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04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



背景技术:

简单来说,汽车悬挂系统就是指由车身与轮胎间的弹簧和避震器组成整个支持系统。悬挂系统应有的功能是支持车身,改善乘坐的感觉,不同的悬挂设置会使驾驶者有不同的驾驶感受。

现有的汽车悬挂在使用时存在以下去缺点,1、现有的汽车悬挂多说是采用单一方式对车辆进行支撑缓震,虽然也满足的支撑缓震的效果,但是车辆在行驶在颠簸的路面时缓震效果不好,降低了驾驶人员与成员的舒适性;2、同时现有的汽车效悬挂经过长时间使用后,悬挂顶部易出现脱落松动的情况,降低了悬挂在使用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包括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上设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外部均布固定安装有六组第三缓震弹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部杆有第一缓震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缓震板,所述缓震板上设有安装轴,所述缓震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的正面与背面皆设有连接轴,且连接轴上活动安装有稳定杆,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缓震板的内部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缓震弹簧。

优选的,所述固定轴的内部均布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稳定杆上设有加强槽,且稳定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稳定轴。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座的上设有固定环。

优选的,所述缓震板的一侧设有定位座,且定位座上活动安装有定位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新能源汽车悬架相对于传统汽车悬架,设置有下固定座便于悬挂与车轮架件固定安装,增加了悬挂底部的牢固性,设置有第三缓震弹簧与固定轴配合,可以对车辆旋转时产生的微小震动进行抵消吸收,避免传导到玄关上造成悬挂震动的情况,提高了实用性,设置有第一缓震弹簧与伸缩杆配合,对车辆进行支撑与缓震,提高了悬挂使用时的实用性,设置有缓震板可以对车辆进行缓震,增加了悬挂缓震效果,扩大了悬挂的缓震方式,提高了实用性,设置有稳定座与稳定杆配合,可以对旋悬挂的顶部件辅助固定,增加了悬挂使用时的稳定性,使悬挂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下固定座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固定座;2、固定轴;201、防滑纹;3、第一缓震弹簧;4、伸缩杆;5、连接座;6、缓震板;601、安装槽;7、安装轴;8、第二缓震弹簧;9、安装座;10、稳定座;1001、连接轴;11、上固定座;12、固定环;13、稳定杆;1301、加强槽;14、稳定轴;15、第三缓震弹簧;16、定位座;1601、定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包括下固定座1,下固定座1的上设有固定轴2,固定轴2通过螺栓与车轮架固定安装,增加悬挂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固定轴2的外部通过镶嵌固定安装有两组第三缓震弹簧15,第三缓震弹簧15可以抵消车轮在旋转时产生微小的震动,避免了微小的震动传导至悬架上,下固定座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外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缓震弹簧3,第一缓震弹簧3与伸缩杆4配合可以对车辆进行支撑,同时对车辆行驶时进行缓震,增加了车辆行驶时的平稳性,提高了车辆上乘坐人员的舒适性,伸缩杆4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连接座5,连接座5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缓震板6,且缓震板6上通过焊接固定安装有安装轴7,缓震板6可以对悬架进行二次缓震,增加了悬挂在支撑时的缓震性,更加便于悬挂使用,缓震板6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安装座9,且安装座9的外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稳定座10,稳定座10的正面与背面皆设有连接轴1001,连接轴1001上通过螺栓活动安装有稳定杆13,稳定杆13对悬挂的顶部进行连接,增加了悬挂在使用时的稳定性,安装座9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上固定座11,上固定座11与车架进行连接,从而通过悬挂对车辆进行支撑缓震。

进一步,缓震板6的内部设有安装槽601,且安装槽60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缓震弹簧8。实施例中,安装槽601对第二缓震弹簧8进行固定,第二缓震弹簧8增加了缓震板6的缓震系数,避免了缓震过软出现车轮与车壳摩擦的情况。

进一步,固定轴2的内部均布设有防滑纹201。实施例中,防滑纹201与固定螺杆上纹路配合,增加了固定轴2安装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固定出现缝隙,长时间摩擦造成断裂的情况。

进一步,稳定杆13上设有加强槽1301,且稳定杆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稳定轴14。实施例中,加强槽1301增加了稳定杆13的强度,避免了使用时出现弯曲变形的情况,稳定轴14通过螺栓与车辆壳体连接,增加了悬挂是使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上固定座11的上设有固定环12。实施例中,固定环12内部钢球,增加了固定环12的灵活性,避免悬挂使用时因受力扭曲出现断裂的情况,增加了悬挂使用时安全性。

进一步,缓震板6的一侧设有定位座16,且定位座16上活动安装有定位杆1601。实施例中,定位座16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定位座16与定位杆1601配合可以对缓震板6的伸展高度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了车轮悬空时悬挂伸展过长的情况。

工作原理:下固定座1通过固定轴2固定安装在车轮架上,上固定座11与固定环12配合对悬挂的顶部进行安装固定,伸缩杆4与第一缓震弹簧3配合对车辆进行支撑与缓震,缓震板6与第二缓震弹簧8配合增加了悬挂的缓震性,稳定座10与稳定杆13配合增加了悬挂支撑时的稳定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包括下固定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1)上设有固定轴(2),且固定轴(2)的外部均布固定安装有六组第三缓震弹簧(15),所述下固定座(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4),且伸缩杆(4)的外部杆有第一缓震弹簧(3),所述伸缩杆(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5),且连接座(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缓震板(6),所述缓震板(6)上设有安装轴(7),所述缓震板(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安装座(9),且安装座(9)的外部固定安装有稳定座(10),所述稳定座(10)的正面与背面皆设有连接轴(1001),且连接轴(1001)上活动安装有稳定杆(13),所述安装座(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固定座(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板(6)的内部设有安装槽(601),且安装槽(601)上固定安装有第二缓震弹簧(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2)的内部均布设有防滑纹(2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杆(13)上设有加强槽(1301),且稳定杆(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稳定轴(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座(11)的上设有固定环(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震板(6)的一侧设有定位座(16),且定位座(16)上活动安装有定位杆(160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悬架,包括下固定座,所述下固定座上设有固定轴,且固定轴的外部均布固定安装有六组第三缓震弹簧,所述下固定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部杆有第一缓震弹簧,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连接座,且连接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缓震板。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第一缓震弹簧与伸缩杆配合,对车辆进行支撑与缓震,提高了悬挂使用时的实用性,设置有缓震板可以对车辆进行缓震,增加了悬挂缓震效果,扩大了悬挂的缓震方式,提高了实用性,设置有稳定座与稳定杆配合,可以对旋悬挂的顶部件辅助固定,增加了悬挂使用时的稳定性,使悬挂更加便于使用,扩大了适用范围,便于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王艳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智轩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8.02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