀;5:闪蒸罐;6:第二节流阀;
7.1:室内大换热器;7.2:室内小换热器;8.1:第一阀门;
8.2:第二阀门;8.3:第三阀门;9:室内风机;
10:气动两通阀;10.1、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
10.2、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11:气动三通阀;
11.1: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2: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
11.3: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2:电磁导阀;
12.1:第一信号管;12.2:第二信号管;12.3:第三信号管;
12.4:第四信号管;13:中间换热器;14:第三节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该系统包括压缩机组、室外换热器3、室内大换热器7.1、室内小换热器7.2、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室内风机9,压缩机组包括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室外换热器3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4分别与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一端和第二节流阀6的第一端连通,第二节流阀6的第二端与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一端连通;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大气缸1.1的吸气口均与第一换向阀连通,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大气缸1.1的吸气口择一连通以及控制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和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第一换向阀均与第二换向阀连通,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或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选择性连通,也就是说,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或断开,或者控制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或断开;此外,第二换向阀还用于控制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其中,压缩机组的吸气口为大气缸1.1的吸气口和小气缸1.2的吸气口,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为大气缸1.1的排气口和小气缸1.2的排气口。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缩机组既可以为单独的双缸并联压缩机,也可以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第一压缩机构造有大气缸1.1,第二压缩机构造有小气缸1.2。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在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夏季室内高湿度、大压比工况:调节第一换向阀、以将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连通;调节第二换向阀、以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断开以及将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在该工况下室外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室内大换热器7.1作为高温蒸发器,室内小换热器7.2作为低温蒸发器。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即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空气吸热,而另一路则经过第二节流阀6再次节流降温后才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空气吸热。在此过程中,被室内风机9吸入的室内空气先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经过室内大换热器7.1降温后的空气再流向室内小换热器7.2进行降温除湿。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一换向阀重新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与此同时,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二换向阀重新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冬季工况:调节第一换向阀、以将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调节第二换向阀、以将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在该工况下,室外换热器3作为蒸发器,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作为冷凝器。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即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放热,另一路则通过第二换向阀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放热。在此过程中被室内风机9吸入的室内空气先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经过室内大换热器7.1加热后再流向室内小换热器7.2进行加热。此时第二节流阀6全开,从室内小换热器7.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阀6后与从室内大换热器7.1内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混合并进入第一节流阀4,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则流入室外换热器3从室外吸收热量,室外换热器3中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一换向阀重新流入压缩机组即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的吸气口。
过渡季工况:调节第一换向阀、以将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连通;调节第二换向阀、以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在该工况下室外换热器3和室内小换热器7.2均作为冷凝器,室内大换热器7.1作为蒸发器。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即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另一路则通过第二换向阀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放热。流经室外换热器3的气态制冷剂放热降温转变为液态制冷剂后流入第一节流阀4。与此同时,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气态制冷剂放热降温转变为液态制冷剂后流入第二节流阀6。经过第一节流阀4和第二节流阀6节流降温后的液态制冷剂混合后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吸热。在此过程中被室内风机9吸入的室内空气先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经过室内大换热器7.1降温除湿后的空气再流向室内小换热器7.2进行加热。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一换向阀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重新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另一路则通过第二换向阀重新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通过调节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就能够满足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三种工况的需求:在夏季使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的排气分别流入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进行独立压缩,与此同时,使室内大换热器7.1的进液经过一次节流、使室内小换热器7.2的进液经过两次节流就可实现冷负荷和湿负荷的独立处理,也就是说,将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分别作为高温蒸发器和低温蒸发器实现室内双蒸发温度。由此就可利用室内大换热器7.1来承担室内显热冷负荷实现降温,同时利用室内小换热器7.2来承担室内潜热湿负荷实现除湿。在冬季使压缩机组的排气分别进入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就可实现室内双冷凝器对流送风供暖,从而不仅能增大室内总的冷凝器面积、降低冷凝温度、提升系统能效比,而且采用两个冷凝器即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来实现双位置送风供暖可保证室内温度更加均匀、提高用户的舒适感。在过渡季节使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分别与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排气口连通就可实现除湿调温,也就是说,将室内大换热器7.1作为蒸发器实现室内降温除湿,同时将室内小换热器7.2作为冷凝器实现除湿后空气的再热,从而不仅能避免过渡季节单纯降温除湿导致的寒冷感,而且还可节省再热能耗。
另外,考虑到夏季室内还会出现低湿度、小压比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夏季室内低湿度、小压比工况:调节第一换向阀、以将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连通;调节第二换向阀、以将室内大换热器7.1的第二端通过第一换向阀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以及将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组的吸气口连通。在该工况下室外换热器3作为冷凝器,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作为蒸发器。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即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空气吸热,而另一路则经过第二节流阀6再次节流降温后才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空气吸热。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一换向阀分为两路,一路直接重新流入大气缸1.1吸气口,另一路则通过第二换向阀重新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与此同时,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二换向阀重新流入大气缸1.1和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可见,在夏季室内低湿度、小压比工况下,该系统通过调节第一换向阀和第二换向阀使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均与压缩机组吸气口连通就可实现压缩机组双缸并联运行。由于室内压比很小,因此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的蒸发温度基本相同。而在低压比的情况下,该系统的能效高于采用双蒸发器的空调系统。
另外,再结合图2所示,为了提高系统效率,该系统还包括闪蒸罐5,第一节流阀4的第二端通过闪蒸罐5分别与第二节流阀6和室内大换热器7.1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节流阀4的第二端与闪蒸罐5的第一端口连通,闪蒸罐5的第二端口与第二节流阀6连通,闪蒸罐5的第三端口与室内大换热器7.1连通。
下面以夏季室内高湿度、大压比工况为例,对闪蒸罐5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流入闪蒸罐5并闪发出饱和气体以及饱和液体。闪蒸罐5内产生的饱和液体直接流入第二节流阀6节流降温并最终进入室内小换热器7.2,闪蒸罐5内产生的气液两相制冷剂则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由于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的制冷剂全部为饱和液体,因此其单位质量的制冷剂的制冷量更高。
当然,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系统效率,除了可以设置闪蒸罐5以外,还可以设置中间换热器13和第三节流阀14,具体地,第一节流阀4的第二端通过中间换热器13的高温侧与第二节流阀6连通,与此同时,第一节流阀4的第二端依次通过第三节流阀14和中间换热器13的低温侧与室内大换热器7.1连通。其中,第一节流阀4、第二节流阀6和第三节流阀14可以但不限于是膨胀阀。
下面对中间换热器13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夏季室内低湿度、小压比工况:将第一节流阀4全开,将第二节流阀6和第三节流阀14调节至具有相同过冷度的开度。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中间换热器13的高温侧,另外一路则经过第三节流阀14节流降温后流入中间换热器13的低温侧。流经中间换热器13高温侧的制冷剂不断与流经中间换热器13低温侧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3高温侧冷却降温后进入第二节流阀6进行再次节流,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3低温侧吸热后则直接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路制冷剂在分别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和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时保持相同的压力。
夏季室内高湿度、大压比工况:将第一节流阀4全开,将第二节流阀6和第三节流阀14调节至具有相同过冷度的开度。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第一换向阀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中间换热器13的高温侧,另外一路则经过第三节流阀14节流降温后流入中间换热器13的低温侧。流经中间换热器13高温侧的制冷剂不断与流经中间换热器13低温侧的制冷剂进行换热,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3高温侧冷却降温后进入第二节流阀6进行再次节流,制冷剂在中间换热器13低温侧吸热后则直接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过渡季工况:将第一节流阀4和第二节流阀6全开,将第三节流阀14调节至一定开度。冬季工况:将第二节流阀6和第三节流阀14全开,将第一节流阀4调节至一定开度。该系统在上述三个工况下的运行过程与上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换向阀可以但不限于是四通阀2或组合阀。例如,当第一换向阀为四通阀2时: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与室外换热器3连通,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分别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和第二换向阀连通,四通阀2的第四端口与室内大换热器7.1连通。当第一换向阀为组合阀时,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第三两通阀和第四两通阀,第一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和第二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第二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三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室外换热器3的第一端连通,第三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四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均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和第二换向阀连通,第四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第一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均与室内大换热器7.1连通。
同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换向阀可以但不限于是如下文的两种形式组合阀。
形式一:第二换向阀包括均为两通阀的第一阀门8.1、第二阀门8.2和第三阀门8.3,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阀门8.1和第二阀门8.2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一阀门8.1的第二端口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第二阀门8.2的第二端口分别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和第三阀门8.3的第一端口连通,第三阀门8.3的第二端口分别与大气缸1.1的吸气口和第一换向阀连通。
形式二:如图8所示,第二换向阀包括气动两通阀10、气动三通阀11和电磁导阀12,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10.1分别与第一换向阀和大气缸1.1的吸气口连通,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10.2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均与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11.2与室内小换热器7.2的第二端连通,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一信号管12.1和第二信号管12.2分别与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连通;气动三通阀11的两侧腔室分别与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和第四信号管12.4连通,气动两通阀的两侧腔室分别与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和第四信号管12.4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电磁导阀12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分别与气动三通阀11和气动两通阀10的两个腔室连接,例如:方式一、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气动三通阀11内临近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气动三通阀11内远离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气动两通阀10的两侧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气动两通阀10的滑阀关闭的方向依次设置;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第二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第一腔室连通。方式二、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气动三通阀11内远离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气动三通阀11内临近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气动两通阀10的两侧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气动两通阀10内滑阀关闭的方向依次设置;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第一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第二腔室连通。
下面以第一换向阀为四通阀2、第二换向阀为采用第一种形式的组合阀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在夏季、冬季和过渡季节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夏季室内高湿度、大压比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开启第二阀门8.2、关闭第一阀门8.1和第三阀门8.3;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进入闪蒸罐5,闪蒸罐5产生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而闪蒸罐5产生的制冷剂饱和液体则经过第二节流阀6再次节流降温后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四端口和第三端口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与此同时,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二阀门8.2重新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如图7所示,夏季室内低湿度、小压比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开启第二阀门8.2和第三阀门8.3、关闭第一阀门8.1。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进入闪蒸罐5,闪蒸罐5产生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而闪蒸罐5产生的制冷剂饱和液体则经过第二节流阀6再次节流降温后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四端口和第三端口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另外一路则通过第三阀门8.3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与此同时,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通过第二阀门8.2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另外一路则通过第三阀门8.3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
如图5所示,冬季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开启第一阀门8.1和第三阀门8.3、关闭第二阀门8.2。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放热,另一路则通过第一阀门8.1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放热。从室内小换热器7.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阀6后与从室内大换热器7.1内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闪蒸罐5内进行混合。此时闪蒸罐5相当于贮液器,闪蒸罐5内的液态制冷剂则进入第一节流阀4,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则流入室外换热器3从室外吸收热量,室外换热器3中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另外一路则通过第三阀门8.3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如图6所示,过渡季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开启第一阀门8.1和第三阀门8.3、关闭第二阀门8.2。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另一路则通过第一阀门8.1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放热。流经室外换热器3的气态制冷剂放热降温转变为液态制冷剂后流入第一节流阀4。与此同时,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气态制冷剂放热降温转变为液态制冷剂后流入第二节流阀6。经过第一节流阀4和第二节流阀6节流降温后的液态制冷剂通过闪蒸罐5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吸热。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另外一路则通过第三阀门8.3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下面以第一换向阀为四通阀2、第二换向阀为采用第二种形式的组合阀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在夏季和冬季节的控制方法进行说明,其他工况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其中,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气动三通阀11内临近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气动三通阀11内远离其第二端口的腔室连通;气动两通阀10的两侧腔室分别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沿气动两通阀10内滑阀关闭的方向依次设置;电磁导阀12的第三信号管12.3与与第二腔室连通,电磁导阀12的第四信号管12.4与第一腔室连通。
如图9所示,夏季室内高湿度、大压比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三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将电磁导阀12断电。由于此时电磁导阀12处于断电状态,因此电磁导阀12的滑碗向左移动,第一信号管12.1和第四信号管12.4连通、第二信号管12.2和第三信号管12.3连通。与此同时,由于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分别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而第一信号管12.1和第二信号管12.2分别与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连通,因此气动两通阀10的第一腔室和气动三通阀11内远离其第二端口的腔室的压力接近压缩机组的排气压力,而气动两通阀10的第二腔室和气动三通阀11内临近其第二端口的腔室的压力接近小气缸1.2的吸气压力,从而气动两通阀10和气动三通阀11内的滑阀在两侧腔室的压差作用下朝向左侧滑动,进而使得气动两通阀10关闭即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10.1和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10.2断开、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11.2连通。
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流入室外换热器3向室外放热,放热降温后的气态制冷剂转变为液态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3流入第一节流阀4。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进入闪蒸罐5,闪蒸罐5产生的气液两相制冷剂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而闪蒸罐5产生的制冷剂饱和液体经过第二节流阀6再次节流降温后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流经室内大换热器7.1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四端口和第三端口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与此同时,流经室内小换热器7.2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11.2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重新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如图10所示,冬季工况:将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连通,将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连通;将电磁导阀12上电吸合。由于此时电磁导阀12处于上电吸合状态,因此电磁导阀12的滑碗向右移动,使其第一信号管12.1和第三信号管12.3连通、第二信号管12.2和第四信号管12.4连通。与此同时,由于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分别与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小气缸1.2的吸气口连通,而第一信号管12.1和第二信号管12.2分别与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11.1连通,因此气动两通阀10的第二腔室和气动三通阀11内临近其第二端口的腔室的压力接近压缩机组的排气压力,而气动两通阀10的第一腔室和气动三通阀11内远离其第二端口的腔室的压力接近小气缸1.2的吸气压力,从而气动两通阀10和气动三通阀11内的滑阀在两侧腔室的压差作用下朝向右侧滑动,进而使得气动两通阀10开启即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10.1和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10.2连通、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11.2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连通。
该系统运行时:压缩机组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分为两路,一路通过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一端口和第四端口流入室内大换热器7.1向室内放热,另一路则依次通过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11.3和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11.2流入室内小换热器7.2向室内放热。从室内小换热器7.2流出的液态制冷剂通过第二节流阀6后与从室内大换热器7.1内流出的液态制冷剂流入闪蒸罐5内进行混合。此时闪蒸罐5相当于贮液器,闪蒸罐5管内的制冷剂则进入第一节流阀4,经过第一节流阀4节流降温后的低温液态制冷剂则流入室外换热器3从室外吸收热量,室外换热器3中的液态制冷剂吸热升温转变为气态制冷剂后依次通过四通阀2的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后分为两路,一路直接流入大气缸1.1的吸气口,另外一路则依次通过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10.1和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10.2流入小气缸1.2的吸气口。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有工况中,室内风机9从室内吸入的空气可全部依次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当然室内风机9从室内吸入的空气也可以一部分先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进行降温后再吹向室内小换热器7.2进行除湿,剩余部分仅吹向室内大换热器7.1,两者混合后再送入室内。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况,可将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沿室内风机9的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且室内大换热器7.1设于室内风机9和室内小换热器7.2之间。对于上述第二种情况,该系统还包括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风道的进风口临近室内风机9设置,室内大换热器7.1设于第一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室内大换热器7.1和室内小换热器7.2依次设置在第二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且室内大换热器7.1位于第二出风口与室内小换热器7.2之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组、室外换热器、室内大换热器、室内小换热器、第一换向阀、第二换向阀和室内风机,所述压缩机组包括大气缸和小气缸;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第一节流阀分别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一端和第二节流阀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二节流阀的第二端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
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均与所述第一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一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择一连通以及控制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
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均与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第二换向阀用于控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或所述室内大换热器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一换向阀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选择性连通以及控制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和压缩机组的排气口择一连通;其中,所述压缩机组的吸气口为所述大气缸和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为所述大气缸和所述小气缸的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闪蒸罐,所述第一节流阀通过所述闪蒸罐分别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第二节流阀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换热器和第三节流阀,所述第一节流阀的第二端通过所述中间换热器的高温侧与所述第二节流阀连通,所述第一节流阀的第二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三节流阀和所述中间换热器的低温侧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均为两通阀的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一阀门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阀门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一端口连通,所述第三阀门的第二端口分别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一换向阀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向阀包括气动两通阀、气动三通阀和电磁导阀,所述气动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换向阀和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气动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一端口均与所述小气缸的吸气口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一信号管和第二信号管分别与所述气动三通阀的第三端口和第一端口连通;所述气动三通阀的两侧腔室分别与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三信号管和第四信号管连通,所述气动两通阀的两侧腔室分别与所述电磁导阀的第三信号管和第四信号管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组为双缸并联压缩机;或者,所述压缩机组包括相互并联的第一压缩机和第二压缩机,所述第一压缩机构造有所述大气缸,所述第二压缩机构造有所述小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临近所述室内风机设置,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的送风方向上,且所述室内大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出风口与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之间;
或者,所述室内大换热器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沿所述室内风机的送风方向依次设置,且所述室内大换热器位于所述室内风机和所述室内小换热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为四通阀,所述四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三端口分别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四通阀的第四端口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阀包括第一两通阀、第二两通阀、第三两通阀和第四两通阀,所述第一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和所述第二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所述压缩机组的排气口连通,所述第二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三两通阀的第一端口连通均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三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四两通阀的第一端口均与所述大气缸的吸气口和所述第二换向阀连通,所述第四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和所述第一两通阀的第二端口均与所述室内大换热器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调温除湿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两通阀、所述第二两通阀、所述第三两通阀和所述第四两通阀为电磁阀。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