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6-28  121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炭塔自动底盖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



背景技术:

针状焦是制造高级石墨电极的主要原料,因其外观具有明显的针状或纤维状纹理结构,故称为针状焦。在冶金工业中,用针状焦制成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可以明显提高冶炼效率,降低电耗和原材料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现有技术中通过焦炭塔进行针状焦的生产,并采用焦炭塔塔底的底盖机作为焦炭塔装置下塔口开关的专用设备,从最初的需人工手动开关的半自动底盖机逐渐发展为由电控柜远程控制的自动底盖机。现有的焦化装置焦炭塔塔底自动底盖机的保护筒和车架无法与破碎机相连接,在实际生产使用中,下塔口的焦炭只能沿竖直方向直接进入焦池,焦炭颗粒有大有小,其中大块的焦炭需要二次破碎成小块才能进入密闭输送装置,导致必须对焦池中的焦炭再次进行分选和破碎。因此,需要对现有自动底盖机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其具有与破碎机及其密闭输送装置相连的功能,从而使下塔口下落的大块焦炭进入破碎机变成小块,提高焦炭输送的效率,缩短焦炭从除焦、破碎到运送的时间,同时提高针状焦生产中的环保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能够使下塔口下落的大块焦炭进入破碎机,提高焦炭输送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所述自动底盖机位于焦炭塔下方,焦炭塔下方还设有破碎机,该装置包括移动车架,移动车架上安装有底盖封头和除焦保护筒,移动车架能够带动底盖封头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的下方,通过底盖封头对下塔口底端安装的进料短节进行封堵,以便于焦炭塔内部密封生焦;移动车架还能够带动除焦保护筒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和破碎机进料口之间,通过除焦保护筒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和破碎机进料口对齐,以便于在焦炭塔与破碎机之间形成除焦通道;

所述除焦保护筒包括一个筒体,筒体的顶端开口与进料短节相匹配,筒体的底端开口与破碎机进料口相匹配,筒体的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上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增压膨胀,使筒体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和破碎机进料口密封连接定位;筒体内安装有挡料器,通过挡料器将筒体内腔分隔,以限制通过筒体内腔的焦块尺寸;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除焦口,以便于从筒体外侧对筒体内腔中堵塞的焦块进行破碎。

优选的,所述移动车架包括一个槽钢焊接结构的车架体,车架体底部安装有多个车轮,自动底盖机上设有供车轮运动的轮槽,自动底盖机上还安装有能够带动车架体沿轮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所述车架体两侧设有供人员攀爬至车架体顶面的爬梯,车架体顶面的边沿上安装有护栏。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采用行车油缸。

优选的,所述移动车架底部安装有漏斗,漏斗的大端位于底盖封头下方,且漏斗的大端直径大于底盖封头的外径。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顶端开口为与进料短节相匹配的圆形口,筒体的底端开口为与破碎机进料口相匹配的矩形口。

优选的,所述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均为弹性中空环状结构,通过向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中充入增压介质,使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膨胀并分别与进料短节和破碎机进料口贴紧密封。

优选的,所述增压介质采用空气或液压油,移动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向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内充气或充油的增压机构。

优选的,所述挡料器为一根安装有加强筋的工字钢,工字钢水平设置并与筒体沿竖直方向的轴线相交,以便于将筒体内腔沿竖直方向均分。

优选的,所述除焦口共开设有两个,两个除焦口分别位于筒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除焦口与挡料器分别位于筒体的不同侧壁上。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通过移动车架带动底盖封头和除焦保护筒运动,实现了自动底盖机在除焦过程中与破碎机相连接,使焦炭塔在生产过程中能够在生焦除焦状态之间进行变换,并且保证除焦过程中掉落的焦块都会从除焦保护筒掉落至破碎机内,除焦保护筒的筒体两端能够通过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分别与进料短节和破碎机进料口密封连接定位,保证形成密闭的焦块通道,除焦保护筒内还设有挡料器,能够避免体积过大的焦块直接掉入破碎机,并且通过开设除焦口使被挡料器阻挡的较大焦块能够从筒体外侧进行破碎,最终保证除焦过程中所有焦块都会先经过有效破碎再落入焦池,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焦池中的焦炭再次进行分选和破碎的过程,能够提高焦炭输送的效率,缩短焦炭从除焦、破碎到运送的时间,同时提高针状焦生产中的环保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移动车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移动车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移动车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除焦保护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除焦保护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除焦保护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车架体,2、车轮,3、爬梯,4、护栏,5、下塔口,6、进料短节,7、除焦保护筒,701、筒体,702、上密封圈,703、下密封圈,704、挡料器,705、除焦口,8、破碎机,9、底盖封头,10、漏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所述自动底盖机位于焦炭塔下方,焦炭塔下方还设有破碎机8,该装置包括移动车架,移动车架上安装有底盖封头9和除焦保护筒7,移动车架能够带动底盖封头9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5的下方,通过底盖封头9对下塔口5底端安装的进料短节6进行封堵,以便于焦炭塔内部密封生焦;移动车架还能够带动除焦保护筒7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5和破碎机8进料口之间,通过除焦保护筒7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对齐,以便于在焦炭塔与破碎机8之间形成除焦通道,从而使除焦过程中的所有焦块都会掉落至破碎机8内,最终保证焦块都会先经过有效破碎再落入焦池,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对焦池中的焦炭再次进行分选和破碎的过程,能够提高焦炭输送的效率,缩短焦炭从除焦、破碎到运送的时间。

除焦保护筒7包括一个筒体701,筒体701的顶端开口与进料短节6相匹配,筒体701的底端开口与破碎机8进料口相匹配,筒体701的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上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通过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增压膨胀,使筒体701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密封连接定位;筒体701内安装有挡料器704,通过挡料器704将筒体701内腔分隔,以限制通过筒体701内腔的焦块尺寸;筒体701的侧壁上开设有除焦口705,以便于从筒体701外侧对筒体701内腔中堵塞的焦块进行破碎。

移动车架包括一个槽钢焊接结构的车架体1,车架体1底部安装有多个车轮2,自动底盖机上设有供车轮2运动的轮槽,自动底盖机上还安装有能够带动车架体1沿轮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行车油缸。车架体1两侧设有供人员攀爬至车架体1顶面的爬梯3,车架体1顶面的边沿上安装有护栏4。移动车架底部安装有漏斗10,漏斗10的大端位于底盖封头9下方,且漏斗10的大端直径大于底盖封头9的外径,在移动车架的运动过程中,必然会有部分焦块掉落至移动车架上,通过漏斗10使这些焦块能够从移动车架上顺利清理排出。

筒体701的顶端开口为与进料短节6相匹配的圆形口,筒体701的底端开口为与破碎机8进料口相匹配的矩形口。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均为弹性中空环状结构,通过向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中充入增压介质,使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膨胀并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贴紧密封。可以通过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膨胀后的外壁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的内壁贴紧,也可以通过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膨胀后的内壁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的外壁贴紧。增压介质可以采用空气或液压油,移动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向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内充气或充油的增压机构。

挡料器704为一根安装有加强筋的工字钢,工字钢水平设置并与筒体701沿竖直方向的轴线相交,以便于将筒体701内腔沿竖直方向均分,除焦口705共开设有两个,两个除焦口705分别位于筒体70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除焦口705与挡料器704分别位于筒体701的不同侧壁上,通过上述位置关系使人员能够更为方便地从筒体701外侧手持破碎工具伸入筒体701内,对被挡料器704阻挡的较大焦块进行人工破碎,使较大焦块破碎成小焦块后才能继续下落。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所述自动底盖机位于焦炭塔下方,焦炭塔下方还设有破碎机(8),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移动车架,移动车架上安装有底盖封头(9)和除焦保护筒(7),移动车架能够带动底盖封头(9)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5)的下方,通过底盖封头(9)对下塔口(5)底端安装的进料短节(6)进行封堵,以便于焦炭塔内部密封生焦;移动车架还能够带动除焦保护筒(7)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5)和破碎机(8)进料口之间,通过除焦保护筒(7)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对齐,以便于在焦炭塔与破碎机(8)之间形成除焦通道;

所述除焦保护筒(7)包括一个筒体(701),筒体(701)的顶端开口与进料短节(6)相匹配,筒体(701)的底端开口与破碎机(8)进料口相匹配,筒体(701)的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上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通过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增压膨胀,使筒体(701)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密封连接定位;筒体(701)内安装有挡料器(704),通过挡料器(704)将筒体(701)内腔分隔,以限制通过筒体(701)内腔的焦块尺寸;筒体(701)的侧壁上开设有除焦口(705),以便于从筒体(701)外侧对筒体(701)内腔中堵塞的焦块进行破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架包括一个槽钢焊接结构的车架体(1),车架体(1)底部安装有多个车轮(2),自动底盖机上设有供车轮(2)运动的轮槽,自动底盖机上还安装有能够带动车架体(1)沿轮槽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驱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体(1)两侧设有供人员攀爬至车架体(1)顶面的爬梯(3),车架体(1)顶面的边沿上安装有护栏(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采用行车油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车架底部安装有漏斗(10),漏斗(10)的大端位于底盖封头(9)下方,且漏斗(10)的大端直径大于底盖封头(9)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701)的顶端开口为与进料短节(6)相匹配的圆形口,筒体(701)的底端开口为与破碎机(8)进料口相匹配的矩形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均为弹性中空环状结构,通过向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中充入增压介质,使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膨胀并分别与进料短节(6)和破碎机(8)进料口贴紧密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介质采用空气或液压油,移动车架上安装有用于向上密封圈(702)和下密封圈(703)内充气或充油的增压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器(704)为一根安装有加强筋的工字钢,工字钢水平设置并与筒体(701)沿竖直方向的轴线相交,以便于将筒体(701)内腔沿竖直方向均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焦口(705)共开设有两个,两个除焦口(705)分别位于筒体(70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且除焦口(705)与挡料器(704)分别位于筒体(701)的不同侧壁上。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焦炭塔自动底盖机的生焦除焦变换装置,包括移动车架,移动车架上安装有底盖封头和除焦保护筒,移动车架能够带动底盖封头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的下方,通过底盖封头对下塔口底端安装的进料短节进行封堵,以便于焦炭塔内部密封生焦;移动车架还能够带动除焦保护筒运动至焦炭塔下塔口和破碎机进料口之间,通过除焦保护筒的两端分别与进料短节和破碎机进料口对齐,以便于在焦炭塔与破碎机之间形成除焦通道;除焦保护筒包括筒体,筒体的顶端开口和底端开口上分别安装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筒体内安装有挡料器,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除焦口。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自动底盖机与破碎机相连接,保证焦块都会掉落至破碎机内,能够提高焦炭输送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平;杨腾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涧光(上海)特种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25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bbs.8miu.com/read-113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