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地屏蔽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30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接地屏蔽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屏蔽广泛应用在带电导体的屏蔽中,使用完整的金属屏蔽体将带电导体包围起来,在金属屏蔽体的内侧将感应出与带电导体等量异种的电荷,外侧出现与带电导体等量的同种电荷,因此外侧仍有电场存在,如果将金属屏蔽体接地,外侧的电荷将流入大地,金属屏蔽体外侧将不会存在电场,相当于金属屏蔽体内带电导体的电场被屏蔽起来,从而可以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然而现有的静电屏蔽装置对于金属屏蔽体外表面的电荷的转移效果不是很理想,常常会发生电人现象,对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以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可以将金属外壳外表面电荷有效的转移到大地,保证金属外壳不带电,保障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外壳以及接地体,所述接地体设置在金属外壳下方,且位于地下;所述金属外壳侧壁包括外金属层、接地层、内金属层以及第一导电针,所述接地层设置在外金属层和内金属层中间,所述第一导电针阵列式设置在接地层以及外金属层之间,且第一导电针的尖端与接地层连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层连接,所述接地层底部伸出到金属外壳外部与接地体电连接;所述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以及第二导电针,所述接地层下端伸入到地下与水平接地体连接,所述水平接地体呈网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针设置在水平接地体交叉点下方。

优选的,所述接地体还包括接地深井,所述接地深井位于水平接地体的交叉点下方,且所述第二导电针伸入到接地深井中。

优选的,所述接地深井内填充有可逆性缓释填充剂。

优选的,所述水平接地体包括第一接地体以及第二接地体,所述第一接地体与第二接地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针设置在第一接地体和第二接地体的相交点下方。

优选的,所述水平接地体以及第二导电针外部设置有防锈层。

优选的,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方,并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所述避雷器设置在基座上方。

优选的,所述避雷器包括引下线,所述引下线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外壳以及接地体,将用电设备或者用电导体放置在金属外壳内部,可以实现静电屏蔽,防止外部电场对用电设备造成影响,而在金属外壳的侧壁中设置有第一导电针,第一导电针与接地层连接,从而外金属层电荷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针有效的移动到接地层中,同时接地层与位于地下的接地体连接,接地体分为水平接地体和第二导电针,电荷移动到水平接地体后,通过水平接地体交叉点下方的第二导电针导入到地下,从而将外金属层的电荷引导到地下,保证外金属层不带电,防止金属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水平接地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金属层,2为接地层,3为内金属层,4为第一导电针,5为水平接地体,6为第二导电针,7为接地深井,8为避雷器,9为基座,10为引下线,11为第一接地体,12为第二接地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内容,下面提供一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外壳以及接地体,所述接地体设置在金属外壳下方,且位于地下;所述金属外壳侧壁包括外金属层1、接地层2、内金属层3以及第一导电针4,所述接地层2设置在外金属层1和内金属层3中间,所述第一导电针4阵列式设置在接地层2以及外金属层1之间,且第一导电针4的尖端与接地层2连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层1连接,所述接地层2底部伸出到金属外壳外部与接地体电连接;所述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5以及第二导电针6,所述接地层2下端伸入到地下与水平接地体5连接,所述水平接地体5呈网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针6设置在水平接地体5交叉点下方。

本实施例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金属外壳位于接地体上方,在进行使用时,将金属外壳置于地面上方,将接地体设置在地面下,并将接地体与金属外壳连接后,将用电设备放置在金属外壳内部,金属外壳外侧的电荷可以通过接地体导入到地下,从而实现静电屏蔽。

为了保证电荷转移的有效,将金属外壳的侧壁分成多个部分,由外至内依次为外金属层1、第一导电针4、接地层2以及内金属层3,接地层2位于外金属层1和内金属层3中间,第一导电针4位于外金属层1以及接地层2之间,并且第一导电针4的尖端与接地层2连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层1连接,从而外金属层1的电荷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针4有效的转移到接地体上,并通过接地体导入到地下,实现电荷的有效转移,保证金属外壳内部的用电设备不受外部电场影响,同时可以防止金属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同时为了保证电荷可以有效且快速的转移到地下,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5以及第二导电针6,其中水平接地体5为网状结构,金属外壳内部的接地层2伸入到地下与水平接地体5的上表面连接,第二导电针6则设置在水平接地体5的交叉点下方,电荷从接地层2转移到水平接地体5上,通过交叉点转移到第二导电针6,最后通过第二导电针6转移到地下,实现电荷的有效、快速转移,防止金属外壳上的电荷转移过慢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优选的,所述接地体还包括接地深井7,所述接地深井7位于水平接地体5的交叉点下方,且所述第二导电针6伸入到接地深井7中。

为了降低接地电阻,在地下设置有接地深井7,使第二导电针6伸入到接地深井7中,在接地深井7中填充有可逆性缓释填充剂,这种填充剂具有吸水、放水、可逆的特点,当它吸水时,可以吸收自身100-500倍的水分,当外部环境干燥缺水时,又可以完全释放拥有的水分,达到周边水分平衡,这种可逆反应,有效保证了接地深井7内环境的有效湿度,保证了接地电阻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水平接地体5包括第一接地体11以及第二接地体12,所述第一接地体11与第二接地体12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针6设置在第一接地体11和第二接地体12的相交点下方。

第一接地体11和第二接地体12相交点即为水平接地体5的交叉点,第二导电针6设置在第一接地体11和第二接地体12相交点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水平接地体5以及第二导电针6外部设置有防锈层。

由于金属长期设置在地底会发生腐蚀等现象,因此在水平接地体5和第二导电针6外部均设置了防锈层,防止水平接地体5以及第二导电针6生锈影响到电荷的传输,而防锈层可以采用镀锌层来实现。

参照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增加了避雷器8,所述避雷器8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方,并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本实施例增加了避雷器8,可以用于一些大型设备的防雷,集合了防雷以及静电屏蔽两种功能,避雷器8将接收的雷电引导入与其连接的金属外壳,并通过金属外壳内的第一导电针4以及接地层2传输到水平接地体5中,最终通过第二导电针6导入到地下,实现用电设备的避雷。

优选的,本实施例还包括基座9,所述基座9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所述避雷器8设置在基座9上方,所述避雷器8包括引下线10,所述引下线10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避雷器8与金属外壳之间通过引下线10来实现电连接关系,同时在金属外壳上方设置有基座9,可以供避雷器8进行安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外壳以及接地体,所述接地体设置在金属外壳下方,且位于地下;所述金属外壳侧壁包括外金属层、接地层、内金属层以及第一导电针,所述接地层设置在外金属层和内金属层中间,所述第一导电针阵列式设置在接地层以及外金属层之间,且第一导电针的尖端与接地层连接,另一端与外金属层连接,所述接地层底部伸出到金属外壳外部与接地体电连接;所述接地体包括水平接地体以及第二导电针,所述接地层下端伸入到地下与水平接地体连接,所述水平接地体呈网状结构,所述第二导电针设置在水平接地体交叉点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体还包括接地深井,所述接地深井位于水平接地体的交叉点下方,且所述第二导电针伸入到接地深井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深井内填充有可逆性缓释填充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体包括第一接地体以及第二接地体,所述第一接地体与第二接地体垂直设置,所述第二导电针设置在第一接地体和第二接地体的相交点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接地体以及第二导电针外部设置有防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避雷器,所述避雷器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方,并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金属外壳上,所述避雷器设置在基座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包括引下线,所述引下线与金属外壳电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地屏蔽装置,包括金属外壳以及接地体,可以将用电设备放置在金属外壳中,从而实现静电屏蔽,为了保证金属外壳外表面的电荷可以有效的转移,在金属外壳的侧壁内设置有第一导电针以及接地层,第一导电针的尖端与接地层连接,接地层伸入到地下与水平接地体连接,水平接地体为网状结构,在其交叉点处下方设置有第二导电针,第二导电针伸入到接地深井中,并且在接地深井中填充有可逆性缓释填充剂,从而金属外壳外表面的电荷可以通过第一导电针、接地层、水平接地体以及第二导电针导入到地下,实现电荷的有效且快速转移,防止金属外壳带电对人体造成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侯杰;刘全新;马鹏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三亚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19.10.1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3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