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胶带,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以手撕取且能在撕断处产生变色效果的胶带。
背景技术:
首先,现有技术的胶带多具有韧性,一般都必须使用如刀片或者是剪刀等利刃在所需的位置上截断胶带。然而,当使用者手边没有相关的工具能截断胶带时,将会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此外,即便使用者具有刀片或者是剪刀等利刃能截断胶带,但是,当截断胶带之后,使用者并无法轻易地找到胶带的断点处,在使用上也会造成使用者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以手撕取且能在撕断处产生变色效果的胶带。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胶带,其包括:一胶带本体以及一光致变色层。所述胶带本体包括一第一侧边以及相对应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且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具有沿着所述胶带本体的一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所述光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内侧,所述光致变色层包括一胶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胶体中的多个光致变色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离型层,所述胶带本体设置在所述离型层与所述光致变色层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接口层,所述接口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变色层与所述胶带本体之间。
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光致变色体的材料包括卤化银。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以及所述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与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彼此相对应设置。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本体不透光。
更进一步地,所述多个光致变色体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与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之间所形成的一预定区域之间。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本体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应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所述光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离型层,所述离型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接口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光致变色层通过所述接口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经底涂剂处理、电晕处理或等离子处理形成所述接口层。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胶带,其能利用“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具有沿着所述胶带本体的一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及“所述光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内侧”的技术方案,而能够让胶带直接以手撕取且能在撕断处产生变色的效果。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呈卷状状态的胶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4a为图3的iv-iv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a为图3的v-v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5d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俯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胶带”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予以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应理解,虽然本文中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或信号等,但这些元件或信号不应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乃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或者一信号与另一信号。另外,如本文中所使用,术语“或”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所有组合。
实施例
首先,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呈卷状状态的胶带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剖面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带u,其包括一胶带本体1以及一光致变色层2。光致变色层2可设置在胶带本体1内侧,以产生遇光照而变色的效果。优选地,胶带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离型层3,离型层3可设置在胶带本体1上,且胶带本体1设置在离型层3与光致变色层2之间。借此,通过离型层3的设置,可以使得呈卷状状态的胶带u在使用过程中能让上一层的胶带u轻易分离。另外,值得说明的是,由于光致变色层2遇光照会产生变色,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胶带本体1为不透光。举例来说,胶带本体1的透光率可小于20%,优选地,胶带本体1的透光率可小于15%,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局部俯视示意图,胶带本体1可包括一第一侧边11以及相对应于第一侧边11的一第二侧边12,且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沿着胶带本体1的一长度方向(x方向)延伸。举例来说,以图3的实施方式而言,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上可具有沿着胶带本体1的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10,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凹口10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一侧边11或只设置在第二侧边12。另外,举例来说,胶带本体1的材质可为纸材、塑料薄膜、泡棉、无纺布(nonwovenfabric)、织物、铝箔等等,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承上述,请再参阅图3所示,举例来说,多个凹口10可呈锯齿状的间隔排列,且呈锯齿状结构的凹口10也能由等腰三角形所形成。也就是说,凹口10的末端可呈尖状,以利于撕开。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口1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本发明不以凹口10的形式为限制。进一步来说,在图3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凹口10可同时设置在第一侧边11以及第二侧边12上,且在第一侧边11上的多个凹口10与在第二侧边12上的多个凹口10可彼此相对应设置,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再参阅图3及图4a所示,图4a为图3的iv-iv剖面的剖面示意图,详细来说,胶带本体1还可进一步包括一设置在第一侧边11与第二侧边12之间的第一表面13以及相对应于第一表面13的第二表面14,即,第一表面13及第二表面14可以分别为胶带本体1的上表面及下表面。此外,光致变色层2可设置在胶带本体1的第一表面13上,且离型层3可设置在胶带本体1的第二表面14上。
承上述,请再参阅图4a所示,光致变色层2可包括一胶体21以及多个分布在胶体21中的光致变色体22。举例来说,光致变色体22可以呈规则状或不规则状的颗粒形态,且可以呈规则状或不规则状地分布在胶体21中。换句话说,多个光致变色体22可以与胶体21混合。举例来说,胶体21可以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丙烯酸丁酯(polybutylacrylate,pba)或聚氨酯(polyurethane)等,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胶带u可利用含有胶体21的光致变色层2而粘贴在一预定位置上。此外,举例来说,光致变色体22的材料可包括卤化银(agx),例如可为氟化银(agf)、氯化银(agcl)、溴化银(agbr)、或碘化银(agi)等,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借此,当光致变色体22遇光照时,光致变色体22的颜色开始改变,而使得遇光照后的光致变色体22的颜色不同于尚未遇光照的光致变色体22的颜色。举例来说,在其中一实施方式中,当光致变色体22的材料为氯化银时,可以由遇光照前的白色,转化为遇光照后的黑色。然而,需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依据胶带u的颜色而选择其他颜色特性的光致变色体22。
接着,请再参阅图4a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4b所示,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由图4b与图4a的比较可知,在图4b的实施方式中,胶带u还可进一步包括一接口层4,且接口层4可设置在光致变色层2与胶带本体1之间。详细来说,接口层4可设置在第一表面13上,光致变色层2可通过接口层4设置在胶带本体1的第一表面13上。另外,胶带本体1的第一表面13经底涂剂处理、电晕处理、等离子处理、喷砂处理或化学蚀刻处理能形成接口层4。换句话说,接口层4可以是进一步在胶带本体1的第一表面13上涂覆一聚合物,或者是接口层4也可以是属于胶带本体1的一部分。借此,可通过接口层4的设置,而进一步提升光致变色层2与胶带本体1之间的结合力。
接着,请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图5a为图3的v-v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在图5a及图5b的实施方式中,分布在胶体21中的多个光致变色体22可呈随机分布,借此,一部分的光致变色体22可以位于第一侧边11上的凹口10与第二侧边12上的凹口10之间所形成的预定区域w之外。另外,需说明的是,图5a及图5b中的胶带本体1、光致变色层2、离型层3及接口层4与前述图4a及图4b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再参阅图5a及图5b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5c及图5d所示,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再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图5d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由图5c及图5d与图5a及图5b的比较可知,在图5c及图5d的实施方式中,所有的光致变色体22可以位于第一侧边11上的凹口10与第二侧边12上的凹口10之间所形成的预定区域w之间。换句话说,所有的光致变色体22不会由第一侧边11或第二侧边12上裸露。借此,可以避免光致变色体22在未使用的状态下产生变色。另外,需说明的是,图5c及图5d中的胶带本体1、光致变色层2、离型层3及接口层4与前述图4a及图4b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再参阅图3所示,并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另外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俯视示意图。由图6与图3的比较可知,在图6的实施方式中,多个凹口10可以只设置在第一侧边11,然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多个凹口10也可以只设置在第二侧边12。换句话说,以本发明实施例而言,第一侧边11及第二侧边12的至少其中之一上可具有沿着胶带本体1的一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10。另外,需说明的是,图6中的胶带u的胶带本体1、光致变色层2、离型层3及接口层4与前述说明相仿,在此不再赘述。
接着,请参阅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胶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使用者使用时,可将胶带u拉伸至所需要的长度,并粘附在待粘附的物体(例如但不限于箱子b)上。接着,使用者可通过胶带u上的凹口10直接以手撕的方式而将胶带撕断。借此,原本被包覆在胶带u中的光致变色体22将会在撕断处t裸露,且遇光照后产生变色的效果。所以,使用者在下次使用时,能轻易地找到胶带u的断点处。
承上述,换句话说,当光致变色层2遇光照时,光致变色层2的颜色开始改变,而使得遇光照后的光致变色层2的颜色不同于尚未遇光照的光致变色层2的颜色。因此,使用者可以轻易地识别出前次胶带u的撕断处t。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胶带u,其能利用“第一侧边11及/或第二侧边12上沿着胶带本体1的一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10”及“光致变色层2设置在胶带本体1内侧”的技术方案,而能够让胶带u直接以手撕取并且能在撕断处t产生变色的效果。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包括:
一胶带本体,所述胶带本体包括一第一侧边以及相对应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一第二侧边,且所述第一侧边及所述第二侧边的至少其中之一具有沿着所述胶带本体的一长度方向呈间隔排列的多个凹口;以及
一光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内侧,所述光致变色层包括一胶体以及分布在所述胶体中的多个光致变色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离型层,所述胶带本体设置在所述离型层与所述光致变色层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接口层,所述接口层设置在所述光致变色层与所述胶带本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光致变色体的材料包括卤化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口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以及所述第二侧边上,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与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彼此相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本体不透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光致变色体位于所述第一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与所述第二侧边上的所述多个凹口之间所形成的一预定区域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本体还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侧边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一第一表面以及相对应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一第二表面,所述光致变色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离型层,所述离型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二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还进一步包括:一接口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所述光致变色层通过所述接口层设置在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所述胶带本体的所述第一表面经底涂剂处理、电晕处理或等离子处理形成所述接口层。
技术总结