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静电式油烟净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在静电油烟净化设备领域中,现有的蜂窝式油烟净化设备,通过静电除尘单元,利用阴极架与阳极筒之间形成的电场进行除尘;通常设置有均风板对油烟起到均风作用,使每个阳极筒的通风量尽可能保持一致,避免油烟集中在某区域的阳极筒,从而提高净化效率。而均风板未能阻止油烟流进、吸附在阴极架与阳极筒之间起固定作用的绝缘子上,当绝缘子上的油烟吸附过多,会导致静电除尘单元失效。
现有技术中,国内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油烟附着的均风板结构,申请号为cn201621200875.7,申请日为2016.11.08,上述均风板结构,包括电场模块和均风板,电场模块在其正面以绝缘子为支点固定有方管支架,均风板焊接在方管支架上,所述均风板是一块冲孔筛网,在与电场相对应的位置上冲压有密集孔洞,在与绝缘子相对应的位置上为非冲压孔部。
上述专利的均风板虽然能起到防止绝缘子附着油烟的作用,但是由于均风板上的非冲压孔部占用了均风板的部分均风面积,降低了均风板的通风量和均风效果,从而对油烟净化器的净化效率造成影响。
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旨在实现防止油烟吸附在绝缘子上的作用的同时,保证均风板的均风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包括边框、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前均风板、后均风板前后依次且可拆卸地连接在边框内,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形成空腔;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电场部分对应的区域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前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若干导风孔,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往后均风板设置有通风孔的区域倾斜设置。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导风板倾斜方向的低位处竖直设置有内均风板,内均风板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其上端与前均风板连接,其下端与后均风板连接;内均风板、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形成导风腔。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内均风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槽。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后均风板的通风孔密度大于前均风板的通风孔密度。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的边缘均设置有凸边,所述边框沿内侧壁的周长方向且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两道与凸边相适配的凹槽。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边框背后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卡槽。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导风孔沿导风板的倾斜方向斜向设置。
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中,所述导风孔为腰型孔。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在前均风板上设置导风孔和在后均风板上设置导风板,对靠近前均风板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的油烟进行导向集气,有效利用前均风板的均风面积,同时通过后均风板实现二次均风,既可以防止油烟吸附在绝缘子上,又可以提高均风板的均风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前均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均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腔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边框100、凸边110、凹槽120、卡槽130、前均风板200、导风孔210、后均风板300、导风板310、空腔400、通风孔500、内均风板600、定位凸起610、定位槽620、导风腔7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包括边框100、前均风板200和后均风板300;前均风板、后均风板前后依次且可拆卸地连接在边框内,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形成空腔400;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电场部分对应的区域上均均匀设置有若干通风孔500,前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若干导风孔210,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导风板310,导风板往后均风板设置有通风孔的区域倾斜设置。
作为一种优选,边框的各边可拆卸连接,便于卸下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进行清洗。
通过上述设置,油烟会经过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实现二次均风,而当油烟靠近前均风板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时,油烟会被吸入导风孔,沿导风板导向后均风板的通风孔区域参与第二次均风,起到集气的作用,避免油烟飘进并吸附在绝缘子出,导致静电除尘单元失效。该设置有效利用了前均风板的均风面积,对油烟进行集中,并实现二次均风;同时可以延长油烟停留在均风板内的时间,提高对油烟的均风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板310倾斜方向的低位处竖直设置有内均风板600,内均风板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500,其上端与前均风板连接,其下端与后均风板连接;内均风板、前均风板200与后均风板300之间形成导风腔700。通过上述设置,对从导风孔出来的油烟实现第一均风,均匀地通向后均风板的通风孔区域,提高二次均风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内均风板600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定位凸起610,所述前均风板200和后均风板300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槽620。通过上述设置,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压紧内均风板在定位槽上进行固定,且便于拆卸内均风板进行清洗或更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均风板300的通风孔500密度大于前均风板200的通风孔密度;由于后均风板的导风板占用均风面积,通过提高通风孔的密度,提高后均风板单位面积的通风量,减小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总通风量的差别,避免由于两次均风的通风量的差别而影响均风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均风板200和后均风板300的边缘均设置有凸边110,所述边框100沿内侧壁的周长方向且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两道与凸边相适配的凹槽120。通过上述设置,便于对前均风板、后均风板进行拆卸清洗或更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100背后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卡槽130;所述卡槽用于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箱体卡接安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风孔210沿导风板310的倾斜方向斜向设置,提高导风孔的导引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导风孔210为腰型孔。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1.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安装在静电除尘单元上,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前均风板、后均风板前后依次且可拆卸地连接在边框内,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形成空腔;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电场部分对应的区域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前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若干导风孔,后均风板在与静电除尘单元的绝缘子部分对应的区域设置有导风板,导风板往后均风板设置有通风孔的区域倾斜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倾斜方向的低位处竖直设置有内均风板,内均风板上设置有若干通风孔,其上端与前均风板连接,其下端与后均风板连接;内均风板、前均风板与后均风板之间形成导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均风板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定位凸起,所述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上设置有与定位凸起相适配的定位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均风板的通风孔密度大于前均风板的通风孔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均风板和后均风板的边缘均设置有凸边,所述边框沿内侧壁的周长方向且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两道与凸边相适配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背后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沿导风板的倾斜方向斜向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油烟净化器的均风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孔为腰型孔。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